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测能力)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生命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肯定是在地球上起源的
B.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相同的
C.最早的生命可能是由原始大气的成分先形成有机小分子,再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的
D.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了原始的生命
2.米勒的模拟实验可以说明的物质变化情况和原始生命起源的可能场所分别是( )
①由无机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
②由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
③原始海洋;
④原始大气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如图是米勒实验的装置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内模拟原始大气及闪电,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氢气、甲烷等
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
D.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
4.生命的演化不可逆转,但在科学家的努力下,生命的诞生、物种的进化等种种谜团,正在被逐步揭开。下列有关生物演化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取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
B.米勒实验的结果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小分子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可以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D.玫瑰的刺和仙人掌的刺属于同源器官,证明两者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5.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根据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可以推测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来的
C.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6.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叶子,使颈和前肢都变长
B.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不定向变异长期定向选择的结果
C.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已经完全被实验证实
D.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了原始的生命
7.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C.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以推断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D.和鸟类的化石比较,恐龙化石出现在更新近的地层中
8.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越低等、越简单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
B.我国发现的孔子鸟化石可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重要证据
C.对化石的纵向比较和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能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D.科学家推断出生物进化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9.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的翼和蝙蝠的翼手属于同源器官,说明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原始的裸子植物和原始的被子植物是由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而来的
C.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D.在人类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中,最早学会用火的是直立人
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
A.鲤鱼品种少,而金鱼品种很多,说明金鱼的进化速度快
B.人工选择的生物能够向着人类需求的方向发生变异
C.研究生物进化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遗传变异的原因
1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由米勒的实验可以推测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
C.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推测出鸟类是由两栖动物进化来的
D.从猿到人的进化历程可以表示为:直立行走→脑发育→用火→产生语言
12.下面是小勇同学学习了《生命起源与进化》后总结的观点,小旭同学说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一项是( )
A.生命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同源器官的发现
B.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C.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顺序
D.米勒的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13.有关人类起源的陈述有的属于事实,有的属于观点,下列陈述属于观点的是( )
A.古人类露西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
B.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C.露西化石的髋骨比较宽阔,上肢骨和下肢骨发生了变化,下肢更粗壮
D.科学家发现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遗物—石器
14.下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15.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蚊子为了适应蚊香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的残翅是有利变异
C.抗生素的选择和细菌的变异都是定向的
D.箭毒蛙的警戒色使其容易被天敌发现,这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6.下列关于长颈鹿长颈进化的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由于环境变化,长颈鹿产生了长颈的变异
B.在缺乏青草时,由于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才进化成了现在的长颈
C.经过生存斗争和环境的选择,淘汰了颈短的长颈鹿,保留了颈长的
D.长颈鹿的变异总是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行
17.依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是( )
A.啄木鸟的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
D.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8.研究发现,多数新型农药应用10年后就逐渐失效。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害虫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这些变异经逐代积累和加强便产生了抗药性
B.害虫在争夺食物和空间时进行生存斗争,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产生了抗药性
C.农药逐代选择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使抗药性害虫数目逐渐增多
D.部分害虫可以对农药进行选择性逃避,通过学习行为,产生抗药性
19.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理论巨著《物种起源》,推翻了长期迷惑人类的神创论。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方向由环境因素决定
B.环境因素能掩盖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C.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而产生了白色的变异
D.人类不同种族在体质特征上的差异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0.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昆虫出现无翅或残翅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B.无翅或残翅昆虫的数量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与正常翅相比,无翅或残翅都是不利变异
D.无翅或残翅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大题,共60分)
21.(12分)如图为米勒研究生命起源的模拟实验装置。请分析作答:
(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通入了甲烷、氨,氢、二氧化碳等混合气体,模拟了__________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__________。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中的__________。
(2)装置中B处的液体相当于原始地球条件下的__________。实验后取样检测到其中可能含有___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3)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又人工合成组成生命的另一种重要物质核酸。这些研究成果反映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的__________阶段是可能的。
22.(8分)如图所示,在A、B、C三个不同地层中都有发现生物化石,表格记录了部分动物出现的地质年代,请据此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动物化石种类 化石被发现的地层 距今年数
低等鱼类 ① 5亿7000万万年
海生无脊椎动物 ② 24亿年
鸟类和高等哺乳类 ③ 2亿2500万年~7000万年
(1)越下面的地层越___________。
(2)在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较简单、低等。在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较复杂、高等。
(3)上表中①②③表示的岩层分别是___________(填字母)。
(4)___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5)结合表中生物的特点,可以总结出生物在结构上的进化趋势是___________。
23.(10分)如图1是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示意图和生物进化树(如图2)。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______逐渐演变而来的。
