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1 20:2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十四、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相继发现了罗马市民作家塞内加、普劳图斯、泰伦斯的剧本。这些古罗马戏剧被译成意大利语并搬上舞台,使新时代的人们大开眼界,于是仿作四起,使得意大利戏剧繁荣起来。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B.意大利人喜爱戏剧
C.人文主义得到传播 D.百姓追求娱乐休闲
2.1492年,哲学家费奇诺写道:“这个世纪是金色的,它照亮了之前被扑灭的‘自由艺术’之光:语法、诗歌、修辞、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在佛罗伦萨它也把柏拉图的律条从黑暗引入了光明。”材料中“这个世纪”( )
A.开启了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B.理性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C.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的价值 D.信仰自由冲击神学统治
3.下表所示为伽利略和彭加勒两位科学家的部分言论。据表可知,两人都( )
伽利略(1564——1642) 自然科学家的“头等大事是不做粗陋的经验主义者,因而,他不仅探索更多的事实,而且为了更深刻地理解”
彭加勒(1854——1912) 科学家不能做只获取科学事实的“砖瓦匠”,而应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建筑师”
A.归纳自然科学的成就 B.追寻科学思维的源头
C.肯定感性意识的主导 D.重视科学理论的价值
4.15世纪以前,西亚北非、欧洲的许多人主要通过瓷器、丝绸等商品认识中国,极少数到过中国的人,也多倾向于描述中国的富庶,这导致中国文化在异域人眼中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中国文化的神秘感在欧洲消散主要得益于( )
A.启蒙运动的高涨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三角贸易的兴起 D.世界市场的形成
5.西方学者芬纳在研究近代西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称:它“把此前主要是教会特权的神圣光环转移到了世俗统治者的身上,把人们敬意的道德转移到公民的道德上,把他们的理性从修道院生活转移到世俗生活上”。材料中的“它”( )
A.否定了等级制度的不合理性 B.树立了理性思维的权威地位
C.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D.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
6.1665年,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学者杂志》在巴黎问世,主要报道物理、化学和数学等方面的最新发现。到1730年,英法等欧洲7国已有330余种科技期刊相继问世。科技期刊的问世为解决发明权之争提供了有效手段。这表明( )
A.科学期刊成为主要读物 B.科学与技术已紧密结合
C.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D.科学研究孕育工业革命
7.在17至19世纪的西方文化市场上,通俗喜剧、俗语小说、民间歌谣、大众启蒙读物等都迅速发展起来。不论是温和派还是激进派的启蒙思想家,都通过民族现代语言和通俗媒介方式,宣传新思想、新观念。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学( )
A.强化了近代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
B.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C.奠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D.反映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
8.18世纪,法国学者认为“历史学不应当仅仅记录琐碎的事件,而应当能够类似于牛顿的科学,能把事实还原为定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历史学的基点就应当扎根于“人的科学”所揭示出的人性,揭示“人类精神的毁灭、复兴与进步”。这一主张( )
A.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B.开启了史学的科学化趋势
C.深受理性主义思想影响 D.助推了欧洲宗教改革兴起
9.18世纪,法国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不同信仰者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这些社会问题( )
A.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并达到高潮
C.导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和扩张 D.成为天主教会推行禁欲主义的借口
10.卢梭在其小说《致爱洛绮丝》中写道:“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特权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据此可知,卢梭认为( )
A.自由平等是人类的天赋权利 B.贵族特权阻碍天赋人权实现
C.社会契约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D.国家权力应该由人民来掌控
11.从14世纪起,尤其在15世纪时,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王公和市政官周围都有一批学者。这些王公和市政官参照美第奇家族的做法,创立学校和学院,以提升人们对希腊哲学的兴趣。由此推知,这一做法( )
A.加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成熟 B.助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C.肯定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D.维护了传统贵族阶层的利益
12.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根据自然法,人们生来就享有生命、自由、财产等权利,然而这种自然状态缺乏“一种通过普遍同意而接受和允许的、确定的、可操作性的法则”,因此需要机构或主体通过“带剑的契约”代表社会共同体执行这些权利。据此可知,洛克( )
A.提倡增强自然法的适用性 B.主张法律中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
C.旨在维护现行的政治秩序 D.强调权利的保障依赖于政府强制力
13.1665年,英国伦敦的一场大规模疫情爆发,超过8万人死于这次瘟疫之中,足足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五分之一。该次的疾病后来被确认为是淋巴腺鼠疫。剑桥大学关闭学校,这对每位学生而言都是痛苦的,而他决心充分利用这段宝贵时间,在偏远、没有纷争、没有喧嚣的家乡,坐一阵冷板凳、下一番苦功夫,把所有思想火花做一次系统的整理并进行下一步研究,最终“他”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应该是: ( )
A.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B.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
C.爱迪生发明耐用灯泡 D.诺贝尔发明炸药
