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训练十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历史训练十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2 16:4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历史训练十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单选题
1. 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反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
A. 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 B. 注重发动工人阶级力量
C. 明确了中国革命任务 D. 掀起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2. 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了许多刊物(如图)。发行这些刊物主要是为了( )

A. 提高工农的文化水平 B.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 提升工人的劳动技能 D. 推广健康的生活理念
3. 1919年李大钊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帮助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据此可知(  )
A. 李大钊最早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 B. 《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C. 李大钊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已广泛建立
4. 影视剧作为素材常常被引入历史课堂,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下列口号与“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这句经典台词相似的是(  )
A. 批判封建文化病灶,探索社会改革良方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D. 北斗领航,百年九域千秋旺;南湖扬帜,五岳三川一片红
5. 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
A. 党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B. 最低纲领符合中国国情
C.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6.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 )
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 B. C. D.
7. 党的会议在党的建设历史上起了重大作用,与下图②③⑤对应正确的会议是
A. 二大、八七会议、七大 B. 二大、古田会议、七大
C. 一大、八七会议、三湾改编 D. 三湾改编、七大、遵义会议
8.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虽在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提高了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同时也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A. 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 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C. 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勾结 D. 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9.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史称“二七惨案”。“二七惨案”留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  )
A. 工人运动必须同农民运动相结合 B. 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C.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必须团结各阶层人民群众
10.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这次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人的生命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  )
A. 中国共产党单枪匹马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B. 工人运动必须在铁路工人中开展
C. 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D. 只有封建军阀才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11. 在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中,展出了一幅示意图(下图)这一展品揭示了( )
A.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 B.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 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2. 对如图所示刊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它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杂志 B. 它是提倡民主科学的文化读物
C. 它是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刊物 D. 它是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3. “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 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 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14.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A. 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 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C. 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5.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下列可以作为论据的史实有(  )
①郑和下西洋发展友好关系 ②乾隆帝平叛稳定西北边疆
③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与科学 ④改革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6. 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澜,其源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澜”指的是 ( )
A. 袁世凯独裁 B. 新文化运动 C. 北伐战争 D. 黄埔军校的创立
17.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下列表述与李大钊无关的是
A.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B. 著有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 五四运动期间在北京领导学生运动 D. 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18. “东方欲晓现曙光,南湖洪川逐激浪。志和道同辟新天,旗擎马列明方向。”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 “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游船百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20.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 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 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 揭露中国社会的整体愚昧 D. 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二、辨析改错题
21.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内,对的打“ √”,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 (1)洋务派代表曾国藩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并创建了北洋海军。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梁启超在刑场吟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915年,李大钊在上海创办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923年开始的京汉铁路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摘编自《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 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尝试过种种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这些探索和斗争,虽然每一次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但却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1921—1949)上册
(2)中国近代史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出“中国的先进分子”包括哪些群体及他们分别进行的哪些抗争。
(3)根据材料,指出这些群体抗争的共同目的。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到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70周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难万险,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必将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请回答:
(1)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今天我们所要传承的“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图中的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其孕育的精神被称为“红船精神”。该图片反映的是哪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3)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创举(或事件) 意义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井冈山道路 开辟了一条B,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A是:_____B是:_____
(4)诗歌中蕴含着丰富而鲜活的历史信息。

请回答:
诗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军事行动是什么?阅读诗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什么是长征精神?
