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2 19:59:1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9古诗三首《元日》
教学目标
1.理解“爆竹、屠苏、桃符”等词语。
2.引导学生看注释、找习俗、查资料、融生活想象画面,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3.通过诵读感悟,体会春节的气氛,感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看注释、找习俗、查资料、融生活想象画面,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2.通过诵读感悟,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品字解题,导入新课
1、出示“元”字甲骨文,请学生猜生字,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元”字演变过程的小视频。抛出问题:“元日”是哪一天呢?
3、导入课题,齐读课题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
【设计意图】利用猜字谜、观看微视频的形式抓住“元”字探寻汉字字源,帮助学生理解诗题,快速导入课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智慧小游戏,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①请学生上台点亮灯笼,带读词语(运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点名学生点灯笼,并进行点评)。
②猜灯谜,读生字。
2、把生字词放入古诗,自由读古诗。
3、请两名学生读古诗(运用班级优化大师点评)。
4、请学生从诗中圈画古人过春节时都做了什么?初步了解诗中的春节习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
【设计意图】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智慧小游戏点灯笼、猜灯谜,既引入了春节传统文化元素,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初读正音,也为学好下文作铺垫。适当运用希沃的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更有兴趣,积分奖励的评价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再读古诗,身临其境
1、由图片和声音引出,“爆竹”就是鞭炮、爆仗、炮仗。
2、引导学生通过读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理解“一岁”就是一年,“除”就是过去的意思,这句就是在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3、引入过年放爆竹的情境,有感情地读第一句诗(出示板贴:放爆竹)。
4、除了放爆竹,宋朝的人过年时还有哪些习俗呢?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请同学说一说。
5、出示古诗全文,引导学生找到诗句“春风送暖入屠苏”,通过注释理解“屠苏”,了解古人在元日喝屠苏酒的习俗。拓展喝屠苏酒的习俗小知识:古代的礼仪讲究先长后幼,但喝屠苏酒,却是先幼后长。小孩先喝,庆祝过新年又长了一岁;老人最后喝,则是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6、出示图片,带学生进入过年吃团圆饭情境,拓展引导学生练习口语交际:老人、孩子、大人们会在团圆饭上举杯说些什么。
7、引导学生想象喝屠苏酒的场面,引出第二句诗中的“暖”字,在情境中体会到不仅是春风暖,喝酒心暖,祝福更暖,带着欢乐的情感读第二句诗“春风送暖入屠苏”(出示板贴:喝屠苏)
8、激趣猜习俗(出示换桃符图片),通过小视频了解古人换桃符的习俗。
【设计意图】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就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课堂引入放鞭炮、过年吃团圆饭的情境,并创设举杯说祝福语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意境,投入到新知的探究中。在诵读的过程中,从整体入手,不进行逐字逐句精准地翻译解释,但又重视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语,丰富学生探寻理解古诗的途径很有必要。
四、品析古诗,体会诗情
1、在理解宋朝人过春节三个习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我们现在还会在新年做些什么?(从换桃符到贴春联,是文化的传承,现在过春节还会贴福字、给长辈拜年、包饺子、吃团圆饭……)
2、出示过年欢乐场景图片,再读古诗,请生回答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欢乐,祥和……,板书:热闹欢乐)
3、除了热闹欢乐的情感,诗人还想表达什么呢?出示诗歌写作背景,通过学生互相讨论(计时器1分钟),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板书:万象更新)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过程,展开思维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料与古诗对话,继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层层深入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之中,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和曲吟唱,经典传承
1、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次读《元日》。
2、请生跟着旋律一起吟唱《元日》(出示《元日》吟唱小视频,投屏),感受诗中的欢乐味、文化味,中国味。
3、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吟诵《元日》给长辈听。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写作背景,通过吟诵、吟唱还原意境,这一遍遍地读,重复的是文字,不同的是意境和感悟。通过唱的方式将字韵、声韵、情韵有机统一,可以使学生更加感性地体会到诵读的魅力。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对诗歌的理解也一次比一次深化,情感得到了升华。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