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能力)(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能力)(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04 22:2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测能力)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能够为人类发展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源
B.人类能够改变环境,所以人越多越好
C.人类的活动不受环境的影响和限制
D.人口过度增长是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
2.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
②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③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④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以下哪项不是人类保护生物圈刻不容缓的原因( )
A.人口增长的同时土地不合理利用、土壤退化污染等,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B.森林大量砍伐、海洋过度捕捞,使生物资源急剧减少
C.人类生产生活使地壳中的各种矿物和能源储备量不断减少
D.目前可利用的地表淡水不多,所以我们可以想办法融化南极冰川增加淡水供应
4.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无法修复的
B.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由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C.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D.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可以修复的,所以可以先发展经济,不考虑环境问题
5.关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我们应持有的正确观点是( )
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大力开发利用
B.人类不能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只能保护自然资源
C.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D.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2021年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已经70多亿,而人口激增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面对世界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控制人口的增长。控制人口数量的最终目的是( )
A.消灭饥饿 B.使人类有足够的水源
C.减少能源的消耗,以期长效利用 D.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7.读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图,针对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应该( )
①保护耕地,节约粮食
②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③提高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效率
④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完全替代常规能源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科学家们一直在积极地寻找“第二个地球”,在外太空当中找到属于人类的第二个家。科学家们这样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地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同粮食连续十几年增产,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在我国不存在
B.全球海洋占比71%,人口快速增长不会造成全球水资源缺乏
C.全球化石燃料种类多、储量足,人口快速增长不会造成能源危机
D.如果不加以控制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可能会威胁人类自身生存
9.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C.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D.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10.某小组为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培养皿内铺3层湿润的滤纸,各摆上30粒相同的小麦种子,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②每天定时向甲、乙培养皿中分别喷洒适量且相等的清水和pH=5的“酸雨”(食醋和清水的混合液);③连续7天定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B.选30粒种子做实验可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C.实验数据表明小麦种子的萌发与“酸雨”pH值的大小有关
D.实验结论是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11.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雨是指pH大于5.6的雨水,主要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C.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D.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会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12.下表是探究“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数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处理 清水(pH~7) 模拟酸雨(pH=5) 模拟酸雨(pH=4)
玉米种子发芽率 91% 42% 5%
注:pH数值越小,表明水体的酸性越强。
A.模拟酸雨可以由食醋和清水混合配制而成
B.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C.随着水体酸性的增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
D.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应用2颗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13.关于环境问题及主要原因、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气体大量增加
B.酸雨: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化石燃料使得大气中酸性物质增加
C.臭氧层空洞扩大:大量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D.水体富营养化:过渡捕捞导致鱼类减少、藻类大量繁殖
14.我国科学家在南海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可燃冰是甲烷在海底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燃烧后仅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能源。和石油、煤炭一样,“可燃冰”中的甲烷也是来源于古生物遗骸。科学家们还通过实验证明了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据此分析可以得出的观点,合理的是( )
A.大量使用“可燃冰”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B.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了氧气
D.“可燃冰”被公认为石油、煤炭的替代能源,且和石油、煤炭一样都是清洁能源
15.我们每个人都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环保要求的是( )
A.草稿纸、打印纸尽量双面使用
B.洗脸洗手过程中,自来水处于流动状态
C.去超市购物时,尽量自备环保布袋
D.外出尽量选择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6.2021年12月5日,由肖湘教授带队的深海科考团队顺利返航抵达三亚。本次科考中,肖湘等抵达了雅浦海沟8919米深的未知区域这是人类首次到达该区域。尽管人类从未到达,但还是观测到了人类活动(垃圾)的影响。下列人类行为中,不利于保护地球的是( )
A.植树节时多种植绿色植物
B.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C.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D.一次性筷子非常便利,生活中应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17.我国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们使用的木材、煤等都是由森林直接或间接提供的
B.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C.对盗伐、滥伐森林构成犯罪者,应进行批评教育
