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热点(一)(时政热点+考点梳理+中考真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历史热点(一)(时政热点+考点梳理+中考真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1 22:4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热点预测【一】
科技革命
01:时政热点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审议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统筹解决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研究确定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和重大科研项目,统筹布局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统筹协调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等,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02:知识梳理
一: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古代科技成就: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其中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医学:
①扁鹊 春秋战国时期人 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华佗 东汉末年人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比欧洲早1600多年;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
③张仲景 东汉末年人 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理,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世称为“医圣”。
④李时珍 明朝人 写成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3、古代的建筑成就[]]
①、都江堰 战国时秦国的李冰。
作用(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四川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②、长城
(1)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于抵御匈奴。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世界上一个奇迹。
③、隋朝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在位皇帝:隋炀帝。时间:从605年起。
概况:
A、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
B、四段:由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C、沟通五大河流:由北至南依次为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意义):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在当时来讲虽然是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但是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造福于后世子孙。
④、赵州桥: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了七百多年。
⑤、北京紫禁城(故宫):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于明成祖时,位于北京城中心,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属于宫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4.四大发明
项目 时期、概况 意义或作用
造纸术 西汉早期出现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是人类历史上书写材料的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印刷术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改变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的历史,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火药 古代的炼丹家发明,唐朝中期有关于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军事。 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出现改变了作战方式和作战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
指南针 战国司南;北宋时发明并应用于航海,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5、科技著作
类别 时 间 人 物 著作 主要内容 意 义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理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工艺学 明朝 宋应星 《天工开物》 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二)现代科技成就:
原子能技术
①.1964年第一颗原弹成功爆炸。
②.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
③.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了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空间技术
①.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②.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③.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杨利伟)。
④.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上的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
生物技术: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现“籼型杂交水稻交水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4)医学技术: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https: / / baike. / doc / 5942960-6155893.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
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四十年代
主导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 电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互联网的普及
主要成就 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重大成就:瓦特改改进蒸汽机交通:斯蒂芬森发明火车。 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德国奥托制造煤气内燃机戴姆勒研制汽油内燃机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本茨发明汽车,5.爱迪生发明白炽电灯泡6.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瑞士: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普及。
理论依据 牛顿的运动三大定律。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新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原子能等
动力 蒸汽机 电力、内燃机
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 汽车、飞机
新兴工业部门 采煤业、金属冶炼业、机器。 电力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塑料工业等。 信息工业、核工业等。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共同影响 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火车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露。 电灯、飞机和汽车的出现,改变了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网络犯罪等问题。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让科技造福人类。青少年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科技强国。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刚刚成立,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对策 中国开始近代化探索,向西方学习技术的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为改变政治体制,中国兴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革开放政策,发展科技,提高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03:中考真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年山东东营)如图为我国古代造福千秋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历经2200多年,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该水利枢纽是
A.都江堰 B.灵渠 C.通济渠 D.永济渠
2.(2022年湖南郴州)“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坐堂医生”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3.(2022年福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运输工具的改进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计算能力的提高
4.(2022年重庆A卷)隋唐时期,江都(今扬州)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据右图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
A.其为隋朝都城之一 B.大运河以其为中心
