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活板》期末练习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
一、基础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薄如钱唇( )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3)一板已自布字( )
(4)瞬息可就( )
(5)有奇字素无备者( )
(6)殊不沾污( )
2.文常填空:《活板》选自《_________________》,该书是一部笔记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这本书的作者_________(填人名),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_________(填朝代)_________家、政治家。
3.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B.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C.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D.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为活板/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若止印三二本/若屈伸呼吸
D.有奇字素无备者/可以调素琴
5.下列各选项中词类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
B.则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C.再火令药镕(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D.木格贮之(名词作动词,用木格)
6.下列“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以一平板按其面
C.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D.以纸帖之
7.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术做了铺垫。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乙】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梦溪笔谈 权智》,有删节)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用讫再火令药熔 ________________
(2)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____
(3)善用矛________________
(4)适值偷在市饮酒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以纸帖之
A.久之,各未能进。
B.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C.莲之爱,同予这何人?
D.弓手应声刺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甲】文介绍活版印刷的过程是按___________顺序加以说明的,还补充说明了活版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一字多印、奇字旋刻、___________等。
(2)【乙】文中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12-15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乙】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洞而行。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既以缝表。又以连里。既能合纵,又善连横。无羽无翼,反复甚急。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显贤良。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
【注释】 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②尾:线。③剽(piao):针尖。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⑦簪以为父:簪,大针。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________)
(2)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__)
(3)则第二板已具(______________)
(4)以成文章(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设置铁板→ ______________放置铁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平板面
15.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B.乙段从多方面介绍针,尤其是运用多种修辞,生动展示了小小缝衣针上下穿梭,默默无闻为人们赶制衣裳的可爱特点。
C.“铁范置铁板上”和“上饰帝王”中的“上”意思不相同;“不用,则以纸帖之”和“不用则藏”中的“不用”意思相同。
D.甲段语言平实,乙段语言华丽,但都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乙段多用四字句式,因而科学严谨,表意清晰。
(三)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16-19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乙】方家(1)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2)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3)为最善。其法:取新纩(4)中独茧缕(5),以芥子(6)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7)。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注】选自《梦溪笔谈》。(1)[方家]行家。(2)[碗唇]碗边。(3)[缕悬]用丝线悬挂。(4)[纩(kuàng)]丝绵。(5)[独茧缕]单根的蚕丝。(6) [芥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这里指腊的大小。(7)[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
16.解释加点的字。
(1)持就火炀之( )
(2)则字平如砥( )
(3)有奇字素无备者( )
(4)莫可原其理( )
17.翻译句子。
(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面有关“之”的用法或意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持就火炀之 B. 磁石之指南
C.则以纸帖之 D.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19.这两篇有关科技的文言说明文,都表现出沈括观察细致、认真研究的特点。用“燔土”为字印的优点有哪些?(可用原文)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
参考答案:
1.(1)铜钱的边缘 (2)混合 覆盖 (3)另自,另外(4)完成 (5)生僻字(6)根本
2.梦溪笔谈 沈括 北宋 科学
3.D
【解析】
D.有误,应为: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4.B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为:发明/成为。
置:都是“放”的意思。
若:如果/你。
素:平时/不加装饰的。
故选:B。
D
解析:木格,是名词作状语。
C
解析:A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介词,用,拿;B以一平板按其面:介词,用,拿;C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D以纸帖之:介词,用。
D
解析:D.有误,结合“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可知: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有疏有密,水浸后会变形,容易与药粘在一起。所以,D项说法错。分析不正确。
8.(1)完毕,终了 (2)烤 (3)善于、擅长 (4)恰逢、正赶上
9.D
【解析】A凑足音节,无意义。B助词,的。C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D与例句都是代词。
10.(1)先设置好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的东西覆盖好。
(2)弓兵话刚落举手就刺,一下就把小偷杀死了,大概是乘其分神不备取胜的。
11.(1)工作程序(或时间顺序) 分类贮存 (2)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
12.(1)蒙,盖 (2)靠近火 (3)准备好 (4)花纹
13.(1)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2)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很大,但制作成功后却很小。
14.(1)纸灰冒之 (2)密布字印 (3)持就火炀
15.D
【解析】试题分析:D项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乙段语言华丽”错。乙段语言的特点是句式的结构整齐,但谈不上“华丽”。“多用四字句式,因而科学严谨,表意清晰”错。“多用四字句式”与“科学严谨,表意清晰”没有因果关系。
【参考译文】针,出产于山里,放置在屋子中。刚开始制作时很大,而制成后很小。它的尾巴很长而末端很尖,头部锐利而尾巴绵长。(针)没有智慧没有技巧,却善于缝制衣裳。既不偷盗也不行窃,却要打洞而行。它一往一来地活动,尾上打结就开始做事。尾巴打结工作就开始,尾巴再打结工作就停止。既能够缝衣服外层,又能够补缀衣里;既能够合拢竖向,又善于连结横向。没有羽毛,也没有翅膀,反复来回很匆忙。它日夜使分离的相合,从而制成花纹。下能够遮盖百性,上能够装饰帝王。功劳业绩非常大,却不炫耀自己贤良。把簪子当父亲,把管子当母亲。用它时,它就出现;不用它时,它就隐藏。
16.(1)烤 (2)磨刀石 (3)平时,一向 (4)推究
17.(1)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覆盖好。
(2)用芥子大小的蜡块把针的中腰粘住
18.B
【解析】3. B项,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它三项为代词。
19.燔土做字模,遇水不膨胀,而且用完后可以直接用火烤将字模取出,字模不受损伤而且易于清洁和保管。或原文:不相粘,不沾污。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译文】行家用磁石磨成针(的形状针头锋利),于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独好的茧丝一缕,用芥菜的种子蘸蜡(抹在上面),系在针的中间(位置),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常常指向南方。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余家 (的方法)指南,指北的都有,无法探究它的原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