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绿化祖国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18.2021年12月5日,由肖湘教授带队的深海科考团队顺利返航抵达三亚。本次科考中,肖湘等抵达了雅浦海沟8919米深的未知区域——这是人类首次到达该区域。尽管人类从未到达,但还是观测到了人类活动(垃圾)的影响。下列人类行为中,不利于保护地球的是( )
A. 植树节时多种植绿色植物
B. 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C.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D. 一次性筷子非常便利,生活中应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19.“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和谐家园”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某些同学的做法中你不认同的是( )
A.上学放学骑自行车,不坐私家车
B.为了方便卫生,经常使用一次性纸巾和木筷
C.将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后用于植物栽培
D.多用太阳能小电器和可充电电器
20.“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向世界阐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此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过量的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B.开展陡坡种粮、退耕还林还草行动,改善生态环境
C.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大题,共60分)
21.(8分)2021年5月,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通报了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结合2016年~2019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后公布的统计数据,近五1年全国城乡人口及性别构成统计数据如表所示:
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
具体指标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年末总人口(万人) 138271 139008 139538 140005 141178
城乡人口 城镇人口(万人) 79298 81347 83137 84843 90199
乡村人口(万人) 58973 57661 56401 55162 50979
性别构成 男性人口(万人) 70815 71137 71351 71527 72334
女性人口(万人) 67456 67871 68187 68478 68844
性别比(女=100) 104.98 104.81 104.64 104.46 105.07
注释:①全国人口是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②2016年-2019年为1‰人口变动调查样本数据推算而来,2020年为普查数据。③表中数据的处理遵循四舍五入的原则。②2016年~2019年为1‰人口变动调查样本数据推算而来,2020年为普查数据。
③表中数据的处理遵循四舍五入的原则。
(1)从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可知,全国人口在________年达到14亿,近五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逐年________。
(2)依据全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曲线图。
(3)依据全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曲线图。(3)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为105.07,而2019年全国人口性别比为104.46.这两年的统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下图是以1990~1997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污染变化量为依据绘制的20世纪及未来50年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地资源过度使用,会使___________减少而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2)人口过度增长,会使___________被大量破坏而逐渐枯竭。
(3)_______日益严重,会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
(4)图中显示,进入21世纪人口会逐渐减少,试据图中信息分析导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社会发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破解“垃圾围城”推动资源再循环利用的必然举措,需要人人行动起来。呼和浩特市从营造社会宣传氛围、入户宣传宣讲、合并投放点到设置集中分类箱房,最终实现居民分类精准投放。
(1)请将下列四种垃圾从左至右放入图中的垃圾桶中,排序为____________。
①过期药品 ②剩菜剩饭 ③尘土 ④矿泉水瓶
(2)厨余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从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有机肥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3)垃圾分类可实现垃圾的回收利用,如金属元素提取和生物质发电等。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合理处理餐厨垃圾的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以某食堂提供的午餐、晚餐残余混合物为材料,制成4种不同浓度的发酵液。
②将取自某污水处理厂的菌种加入发酵罐中,间隔不同时间分别加入___________,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
③35℃下发酵并测定甲烷的产率,结果如图。
据图分析,你认为对餐厨垃圾较为恰当的处理方式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VS/L:每升发酵液含有的挥发性固体垃圾量;mL/g-VS:每克挥发性固体垃圾产生的气体毫升量)
24.(12分)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于是我市某校学生进行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实验中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了pH为3和5的两种“模拟酸雨”。设计过程如下:
I.取三个培养皿,分别标号甲、乙、丙,在每个培养皿的底部各放三层湿润的纱布,并均匀的摆放30粒大小一致且新鲜的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
Ⅱ.每天在甲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在乙中喷洒等量pH为3的“模拟酸雨”,在丙中喷洒等量pH为5的“模拟酸雨”。
Ⅲ.记录和观察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结果:一周后,甲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多,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较少,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少。
根据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步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
(2)实验中设置甲培养皿的作用是_____
(3)三个培养皿放入相同数量且大小一致的新鲜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的原因是_____
(4)每个培养皿不用1粒绿豆种子而用30粒绿豆种子做实验的原因是_____
(5)酸雨主要是由于煤、石油的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导致的。作为中学生,请你为控制酸雨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
25.(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政府2010年针对节能汽车和电动车出台补贴办法,制定奖励政策。在全国推广1.5亿只节能灯,争取在几年内把全国所有的白炽灯更换为节能灯,普通老百姓购买节能灯政府给补贴50%,对单位大宗用户补贴30%,如果把全国的白炽灯全部更换下来,一年可以节电480多亿度。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指出,全体国民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的污染治理,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湖泊及河流的保护和生态治理,加大重点跨界河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
(1)绿色生活,从低碳开始。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下列哪种气体的排放,从而减轻全球变暖的趋势_____。
A.氧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氮气
(2)煤燃烧和普通汽车尾气排放的__________,是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3)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污染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造成__________污染。
(4)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是_____。
A.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B.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
