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01
第一次世界大战
02
战后国际秩序
目 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关史料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1、时代背景: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一战背景
相关史料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1 3 2 4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民主化概况
第一类 民主制度较为健全 英法美
第二类 专制军国主义浓厚 俄德日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 世界已经分割完了!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末的一次演说
2、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矛盾冲突不断
相关史料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俄国
法国
领土争端与殖民地的争夺
巴尔干半岛问题
突尼斯问题
争夺世界和欧洲霸权
贸易摩擦
三
国
同
盟
三国协约
注:1882年,三国同盟形成;1907年,三国协约形成
3、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国家 1890年 1914年
德国 2.88 11.08
奥匈帝国 1.28 3.66
意大利 1.48 2.82
英国 3.14 7.68
法国 3.74 5.74
俄国 2.9 8.82
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增加情况
(单位:千万英镑)
“巴尔干火药桶”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亚两洲的接壤处,是欧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民族成份复杂,宗教多样。14世纪下半期,奥斯曼帝国入侵;19世纪中期,奥匈帝国入侵;俄国自从15世纪以来一直打着解放“斯拉夫人”的旗号在巴尔干地区争夺。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4.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
——德皇威廉二世
(2022·浙江高考·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波谲云诡。“1898年以后迅速增长的德国海军计划,几年间就成为英国关切的根源。……英国人逐渐而谨慎地摆脱了他们过去外交上的孤立地位。1902年,他们跟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以反对其共同的敌人俄国。……(1904年)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忘却……所积累的旧怨。……由于对德国的企图越发感到捉摸不透,英国人也同样有接受调解的愿望。1907年,英俄两国从过去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外交取向是( )
A.“结伴不结盟” B.“集体安全”
C.“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D.“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D
(2021·重庆高考·14)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 )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C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
8天后对奥匈帝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
8月10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日本、美国、中国等33国先后参战
地区性战争
欧洲
战争
世界
大战
(二)一战进程(1914——1918)
1、三条战线
东线
南线
德奥联军对战俄军
奥军对战俄军和塞尔维亚军
西 线
德国对战英法
决定战场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
其它
第二阶段 1915年 东线 南线
1916年 西线
第三阶段 1917年 1918年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
意大利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双方伤亡近130多万、首现坦克)
英德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同盟国投降
2、三个阶段
相关史料
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而告终,标志其“速决战”的计划破产。英法联军伤亡26.3万人,德军损失22万人,此后战争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周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3—4个月结束战争。
德皇威廉二世
叶落之前你们
就能返回故乡
(1)第一阶段:1914年
相关史料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916年2月21日,凡尔登战役爆发。此次战役中,双方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
1916年6月24日,索姆河战役爆发,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因其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
凡尔登战役一场战斗后德军尸体
索姆河战役中的包扎所
相关史料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一战美国征兵宣传海报
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美国的参战改变了双方力量对比,改善了协约国集团的经济实力,胜利的天平倒向了协约国一方;在美国影响下,中国、巴西等对德宣战,协约国阵营进一步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相关史料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
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约有1万多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
为一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为最终解决山东问题做了铺垫
相关史料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
1918年俄国退出战争
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
《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代表在福煦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福煦车厢签约情景
(车厢由法国专门运来,当年普法战争结束时,两国在此签约)
(2022·山东高考·14)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B
(2021.6·浙江高考·22)下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
注:败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
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
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
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D
1918年7月,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恩河一线(第二次马恩河战役)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
参战国家 33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另有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从战争的过程来看,它有哪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泛应用
相关史料
【知识拓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各自的参战目的,分析一战的性质
德国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英国 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俄国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日本 日本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意大利 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美国 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
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史料一 一战中,士兵死亡上千万,战争耗费近3600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三)一战影响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的影响。
(1)带来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2)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3)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①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② 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4)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5)思想观念:一战引起人们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
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美日加紧争夺中国;以工代战;引发五四爱国运动;
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一战后,萧条下去;
思想: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反思西方资本主义,
外交:促使中国外交政策从消极走向积极,“民意外交”和“侨务外交”,成为政府对外政策使不得不兼顾的因素
拓展提升
(2021·辽宁高考·1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 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B
(2020·山东高考·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A
(2019.4·浙江高考·29)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别: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 )
A.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B.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
C.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
D.一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
D
二、战后国际秩序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定义: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 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 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 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
2.主要内容
内容 影响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的统治秩序
《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大会,虽然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发展;但是宰割德国种下了德国民族复仇的种子。成为二战发生的隐患。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恢复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3.凡—华体系的特征
将世界战争的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
材料一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法国元帅福煦
材料二“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材料三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四 德国一军人:“我放下武器是为了赢得体面的和平,败军不可辱。但《凡尔赛和约》侮辱了军人的尊严,如果可能的话,我将继续战斗。”
德国一工人:“我期待着战争的结束,我盼望着过上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但是和约毁灭了我的愿望,它迫使我为巨额的赔款而工作,难道这就是我为和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4.评价
(1)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2)进步性:
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缓和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世界从此走向相对稳定。
②改变了欧亚政治格局,促使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出现,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③外交争斗与妥协达成相关国际条约的方式,是一种历史进步;
(3)局限性:
①它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
②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潜藏矛盾,具有不稳定性。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性
(1)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合约对战败德国苛刻的宰割掠夺(导致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
(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美、英法、英日(分赃不均引发各国间矛盾);
(3)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委任统治”实质是维持殖民统治(民族运动高涨);
(4)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的矛盾(以国家利益为根源的意识形态对立)。
1、概况
由来
成立
成员
制度
性质
宗旨
原则
实质
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十四点原则)
1919年4月通过盟约,1920年初正式建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成立时44国,后增加到63国(苏俄与战败国被排斥,美国未参加)
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全体一致原则
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二)国际联盟: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会后成立了国际联盟
相关史料
漫画: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
漫画:国际联盟的弱点「桥樑中的缺口」
2、评价
积极:
A.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
B.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C.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消极:
A.全体一致原则无法有效制止战争发生
B.成为英法维护自身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C.苏联、美国未加入,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021·辽宁适应性考试)如图为1919年的一幅漫画《超重》,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写有“国际联盟”字样的橄榄枝交给一只和平鸽。作者意在 ( )
A.彰显国联在处理国际争端中的作用
B.质疑国联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能力
C.颂扬战后兴起的全球反战与和平思潮
D.揭露美国试图通过国联称霸世界的野心
B
(2020·浙江高考·1).作家茨威格以“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记录下曾亲历的社会政治事件。其中写道:曾经发誓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威廉二世皇帝终于越境出逃了。那一天却给我们带来许多宽慰。因为我们——当时全欧洲的人也和我们一样——相信战争永远结束了。蹂躏我们这个人类世界的野兽都已被制伏。我们相信威尔逊的纲领,就好像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纲领似的。当俄国还在以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欢庆自己蜜月的日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朦胧的曙光。下列项中,与作者回忆直接相关的是
①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瓦解 ②美国崛起,国联建立
③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 ④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