14.15世纪,一块据说是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臂骨,被亚平宁半岛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国王同基督圣徒的遗骨放在一起;有人甚至卖了一个农场去买一部李维的手稿。这反映出,当时( )
A.有编修史书的文化传统 B.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广泛
C.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 D.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15.美国学者房龙在《西方美术简史》中这样写道:“与过去一样,人们一如既往地信仰上帝,但是他们也希望成为华丽生活场景的一部分。”这段文字描述了14、15世纪的西欧人( )
A.公共理性的萌芽 B.公民意识的高涨
C.世俗趣味的苏醒 D.个性表现的放纵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整体历史观念看,汉唐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三条道路:北方草原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汉唐时代,这三条道路上的交流媒介,主要分三类:使节、商旅、宗教人士。以这三种媒介进行的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虽然未从根本上改变彼此的历史进程,但在当时的文化发展中是有很大影响的。
——摘编自张绪山《整体历史视野中的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几个典例》
材料二 政体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共和政体以品德为原则,君主政体以荣誉为原则,专制政体则以恐怖为原则。中国的政体是一个混合政体,因其君主的广泛权力而具有许多专制主义因素,因其监察制度和建立在父爱和敬老基础之上的美德而具有一些共和政体因素,因其固定不变的法律和规范有序的法庭,视坚忍不拔和冒险说真话的精神为荣耀,而具有一些君主政体因素。如果说,因疆域之大而使中国是一个专制政体国家,那么,它或许就是所有专制政体国家中之最佳。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简析汉唐时期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交流的历史背景。
(2)概括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并分析其主要目的。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于1758年定居费尔奈后,以费尔教长的身份领导反封建斗争,启蒙人们做理性人,争取自由。伏尔泰对历史的开拓,主要是以人性和自然权利作为“人之为人”的价值预设的,并以此论证人的尊严和价值意义。……伏尔泰肯定人的自由和自主,以此启蒙人们摆脱对神权的依附,他把人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启蒙人们既要用理性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又要用理性来批判自己的信仰,从而构建起新的理性信仰:理性与宽容的宗教。这是一种以人的权利为中心的信仰,这是他构建新社会的基本原则的信仰。伏尔泰以人权取代神权,又融合中国儒家“仁爱”精神,构建起新的“人学”思想。
——摘编自陈炎《伏尔泰与梁启超启蒙视下的“人学”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1898年以前,梁启超只是康有为的得力助手,他所有的活动都笼罩在康有为巨大的身影之下。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在广泛接触西方各种思想后,与康有为逐渐分道扬镳。变法的失败使他意识到单纯政治改良的局限性,因为在民德缺乏、民智未开的情况下,政治革命只不过是建筑在流沙之上的楼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轰然倒塌。因此,他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政治上、道德上对民众进行教育和启蒙。1902年,梁启超作《新民说》,把培养“新民”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一要务,并详细论证了培育新民的途径、内容和方法。这本书在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20世纪初启蒙运动的基本教本。
——摘编自陈少明等《近代中古思想史略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人学”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新民”说与伏尔泰“人学”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新民”说提出的背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66年,法国在路易十四支持下创建了科学院,有21名院士。1699年,又赐名巴黎皇家科学院,制订了章程,院士分为领薪金的学者和名誉会员,共70人。科学院依靠皇家研究基金支持,促使成员有组织的合作科研。而伦敦皇家学会初期对会员的身份没有明确限定,只要对实验科学有兴趣,经推荐选举后均可进入,贵族享有入会优先权,科学家约占1/3。在巴黎,院士必须是专家,终身衣食无忧,竞争激烈。法国奖励国内外的科学成果,瑞士的欧拉4次获得重奖。法国科学院与各省科学院联系密切,有众多省份科学院加入了法国科学院,也有部分省科学院仍是独立社团。院士与大型院校联系密切,并有院士在院校任教。随后,欧洲各地照此制度和精神建立了众多科学院。
——摘编自杨庆余《法兰西科学院:欧洲近代科学建制的典范》
材料二 1949年6月,中共中央筹备建立科学院,11月成立中国科学院,作为全国领导机构兼科研中心,还调查了全国产业部门以及高等学校中的科研机构,并加强与这些机构的联系。1950年,政务院设立了重工业部,下设航空工业筹备组、兵工办公室等,1952年设立主管国防工业的“二机部”。国家调整高校后,高校科研机构发展起来,同时中等专业及中学的研究机构,以及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专业研究机构大量增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织遍布城乡。到1959年,科协会员发展到600万。随着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国的科研系统形成“集中力量,形成拳头,进行突破”的原则。
——摘编自钱斌《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兰西科学院成为欧洲近代科学建制的典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科技体制建立的特点与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体制促进当前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后,吸取了唐中期以来节度使割据叛乱的历史教训,为维护统治秩序,政府高度重视文教发展,将符合统治者需要的伦理道德体系在教育发展中灌输给民众,并重视将该工作从童蒙教育抓起。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宋代图书印刷愈发便捷,且降低了纸张成本,社会上出现了“锓板成市,板本布满天下,中秘所藏,莫不家藏而人有”的局面,因此宋代理学大师们才有更好的条件去推进理学思想向教材体系的转化。宋代是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兴盛发展的时代,涌现出张载、朱熹等一批具有理学学术背景的蒙学教育家,蒙学思想和文化影响深远。
