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2 20:4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698年,在英国议会的授意下,威廉三世颁布特许状,建立东印度之英吉利公司。该特许状规定:公司成员担任董事的资格是出生于英国本土或已经入籍英国,持有公司股票不低于2000英镑;公司成员必须持有500英镑以上的股票才有投票权。这一举措( )
A.表明公司成为帝国主义扩张的工具 B.利于英国资产阶级把控殖民贸易
C.反映出管理体制决定了公司的性质 D.旨在实现议会对国家政权的垄断
2.1871年6月,美国驻华公使镂斐迪率军与朝方交涉的时候,朝鲜王廷致中国礼部咨文,声明:朝鲜“凡在人臣,义无外交”,并恳请中国“特降明旨,开谕美国使臣,以为破惑释虑,各安无事”。这说明( )
A.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 B.朝鲜希冀用中朝宗藩关系抵御西方侵扰
C.朝鲜的内政外交受制于中国 D.美国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
3.19世纪末,英国棉花种植协会在非洲殖民地进行了大量的棉种实验。英国棉花种植协会派专家教非洲农民棉花种植技术,并且殖民地政府在制定棉花销售相关法规方面给予英国棉花种植协会以特殊照顾。由此可知,英属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种植推广活动( )
A.推动了非洲地区的工业化 B.强化了殖民地对英国的依附
C.满足了资本原始积累需要 D.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4.17-18世纪的印度,封建王公之间混战不断,一些印度人自愿加入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组建雇佣兵部队,这些人被称为“土兵”。到19世纪中叶,印度“土兵”人数突破了20万人,远超驻印英军的数量。这说明当时( )
A.列强对印度的争夺较为激烈 B.英属印度资本原始积累加快
C.西方生产方式被移植到印度 D.印度人的民族意识亟待觉醒
5.17世纪末“当英国人认识到法国人正取代荷兰人、成为他们最可怕的对手时,形势改变了。”1756-1763年,英国与法国为了争夺在北美的殖民地进行了7年的战争。这场战争后,英国( )
A.颁布了《航海条例》 B.开始走上殖民扩张之路
C.夺取了新阿姆斯特丹 D.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6.下图是名为《贪吃的男孩》漫画,漫画右边人物的盘中已经放有一块名为“纳米比亚”的蛋糕,该人物仍在分割另一块名为“新几内亚岛”(该岛东南部属英国殖民地)的蛋糕。该漫画右边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7.15、16 世纪,葡萄牙与法国商人探险家粗略地把非洲西海岸划分为四部分——黄金海岸、象牙海岸、胡椒海岸和奴隶海岸。1956 年,有人建议黄金海岸一独立就应改名加纳,意思是“勇士之王”,以纪念中世纪加纳帝国的国君们。该提议的实质是( )
A.重建加纳帝国 B.脱离法国统治
C.摆脱殖民色彩 D.维持经济独立
8.16世纪中期后,中国福建商人大量聚集于某港口,西班牙殖民官吏、商人,利用他们自墨西哥运来的银币在该港口购买福建商人运去的生丝和其他货物,中国货物经由这个港口源源不断地输入美洲,再由美洲输入欧洲。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港口是( )
A.澳门 B.马尼拉 C.果阿 D.马六甲
9.16~18世纪早期,西欧国家普遍认为世界财富的总量是既定的,国际市场是有限的,谁在贸易中占据首位,谁就可以充当战争与和平的裁判者。这一认识( )
A.加剧了西欧国家的殖民争夺 B.打破了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
C.推动了国际贸易重心的东移 D.奠定了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
10.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公司由私人集资筹建,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建立陆、海军,并有权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说:“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与此同时,英法等国也纷纷建立了这样的公司。这些公司的成立( )
A.成为了资本输出的工具 B.助推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C.适应早期殖民扩张需求 D.拉开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差距
11.1650年,英国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大约 5英镑,而一磅(0.45千克)茶叶的价 值就高达10英镑;18世纪中叶后,在穷人家里,“茶不仅是他们早上和晚上的普通饮 料,而且通常在晚餐时他们也喝大量的茶”。这一变化 ( )
A.反映了国际贸易日趋繁荣 B.源于英国大规模栽种茶树
C.表明英国人崇尚东方生活 D.说明东西方饮食趋于一致
12.下图是1901年4月刊登于美国时政周刊《PUCK》的漫画。现实中的美国刚刚在美西战争中获胜,画中的“美国”正在尝试扮演新角色,对镜试戴一顶轮船样式的帽子,轮船炮筒上分别写着“陆军”和“海军”,喷出的黑烟写着“扩张”。材料直接反映出美国( )
美国新角色
A.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B.要求重新瓜分海外殖民地
C.成为超越英国的工业强国 D.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3.19世纪后期,随着拉美人进出口贸易增长的“黄金时期”,拉美国家的铁路建设也进入了高潮。许多拉美国家的铁路网呈扇形通往面向欧洲的港口,而本国各地之间的交通却非常落后,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拉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B.拉美地区工业发展迅速
C.拉美地区经济依附于欧洲 D.拉美外贸处于出超地位
14.185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鸟粪岛法》,使美国公民可以自由攫取全球海岛上的鸟粪,此后,英法日德等国都加入了鸟粪岛的“争夺战”。到19世纪末,几乎所有鸟粪岛都附属于某一国家。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B.立法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
C.美国主导世界贸易经济霸权 D.资本主义加强了对资源的争夺
