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
单选题
1.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僻静(pì) 勉强(qiáng) 埋头(mái)
B. 严竣(jùn) 暂时(zàn) 军阀(fá)
C. 绞行(jiǎo) 沉着(zhuó) 吼声(hǒu)
D. 皮靴(xuē) 魔鬼(mó) 书籍(jí)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分乱的喊叫。 B. 局势越来越严峻。
C.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 D.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看到超市的门开了,等在门口准备抢购的人们立刻一拥而入。
B.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C.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凭借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让附庸风雅的年轻观众更好地认识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D.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
B. 张教授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炉具,为节能做出了贡献。
C.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登顶。
D. 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不法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
5.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王与久未见面的老朋友寒暄时说:“多日未到府上拜访,家严、家慈身体都还好吧?”
解说:小王的表述十分得体且很有礼貌。
B. “水藻”“精神”“过去”“外边”。
解说:这些词都是名词。
C.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解说: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正确。
D. 弯弯的小河如同一条绸带,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综合性学习
6. 学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班级准备举办“走近英雄——李大钊”的主题活动,现邀请你参加。
(1)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则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搜集资料找到了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诗,请你说说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口占一绝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说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7.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②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③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④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⑤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⑥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⑦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文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写下来。
(2)文中通过哪几件具体的事来突出“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3)第⑤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8. 阅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完成后面的题目。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①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②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③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志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④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⑤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1)根据课文把下列对象的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①民族生命的进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类历史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艰难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②③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②段与第③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3)仿写。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由此你会联想到哪些与之描写的境界相同的诗句呢?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海上的父亲
虞燕
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吐到几乎瘫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三餐。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新一轮的呕吐。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
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不晕了。
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西,都是那么稀奇。
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父亲每次去海南就会多买一些,装进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到家需驶行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他每天仔细地查看、翻动荔枝,捡“流泪”了的吃掉,将还新鲜的留着,几斤荔枝到家后往往只剩十来颗。看一双儿女吃得咂嘴弄唇,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
父亲走出木帆船的厨房,是3年之后了。其时,木帆船已老旧,父亲被调到了机帆船,锚泊系岸、海面瞭望、开舱关舱、手动掌舵、柴油机维护等等,他早做得得心应手。船上经常会为争取时间连夜装货卸货,寒冷的冬雨夜,父亲和其他船员奋战在摇摆不定的甲板上。一夜下来,他们原本古铜色的脸被海水、雨水泡白了,皱皱的,像糊上去一层纸。脱掉雨衣后,一拳头打在身上时,衣服上就会滴下水。
那是父亲海员生涯里的第一次生死历险。夜里11点多,父亲刚要起来换班,突然听到一声天震地骇的“砰”,同时,整只船像被点着的鞭炮似的蹦了起来父亲的脑袋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像是要跳脱他的躯体。触礁了!他在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船体破裂,过不了多久,海水将汹涌而入,将他们卷入巨腹。
船长紧急下令,把船上能漂浮的东西全部绑在一起制成了临时“竹筏”,大伙紧张忙乱到来不及恐惧。待安全转移到“竹筏”上,等待救援的父亲才感到后怕。环顾四周,大海浩渺,黑得像涂了重墨,望不到一星半点的灯火。彼时正值正月,带着腥咸味的海风凌厉地抽打着他们的躯体,父亲的额头却不停地冒汗。时间一点点过去,他的绝望越来越深。老船员们不断地给他打气:一定要牢牢抓住“竹筏”,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决不放弃。幸运的是,天亮时,有一支捕捞队刚好经过这片海域,救起了他们。