——摘编自周超《宋代理学对童蒙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自然教育思想并非是由卢梭首创,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却足以在儿童教育史上立于不败之位。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其《爱弥儿》中得到高度体现,他向传统的世俗观念提出挑战,提出了一套培养社会新人的自然教育宗旨、方法和途径。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承前人之精粹,启后世之蓝图,为西方现代教育思潮涌现奠坚实之基。卢梭所提出自然教育在儿童教育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新旧教育间明显的断裂带,带领后世对儿童教育的研究走向更具备儿童本位色彩的方向。
——摘编自文彦茹《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在儿童教育中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童蒙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儿童自然教育思想的意义。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十四、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相继发现了文艺时期罗马市民作家的剧本,后被译为意大利语搬上了舞台,并且出现了许多仿作,这有利于开阔人们的眼界,促进了意大利戏剧的繁荣,从而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传播,C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意大利人喜欢戏剧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旨在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通过戏剧传播,而不能反映百姓的生活状态,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4-17世纪西欧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丰硕的成果,材料提及“佛罗伦萨”是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最早起源于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材料所述“把柏拉图的律条从黑暗引入了光明”是说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古典文化的复兴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C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启了大工业时代,排除A项;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精神内核,排除B项;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不包括信仰自由,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自然科学家的‘头等大事是不做粗陋的经验主义者,因而,他不仅探索更多的事实,而且为了更深刻地理解’ ” “科学家不能做只获取科学事实的‘砖瓦匠’,而应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建筑师’ 。”可知伽利略和彭加勒都主张科学家们不应满足于自然科学成果的研究,更应该加深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探索,重视科学理论的价值,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强调自然科学家应重视科学理论,并非归纳自然科学的成就,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科学思维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自然科学家加深对理论的探究,并不是让感性意识主导科学,科学应是理性的,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以前,西亚北非、欧洲的许多人主要通过瓷器、丝绸等商品认识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及近代早期,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和兴趣主要集中在物质文明层面,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思想家通过翻译中国经典著作,广泛且较为系统地在欧洲介绍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使中国文化在欧洲的神秘感得以消散,A项正确;工业革命使欧洲确立了在世界上的经济文化优势,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也从崇拜转向蔑视,排除B项;三角贸易的开展未对欧洲人消除对中国文化的神秘感产生直接影响,排除C项;世界市场的形成未对欧洲人消除对中国文化的神秘感产生直接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此前主要是教会特权的神圣光环转移到了世俗统治者的身上,把人们敬意的道德转移到公民的道德上,把他们的理性从修道院生活转移到世俗生活上。”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马丁路德开展宗教改革运动,主张“因信称义”,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并将《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其广泛流传,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获得拯救。宗教改革并未否定等级制度的不合理性,排除A项;启蒙运动树立了理性思维的权威地位,排除B项;宗教改革促进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并非是复兴,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17-18世纪,主要报道物理、化学和数学等方面的最新发现的科技期刊问世,而且数量很大,从而为解决发明权之争提供了有效手段。由于这种情况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这些基础科学的研究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生,D项正确;科学期刊在当时不会成为主要读物,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A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人们生活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通俗喜剧、俗语小说、民间歌谣、大众启蒙读物等都迅速发展起来”“温和派还是激进派的启蒙思想家,都通过民族现代语言和通俗媒介方式,宣传新思想、新观念”可知,题干所示为17至19世纪的西方文化市场文学读物的相关情况,表明这些作家注重用“民族语言”的形式创作文学作品,这强化了近代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A项正确;B项中“开始”说法欠妥,排除B项;文学创作不能奠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排除C项;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文学强化了近代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题干没有追求个性解放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法国历史学发展呈现出人性化趋势,这与启蒙运动所提倡的理性相吻合,C项正确;哥白尼于1543年发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时间不符,排除A项;20世纪,历史学借鉴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更趋于科学化,排除B项;17世纪宗教改革就已经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正是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双重盘剥下,才催生了启蒙运动,B项正确;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排除A项;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于19世纪初期,排除C项;D项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原因,大致在14—15世纪,排除。