(共27张PPT)
中考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
统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至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板块概述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13-14世纪)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
-17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
(15世纪末16世纪初)
资本主义制度
初步确立
(17世纪-18世纪末)
奠定经济基础
精神动力
早期殖民掠夺
(16世纪-19世纪中期)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制度
的巩固和扩展
(19世纪60年代,美俄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阶级矛盾激化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加紧殖民扩张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走向近代
租地农场
背景:
概况:
特点:
手工工场
垦殖运动、庄园制度的衰落和瓦解
领主
富农
农民
出租自营地
雇佣无地或少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促 进
手工业发展
市民阶层崛起
富农崛起
为日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阶级力量
(一)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根本原因:
时间:
核心内容:
实质:
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人文主义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学:
绘画:
戏剧:
但丁
《神曲》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促进人的思想解放
一、走向近代
(二)文艺复兴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达·芬奇
概况
代表人物
意义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先驱
《蒙娜丽莎》
一、走向近代
(三)探寻新航路
经济根源:
社会根源:
商业危机:
思想动力:
资本主义萌芽
“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
奥斯曼帝国阻断旧商路
人文主义精神的鼓励;传播基督教的使命
条件:知识(地圆说) 资金
技术(航海、造船) 航海家
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西
美洲大陆
环球航行
非洲好望角
印度西海岸
东
影响
对欧洲
对世界
对亚非美
经济、社会转型
整体、世界市场
早期殖民扩张
经济全球化的起步
(15世纪末16世纪初)
一、走向近代
(四)早期殖民掠夺
早期殖民掠夺
背景
历程
影响
资本主义发展(资金、市场、原料)
新航路的开辟
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
英国
未能将掠夺的财富转化为资本
“海上马车夫”
殖民争霸战争
“日不落帝国”
北美大种植园
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生产工业原料)
对欧洲:
对世界:
对殖民地:
有助于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双重性
美洲
欧洲
非洲
中 程
黑 奴
归程
出
程
工业产品
工业原料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过程:
影响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理二世复辟
1660年
光荣革命
1688年
颁布《权利法案》
1689年
议会
重新召开
1640年
1649年
查理一世被处死
建立英吉利共和国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完成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对英国
对世界:
政治:推翻君主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制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
背景
过程:
影响:
经济矛盾:
民族矛盾:
导火索: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利坚民族意识觉醒
波士顿倾茶事件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解放战争
1775.4
1775.5
1776.7.4
1777
1781
1783
爆 发
建 军
建 国
转 折
停 战
结 果
来克星顿的枪声
组建
大陆军
《独立宣言》发表
萨拉托加
大捷
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赢得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后续:
1787年宪法
分权制衡
联邦共和制
法国大革命
背景:
过程:
意义:
后续: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三)法国大革命
法国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级会议召开
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制定宪法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路易十六世被处死
雅各宾派专政
雾月政变
1789.5
1789.7.14
1789.8
1791
1792
1793
1793-1794
1799.11
爆发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反封建最彻底、最典型的一次革命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法典》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很多国家民法的蓝本
三、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
背景:
进程
影响
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中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政治)
早期殖民掠夺、工场手工业、圈地运动等
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纺纱机)
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
拓展:史蒂芬森发明火车
扩散:欧美大陆兴起工业革命
标志性成就
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蒸汽时代
火车时代、铁路时代
特点:
①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②首先发生在英国;③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社会生活
对英国、对世界、对亚非拉国家
指导思想:亚当·斯密
“自由放任”理论
三、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激化社会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背景:
组成:
标志:
意义: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空想到科学
第一国际
(经济斗争)
巴黎公社
(政治斗争)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理论到实践
四、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项 目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印度民族大起义
原因
性质
时间
领导人物
结果
意义
①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拉丁美洲出现了一些独立国家
②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统一指挥领导
(客)西、葡力量日益衰落
(主)没统一的领导;
(客)英国实力强大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英国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18世纪末19世纪初
19世纪中期
玻利瓦尔、圣马丁
章西女王(封建王公)
胜利
失败
五、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861-1865年
1861年
19世纪60-90年代
俄国——农奴制改革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美国——南北战争
进一步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中国——洋务运动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9世纪60年代
诸多国家的社会变革
促进社会发展,推动历史进步
18C60年代-19C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五、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一)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
