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2 16: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衰。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影视剧、课外读物很少介绍这部分的内容。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好的信息处理能力,掌握了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教师讲解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分为三部分: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它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同时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上一课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四、教学目标
1.知道金田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利用图文史料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时空观念)
2.知道《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影响,了解《资政新篇》的内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感受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使命感。(家国情怀)
五、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比较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回答。
教师: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后果,清政府为了支付列强的赔款,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鸦片战争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今天我们就来学天国的内容。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呈现)本课三个子目: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讲述法
出示任务: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13—15页“洪秀全与金田起义”的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主要人物?
问题2.金田起义的时间、结果?
问题3.永安建制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问题:问题1:阅读下列材料及教材“洪秀全与金田起义”正文第一段,,简要归纳答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造成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史学家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民的反抗斗争在各地不断发生,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我们先来看一下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
教师讲解:
一个名叫洪仁坤的读书人从14岁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洪仁坤第四次科举考试失败后,创立拜上帝教,改名“洪秀全”,暗含“我乃人王”,自认为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奉上帝之名下凡诛妖。从此,未曾读过《圣经》的洪秀全开始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义。也许,这比参加科举考试更能实现他的人生梦想。
洪秀全借来了西方的宗教,要建立人间天国。
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其中宣扬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地关注着世间的人和事,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拜了上帝人人有衣有食,无灾无难”,这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无疑是最可信赖的神秘力量。
提问:教会的领导人、骨干分子是谁?
生:领导人:洪秀全。
骨干分子: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
教师:等到他们人数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发动了起义。
问题2
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P14页正文部分,回答金田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国号?
生1:时间:1851年1月11日
生2:地点:广西金田村
生3:领导人:洪秀全
生4:国号:太平天国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也有此开始。接下来我们看下金田起义时太平军与清军的表现。阅读教材第14页材料研读,并回答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清军涣散,太平军勇猛无敌。
教师:对,正是因为这样,太平军才一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就自称“天王”。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洪秀全在此酬功封王,初步建立起了政权。 众将士均加官晋级,上下欢心。阅读P15页第一段,回答永安建制的内容。
生: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 ( https: / / baike. / doc / 5920678-6133598.html" t "_blank )为西王、冯云山 ( https: / / baike. / doc / 6571087-6784849.html" t "_blank )为南王、韦昌辉 ( https: / / baike. / doc / 5639595-5852223.html" t "_blank )为北王、石达开 ( https: / / baike. / doc / 5402356-5640042.html" t "_blank )为翼王。
教师: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他们是怎么攻下南京的,之后又是怎么巩固政权的,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
定都天京——讲述法
出示任务: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15—16页“定都天京”的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定都天京的时间、标志?
问题2.《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不能实现的原因?
问题3.北伐和西征的时间、目的、进程、影响?
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教材第15页“定都天京”正文第一段及观察教材第14页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简述定都天京的进程。说出其时间、标志?
学生讲述。
教师提问:定都天京的时间
生:1853年3月
教师:对,1853年3月攻克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这是其标志。定都天京后,统治集团为了巩固政权,又做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问题及材料:阅读课文和材料,简要归纳《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教师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然后讲述不能实现的原因)
内容: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因: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规定体现了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这种不顾生产劳动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差别,企图一律拉平,必然会阻碍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实际,所以难以实现。
设计意图:1、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系统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全景,结合形势图让学生简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2、结合教材材料研读《天朝田亩制度》史料内容分析,加深学生对其不能实行原因的理解。
问题3
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教材第16页正文第一段,及观察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回答北伐和西征的时间、目的、大致说一下进程。影响。
学生1:时间1853年
学生2: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学生3:简述北伐、西征进程,
学生4: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过渡:当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以后,统治者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之后领导人开始互相猜忌,互相残杀,接下来我们看看太平天国会发生什么变化。
天京陷落——讲授法
出示任务:任务四:【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16—17页“天京陷落”的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天京事变的背景、时间、过程、影响?
问题2.洪秀全巩固政权的措施?
问题3.天京陷落时间、影响?
问题4.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影响、失败原因?
问题1
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教材第16页正文第一段,回答北伐和西征的背景、时间、大致说一下进程。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背景:
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教师出示天王府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统治者的奢侈腐化)
时间:1856年。
过程: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 之后,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可想而知,洪秀全决不允许有人威胁他的地位。结果杨秀清被杀。不久,韦昌辉也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结果: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问题2
教师:洪秀全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收到的效果如何?阅读教材第16页正文第三段,回答洪秀全巩固政权的措施、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措施1:任用洪仁?芾沓??:槿诗写成《资政新篇》,仿效西方的制度,准备改革。
教师简要补充资政新篇内容。
教师:由于本次改革保护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没能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又缺少必要的条件,没能真正实行,不能挽救危局。
结果:《资政新篇》未能实施。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中没有《资政新篇》的内容,补充此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资政新篇》未能实行原因的理解。
措施2
提拔新将领
教师: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教师:出示曾国藩、李鸿章、华尔图片,简要讲解陈玉成、李秀成与其作战,让学生明白在太平军除了与清军作战,还要与洋人作战,知道战斗的艰难性。
问题3
教师:曾国藩誓要消灭太平军,1863年,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南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请同学回答天京陷落的时间,影响。
时间
1864年
影响
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就这样失败了,他对清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呢,又为什么会失败呢?
多媒体出示问题:结合教材小组合作完成: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影响?简要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性质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影响
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壮烈的一章。
失败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太平军自身因素与外部因素分析。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作为近代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运动有什么不同呢,说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近代史的大背景中去分析,学生说出观点后,教师总结,补充。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反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中,反封建的同时,反外来侵略,客观上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向西方学习,首先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4)知识结构
(5)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的时间、过程、影响。认识到了他们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也认识到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