C.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地 D.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5.(2022年江苏泰州)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造纸术的推广 B.印刷术的革新 C.对外往来密切 D.文化交流频繁
6.(2022年黑龙江绥化)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匠人是
A.贾思勰 B.毕昇 C.刘徽 D.徐光启
7.(2022年河南)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发明 B.印刷术的改进 C.科举制的确立 D.宋词的繁荣
8.(2022年湖北荆州)如图是反映中国古代采煤技术的一幅插图,来自17世纪初期刊刻的一部科技著作,这部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著作是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9.(2022年黑龙江大庆)明朝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他有四重,其中被称为紫禁城的是
A.外城 B.内城 C.皇城 D.宫城
10.(2022年黑龙江龙东)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11.(2022年广东)明代一位医药学家常年在各地实地观察、采集各种药物,还收集了大量药方,最终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这位医药学家是
A.徐光启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霞客
12.(2022年辽宁盘锦)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钱学森
13.(2022年四川广安)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青蒿截疟的记载中获得灵感的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邓稼先
14.(2022年黑龙江绥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15.(2022年黑龙江大庆)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再上新台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十三号
16.(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2008年9月,神舟七号裁人飞船开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
A.翟志刚 B.杨利伟 C.王亚平 D.叶光富
17.(2022年辽宁营口)为了纪念瓦特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被定义为“瓦特”。他的主要成就是
A.发电机的问世 B.蒸汽机的改进
C.飞梭的发明 D.珍妮机的发明
18.(2022年湖北江汉、潜江)下面是英国某时期交通发展简表,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类别 大事记
内河航运 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
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
铁路 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三角贸易日益繁荣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9.(2022年辽宁营口)中国建设,闻名世界。中国铁路在进入21世纪以后经历了六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铁路的运输能力。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铁路时代”的发明是
A.火车 B.汽车 C.飞机 D.轮船
20.(2022年湖北恩施)如果不是可以得到改良蒸汽机的相对无限的动力,工业革命完全有可能会在仅仅增加纺织品生产速度后便逐渐消失。以下发明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A.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 B.斯蒂芬森的火车
C.卡尔 本茨的汽车 D.莱特兄弟的飞机
21.(2022年吉林)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2.(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小丽同学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相关的资料,据此判断,她研究的主题是
资料一:珍妮机的故事资料二:蒸汽机的图片资料三:爱迪生的生平介绍
A.思想解放 B.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 D.殖民扩张
23.(2022年四川凉山)“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人了
A.电气时代 B.蒸汽时代 C.信息时代 D.经济全球化时代
24.(2022年海南)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利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工业提供了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
A.蒸汽动力的作用 B.电力的作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传统的力量
25.(2022年黑龙江大庆)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首先是精种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26.(2022年浙江台州)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材料评述的是工业革命的
A.原因 B.背景 C.过程 D.影响
27.(2022年辽宁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下列发明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是
①珍妮机 ②电子计算机 ③蒸汽机车 ④飞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8.(2022年江苏泰州)1908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开始生产T型汽车。T型汽车因使用T型发动机而得名。这种发动机是
A.蒸汽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29.(2022年浙江杭州)“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以上情景全部出现,最早可见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30.(2022年辽宁营口)进入20世纪以来,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这种变化源于哪一科技成果的应用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计算机
31.(2022年辽宁营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口罩人们出行的必备品,其核心材料熔喷布主要以石油提炼的聚丙烯(塑料)为原料。标志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发明是
A.人造纤维 B.人造染料 C.纳米材料 D.赛璐珞技术
32.(2022年广西梧州)“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与此相关的时代是
A.电气时代 B.信息时代 C.原子能时代 D.蒸汽时代
33.(2022年黑龙江大庆)汽车、飞机是现在常见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在最早研制成功时使用的发动机是
34.(2022年山东临沂)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诺贝尔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截至2019年,共授予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两次获奖、1个团体三次获奖。为该奖项奠定基础的科技发明出现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35.(2022年湖北荆州)20世纪以来,世界工业生产一般经历了从“吨重型”产品(如造船、机械、化工)为主到“公斤型”产品(如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器)为主,再到“克重型”产品(如微电子、新材料)为主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说明了
A.重工业始终作为先导型产业 B.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国家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非选择题
36.(2022年四川广元)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革命可以使人们乘坐轮船以更快的速度跨越海洋,乘坐火车进行长途旅行,还为生活在欧美地区成百上千万的人带去了高质量的服装、各种家居用品和娱乐活动。在此之前,这些是他们不敢想的。
——摘编自[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材料二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
——摘自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三 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大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截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革命”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砸开“中国的大门”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一次技术革命相比有什么显著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看法。
37.(2022年辽宁盘锦)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改善民生】
材料一
【科技助力壮举】
材料二
中国 世界
事件 郑和下西洋 ★
时间 1405-1433年 15世纪末-16世纪20年代
代表人物 郑和 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科技改变世界】
材料三 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教、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在诺曼底则达90%)。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科技成就梦想】
材料四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9月28日)
(1)依据材料一,写出图一典籍的作者和图二典籍的成书朝代。
(2)将材料二中★补充完整。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为材料二中的事件提供了助力?
