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开发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驻马店开发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2 14:15:16

文档简介

驻马店开发区高中2022一2023学年度下期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历史上说,中国就存在南北文化差别与南北文化对立融合的问题。从周朝起,北方诸侯
自称中国,而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则因为“断发文身”,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视为“蛮
夷”,并受到北方的排斥轻蔑,直到晋代仍被视为“化外之民”,南方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
黄河与长江作为养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远古时期就哺育滋润出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两
大文化体系。而“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称谓,正是远古南北文化对抗融合的遗迹。代表
北方文化的黄帝部落,与代表南方文化的炎帝部落曾在中原大地摆开了宏大的战场,一决雌雄。
这场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天地都为之变色,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多次的反复,黄帝终于
打败了炎帝,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从那时起莫定了北方文化的胜利及其权威地位。南方部
落虽然失败了,但南方文化并没有绝迹和湮灭,而是作为一种与北方文化相对立的“异端”文
化依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并不时燃放出一段光彩。如果说《诗经》代表的是北方文学,灌注着
现实主义精神,那么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锌”则是南方文化的化身,流淌着浪漫主
义的神韵。正如王逃《楚锌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这种激
情激发了屈原的灵感,刺激了他的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了他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
后来则有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和分庭抗礼。南朝文学具有柔靡香软的特点,南朝民歌更
是以情歌为主,不同于北朝文学和北朝民歌的刚使质朴。再后来则是南北文学走上合流,这种
合流促成和孕有了唐代文学的博大卓著。而元杂刷作为北方文学的代表,其音律、曲调都不同
于以南戏、明清传奇为代表的南方文学。
从美学上说,北方文化代表壮美,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慷慨激昂,正所谓“铁马
秋风塞北”:而南方文化则是优美的化身,弥漫着阴柔之气,“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
树,群莺乱飞”,正所谓“杏花春雨江南”。从地形地貌来说,南方多山多水,山川秀丽,北
方则以平原、草原为主,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饮食结构来说,
北方是费黍文化,南方是稻作文化。
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更
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而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形态和
文化发展趋势。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
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北地区,这里的重要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
蓝,也是哺育中国文化的乳汁,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黄河,传统文化的根扎在黄
土中。正统文化的底色就是黄河文明,或称黄土文明。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
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如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北京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华夏“黄土文明”
或叫“黄河文化”的凝聚点和扩散中心。
20世纪,北方文化有了“五四”运动的辉煌后,政治和文化的领导权就转移到了南方,南
方因居于西方现代文明登陆中国的前沿地带,获得了中国文化发展潮流的领导权。20世纪前半
期进行的北伐战争,意味着南方文化在拉动着中国战车;而长征更是从南向北一路播撒革命的
高二语文第1页共八页高二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B 2.A 3.D
1.解析A项,“从周朝起至今”时间表述错误,“至今”属无中生有。C项,强加因果。D项,分析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中说“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传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用的是“更多地属于”,因此不能绝对化地表述成“完全属于”。答案B
2.解析A项,“王逸《楚辞章句》说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分析错误,偷换概念,原文说“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这只是陈述了一个信巫的事实,与“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应该是作者的观点。答案A
