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堂同步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堂同步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1 22: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 )
A.新中国工业基础太薄弱 B.农业与工业发展不平衡
C.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 D.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下列哪一语句反映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合理调整工商业 B.更加重视工业建设
C.优先发展轻工业 D.注重农业经济发展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5.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该计划实施的历史意义是( )
A.集中主要的力量发展重工业 B.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C.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
6.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由此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很多志愿军伤员因为伤口细菌感染无药可用而牺牲。因此,中国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抗生素生产大厂……华北制药厂抗生素厂正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全国156个大型重点项目之一。这表明“一五”计划( )
A.将重点发展医药生物产业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保障 D.顺应中国发展的实际需求
8.新中国诞生时,旧时代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于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个重点工程中有472个在中、西部,占68%。这表明,“一五”计划(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调整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C.使我国短期内实现工业化 D.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9.下图漫画反映出( )
A.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B.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后的喜悦
C.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0.下图是名为“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宣传画,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农民渴望土地改革的迫切心情 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
C.反映工人参与城市改革的积极态度 D.彰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政治局面,政权得到巩固,经济逐渐恢复,整个国家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开始着手编制和实施新中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推动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展开。
——摘编自章向平《“一五”计划: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材料二:“一五”时期的部分成就:
材料三: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编制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表格中“一五”成就涉及的工业部门。(至少写出两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建设与民主法治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C 6.B 7.D 8.B 9.C 10.B
11.答:(1)新中国成立,政权得到巩固,经济逐渐恢复。
(2)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煤矿业、机床制造业等。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经济建设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推动经济建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