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卢梭在其小说《致爱洛绮丝》中写道:“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卢梭认为应废除贵族的特权,国家权力应该由人民来掌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由平等是人类的天赋权利,排除A项;材料表明贵族特权阻碍自由和平等实现,而不是阻碍天赋人权实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契约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14、15世纪意大利首先兴起文艺复兴,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王公和市政官发挥学者的作用,创立学校和学院,提升人们对希腊哲学的兴趣,这就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关注人本身和现实世界,对自然界的认识发生变化,助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B项正确;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标志人文精神的成熟,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文化教育和哲学,不是民主政治,排除C项;王公和市政官的做法有利于思想解放,不是维护传统贵族阶层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需要机构或主体通过‘带剑的契约’代表社会共同体执行这些权利”等信息可知,洛克认为自然法下,人们的权利难以获得保证,需要“机构或主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可见洛克强调权利的保障依赖于政府强制力,D项正确;洛克强调自然法中人们权利的保障,而没有提倡增强自然法的适用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洛克意在维护现行的政治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 17 世纪后期作为英国学者的“他”整理提出了自己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在 1687 年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A 项正确;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 排除B 项;爱迪生是美国科学家,排除C项;诺贝尔发明炸药发生于19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15世纪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遗骨和著作在意大利地区都得到了尊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意大利进行文艺复兴,复兴古罗马文化,人文主义影响广泛,因此出现了上述现象,B项正确;历史学家李维的遗骨和著作在意大利地区都得到了尊崇,并不是因为有编修史书的文化传统,排除A项;上述现象中的活动不属于宗教活动,排除C项;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非迅猛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一方面继续信仰上帝,另一方面又希望享受生活,描述的是14、15世纪即文艺复兴时期西欧人世俗趣味的苏醒,C项正确;公共理性的萌芽与人们既信仰上帝,又希望成为华丽生活场景的一部分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西欧人的公民意识有所提高,排除B项;个性表现的放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6.(1)背景:丝绸之路的开辟;关键群体的探索与推动;中国农耕文明的发达;对外开放的政策;区域性帝国的兴起与发展。
(2)认识:中国的政体是混合政体,专制程度不高。批判中国的专制统治,服务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建立理想王国的现实需要。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北方草原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可分析出丝绸之路的开辟;根据材料“这三条道路上的交流媒介,主要分三类:使节、商旅、宗教人士”可分析出关键群体的探索与推动;结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可分析出中国农耕文明的发达;结合汉朝与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可分析出对外开放的政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区域性帝国的兴起与发展。
(2)认识:根据材料“中国的政体是一个混合政体,因其君主的广泛权力而具有许多专制主义因素,因其监察制度和建立在父爱和敬老基础之上的美德而具有一些共和政体因素”可分析出中国的政体是混合政体,专制程度不高。结合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以及分权制衡思想可分析出批判中国的专制统治,服务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建立理想王国的现实需要。
17.(1)内涵,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做理性的人,摆脱对神权的依附;强调自由、自主的人权;道德上要求具有仁爱精神。(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梁启超强调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伏尔泰注重个人的自由权利。
背景: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1)内涵:根据材料“伏尔泰对历史的开拓,主要是以人性和自然权利作为‘人之为人’的价值预设的,并以此论证人的尊严和价值意义”可知,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根据材料“伏尔泰肯定人的自由和自主”可知,强调自由、自主的人权;根据材料“以此启蒙人们摆脱对神权的依附,他把人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启蒙人们既要用理性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又要用理性来批判自己的信仰,从而构建起新的理性信仰”可知,主张做理性的人,摆脱对神权的依附;根据材料“伏尔泰以人权取代神权,又融合中国儒家‘仁爱’精神,构建起新的‘人学’思想”可知,道德上要求具有仁爱精神。