(3)依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实现科技强国梦的途径。
38.(2022年黑龙江绥化)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人物是________,他将蒸汽机变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经过这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________时代”。
(2)图二人物是________,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________时代”。
39.(2022年贵族黔东南)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材料一: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写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三: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40.(2022年江苏盐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1850 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其显著特点的。它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从而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去加强殖民扩张,因而更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2018年12月1日,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遭无端拘押。这是一起由美国一手策划、加拿大帮助实施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在被拘押了1028 天后,2021年9月25 日晚,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顺利回到祖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9 月 26 日第 04版)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当时发生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是否得到缓和 并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政治迫害事件”的本质。分析孟晚舟得以回国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41.(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节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掘主动。纵横历史,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创新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
【古代篇一中华智慧】
(1)请运用所学,依次填写上方图示方框内的历史知识。选择图示中的任意一项成就,写出其影响。
【近代篇一西方科技】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国家 A 美国、德国
重要发明 哈格里夫斯发明B 菜特兄弟制造飞机
C.改良蒸汽机 本茨制造汽车
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 D.发明耐用白炽灯泡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E
(2)依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分别将A、B、C、D、E五处内容填写完整
【现代篇--中国力量】
(3)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知识结构图中①战争名称。②是哪一历史事件?将③对台基本方针填写完整。④具体时间是什么?
【感悟篇-展望未来】
(4)通过以上探究性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悟?
42.(2022年浙江杭州)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描述。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 该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
书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
书摘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2)材料二中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对我们认识史事有何借鉴意义?
中考真题训练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2.B3.C4.C5.B6.B7.B8.B9.D10.C11.B12.C13.A14.A15.C16.A17.B18.B19.A20.A21.A22.B23.B24.C25.A26.D27.A28.D29.C30.B31.D32.A33.B
34.B35.B
二.非选择题
36.(1)变化:①乘坐轮船、火车进行长途旅行(或出现了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或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②出现了高质量的服装、家居用品,丰富的娱乐活动(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事件:洋务运动
(3)显著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或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或科技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亦可给分)
(4)看法: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如环境破坏、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
37.(1)贾思勰;明代。
(2)新航路的开辟/探寻新航路/地理大发现;指南针/罗盘。
(3)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了交通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水平提高(推广了大众教育)。
(4)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等。
38.(1) 瓦特(全名也可) 蒸汽(蒸汽时代)
(2) 爱迪生(全名也可) 电气(电气时代)
39.(1)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
(3)特点是增长迅速。
原因: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美国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4)高铁技术的进步,使出行更为便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技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危机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40.(1)变化: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特点:电力的广泛应用得到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缓和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3)本质: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或称霸世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科技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当今时代大力发展科技是谁也抵挡不住的发展潮流
41.(1)东汉,毕昇、《本草纲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祖冲之把圆周本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率,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答出以上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2)A.英国.B.珍妮机.C.瓦特。D.爱迪生、E电气时代
(3)①抗美援朝。②三大改造.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④1997年7月1日
(4)①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②为国家的发展和富强贡献白己的力量;③刻苦钻研,不是图难,培养创新精神;④增强拼搏勇于创新。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实政能力;⑤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⑦国家统一是大药所趋,民心所向,是国家发展的前提;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解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42.(1)大运河的开通,有力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运河继续发挥着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水路运输的作用。
(2)坚持唯物史观,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史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