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的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5)中华儿女,经过多少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列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获得胜利的战役一例,并根据材料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4. 中国人是有信仰的,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愤于朝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外资与内地设厂,他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在于工”,应该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张之洞派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
材料二:中国因1917年对德宣战与以后派遣劳工服役于战场,已站在战胜国一边……可是在凡尔赛,中国不仅无法分得任何胜利后果,反要将本身领土之完整作为特权转让去满足另一战胜国,这是前所未有的例子,也更令人发指。5月4日,示威者发散传单申明中国人决不承认卖国贼将国家主权转让与人。他们游行到东交民巷,将通知送交各国使馆。
材料三:东北民众及未撤走之东北军组建抗日义勇军,仅1932年1月就袭击日占城市30多次。各地学生开展集会游行,宣传抗日。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战的分水岭,它发生后,各地人民纷纷募捐大批物品慰劳抗战将士,800多万华侨平均每月捐款2000多万元。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他”是谁?其救国主张是什么?分析“状元办厂”的背景。
(2) 材料二中的“反要将本身领土之完整作为特权转让去满足另一战胜国”具体是指什么?“示威者”主要指哪个群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运动的性质。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民众抗击日本侵略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战的分水岭”的理解。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反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注重发动工人阶级力量,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斗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共成立的关系。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历史图片。
【解答】B.题中的刊物,分别是《劳动界》和《劳动音》,是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创办的,是为了在工人群体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史实。故选B。
3.【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在《晨报》副刊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说明李大钊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故选C;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体现“最早”,排除A;《新青年》并不是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排除B;根据李大钊的活动不能说明中共早期党组织的广泛建立,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史实。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解析】“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指要让人们的精神变得文明,让他们的身体变得强健。“批判封建文化病灶”,直指“孔家店”,奔走呼号,要驱散专制阴霾;“探索社会改革良方”,指请进“德先生”,摇旗呐喊,为迎接民主春风,二者都体现了改变旧思想,探索救国出路,A项正确;“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是五四运动时期反帝反封建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5.【答案】B
6.【答案】C
【解析】据“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可知,这一时期是指1927年到1937年前夕。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1927年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日本侵略中国的1931--1937年时期,中共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①不符合题意,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A
8.【答案】D
【解析】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相关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因而它给我党提供的最大的教训是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之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解析】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二七惨案”的相关史实。京汉铁路工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七惨案”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解析】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萧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 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亦称“二七大罢工”、“二七工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罢工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它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罢工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A.分析图片可知,图片体现了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A符合题意。
B.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故B错误。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题干图片没有关系,故排除。
D.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D错误。故选A。
12.【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据图片“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关键信息可知,图片都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创办的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刊物,这是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刊物,故C正确。
AB.这两项分别和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有关,和图片信息不符合,故排除AB。
D.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申报》,故排除D。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参与五四运动的社会各界形成整体的合力,相互配合。故体现“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A正确;五四运动前期游行、示威、罢课转三罢斗争即罢课罢工罢市,没有“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排除B;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人民开始觉醒”,排除D。故选A。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知道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是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可知,这一论断揭示了五四运动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与题干“五四运动”不行,排除A项;题干材料是强调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一次全面觉醒,没有涉及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排除C项;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历史意义,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据“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作为论据的史实有①郑和下西洋发展友好关系、③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与科学、④改革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而②乾隆帝平叛稳定西北边疆是清朝平定边疆叛乱,巩固统一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郑和下西洋、改革开放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新文化运动、郑和下西洋、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16.【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据“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可知,“这一阵波潮”是指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ACD不正确,故选B。
17.【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归纳能力。
【解答】A.从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故B不符合题意。
C.五四运动爆发后,北洋军阀镇压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逮捕学生三十多人,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积极营救被捕的学生,故C不符合题意。
D.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选举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要求结合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D.题干“南湖红船逐激浪。志合道同辟新天”描述了中共一大的召开。结合所学,1921 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D符合题意。
A.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排除A。
C.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排除B。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故排除C。
故选D。
19.【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党的诞生,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A.据“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游船百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A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选A。
20.【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分析题干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AB.题干均未体现,故排除AB。
C.题干中除了提到“愚昧的群众”,还提到了“革命者”,所以“”中国社会整体愚昧”是错误说法,故排除C。
D.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据题干“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及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1.【答案】【 × 】;(1);曾国藩改为李鸿章。
【 × 】;(2)梁启超改为谭嗣同。
【 × 】;(3)李大钊改为陈独秀。
【 √ 】;(4)。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2)本题考查百日维新;(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4)本题考查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此类型试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并纠正错误说法。
(1)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并创建了北洋海军。故本题表述错误,将曾国藩改为李鸿章。
(2)谭嗣同在刑场吟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故本题表述错误,将 梁启超改为谭嗣同。
(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故本题表述错误,将李大钊改为陈独秀。
(4)1923年开始的京汉铁路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符合史实。故本题表述正确。
22.【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3)共同目的: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前期列强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842年与英国的战争,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与英、法的战争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与日本的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2)结合所学,面对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个阶层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农民阶级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戊戌变法、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知识分子进行了新文化运动。
(3)根据材料二“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可得出抗争的共同目的。
23.【答案】(1)地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核心:爱国主义精神。
(2)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A南昌起义;B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4)飞夺泸定桥;长征精神是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14年;百团大战;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团结,英勇的民族抗争和坚持不懈的民族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地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2)本题考查中共一大,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意义是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本题考查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道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根据表格和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故A填:南昌起义;根据“井冈山道路”和所学可知,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B填: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4)本题考查长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大渡桥横铁索寒”可知,指的是飞夺泸定桥。结合所学可知,长征精神是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经历抗日战争14年。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胜利的战役有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团结,英勇的民族抗争和坚持不懈的民族精神。
24.【答案】【小题1】张謇。实业救国。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剧。
【小题2】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青年学生。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小题3】武装斗争;集会游行,宣传抗日;捐款捐物等。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解析】本题考查张謇兴办实业、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等知识点,属理解层面的要求,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拓展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和意义、五四运动原因、性质和影响、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