3.解析A项,“强大时还有可能压制着北方文化”属于无中生有,根据原文,应该是“还不时地燃放出一段光彩”。B项,理解文意有偏差,“南北文化基本上势不两立”分析有误,原文表达的意思是“南北文化对立和分庭抗礼”。C项,“根本原因是中国历代首都大都坐落在黄土地上,分布在黄河主轴线周围“分析不完全正确,原文有很长的限制性表述,“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标志着北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主流性”“文化的中心在北方中原、华北地区,这里的重要的自然景观是黄土和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哺育中国文化的乳汁”,可见根本原因应该是本段论述的重点内容——“思想形态”,而不完全是首都的位置。答案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C 5.D 6.答案: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有明确发展规划。②坚持独立自主,发扬斗争精神。③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从国情出发,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式,促进共同富裕。④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
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 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不是只到2035年。B项“我国开启了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新中国成立后”,不是“改革开放后”。D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5.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如果现代化的成果不能惠及所有人,就会造成人精神空虚"说法错误。从材料三第三段"如果现代化的成果不能惠及最大多数的人,或者造成人精神空虚……”可知说法假设不成立,且绝对化。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7. A 8.答案:①正面描写:通过老马的颜色、身架等外在的形象,被我们欺负时发威的行为表现.词符——“懂” 声及雕像后的铭文记录等,塑造了一个英雄迟暮的老马形象。②侧面描写:通过瘸子对老马的保护,瘸子与老马同病相怜、相依为命的表现,衬托出老马不寻常的经历与曾经的英雄形象。③对比:军马场上其他马儿出场时磅礴壮观的气势与这匹老马出场时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孤单迟缓的特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①“我”自身的成长:以前的“我”是无知的少年,心中关注的是自己的快乐、渴望征服、不甘“失败”;多年之后,“我”已成长成熟,不再是无知的少年。②看到了雕像后边的铭文:铭文上对老马一生的记录,让“我”真正意识到了它的功绩的伟大,“我”的罪行深重,进而生出了深深的忏悔。(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C 11.B 12.D
13.(1)(黄霸)温和善良,又能谦让,足智多谋,善于治理百姓;做太守丞时,处事议政合乎法度。(“知”“御”“当”各1分,句意2分)(2)我承受不住你家的使唤,白白地留着也没有什么用,你就可以禀告婆婆,趁早送我回娘家去。(“驱使”“施”“白”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黄霸,字次公,淮阳郡阳夏县人。武帝末年以待诏身份捐钱而获赏为官,补侍郎谒者,因亲兄弟犯罪而被弹劾罢免。后补左冯翊官俸二百石的卒史,负责掌管郡中的钱、谷出入工作。黄霸记账公正不欺瞒,以廉洁被称赞,被举荐补任河东郡均输长。黄霸为人善于观察,且思维敏捷,又熟习法律条文。他待人接物温和善良。又能谦让,足智多谋,善于治理百姓;做太守丞时,处事议政合乎法度。宣帝即位,召黄霸做了廷尉正,黄霸数次裁决疑难案件,人们都一致认为判得公平。后来黄霸被授予颍川太守。他尽力施行教化,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刑罚,注意成全维护下属官吏。许县县丞年纪老了,耳朵也聋了,督邮报告黄霸想要辞退他,黄霸说;"许县县丞是廉洁的官吏,虽然上了年纪,但还能应付官场拜起送迎之类的例行公事,只是稍微有点聋,又有何妨呢?还是好好地帮助他,不要让贤德的人失望。"有人请教他其中的缘故,黄霸道;"一再更换长吏,送旧迎新的费用,以及奸猾官吏因为销毁账册文书而盗窃财物,公家和私人的损失很大,所有的费用都得百姓供给,换上的新官又未必贤德,或者还不如他的前任,白白地反复加剧混乱。大凡治民的道理,主要是做得不要太过头罢了。"皇上征召他代理京兆尹,俸禄二千石。因调遣民工修治驰道没有事先上报朝廷,又调遣骑士到北军造成马少士多的局面,黄霸影响了军队出动而被弹劾,于是他接连被贬官降职。后来有诏书令他重新担任颍川太守一职,以八百石的俸禄居官,他仍然像以前一样治理。前后八年,郡中越加安定。这时,皇帝便下诏书赞扬他说∶“颍川郡太守黄霸,积极向民众宣布皇上旨意,百姓都接受朝廷教化,守孝之子、尊长之弟、贞洁之妇以及乖顺之孙都日渐众多,在田地耕作的人互相谦让田界,在大道上行走的人不捡拾别人的遗失物品,供养探望鳏寡老人,赡养帮助贫苦穷人,监狱甚至八年没有重罪囚犯,官吏民众向往教化,兴起提升自我道德品行的风气,真可以说是贤人君子的风貌。”乐陵侯史高以外戚身份任侍中一职,名望很高,黄霸推荐史高可任太尉。天子令尚书召黄霸质问说:“太尉一官废除已久,其责由丞相兼管,这是为了息武而兴文。宣讲申明朝廷教化制度,让百姓幽怨隐情得以申诉,使牢狱中无受冤刑的人,地方上再无盗贼,是你的职责。将相这些官员,是由我来任命的。你怎么能越职举荐他呢?”黄霸连忙摘下帽子谢罪,从此以后,黄霸再也不敢向皇帝奏请了。然而自从汉朝兴起,讲到治理地方官吏民众的,还是以黄霸为第一。黄霸任丞相五年,甘露三年寿终,谥号定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C 解析:“并写出诗人辞去官职的原因”错误,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诗句说的“官应老病休”是反语,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诗人悲愤的心情。
15.答:运用了比喻和衬托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突出沙鸥的孤独,表达诗人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如答“借景抒情”,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以沙鸥自况,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①还是 ②当之无愧 ③镌刻
【解析】第一处是无条件关系选择复句,关联词语应为“无论……还是……都”;第二处,“当仁不让”原义是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当之无愧”指完全当得起,没有惭愧和不足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此处从客观评价的角度肯定其成就与名誉相称,“当之无愧”更合适。第三处,“镌刻”,雕刻的意思,比“书写”更能突出黄遵宪的历史贡献,与文字片段展现的感情氛围更加吻合。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示例】①以“我们”后辈的感受,侧面烘托了“你”作为先驱者引领者为时代进步、国家图强的辛劳付出;②第一人称“我们”,更能直接表达对“你”的敬意,有利于带入读者共情;③如单用第二人称“你”,行文难免单调呆板,不如多种人称结合富有变化感。
