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时练(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小亮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时,拍摄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每隔0.2s闪拍一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通过的路程为4.50cm
C.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
D.小华在测量AF之间距离时,连续测量三次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B. 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 时,甲在乙前方 处 D.第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室的室内高度约为1.8m
B.公园里正在运行的摩天轮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50mL的酒精与50mL的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是100mL
D.物理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和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4.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棋子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C.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液柱变化明显,应选择分度值小一些的温度计
D.在探究光的反射折射实验时,为了看清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可在水面上方喷烟雾并向水中滴几滴牛奶
5.如下左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通过整个斜面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6.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上右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
C.龟兔赛跑中乌龟获胜,说明赛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更大
D.刻舟求剑故事中楚国人没找到剑是因为他不懂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道理
8.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
9.小明家距学校2.4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自行车车胎被扎破了,他只好停下来找修车师傅修车,补胎用了8min20s,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
A.4.8m/s. B.5m/s. C.2.4m/s. D.4.8km/h
10.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的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甩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得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已经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最后它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 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 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 求出平均速度v。
2.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操作过程中用到了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填写序号)①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③用秒表测出百米赛跑的时间。
3.如下左图,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全程是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3题) (4题) (5题)
4.如上中图为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斜面应保持 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若停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
“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5.如上右图是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频闪摄影照片,照相机拍照时每隔0.02 s曝光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F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是 s,此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m/s.
三、实验探究题
小霞和小梅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在斜面顶端从静止自由下滑。s2为小车自由下滑s1过程中的第一段路程;
(1)本实验原理是 。要完成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
(2)测量平均速度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时间的测量,为了能较方便、准确测量出小车运动的时间,实验装置中安装了 。木块在装置中的作用是 ,调节木块的时机是在 (选填“小车下滑之前”、“小车下滑之后”或“小车下滑过程中”);
(3)她们通过实验收集的数据如表,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路程(cm) 运动时间(s)
s1=61.6 t1=5.6
s2=26.4 t2=2.5
①小车自由下滑路程s1的平均速度v1= ;
②小车下滑路程s1和路程s2两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因此在描述小车的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 ;
(4)实验过程中,小车在路程s1和路程s2的中点处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v1 v2(选填“>”、“<”或“=”)。
四、计算题
1.小明计划搭乘莞惠城际列车从道滘站至常平东站,下表为C7505次列车的时刻表:
站名 东莞西 道滘 东城南 松山湖北 常平东
出发时间 07:10 07:15 07:27 07:40 07:57
到站时间 —— 07:13 07:25 07:38 07:55
里程s/km 0 4.0 17.5 32.0 48.0
(1)C7505次列车由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运行时间是多少分钟?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小明若自驾车从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最短路线为50km,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为40km/h,需要多长时间到达?
2.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2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8s 刚好行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求:
(1)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1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提示: 该车的宽度约1.8m)
(3)为了使此行人能够安全匀速通过马路,行人的速度应在什么范围
(4)请你为驾驶人员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五、综合题
物理学上常用“频闪照相”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是照相记录跑步者甲、乙两人同时跑步时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相同,由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的两次记录中 (选填“甲”或“乙”)跑步的平均速度大;
(2)图(b)中的图象描述的是 (选填“甲”或“乙”)的运动;
(3)若跑步路程6km用时20min,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4)如图(c)所示是某跑步者用随身携带手机APP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 。
答案
一、1.C 2.A 3.D 4.B 5.D 6.B 7.B 8.B 9.C 10.A
二、1.刻度尺;秒表; 2.①③ 3.小;0.2;变速
4.较小;时间;小于 5.0.1;4
三、(1);秒表(2)金属片;构造斜面,使斜面上的小车获得动力;小车下滑之前
(3)11cm/s;某段路程上或某段时间内 (4)>
四、1.(1)解:由表可知,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运行时间是t=7h55min-7h15min=40min
即t=40min=
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路程为s=48.0km-4.0km=44km
所以由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平均速度为
答:C7505次列车由道滘站至常平东站的运行时间是40分钟,平均速度是66km/h。
(2)解:由题意可得,根据可得,小明自驾车所用时间为
答:小明自驾车需要1.25h到达。
(1)解:反应时间内车速不变,因此汽车的反应距离是
答:汽车的反应距离是14.4m
(2)解:汽车到达人行横道所用时间为1.2s+1.8s=3s
此时人走过的距离为
因为该车的宽度约1.8m,因此车辆撞击的范围为人走过路线的2.1m-3.9m,因此人会被撞到
答:汽车会撞上行人
(3)解:车经过时人还未达到,则人的速度为:
车经过时人已经走过,则人的速度为:
故行人的速度应小于0.7m/s或大于1.3m/s
答:行人的速度应小于0.7m/s或大于1.3m/s
(4)解:开车不喝酒,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等
答:开车不喝酒,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
五、(1)乙 (2)甲 (3)5 (4)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