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12 10:2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回顾历史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吗?新中国成立后,你认为我们采取了什么样
的外交政策?快速阅读,提炼要点独立 自主 和平探究历史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形势图中国 与中国建交国 与美国缔结防御条约国 请思考:图上反映出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形势?讨论: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你会怎样去改变这种状况呢?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探究历史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探究历史探究历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54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干涉内政平等互惠互不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探究历史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标志着我国
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54 1. 50年代前半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什么? 50年代前半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以独立姿态
登上国际舞台。 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2.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总结历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上述材料被称为什么?
(2)这一材料是在何时、什么情况下、由谁倡导的?
(3)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探究历史亚非万隆会议1955带着以下的问题看录像:
请说出这次会议时间、地点和名称。
这次会议的特点和中心议题是什么?
中国为万隆会议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探究历史“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亚非万隆会议1955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考考你?建国初期,周恩来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探究历史独立自主和求同存异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局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吗?看看哪个小组说得多 2001年10月21日,江泽民主席在上海科技馆迎接美国总统布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PEC)在上海召开。
2002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会见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中美间“不打领带外交”凸显中国自信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 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兴趣作业“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