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1 11: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能理解“鸦片输入”造成的危害;能简述虎门销烟的经过;理解鸦片战争原因;记忆《南京条约》主要条款的内容;理解战争对于近代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强化学生在文字素材和图像等对象中吸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课件,令学生感受历史事件,激活学习兴趣;掌握史论结合学习方式;借助鸦片战争成因的分析,鼓励学生分析特定背景下的特定事件,形成辨证思维和客观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借助课堂学习,理解清政府的落后是造成中国战败最主要的因素,形成爱国情怀;学习民族英雄的事迹,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鸦片走私、鸦片的危害以及虎门销烟的过程等);中英签署《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应的影响)。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教师任务:利用课件展示“一朵漂亮的罂粟花”并利用导入语开启课堂。(导入语:大家看罂粟花漂亮吗?这种漂亮的花在“金三角”地区大量地生长着,而在一百多年以前,我国和英国爆发的“鸦片战争”就和这漂亮的花朵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也是中国社会受到重大冲击的罪魁祸首。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从这朵漂亮的花入手,探究“鸦片战争”的经过。)
学生任务:回答老师问题,并准备学习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鸦片走私和“禁烟”
教师任务:提问“为了打开当时的中国市场,英国用了哪些手段?”并展示示意图。
(配合讲解:正常贸易手段下,英国往往并不有利,为了转变这种情况,英国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也就是走私鸦片的方式,在鸦片贸易侵袭中国的过程中遭到抵制之后,英国选择了侵略战争。战争,也是侵略者打开中国的第三个选择。)
教师任务:投影“中国在1799年到1839年之间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图表,并提问“从图表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信息?”
学生任务:回答老师问题。(参考答案: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1799到1820年是4000多箱,1820到1824年是7889箱,1839年时猛增到40200箱。)
教师任务:再次提问“谈谈鸦片进入中国之后,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如果放在今天,你作为一名青少年,怎么拒绝鸦片这一类毒品对自己的侵害呢?”并鼓励学生自主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待学生回答问题完毕,展示课件。
学生任务:回答老师问题。
本节学生任务参考答案:①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由原来的10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再到2000文抵一两。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先通过卖粮食换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需卖200斤稻谷);③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④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军队中也存在吸食鸦片的现象,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⑤世风日下。全国各地烟馆林立,吸食人数竟达200万。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军官将领、庶民百姓,甚至连妇女、僧尼也沾染恶习,整个社会一片委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作为当代青少年,需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毒品贩卖、相关犯罪行为保持坚决斗争的意识。(第二个问题不做严格要求,只要学生答得合理即可)
教师任务:提问“对于鸦片进入中国造成的危害,清政府作出了什么反应?”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下述资料。
(资料内容:林则徐上书道光帝:“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夫财者,亿兆养命之原,自当为亿兆惜之。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为计?”)
和学生一同阅读和整理资料,并配合讲解(在林则徐上书之后,道光帝觉得问题严重,立刻派遣林则徐进行禁烟),提问“林则徐到了广州之后,做了哪些禁烟措施?”
学生任务:整理归纳老师讲解的内容。
本节学生任务参考答案:①缉拿烟贩,命令外商必须交出鸦片,并保证以后永不夹带鸦片;②整顿海防,加强珠江口的防御工事,添建炮台,训练水勇;③针对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破坏活动,派兵封锁商馆,义律被迫答应呈缴鸦片,英美等国商人陆续交出鸦片共约110多万千克;④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直到6月25日,才将2万多箱鸦片全部销毁。
(同时配合讲解: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是从嘉庆颁布“禁烟令”之后最为彻底,且规模最大的禁烟运动,其真正向世界表现了中国人民抵制外来侵略的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教师任务:使用过渡语进行教学过渡(参考内容:虎门销烟之后,中国的禁烟运动也被英国政府所得知,认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即将出兵,随后侵略战争开始。)并追问“当时有一些人认为,如果林则徐不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可以避免,是不应该的。你觉得这种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学生任务:自主讨论,回答问题。(参考答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掠夺原材料。当时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侵略者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战争。)
教师任务: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局势示意图”,并常规教学鸦片战争的基本经过(鼓励学生依次讲述,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
本段参考答案:第一阶段为1840年6月,英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1840年8月,英舰队北上天津大沽口,英军提出割地、赔款、通商要求,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第二阶段为1841年1—6月,英军攻占香港岛;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从广东海面北上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即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教师任务:介绍鸦片战争当中的民族英雄事迹(例如关天培),并鼓励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待学生讲述之后,补充提问“在战争当中有很多类似的英雄事迹,那么为什么最终战争还是失败了呢?”
学生任务:回答老师问题,不做严格要求,说得真实、合理即可。(第二个问题参考答案:清政府腐朽、当时的封建制度腐朽不堪等)
(三)签订《南京条约》
教师任务:展示课件,常规教学《南京条约》的签订流程和内容。
(课件内容需要涉及“1842年,英舰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中英双方在英舰上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任务:学习对应的知识点,并做好笔记。
教师任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表(如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南京条约》造成的不良影响。
《南京条约》内容 危害
割让香港 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经济负担
五口通商 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倾销商品、抢夺原料提供了机会
协定关税 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
同时继续讲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在政治上,领土不完整,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这样的社会还是原来的封建社会吗?除了《南京条约》,列强还有没有强迫清政府签订其他条约?
学生任务: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任务:展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性质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任务:回答问题,合理即可。
【板书设计】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