(2)不同:根据材料“变法的失败使他意识到单纯政治改良的局限性,因为在民德缺乏、民智未开的情况下,政治革命只不过是建筑在流沙之上的楼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轰然倒塌。因此,他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政治上、道德上对民众进行教育和启蒙。1902年,梁启超作《新民说》,把培养‘新民’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一要务,并详细论证了培育新民的途径、内容和方法”可知,梁启超强调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根据材料“伏尔泰肯定人的自由和自主,以此启蒙人们摆脱对神权的依附,他把人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启蒙人们既要用理性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又要用理性来批判自己的信仰,从而构建起新的理性信仰:理性与宽容的宗教。这是一种以人的权利为中心的信仰,这是他构建新社会的基本原则的信仰”可知,伏尔泰注重个人的自由权利。背景:根据材料“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可知,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根据材料“在广泛接触西方各种思想后,与康有为逐渐分道扬镳”可知,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根据梁启超的个人经历和所处时代可知,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18.(1)简析:注重奖励机制,奖励国内外科研成果,使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注重规章制度,严格院士标准,入选院士竞争激烈;重视组织和合作;利用皇家研究基金支持科学研究;保持与各省科学院和大学的联系。
(2)特点:中国科技体制全面建立;坚持中国本土化的社会主义科技体制;坚持党的领导,实行集中式的科技体制;突出工业化与国防。
意义:推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改变新中国物质基础薄弱的困境;加强了国防建设,维护了新中国独立和安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科技体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启示:坚持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增加科技发展驱动力;国家的干预和调控为科技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坚持科技服务国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详解】(1)简析:根据材料“院士必须是专家,终身衣食无忧,竞争激烈。法国奖励国内外的科学成果”可知注重奖励机制,奖励国内外科研成果,使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根据材料“制订了章程,院士分为领薪金的学者和名誉会员,院士必须是专家”可知注重规章制度,严格院士标准,入选院士竞争激烈;根据材料“法国科学院与各省科学院联系密切”可知重视组织和合作;根据材料“1699年,又赐名巴黎皇家科学院,制订了章程,院士分为领薪金的学者和名誉会员”可知利用皇家研究基金支持科学研究;根据材料“法国科学院与各省科学院联系密切,有众多省份科学院加入了法国科学院”可知保持与各省科学院和大学的联系。
(2)特点:根据材料“国家调整高校后,高校科研机构发展起来,同时中等专业及中学的研究机构,以及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专业研究机构大量增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织遍布城乡”可知中国科技体制全面建立;根据材料“中共中央筹备建立科学院,11月成立中国科学院,作为全国领导机构兼科研中心”可知坚持中国本土化的社会主义科技体制;根据材料“1950年,政务院设立了重工业部,下设航空工业筹备组、兵工办公室等”可知坚持党的领导,实行集中式的科技体制;根据材料1950年,政务院设立了重工业部,下设航空工业筹备组、兵工办公室等,1952年设立主管国防工业的“二机部”可知突出工业化与国防。意义:从新中国科技发展对工业化角度分析意义推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改变新中国物质基础薄弱的困境;从国防安全等角度分析加强了国防建设,维护了新中国独立和安全 ;从科技体制发展等角度分析意义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科技体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启示:注意从科技体制角度说明启示是坚持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增加科技发展驱动力;从科技发展角度说明启示是国家的干预和调控为科技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国家战略和经济民生等关系角度说明启示是坚持科技服务国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19.(1)原因:重文轻武的国策(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理学的发展及理学家的推动;以印刷术为代表的科技的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影响。
(2)意义:促进了儿童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唤醒人们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丰富了启蒙思想的理论体系;发展并传播了人文精神;为现代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宋代吸取了唐中期以来节度使割据叛乱的历史教训,为维护统治秩序,政府高度重视文教发展。”可知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根据材料一“宋代理学大师们才有更好的条件去推进理学思想向教材体系的转化。”可知理学的发展及理学家的推动。根据材料一“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宋代图书印刷愈发便捷,且降低了纸张成本。”可知以印刷术为代表的科技的推动。根据材料一“社会上出现了‘锓板成市,板本布满天下,中秘所藏,莫不家藏而人有’的局面。”可知封建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影响也是宋代童蒙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
(2)意义:根据材料二“他向传统的世俗观念提出挑战,提出了一套培养社会新人的自然教育宗旨、方法和途径。”可知卢梭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促进了儿童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根据材料二“带领后世对儿童教育的研究走向更具备儿童本位色彩的方向。”可知有利于唤醒人们对儿童教育的重视。根据材料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承前人之精粹,启后世之蓝图,为西方现代教育思潮涌现奠坚实之基。”可知丰富了启蒙思想的理论体系,发展并传播了人文精神。根据材料二“卢梭所提出自然教育在儿童教育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新旧教育间明显的断裂带。”可知为现代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