(2)原始大气在______条件下生成有机小分子,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了______等有机小分子。
(3)原始生命的基本特征是能够进行原始的______和个体增殖,原始生命在______诞生后,就开始了生命进化的漫长历程。
(4)从图2中可以看出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______,最早出现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______。
(5)观察进化树,得出的信息不正确的是______。
A.图2中所示脊椎动物中,两栖类是最低等的。
B.被子植物与蕨类的亲缘关系较苔藓植物近
C.鱼类的心脏结构比爬行动物的简单
D.生物进化遵循从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24.(8分)如图为某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马铃薯甲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请你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上的现象:
(1)马铃薯甲虫具有很强的______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2)未使用杀虫剂Ⅰ之前,马铃薯甲虫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______。
(3)马铃薯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它起____________作用,在此过程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是具有______的个体。由此可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是______的(填“定向”或“不定向”)。
(4)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Ⅰ后的第六年,甲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Ⅰ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5.(12分)在果园中,天牛蛀食树叶,影响水果产量。果园主喷洒了某种杀虫剂,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杀虫效果良好,但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天牛数量又大大增加。如图①~⑥表示天牛在不同阶段可能的生存状态。
(注:表示没有抗药性的个体,物表示中等抗药性个体,表示抗药性个体)
(1)在喷洒杀虫剂之前,天牛的生存状态是图_____________(填“①”或“④”),原因是_____________。
(2)为解释较长一段时间后天牛的数量大大增加,同学们纷纷构建了自己的解释流程图,请你选出其中最为合理的一项_____________
A.①→喷洒杀虫剂→②一段时间后→③
B.①→喷洒杀虫剂→②一段时间后→⑥
C.④→喷洒杀虫剂→⑤一段时间后→⑥
D.④→喷洒杀虫剂→⑤一段时间后→③
(3)有些天牛因不能抵抗杀虫剂遭到淘汰,而有些天牛能够抵抗杀虫剂,从而存活下来,这就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案例中,说明天牛的进化是__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___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6.(10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依赖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以及进化,下面以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为主线,梳理一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但它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是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进行____________。这一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
(2)那么,哪些个体会被淘汰呢?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但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这里所谓的“有利变异”是指____________的变异。在如图所示的模拟长颈鹿取食树叶的情境中,最后生存下来的长颈鹿应是标号1、2、3、4中的哪一个?_____。
(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利变异必定是由_________改变引起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_____是这种物质传递的“桥梁”。
(4)综上所述,生物通过_________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而生物的_________又使得生命不断发展。生物的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原始生命的起源。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闪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小分子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入原始海洋中,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米勒的实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原始大气成分,在火花放电的情况下,合成了有机小分子。
2.答案:B
解析:米勒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证实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
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故选B。
3.答案:D
解析:此实验结果为生成了多种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米勒的实验仅能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质,D不正确。
4.答案:D
解析:A、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A正确。
B、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B正确。
C、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因为由于地质作用可能把地质年代较老的地层粉碎后变质成较新的地层,常见的是沉积岩,因此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有可能有低等生物化石,C正确。
D、玫瑰的刺是茎上的一部分,仙人掌的刺是变态的叶,所以玫瑰的刺和仙人掌的刺不属于同源器官。D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析:A.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A不符合题意。
B.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
可知: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符合题意。
D.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B
解析:A、拉马克认为变异是按需要向一定的方向发生的。“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正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的体现,环境导致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A错误; B、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不定向变异长期定向选择的结果,B正确; C、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只是一种假说,生命的起源已经过去了漫长的年代,不可能再现,无法被证实。C错误; D、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解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推断生物的进化趋势: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来的,所以,与鸟类相比,恐龙化石出现在较早的地层中。
8.答案:A
解析: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而不是越新近的地层里,C错误。
9.答案:C
解析:A、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鸟的翼和鲸的鳍它们的形态和功能都不相同,但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上一致,说明它们属于同源器官,说明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A正确。
B、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可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由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而来的,B正确。
C、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不能证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C错误。
D、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万-150万年前,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生活在距今200万-150万年前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万-20万年前,会打造不同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并开始狩猎,是人类进化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生话在距今20-1万年前,相当于现在的人类,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入的大小(平均为1360mL),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最后演化成为现代人。因此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早用火并开始狩猎的是直立人,D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生物品种的多少,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是人们对变异按照人体的需求进行了选择,不是变异向人体的需求方向发展,B错误; C、对化石的纵向比较和现存生物的横向比较,能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C正确; D、达尔文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具备遗传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因此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可能作出本质上的阐明,D错误。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A、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属于有利变异,适应环境,是适者生存,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
B、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是米勒的实验不能推测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错误。