【解析】从“你”和“我们”表达的情感,并紧扣两种人称之间的情感联系作答;也可从人称使用的艺术形式效果方面作答。每答对一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比如呼告,增强与读者感情共鸣),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参考答案】①“悲愤”“思考”本是无形,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它们比作“秋风”,“夏日流萤”,或真实可感威视觉可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你”的心路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引领作用。②“感悟”“思考”本是无形,作者运用“瘦、堆积、点亮”等形容词与动词,将描写对象有形化,更富形象感与感染力。
【解析】扣紧题目“说明并分析表达效果”组织答案。每答出一处给2分,其中说明准确1分,效果分析准确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考生如点出移用、比拟的手法,可以给分。
20.A
【解析】B项,“接近”的后面应该跟确数,而不是约数“半数以上”;C项,“晚上熬夜”,重复赘余;D项,“提升”的是水平,而不宜是“重视”,动宾搭配不当。
21. ①玩手机和工作是两大顽疾;
②也有“外在”方面;
③规律作息的生活自律。
【解析】第一处是下文两方面的总起,可以从后文捕捉到“玩手机”和“工作”的关键信息;第二处呼应前文,较容易对照得出“外在”这一信息;第三处“瞻前”可以推知所填内容与自然节律相对应,“顾后”可以发现“规律作息”这一要点。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
22.作文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辩证思维。题目以“吃苦”为核心概念,围绕不同家庭的“吃苦”教育,引导学生对不同情境中的“吃苦”进行深入、辨证的思考。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较为充分地带动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吃苦与成长的关系。题目关键词是“吃苦”,通过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成长过程中的“吃苦”问题。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则材料侧重表明家长希望通过让孩子吃“体力”之苦来磨砺其意志,以培养其独立性和责任感。第二则材料则表明穷苦家庭的孩子们在承受“体力”之苦时,还要承受“不能上学读书”的“精神”之苦,这引导学生思考所谓“穷苦效应”能否真的成就孩子。两则材料都着眼于吃苦教育,促人深思,构成了让学生构思、写作的真实情境。学生要注意辩证分析教育中“体力”之苦、“精神”之苦和成长的关系。“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强调学生要基于两则材料的共同指向写作,不可孤立地考虑一则材料;“你怎么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吃苦’问题?”学生要谈的是成长过程中的“吃苦”问题,即如何看待进行“吃苦教育”的夏令营、培训班对成长的作用,如何看待“穷苦效应”对广大的农村孩子成长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则限制了文体必须为议论文。
【参考立意】
①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②不怕吃苦,增加精神钙质。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④再苦不能让精神受苦。⑤超越环境,用吃苦磨砺自己。⑥苦中求乐,更好成长。
【参考例文】
艰难困苦玉汝成,发奋努力促成长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吃苦的精神,须知,艰难困苦玉汝成,发奋努力促成长!
我们作为成长中的孩子,要能够主动吃苦,把吃苦当作人生的必修课。
古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凭借吃苦成才、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宋濂家境贫寒,借书抄书,顶风冒雪,虚心求学,专心致志,终成明代大儒;范仲淹以粥填腹,刻苦攻读,终成宋代名臣;欧阳修芦获为笔,惜时如金,终成文坛巨擘。他们都能用吃苦磨砺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最终功成名就,千古流芳!北京冬奥会的冰雪健儿们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也离不开他们主动吃苦、奋斗拼搏的训练日常。武大靖那变形的双脚,谷爱凌那高密度、高强度的训练日程,苏翊鸣那一个动作就要练一个夏天的精益求精,徐梦桃那永不服输的自我挑战……他们用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吃了很多的苦、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就自己人生的辉煌!
成长中,不仅要重视“体力”吃苦,更要重视“精神”吃苦。
不是说“体力”上吃点苦就一定能具有坚强的意志,精神的钙质不是靠参加一个或几个“吃苦”夏令营就可以轻轻松松获得的,家长们的以身作则、循循善诱、智慧引领亦显得非常重要。而广大城乡贫困家庭孩子不能读书的精神之苦,更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张桂梅为改变云南贫寒家庭的女生的命运创办了华坪女高,从校长到老师,她把“吃苦”教育和自强精神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并鼓励她们超越苦难,挑战自己,把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在师长们的悉心教诲和学生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有一千多名女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轨迹。我们赞美张桂梅校长,更应该向张校长学习,也要向这些“逆天改命”的女孩们学习,学习她们面对苦难而能坚韧不屈、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
总之,我们要不怕吃苦,发愤图强。要知道艰难困苦玉汝成,发奋努力促成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