多年后,父亲早已被各种大大小小的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而对于留守岛上的人,担惊受怕却从未停止。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直等到那来自茫茫大海的信息反馈,我们才在一次次的确认中获得慰藉和力量。
我见过父亲在陆上生活的百无聊赖和郁郁寡欢。父亲所在的那艘2600吨的大货船,货舱高达四五米,进出都必须爬梯子。几次爬进爬出后,不知道是不是体力不支,父亲竟一个趔趄滑倒在货舱底部,导致手臂骨折,被送上岸休养。待在家的父亲看起来羸弱而颓废,埋头从房间走到院子,又从院子回到房间,一天无数次。他三番五次打电话给同事问船到哪儿了,卸货是否顺利,什么时候返航。他像条不小心被冲上岸的鱼,局促、焦躁、魂不守舍,等待再次回到海里的过程是那么煎熬。
就休息了一个航次,还未痊愈的父亲便急吼吼地赶回船上。母亲望着他的背影咬牙道:“这下做人踏实了。”
我时常想起那个画面: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船平稳靠岸。父亲身后,大海浩瀚无际,寂然无声。
(选自《读者》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1)海上生活磨炼了父亲,成就了父亲。请结合全文概括父亲的海上生活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①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从修辞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赏析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开头和结尾两处写景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请围绕“船”一词,参照示例,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示例:荔枝——一颗颗荔枝,一路上的小心翻检,看儿女贪吃时的不住叹气,都承载着父亲对子女细致深切的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强qiǎng。B.竣→峻。C.行→刑。
2.【答案】A
【解析】“分乱”应改为“纷乱”。
3.【答案】C
【解析】“附庸风雅”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恰当。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
A.否定不当,应该删去“不”。
C.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该把“不管”改为“尽管”。
D.用词不当,应该把“仿造”改为“制造”。
5.【答案】A
【解析】“家严、家慈”是对人称自己的父母,“令尊、令堂”才是尊称对方的父母。此处表述不得体。
6.【答案】(1)(示例)亲爱的同学们,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今天让我们走近李大钊,去感受他的风采。
(2)(示例)这首诗抒发了李大钊对中国政局黑暗腐败的愤激不满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了他的革命壮志豪情。
(3)(示例)李大钊同志,您那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德,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忠于革命事业、为革命英勇奉献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正是因为有你们这些英雄,才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解析】(1)开场白要紧扣活动的主题,突出活动的意义,语言要亲切得当。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联系诗歌的时代背景,分析诗歌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3)答题时,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对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做出评价,充分表达出对他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7.【答案】(1)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2)①父亲早出晚归;②烧文件、书籍;③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④工友阎振三被抓;⑤含糊回答我的问题。
(3)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通过写对孩子的含糊回答,表现出时间的紧迫和当时局势的严重。
【解析】略
8.【答案】(1)①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②旅行;③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④江河曲折宛转。
(2)第②段说到的两种境界:一是宽阔的境界,一泻千里;一是逼狭的境界,回环曲折,极其险峻。第③段说到的两种:一是坦荡的平原,一是崎岖的险路。前者重点是逼狭的境界,后者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③段与第②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②段说两种境界,第③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
(3)略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解析】略
9.【答案】(1)(示例)父亲海员生涯的起点是做木帆船上的厨师,为着家人有较好的生活条件辛苦工作;3年后,父亲成为机帆船的水手,在风雨中历练;多年后,被各种大大小小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的父亲已与海上生活不能分离,成了千吨货轮的水手长。
(2)(示例)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听到的坏消息比作渔网上的铁坠子,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当时心情的沉重和对父亲安危的担忧。
②“提起”“带动”“旋转”“撇出”这一系列动作父亲已经做了千百遍,一切都是那样熟练自如,“正中”写出父亲动作的精准,表现出他作为水手长的突出能力和自信。
(3)文章开头写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写海洋的“深广”“动荡”给父亲的船员生活带来的艰辛和危险。结尾写父亲身后的大海广阔、平静,暗示了经过多年的海上生活,父亲已历练得沉稳、内敛。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4)(示例)船——木帆船、机帆船、千吨货船,厨师、水手、水手长。船的变换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了父亲的蜕变、成长,映衬出父亲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关键段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第2段交代了父亲是木帆船上的厨师,历经艰辛地工作;第4段写父亲的辛苦工作换来了“我”和弟弟的相对优越的物质生活;第6段到第9段写父亲走出木帆船厨房,成了一名机帆船的水手,并经历生死历险;第10段到最后写父亲已与海上的生活不能分离,成为千吨货船的水手长。据此分析,用简洁、通顺的语言概括即可。
(2)①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从句中的“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可知,这是比喻的手法。结合语境,通过“台风”“天气预报”等,可分析出“我们”当时心情的沉重以及对父亲的担心。
②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加下划线的“提起”“带动”“旋转”“撇出”都是动词,写出父亲对撇缆头操作的熟练程度,再结合“正中”的结果,可分析出父亲的突出能力和自信。
(3)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可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是为了交代故事的背景与人物的生活环境,从海洋的“深广”“动荡”以及后文父亲海上生活经历,可分析出这一描写表现出父亲船员生活的艰辛与危险。结尾处的环境描写,“浩瀚无际,寂然无声”突出了大海的广阔、平静,结合父亲的经历与性格,可分析出这一处环境描写暗示父亲已历练得沉稳、内敛。在结构上,有着首尾呼应的效果,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4)示例中,用父亲带回来的荔枝表达了他深沉的爱。本题要求围绕“船”来写,并能表述出船与父亲的关系,同时,还要将父亲的成长和精神品质表述出来。如船的变化、父亲身份的变化,体现出父亲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表达时,要做到语言生动、流畅、简洁。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