时间:
背景
转折
影响
1861—1865 年
根本原因:
矛盾焦点: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实质: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文件:
意义: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①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②扭转了北方军队战场失利的被动局面
政治:
经济: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项 目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
原因
人物
内容
性质
影响
相同点
五、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①都受到了西欧国家的影响;②都是为了巩固沙皇的专制统治,实现了富国强兵;③都有利于俄国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④都是由统治阶级自上而下推动进行的改革;
国力增强;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阻碍发展
重要转折点;出现新气象;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彼得一世
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生活
农奴获得自由,可赎买土地
一场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掠夺性、不彻底性
(二)俄国的改革
五、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三)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
时间:
背景
目的:
性质:
1868 年开始
内忧:
外患:
政治前提:
德川幕府的统治(锁国政策)
黑船事件(培里叩关)
倒幕运动
社会危机
民族危机
推翻了幕府统治,确立了明治政府统治
内容:
影响:
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维护统治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社会生活上:
废藩置县
殖产兴业
征兵制
文明开化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最能体现改革的性质
影响最深远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
背景
成就
影响
特点: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政治基础:
经济、市场:
技术基础: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和扩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交通运输领域的变革
化学工业的建立
①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②主要发生在美国、德国;③集中于重工业;④俄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对人类社会 对资本主义国家
对世界 对中国
最显著的成就
(汽车、飞机)
电气时代
垄断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瓜分狂潮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二)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社会变化
社会进步
人口增长
劳动力结构变化
大众教育
城市化: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工业和商业人数增多
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
城市人口增多,规模变大,基础设施建立
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
城市问题:缺乏规划、街道狭窄、住房拥挤等
环境污染
贫富分化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工人运动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三)近代科学与文化
领域 人物 国籍 代表作品或成就
物理学
物理、化学
生物学
文学
音乐
美术
牛顿
居里夫人
达尔文
巴尔扎克
列夫·托尔斯泰
贝多芬
梵高
英国
波兰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荷兰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发现了镭元素(两度获得诺贝尔奖)
《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英雄交响曲》
《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课堂检测
1.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着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面作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
A.浪漫主义 B.理性主义 C.人文主义 D.现实主义
2.《大国崛起》中写道:“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葡萄牙的里斯本、英国的伦敦等城市取代了意大利城市威斯、米兰等的商业中心地位。”推动上述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
A.十字军东征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新航路的开辟 D.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C
C
课堂巩固
3.塞缪尔·亨廷顿认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17世纪,推动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 C.圈地运动 D.工业革命
4.“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这种新政治制度( )
A.提高了女性地位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剥夺了贵族特权 D.限制了国王权力
B
D
课堂检测
5.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人们进行了一场大辩论:国家应该如何治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州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最终制定出( )
A.《权利请愿书》 B.《权利法案》
C.1787年美国宪法 D.《独立宣言》
6.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推翻了殖民统治 B.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C.推翻了封建统治 D.赢得了民族独立
C
B
课堂检测
7.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D.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8.俄国农奴制改革剥夺了贵族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的强烈抵抗,主要是因为改革给予贵族极大的经济补偿。据此可知,改革的重要目的是
A.赋予农奴人身自由 B.减轻农奴经济负担
C.保护贵族经济利益 D.促进俄国工业发展
C
C
课堂巩固
9.下图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画面中的陈望道在翻译此书时,把墨汁当红糖水蘸粽子吃,留下了“真理的味道真甜”的佳话。下列选项与著作中“真理味道”无关的是( )
A.“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B.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
C.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D.号召工人阶级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10.美国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大障碍,障碍是指( )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农奴制 C.黑人奴隶制 D.封建君主专制
A
C
课堂巩固
11.“人类文明的发展常常有惊人的巧合。在近现代世界大舞台上,最早在西方成长为现代工业化国家的,是亚欧大陆西北端的岛国英吉利;与此相对应,最先在东方追随西方世界走向现代化道路、迅速成为发达工业国家的,则是亚欧大陆东北端的岛国日本。”下列选项属于两个岛国“走向现代化”共同原因的是( )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B
课堂巩固
12.某学校九(3)班学生设计了一块学习园地,主题是两次工业革命,他们整理的内容有一处与史实不相符合。请你指出来( )
A.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B.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蒸汽机车图纸
C.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