C.减少开车,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 D.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
26.(12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然而,随着大量富含氮、磷等元素的生活污水被排入太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湖内的蓝藻等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形成水华,使得太湖湖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很多水生生物死亡。目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湖泊超过70%。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治理的力度,除减少污水的排放,推行无磷洗涤剂等措施外,还大量放养以藻类为食的鲢鱼等,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材料二 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导致世界各地农作物大量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1)在材料一中,太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它是由太湖水域和_______共同组成的,过度排放污水,使太湖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的。
(2)在材料二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在生物圈中,该气体的过度排放已超出自然界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_______平衡被打破。
(3)无论是水华现象还是温室效应,都是由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的。结合生活实际,除材料中提到的,试举出两种能减少或降低上述现象的做法: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由于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已不能为人类发展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源了;人口过度增长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人类的活动受环境的影响和限制;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进行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掠夺性开发,从而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的下降等问题。
2.答案:A
解析:人口数量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势必引起城市规模扩大,造成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如果人口过度增长,生活生产污水及工业生产的废物增多,造成环境的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中的资源的需求量增加,造成资源过度利用,进一步出现资源危机。故A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我们现在的淡水资源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不需要融化南极冰川增加淡水供应。
4.答案:C
解析: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修复的,如果是严重破坏是不能修复的,A、D错误;资源和环境问题一部分是由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一部分是对其开发利用的方法不科学造成的,B错误;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源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C正确。
5.答案:D
解析:A.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合理开发利用,错误;B.人类并不是不能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应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错误;C.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治理环境,经济与环境之间需要协调发展,错误。
6.答案:D
解析: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性,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7.答案:B
解析:题图反映出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可采取的措施有:保护耕地,节约粮食;节约用水,一水多用;提高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效率;多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等。
8.答案:D
解析:全球人口基数大,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已经日益凸显,如果不对人口的快速增长加以控制,可能会威肋人类自身生存。
9.答案:D
解析:A.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严重不足,变得贫瘠,A不符合题意。
B.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B不符合题意。
C.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C不符合题意。
D.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而不是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甲培养皿喷洒的是清水,乙培养皿喷洒的是“模拟酸雨”,其它条件都相同,其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进行对照,A正确。
B.向两组培养皿中各放入30粒生命力相似的小麦种子,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B正确。
C.该实验的变量是酸雨,而不是“酸雨”pH值的大小,所以不能说明种子的萌发与“酸雨”pH值的大小有关,C错误。
D.据曲线图可见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不利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A.结合分析,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于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酸性物质引起的,A符合题意。
B.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B不符合题意。
C.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严重不足,变得贫瘠,C不符合题意。
D.芽和叶含有分生组织,是指物体的幼嫩部位,故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会使成片的植物死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A.模拟酸雨是由醋酸或者其他酸性溶液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A不符合题意。
B.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先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故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B不符合题意。
C.实验结果表明,酸雨酸性越强,种子的发芽率越低,随着酸雨酸性的增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C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每组2颗玉米数量太少了,有偶然性,应用等量的多颗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等量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多颗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A.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A正确;
B.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B正确;
C.大量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使得大气中皇氧层空洞扩大,C正确。
D.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増多,不是过度捕捞,D错误。
14.答案:B
解析:可燃冰是一种埋藏在海底的燃料,是甲烷和水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可燃冰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A错误;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因此甲烷逸漏也会加剧温室效应,B正确;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C错误;石油、煤炭不属于清洁能源,D错误。故选B。
15.答案:B
解析:A.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减少森林的砍伐,不符合题意。
