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部编版 历史(八上)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入新课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达到预想的效果了吗?
材料:《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表格: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中国 3.6亿 人均 0.75便士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联系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试想一下列强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之后会怎样?
圆明园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它收藏着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各种奇珍异宝.承载着极其珍贵的中华历史和文明.
无论是圆明园,还是巴黎圣母院,都是人类共同文明.今天我们牢记历史,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在和平年代里,不忘国耻,奋起直追... ...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雨果
导入新课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火烧圆明园破坏罪行和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侵略史实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主要史事,以及《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概况、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史实,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知道《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史实,初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通过运用火烧圆明园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的情境,使学生观察、感受近代历史的真实情况;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圆明园遗址遗迹。(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观察《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解说图中的历史信息。(历史解释)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家国情怀)
跨学科学习:
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主要史事,以及《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地理学科:通过对《清朝疆域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的对比,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地理学科: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美丽的圆明园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破坏了中华文明。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民族耻辱,它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时间、导火线、过程和结果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知道《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等基本史实。
自学识记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材料一:五口通商过去10多年间,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万人的英属美洲殖民地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
1.材料一的“五口通商”源于 。它是否达到了英国人的预期目的?
2.材料二中英国人对商品滞销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确? 为什么?
3.材料三英国人的修约要求结果如何?为此,英国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南京条约》
不正确
材料二:我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我们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我们要修约。
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4.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即:
4.根本原因
必须教训中国人…只有炮口上才有外交。
没有
企图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研读
英方描绘中国人在亚罗号上的粗暴行为
1856年10月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浦。广东水师船捕走窝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嫌疑者。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认为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是英国船,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国政府道歉。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拒收,叶名琛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
② (英国)亚罗号事件
① (法国)马神甫事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帮凶:美俄
1
问题一
美国南北战争后(内战)政局不稳
1853年至1856年间,爆发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战败,因而转向东方发展,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美国则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
1857年,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看到英国在东方的成功,法国也开始谋求在印度支那建立殖民地。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扩大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提出“修约”要求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拒绝“修约”
清政府
英法等国
矛盾
攻占天津
《北京条约》 (1860年)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攻占北京
火烧圆明园
(1856年)
(忙于镇压起义)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视频播放: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开始标志)
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1860年8月,英、法再次出兵占领天津,
进逼北京。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
控制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经过
广州
大沽
北京
天津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北狩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内容 《天津条约》 内容 《天津条约》
危害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五口通商; 4.协定关税。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便利列强直接控制清政府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 由航行 中国的内河航运权开始丧失,也便利了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便利了外国商品进入中国
《南京条约》VS《天津条约》
5.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6.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咸丰帝坚守华夷之辨,不让公使驻扎北京。
1859年6月25日,一场本该是仪式性的换约演变为血腥的冲突: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击沉3艘重创3艘英法炮艇,毙伤联军484人。接到“捷报” 咸丰帝立即宣布《天津条约》作废!
愚昧带来灾难!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大沽和天津。9月8日,英法联军由天津向北京开进。9月17日,清政府屈从了英法的全部要求。
9月18日根据咸丰皇帝将英方谈判代表巴夏礼“羁留在通(州),勿令折回以杜奸计”的旨意,僧格林沁捉拿了正在返回路上的巴夏礼等一行39人,送往北京,分别囚禁于各处。
这些不愉快的消息传到英国时,帕麦斯顿派的报纸一致高声要求实行大规模报复……
伦敦《每日电讯报》写道: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担保以后不再发生袭击……我们应该用九尾鞭抽打每一个敢于侮辱我国民族象征的穿蟒袍的官吏……
英法联军第二次进攻大沽炮台
1850年,时年19岁的咸丰帝继位。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图说历史
1860年8月,英、法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9月22日咸丰帝携皇后等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英国远征军司令格兰特 的日记和给英国政府的报告:因为清政府对于所捕获的英人,大半加以杀害,并且都加以野蛮的待遇,额尔金爵士同我都觉得必须对清帝加以严厉的责罚,所以我们决定将他那辉煌的避暑行宫,烧成平地。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战火重燃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 它本是明代一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
“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 维克多 雨果
跨学科学习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是一座举世文明的皇家园林,原为清代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它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为什么叫“圆明园”?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八年级 | 上册
延伸拓展
跨学科学习
圆明园
圆明园内有多达150多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八年级 | 上册
跨学科学习
圆明园
圆明园遗址
图说历史
圆明园
视频:美丽的圆明园
图说历史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圆明园里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不计其数。
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三园。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包括先秦的青铜礼器,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火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即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及其他大量珍宝,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2、火烧圆明园
视频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拓展延伸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
大英博物馆
流落到世界各地的原圆明园珍贵文物(物证)
“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国内外的各类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件)。”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说,由于记录圆明园摆设的“陈设清册”可能毁于战火,没有留存下来,因而失去了精确排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这个数字也只是一个估算。
“12生肖铜像”原位于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一个扇形喷水池上,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各铜像会按照它所代表的时辰喷水报时。每一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现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铜像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鼠首、兔首、马首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龙首据称收藏于中国台湾;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问题探究
海晏堂—著名的“十二生肖铜像”
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2013年6月25日晨,两件圆明园兽首运抵北京。铜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等5件仍然下落不明。
思考: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为什么能回归中国?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法外交关系有了新的发展,皮诺家族对中国文物的尊重
谈一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牢记历史,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材料研读
材料一:《泰晤士报》写道:“进入皇帝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
材料二:一个英国军官抢到一座金塔,价值2.2万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的珠宝价值80万法郎......抢劫整整持续了3天,最后他们从南北两面放火,焚烧了这座150年才建成,举世无双、无法复制的皇家园林。
如何评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为?