15.葡萄牙人以他们曾最早横渡印度洋为理由,提出对印度洋主权的要求。1609年,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根据各国间贸易发展的长期实践以及罗马法原理,驳斥了葡萄牙人的要求,论证了海洋自由的原则。该原则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B.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
C.缓和西欧各国的殖民冲突 D.打破葡萄牙的海上霸权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英、印、中在贸易上出现了一种三角关系。1685 年,因清政府的解禁,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在广州开设商馆的权利。1689 年后中国茶叶输英数量骤然上升,而英国毛棉织品的销售却在中国遇到困难,东印度公司日益发现印度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比英国商品更具有竞争力。18 世纪 30 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的印度棉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 107%的毛利。但在国内,东印度公司还是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原因是这一贸易使英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英国却找不出可以平衡这一贸易的商品。
——摘编自李宽柏《鸦片战争前英、印、中三角贸易的形成》
材料二 英、印、中三角贸易充分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茶叶与英国工业革命相始终,鸦片则与 19 世纪中国的苦难相始终。茶叶贸易对英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如茶叶税收是英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垄断从中国进口茶叶是维持东印度公司和东方贸易的基础。从 19 世纪 20 年代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鸦片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鸦片产量提高后, 原先准备输入中国的印度棉花大量运至英国。
——摘编自仲伟民《经济全球化与 19 世纪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扭转中英贸易逆差的措施,并分析“三角关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印、中三角贸易怎样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斯帝国统治范围从印度河列巴尔干,从多瑙河到尼罗河瀑布,帝国内部政治传统、经济状况和宗教文化差异巨大。波斯国王为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修建驿道、重用近臣等等。但波斯境内亚美尼亚付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似乎表明,村庄和城市内部的事务,例如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波斯帝国的统治好似一个矛盾集合体。
——摘编自晏绍祥《波斯帝国的“专制”与“集权”》
材料二 英国与殖民地之间相距遥远,对殖民地的治理模式如下表所示
模式名称 代表型殖民地 具体内涵
公司模式 印度 政府特许、殖民公司运作
移民模式 北美 由探险家、民众、公司和业主发起,得到政府支持
国家模式 非洲 英国政府全程掌握对殖民地的争夺、取得和治理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政治治理评析》材料三 新的组织和技术力量赋予欧洲帝国世界霸权,让它们的势力能渗透全球。欧洲的陆军和海军、武器和军事组织、工业和交通通信手段——铁路、蒸汽轮船、电报和电网——赋予了欧洲统治地位。挑战摆在了各国人面前:要么接受和适应欧洲的方式,要么维持软弱和落后的现状。
——摘编自【美】克里尚·库马尔《千年帝国史》
(1)指出材料一中“矛盾集合体”的具体内涵,并结合所学概括波斯帝国统治措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的殖民地治理进行简要评析。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大西洋一印度洋一太平洋新航线的开辟,促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瓷器贸易体系从区域走向全球的重要转折。下袁“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见证了当时远洋贸易的繁荣。
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单位:艘)
沉船编年 中国 东南亚 葡萄牙 荷兰 西班牙 其他 总计
第一期:15世纪末期至16世纪60年代 3 8 2 0 0 0 13
第二期:16世纪70和80年代 5 3 3 0 6 0 17
第三期:16世纪9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 4 0 11 14 5 1 35
第四期:17世纪90年代至18世纪20年代 3 1 1 11 1 0 17
总计 15 12 17 25 12 1 82
材料二 在东亚和东南亚海域,荷兰一方面持续围攻西班牙、葡萄牙的贸易据点和商船,另一方面也积极谋求与中国、日本开展贸易活动。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开向市场募集资金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经营荷兰在亚洲地区贸易活动。为了更安全、更便捷地开展荷中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还于1611年开辟了从好望角向南靠近南极圈航行,然后沿澳大利亚西海岸北上巴达维亚的新航线。 ——摘编自魏峻《16—17世纪的瓷器贸易全球化:以沉船资料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中国海上贸易主导权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沉船编年中第三期和第四期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沉船数量的变化及其折射出的历史变迁。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荷兰在17世纪活动东南业地区贸易主导权的原因及其启示。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传统的陆上商路遭遇阻塞,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许多欧洲的航海家多是以个人名义探索,皇室只是支持,政府甚至与探险者签订合同,抽取今后利润的百分比。