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两分)
1.下列有关细胞体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体积一般较大
B.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大
C.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D.生物体体积越大,其细胞体积也越大
2.“清除衰老细胞”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2016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清除衰老细胞对延缓机体衰老、防止癌症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导致细胞衰老
B.衰老细胞的体积减小,从而使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增强
C.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D.衰老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
3.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表面结构的改变 B.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C.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D.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4.下列实例中,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是
A.壁虎的断尾重生 B.植物体用种子繁殖后代
C.婴儿长成大人 D.兰花茎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
5.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
B.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DNA的复制
C.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能够进行无丝分裂
D.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6.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C.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D.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7.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相等
C.在减数分裂的两次连续分裂过程中都出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
D.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与中心体的功能有关
8.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核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所示。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细胞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9.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46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
10.某动物的卵巢中有初级卵母细胞6000个,每个细胞中有染色体20条,若这些细胞都可进行减数分裂,那么生成的卵细胞的个数和种类分别是( )
A.6000和220 B.24000和220 C.6000和210 D.24000和210
11.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3个极体中染色体组成是( )
A.都是2、4
B.都是1、3
C.1个极体是1、3,另2个极体都是2、4
D.1个极体是2、4,另2个极体都是1、3
12.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可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13.下图表示一个二倍体动物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DNA数目的变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
B.在BC段和HI段都能发生染色体的复制
C.在AG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HQ段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D.在DE段和LM段,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14.蜂(n=16)仅有一个染色体组,而雌蜂(2n=32)含有两个染色体组。雄蜂在产生配子时进行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假减数分裂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精细胞DNA数目减半
B.不同雄蜂个体中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
C.雄蜂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形成了8个四分体
D.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可产生两种精细胞
15.下列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的是( )
A.高茎豌豆与高茎豌豆杂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性状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不一定属于等位基因
C.体细胞中形状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
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最早从F1发现了不同于融合遗传的现象
16.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属于演绎的内容
B.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C.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得出分离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得出自由组合定律时未使用
17.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 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3∶1
④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1∶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③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18.某同学将两色的围棋子放到不透明的箱子中,通过抓取围棋子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个箱子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个箱子中围棋子的总数量必须相等
B.每个箱子中两色的围棋子代表两种类型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
C.从每个箱子抓取围棋子并统计,抓取后不放回不会影响统计结果
D.多次抓取后,同色围棋子组合与不同色围棋子组合出现的比例大致相等,即杂合子与纯合子出现的频率相等
19.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关于这种现象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显性∶隐性=3:1 B.该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单眼皮为显性性状
20.豌豆是一种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现将高茎豌豆(母本)和矮茎豌豆(父本)杂交,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茎豌豆(母本)必须除去雄蕊
B.矮茎豌豆(父本)不必除去雌蕊
C.除去雄蕊应在花蕊未成熟时进行
D.上述杂交过程中仅需要套1次纸袋
21.家兔的毛色黑(A)对褐(a)为显性。下列关于判断一只黑毛公兔基因型的方法及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用一只纯合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基因型为Aa
B.用一只杂合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基因型为AA
C.用多只褐毛雌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基因型为AA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若细胞中只有A基因,则其基因型为AA
22.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M、N、P分别代表16、9、3
D.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23.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l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亲本的基因型是(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24.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三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子代中重组类型豌豆和亲本表现型相同的豌豆之比是( )
A.3:1 B.7:1 C.9:7 D.37:27
25.人类的多指(T)对手指正常(t)是昱性,肤色正常(B)对白化(b)是显性。一对夫妇,丈夫多指,妻子正常。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白化病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 )
A.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3/4 B.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
C.完全正常的概率是3/8 D.患病的概率是3/4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请回答有关问题:(11分)
(1)①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④过程产生的细胞除细胞核体积增大外,细胞膜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癌细胞在发展过程中也主要依靠细胞分裂而不是细胞长大导致癌组织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生⑤过程的细胞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减少,从而更容易转移和扩散。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人们使用了高能量的射线处理病灶,这样导致癌细胞的死亡属于____________,如果是人体自身免疫细胞自行清除癌细胞,这样导致的癌细胞死亡属于____________。
(4)白血病患者常用异体骨髓移植的方法获得新的造血干细胞D,其新产生的血细胞与该白血病患者的其他体细胞相比,遗传信息将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27.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乙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甲中A处于_____________期,细胞中有____条染色体;B处于__________________期,此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细胞对应图乙中的区间是____________。
(3)图乙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6~7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条。细胞中最多存在 对同源染色体。
(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图甲中A、C细胞的共同特点是 。
28.玉米非甜味(A)对甜味(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表所示:(13分)
品系 甲 乙 丙
基因型 AABB aaBB AAbb
(1)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____________。甲和乙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亲本进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让乙和丙杂交得到F1,Fl自交得F2,则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非甜糯性玉米占____________;在F2的非甜非糯性玉米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
(3)从上述F2中取出一粒非甜糯性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乙杂交,预计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非甜糯性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非甜糯性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9.已知狗的毛色受两对基因(B、b和I、i)控制。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I基因抑制皮毛细胞色素的合成,以下是一个有关狗毛色的遗传实验:(13分)
(1)该遗传实验中,亲代褐毛狗和白毛狗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2)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3)如果让F2中褐毛狗与F1回交,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应为_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3分)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C
6.C
7.D
8.D
9.A
10.C
11.C
12.D
13.C
14.B
15.C
16.B
17.A
18.D
19.C
20.D
21.C
22.A
23.B
24.D
25.C
26.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即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小,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的核质比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糖蛋白 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 改变
27. 有丝分裂后 8 减数第 一次分裂后 初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3~4 1~6 5~8 20
28.(1) 甲与丙(或乙与丙) 不能 甲与乙之间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2) 1/16 8/9
(3) 全为非甜非糯性 AAbb 非甜非糯性:甜非糯性=1:1 Aabb
29.(1) bbii BBII
(2) 6 1/6
(3) 白毛狗:褐毛狗:黑毛狗=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