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朔山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二历史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通朔山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二历史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1 19:01:28

文档简介

大通县朔山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2.D3.C4.A5.D6.B7.C8.B9.D10.B11.D12.B13.D14.B15.C16.B
17.A18.D19.C20.D21.B22.A23.C24.D
25.(1)性格特点:勇于开拓、探索、冒险;平等、自由、重商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城
邦国家:海外贸易有助于形成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观念:孕育了奴隶制民主政治:海外殖民扩张和海
外贸易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奴隶制民主的物质基础。(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指导思想:中立(或公正,不偏不倚)。(2分)说明:①颁布解负令,壮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②恢复公民
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③创立四百人会议,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
断:④组建民众法庭,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4分,任
答两点即可)
(3)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言之有理
即可)
26.(1)表现:政治上实行郡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经济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思想上其法家思想被后世历代统治者借用,作为辅助统治的手段。(6分)
(2)原因:商鞅采取法家思想治国,抑制了其他各派思想,摧残了文化;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借鉴商鞅的做法,
焚书坑儒,加深了后人对商鞅的恶劣印象:西汉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主流;中国古代
知识分子崇尚儒雅,反对暴力的文化传统。(8分)
27.(1)必要性: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6分)
(2)原因: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援成一流的汉语言音韵的专著:他是鲜卑族对汉族文化认同的代表:这
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6分)
28.(1)原因: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辽和西夏威助胁北宋的安全:宋神宗
励精图治,希望实现富国强兵:王安石通过“入对”和“上书”激励宋神宗的变法信心;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
法。(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成效: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增加。(4分)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
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2分,任答一点即可)
【高二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参考答案】
232500Z大通县朔山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二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民版选修1第一至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说:“许多坏人是有钱人,许多好人是贫穷的,但是我们决不舍弃我们的正直贤德而去换
取财富;因为正直贤德是稳固的,至于金钱是在人们之间川流不息的。”由此可知,梭伦
A.同情保护弱势群体
B.重视社会道德建设
C.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D.鼓励人们追求财富
2.梭伦改革时规定除了橄榄油,禁止雅典城邦出口食品。此外,他还统一了雅典的度量衡,并鼓
励外来工匠移民雅典。这些改革措施
A.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有利于平民获得民主权利
C.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范围
D.有利于雅典城邦经济发展
3.梭伦在改革中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遗嘱法”就是其杰作之一,他通过“遗嘱法”
A.保证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B.制止了贵族的土地兼并
C.杜绝贵族侵占平民财产
D.保障了平民的政治权利
4.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我写下法律,同为高贵者与低微者,为每个人调谐公平的正
义”;在《致城邦》体现了“分配性正义”,指责城邦公民“他们毫不尊重圣洁的或者公共的财
产”。据此可知,梭伦
A.维护公共利益
B.批判专制制度
C.抨击社会不公
D.主张权利平等
5.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
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
方恃强凌弱。”这样做的结果是
【高二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第1页(共6页)】
232500Z
A.完全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使雅典平民牢牢掌握了城邦的统治权
C.彻底化解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D.促进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6.在古代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
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
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含义是
A.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
B.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7.“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可见商鞅对变法的
态度是
A.不要轻易相信他人
B.改革要讲究策略
C.行事要果断、坚决
D.变法要注意用人
8.秦孝公三年颁布了《分户令》,规定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二男以上”而“不分异”的,就必须加倍
课税。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第二次变法时又颁布了《分户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
禁”。两次《分户令》的颁布
A.大量增加了秦国人口
B.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
C.使社会矛盾不断恶化
D.极大地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9.“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
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B.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C.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D.积极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
10.《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
故…”文中所说的“本”,表现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是
A.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D.废分封,行县制
1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主张“轻关市之征”;战国时期,秦国商鞅主张“市利之租必重”。两者主
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宗族利益不同
B.直接目的不同
C.两国传统不同
D.治国思想不同
12.秦国商鞅变法规定:男子成年须与父母别居,另立门户,女子到一定年龄须出嫁,又规定:五
家为伍,十家为什,有相互纠察告发的责任,否则处以极刑。这些规定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B.削弱了分封贵族的势力
C.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
D.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
13.《宋书·谢灵运传》中记载:“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
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材料中无法体现
【高二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第2页(共6页)】
232500Z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