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上》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除了欧洲内部的贸易增长外,欧洲和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发展,这种贸易上联系的加强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至此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摘编自余耀东《欧洲简史》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帝国”的名称,并写出“欧洲航海家”探索“通往东方的商路”的精神动机和“政府”条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提出者及其理论地位,综述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的主要途径。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公司成员担任董事的资格是出生于英国本土或已经入籍英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东印度公司规定了管理者所持有的资产和英国国籍,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这一规定实际上是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对当时殖民贸易的控制,B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排除A项;东印度公司的性质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该举措的根本目的不是实现议会对国家政权的垄断,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据材料“朝鲜‘凡在人臣,义无外交’,并恳请中国‘特降明旨,开谕美国使臣,以为破惑释虑,各安无事’”可知,朝鲜寄希望于清政府,幻想利用中朝的宗藩关系来抵御西方的殖民侵扰,维护其统治,B项正确;总理衙门的设置是清朝对外关系转型的表现,但材料主要是强调朝鲜政府的想法,排除A项;宗藩关系一般不干涉内政,只是藩属国接受册封等等,排除C项;材料无法看出美国有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打算,且应是日本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非洲殖民地推广棉花种植,而且受到相关法规的特殊照顾,使得非洲殖民地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强化了殖民地对英国的依附,B项正确;棉花种植不属于工业化,排除A项;19世纪末英国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排除C项;18世纪后半期英国就已经开展了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些印度人自愿充当“土兵”,成为英国征服和统治印度的工具,说明印度人的民族意识亟待觉醒,D项正确;列强对印度的争夺并不激烈,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印度全境,排除A项;当时印度遭受英国剥夺,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所以印度资本原始积累相当困难,排除B项;材料叙述有关“土兵”的情况,反映英国征服和统治印度的手段,“土兵”并没有把西方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移植到印度,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根据题干17世纪末英国与荷兰争霸殖民地,同时伴随着法国的殖民扩张,英国与法国在殖民地争夺上的矛盾也日渐凸显,最终在18世纪下半叶与法国进行了7年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最终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被称为“日不落帝国”,D项正确;颁布《航海条例》的时间是17世纪,与英法7年的战争时间不符,排除A项;英国在16世纪就走上了殖民扩张之路,排除B项;英国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是在17世纪英荷战争中,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依据材料“纳米比亚”、“新几内亚岛”可知,涉及的地点是非洲和大洋洲。依据图片信息可知,图中右边人物试图与英国争夺殖民地。依据图片中的时间“1885年”和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在非洲和大洋洲与英国展开海外殖民地争夺的国家主要是德国,B项正确;19世纪晚期,在非洲和大洋洲与英国展开海外殖民地争夺的国家主要是德国,而非美国、日本以及俄国,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欧洲探险家为非洲命名了带有殖民色彩的名称,而1956 年,有人建议黄金海岸一独立就应改名加纳,意思是“勇士之王”,以纪念中世纪加纳帝国的国君们,因为加纳是非洲自己的帝国,可知非洲借此想摆脱殖民色彩,C项正确;材料是说以纪念中世纪加纳帝国的国君们而不是重建加纳帝国,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葡萄牙与法国商人探险家,不单纯是法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上摆脱殖民色彩,而不是维持经济独立,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抓住本题的关键信息“西班牙”“墨西哥”,在当时墨西哥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正是利用“马尼拉大帆船”在美洲和中国之间进行穿梭,从中获取巨额利益,B项正确;澳门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排除A项;果阿是印度的一个邦,主要还是与葡萄牙的贸易关系,排除C项;马六甲是海峡,而且美洲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并没有经过马六甲海峡,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谁在贸易中占据首位,谁就可以充当战争与和平的裁判者”可知,西欧国家认为国际贸易对国