是列强侵华的暴行,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问题探究
思考: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会发生,“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怎样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怕困难,刻苦勤奋,弘扬民族精神;勤于实践、开拓创新,增强个人能力
合作探究
条约 内容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条约
阶段小结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1861年,清政府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
总理衙门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观察图片,思考,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通商口岸变化有什么特点,表明了什么问题?
广州
澳门(萄占)
九龙司
香港(英占)
琼州
淡水
台湾
厦门
福州
定海
上海
镇江
南京
九江
汉口
烟台
北京
营口
黄 海
东
海
黄
河
运
河
长
江
汕头
天津
宁波
汉口
营口
烟台
镇江
南京
九江
琼州
淡水
台湾
广州
宁波
福州
厦门
上海
汕头
天津
列强侵略势力
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数量上:多
范围上:广
地域上:深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比较通商口岸的分布特点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鸦片战争后
开放口岸形势图片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开放口岸形势图片
教学过渡
19世纪下半期,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个新疆省的面积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3个法国,12个捷克斯洛伐克!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这段话有依据吗?
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想一想:结合地图指出清朝疆域并思考今天我国的疆域与清朝初期疆域相比有哪些变化?出现这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跨学科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
清朝疆域图
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割占了哪些地区,共割占多少领土?
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
《北京条约》
《改订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
《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趁火打劫——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
《瑷珲条约》
拓展延伸
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战略地位重要。英、俄两国对西藏觊觎已久。1870—1909年,沙俄先后派出13批“考察队”入藏刺探情报,与当地民众冲突不断。英国为与沙俄争夺势力范围,于1888年和1903年先后两次发动侵略西藏的战争,获取了一些非法权益。
相关史事
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问题探究
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
前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
2、战争性质一脉相承
都是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3、战争影响一脉相承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拓展延伸
1793年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
“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在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到处搜抢珍宝时,他们却意外发现了一件让他们哭笑不得的事情,当年马嘎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礼品,如天体运行仪、地球仪、音乐钟,以及各种新式火炮、枪械都原封未动的堆放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清王朝再次战败的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原因
拓展延伸
葡萄牙逐步占据澳门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企图夺取对澳门的管辖权,从居留者变为管治者。1844年,葡萄牙政府无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设立由澳门、帝汶、苏禄组成的“海外省”,后来又于1845年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6年葡萄牙人亚马喇就任澳门总督。他强行向在澳中国居民征税,扩展葡人地界,并于1849年关闭澳门的中国海关,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 为了巩固和扩大侵略权益,葡萄牙积极谋求与清政府谈判订约,企图以条约形式实现侵占合法化。1887年,清政府受英国方面影响,与葡萄牙政府草签《中葡里斯本草约》。草约规定,中国同意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而葡萄牙则承诺未经中国首肯“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年底,双方在草约的基础上又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条约再次确认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的权利,使中国丧失对澳门的管理权。但是,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
相关史事
板书设计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主凶
英法
帮凶
美俄
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事件
俄国趁火打劫
第一阶段: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
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
共150多万平方千米
《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请你解说板书设计
情感升华
以史为鉴: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落后就要挨打!
维护和平,反对战争!
战争是破坏文明的罪魁祸首!
1.(2022年四川眉山)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 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 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2.(2022年贵族黔东南)“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B
中考链接
3.(2022年山东东营)1856年10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D.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2022年黑龙江绥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奥匈帝国 D.沙俄
A
D
中考链接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