B.洗脸,洗手时,应该节约用水。不能任由自来水处于流动状态,符合题意。
C.自备购物袋,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减少塑料污染,不符合题意。
D.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能够减少汽油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C
解析:A、我们使用的木材、煤等都是由森林直接或间接提供的,正确。B、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正确。C、对盗伐、滥伐森林构成犯罪者,应给予相应的刑事处罚,错误。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绿化祖国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正确。故选:C。
18.答案:D
解析:A、植树节时多种植绿色植物,绿化环境,利于保护地球。
B、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防止白色污染,利于保护地球。
C、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利于保护地球。
D、使用一次性筷子,需要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不利于保护地球。
故选:D。
19.答案:B
解析:A、上学放学骑自行车,不坐私家车,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利于环境保护,A正确。
B、经常使用一次性纸巾和木筷,会加重树木的破坏,不利于环境保护,B错误。
C、将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后用于植物栽培,可充分利于厨余垃圾,减少环境污染,C正确。
D、多用太阳能小电器和可充电电器,可减少环境的污染,利于环境保护,D正确。
故选:B。
20.答案:B
解析:我国西部有绵延不断的天然草地,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同时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土壤沙化、沙尘暴频发的地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地种粮,B错误。
21.答案:(1)2019;增加
(2)见下图:
(3)2019年的数据为抽样调查数据,存在一定误差,2020年的数据为普查数据,更为准确
解析:(1)从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可知,全国人口在2019年达到14亿,近五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2)依据全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曲线图,见答案。
(3)2019年与2020年的统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2019年的数据为抽样调查数据,存在一定误差,2020年的数据为普查数据,更为准确。
22.答案:(1)粮食
(2)自然资源
(3)环境污染
(4)人均粮食、资源占有量减少。
解析:(1)人口剧增必将导致:土地过度利用,耕地面积减少,其必将导致粮食减产。
(2)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枯竭的情况加剧。
(3)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资源消耗增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重。
(4)随着人口的过度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行为,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人类要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23.答案:(1)④①②③
(2)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能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矿质元素离子
(3)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
(4)②等量不同浓度的发酵液;③若隔一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8g-VS/L时,能处理最多的垃圾,且甲烷产率高;若隔两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4g-VS/L时,垃圾用量最少,但甲烷的产率高
解析:(1)①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②剩菜剩饭是属于厨余垃圾;③尘土属于其他垃圾;④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2)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能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矿质元素离子,故有机肥料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好处。
(3)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
(4)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由图可知对餐厨垃圾较为恰当的处理方式及依据是若隔一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8g-VS/L时,能处理最多的垃圾,且甲烷产率高;若隔两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4g-VS/L时,垃圾用量最少,但甲烷的产率高。
24.答案:(1)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2)对照
(3)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4)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5)步行上学、上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
解析:(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表中甲是对照组,乙、丙、丁是实验组。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唯一。
(4)1粒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因此每个花盆中分别栽种30粒绿豆种子而不是1粒,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对重复实验的数据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在于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人为排放。目前的有效手段是使用干净能源,发展水力发电和核电站,使用固硫的型煤,使用锅炉固硫、脱硫、除尘新技术,发展内燃机代用燃料,安装机动车尾气催化净化器,培植耐酸雨农作物和树种等。
25.答案:(1)C
(2)二氧化硫
(3)水
(4)D
解析:(1)“低碳生活”是指要减少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从而节能减排,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2)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煤中伴有的硫随着煤的燃烧而生成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在金属的冶炼中,金属硫化物的燃烧也产生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空气中的亚硫酸在杂质粒子的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形成酸雨。
(3)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纸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属于水污染。
(4)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不利于节能减排,选D。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不使用一次性餐筷,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等做法进行低碳生活。
26.答案:(1)生活在该水域的所有生物(或水域中的所有生物或水域中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有一定限度
(2)二氧化碳(或CO2);碳—氧
(3)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节约用纸、骑自行车出行、使用无磷洗涤剂等(答案科学合理即可)
解析:(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一般都包括两大成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所以太湖这个淡水生态系统由太湖水域和生活在该水域的所有生物构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太湖湖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很多水生生物灭绝,这说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但是现在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超过了自然界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碳—氧平衡被打破。
(3)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节约用纸、骑自行车出行、使用无磷洗涤剂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和温室效应的加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