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会促使西欧国家致力于如何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最大利益,从而加剧西欧国家对市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争夺,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排除B项;近代国际贸易重心在欧洲,20世纪下半期,日本、中国、“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重心的东移,排除C项;《国富论》奠定了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世纪荷兰、英法等国建立的东印度公司等,都是具有对外扩张性质的殖民公司(殖民机构),这是适应早期殖民扩张需求的表现,C项正确;A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不能从材料得出,排除。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1650年,......一磅(0.45千克)茶叶的价值就高达10英镑;18世纪中叶后,在穷人家里,‘茶不仅是他们早上和晚上的普通饮 料,而且通常在晚餐时他们也喝大量的茶’。”可知,与1650年相比,18世纪中叶后,茶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普通饮料,主要得益于茶叶的大量进口,反映了当时国际间贸易的发达和繁荣,A项正确;源于英国大规模栽种茶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英国人崇尚东方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说明东西方饮食趋于一致,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从材料中美国的形象来看,美西战争后,美国对外扩张欲望强烈,这主要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B项正确;金元外交是美国用经济扩张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材料未涉及金元外交,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同英国的对比,排除C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是在一战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随着拉美人进出口贸易增长的‘黄金时期’,拉美国家的铁路建设也进入了高潮。许多拉美国家的铁路网呈扇形通往面向欧洲的港口,而本国各地之间的交通却非常落后。”并结合所学可知,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通过殖民扩张把拉美地区沦为自己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为更好地进行殖民,拉美国家的铁路建设也进入了高潮,服务了列强进行资本输出的需要,而本国交通地区却异常落后,可见拉美地区经济依附于欧洲,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拉美各国经济发展如何,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拉美地区工业发展迅速,若发展迅速,国内交通运输业不会废除落后,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拉美外贸出口大于进口,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从材料“国国会通过了《鸟粪岛法》,使美国公民可以自由攫取全球海岛上的鸟粪,此后,英法日德等国都加入了鸟粪岛的“争夺战”。到19世纪末,几乎所有鸟粪岛都附属于某一国家。”可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攫取鸟粪的旗号,实质是在加强在全球资源的掠夺,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项;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美国主导世界贸易经济霸权是在二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荷兰造船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葡萄牙的海上霸权阻碍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因此荷兰法学家论证海洋自由的原则,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B项正确;该原则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打破葡萄牙的海上霸权并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AD项;材料未涉及西欧各国的殖民冲突,排除C项。故选B项。
16.(1)措施:鸦片贸易。
背景:英国原始资本积累的需要;东印度公司的推动;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
(2)对英国:扭转贸易逆差,增加了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工业革命提供资本和原料;助推英国成为工业化强国。
对中国:大量白银外流;中国丧失了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鸦片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1)第一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措施是走私鸦片,即鸦片贸易。第二个小问背景,根据材料涉及的时间及所学可知,此时正值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从材料一“因清政府的解禁”得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根据材料一“英国毛棉织品的销售却在中国遇到困难”得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在广州开设商馆的权利”得出东印度公司的推动;根据材料一“东印度公司日益发现印度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比英国商品更具有竞争力”得出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2)对英国:根据材料二“茶叶税收是英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出增加了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根据材料二“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得出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资本;根据材料二“原先准备输入中国的印度棉花大量运至英国”得出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材料;结合上述回答可知,三角贸易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英国成为工业强国。