C、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推测出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错误。
D、从猿到人的进化的历程表示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用火→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错误。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证据,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A错误。
13.答案:B
解析:A.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A是事实。
B.在非洲发现大量200~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其他区一直没有发现200~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推测出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B属于观点。
C.露西化石的髋骨比较宽阔,上肢骨和下肢骨发生了变化,下肢更粗壮,这是经过考察后得出的结论,C属于事实。
D.科学家发现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遗物—石器,这是经过考察后得出的结论,D属于事实。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15.答案:B
解析:A、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蚊子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A错误; B、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利变异;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有利变异,B正确; C、细菌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选择是定向的,C错误; D、警戒色的形成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警戒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箭毒蛙色彩绚丽夺目,对敌害是一种警戒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它的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些,有的颈短些,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这些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长些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甚至死亡,这是不适者被淘汰,经过许多代后颈短些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达尔文认为,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的进化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C。
17.答案:D
解析:A、啄木鸟有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这是它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A错误; B、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这是它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错误; C、蛇属于爬行动物,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足,但仍然可以爬行,C错误; D、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因此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可见C正确。
19.答案:C
解析: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性状受环境因素和基因共同作用,环境因素能掩盖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如室外工作人员的肤色黑,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人类不同种族在体质特征上的差异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翅的昆虫容易被大风吹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容易在岛上生存下来,可见,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属于有利变异。
21.答案:(1)原始大气;氧气;闪电
(2)原始海洋;氨基酸
(3)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解析:(1)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A装置内两电极通电是模拟实验中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2)图中B内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装置里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中共有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即容器中产生了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3)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重要物质核酸。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
22.答案:(1)古老
(2)C;A
(3)B、C、A
(4)化石
(5)从简单到复杂
解析:(1)地层本来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越下层地层越古老。
(2)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故在图中C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较简单、低等。在图中A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较复杂、高等。
(3)根据表中的①②③化石被发现距今年数,对应的地层为B、C、A。
(4)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故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5)从如表的证据可以证明脊椎动物起源于古生代;在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原始鱼类动物→原始两栖类动物→原始爬行类动物→(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总结出生物在结构上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23.答案:(1)非生命物质
(2)原始地球;氨基酸
(3)新陈代谢;原始海洋
(4)哺乳类;蕨类植物
(5)A
解析:(1)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2)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他搜集到的证据是在冷却的液体中检测到氨基酸等有机物。
(3)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构成生命的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的是出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等生命的特征。原始生命在原始海洋中不断繁殖,不断进化,经过漫长的历程,分别进化为各种植物和动物。
(4)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不但处于进化的最高点,而且它的特征,如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类群。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出现了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因此,最早出现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蕨类植物。
(5)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所示脊椎动物中,鱼类是最低等的,而不是两栖类;裸子植物与蕨类的亲缘关系较苔藓植物近;鱼类的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而爬行动物的心脏两心房一心室;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A错误。
24.答案:(1)繁殖
(2)变异
(3)选择;抗药性;变异定向
(4)自然选择
解析:(1)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马铃薯甲虫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未使用杀虫剂1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
(3)(4)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马铃薯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它起选择作用,在此过程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是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由此可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是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I后的第六年,甲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I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5.答案:(1)①;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B
(3)适应
(4)环境;遗传
解析:(1)生物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变异现象,既有抗药性个体,也有没有抗药性个体,当喷洒杀虫剂之前,大量的没有抗药性个体存活,故选①。
(2)分析题图①到图⑥,随着杀虫剂的使用,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排序是①→喷洒杀虫剂→②一段时间后→⑥,抗药性的个体由少到多。
(3)有些天牛因不能抵抗杀虫剂而遭到淘汰,还有些天牛能够抵抗杀虫剂,从而存活下来,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达尔文认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生物的进化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6.答案:(1)生存竞争
(2)能适应环境;3
(3)遗传物质;生殖细胞
(4)生殖和发育;进化;遗传和变异
解析:(1)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存在着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但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竞争。
(2)有利变异是指能适应环境的变异。从题图中可以看出,3表示的长颈鹿的颈最长,有利于获取食物,属于有利的变异,最后能生存下来,其他长颈鹿因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最终被饿死。
(3)(4)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叫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因此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