对中国:根据材料二“鸦片则与 19 世纪中国的苦难相始终”并结合所学可知,三角贸易给中国带来灾难;根据材料二“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得出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削弱了军队战斗力;而由鸦片贸易引发的鸦片战争则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1)内涵: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调动了地方积极性;整合了境内文化,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对后世帝国治理有一定影响。(答出两点)
(2)分析:经过殖民扩张,英国获得了世界殖民霸权,为统治幅员辽阔、文化各异的殖民地,英国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模式。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增加了英国的统治手段。
评价:对世界:密切了全球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对英国:巩固了对殖民地的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殖民地: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现代化,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发展道路。
【详解】(1)内涵:根据材料一中的“波斯国王为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修建驿道、重用近臣等等。但波斯境内亚美尼亚付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似乎表明,村庄和城市内部的事务,例如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信息可以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
影响:根据材料一中的“波斯国王为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修建驿道、重用近臣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根据材料一中的“但波斯境内亚美尼亚付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似乎表明,村庄和城市内部的事务,例如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调动了地方积极性;根据材料一中的“波斯帝国统治范围从印度河列巴尔干,从多瑙河到尼罗河瀑布,帝国内部政治传统、经济状况和宗教文化差异巨大”、“波斯帝国的统治好似一个矛盾集合体”等信息可以得出,整合了境内文化,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可见,波斯帝国统治措施对后世帝国治理有一定影响。
(2)分析:根据材料二中“公司模式”、“移民模式”、“国家模式”等信息可知,英国经过殖民扩张,获得了世界殖民霸权,为统治幅员辽阔、文化各异的殖民地,英国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模式。根据材料二中“新的组织和技术力量”、“铁路、蒸汽轮船、电报和电网”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增加了英国的统治手段。
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从对世界的角度看,英国的殖民地治理密切了全球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从对英国的角度看,巩固了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对殖民地的角度看,英国的殖民地治理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现代化,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发展道路。
18.(1)明朝政府推行“海禁政策”,导致海上贸易活动大为减少,私人的海上走私活动依旧频繁;海禁政策导致倭患的兴起,严重威胁到海防的安全;明朝后期,政府实行“隆庆开关”,东西方贸易规模扩大,白银大量流向中国;受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的海上贸易虽然扩大不多,依旧保持了相当的规模;西方殖民者的海上活动的日益频繁,传统的朝贡体系和朝贡贸易格局遭到挑战。
(2)第三期中,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沉船数量均较多,反映出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在东南亚地区贸易活动的频繁,并占据贸易主导权;第四期中,荷兰沉船数量占据压倒性优势,西班牙、葡萄牙沉船数量非常少,反映荷兰已获得东南亚海域贸易主导权。
(3)原因:对新市场和新航线的积极开拓;成立东印度公司,支持亚洲的殖民和贸易;强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庞大的商船队。
启示:重视海洋权益和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保持对外开放和积极拓展海上贸易活动;海权观念和海上贸易理念相结合,注重依靠国家综合力量和海上军事力量保护海上贸易活动。
【详解】(1)(1)变化和影响:根据表格材料,通过沉船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沉船数日对比,分析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率,看海上贸易主导权的变化,沉船来源地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期包括沉船13艘,其中东南亚船舶8艘,相比中国商船3艘和葡萄牙商船2艘,占据明显优势,东南亚类型的沉船在数量上的显著优势与同时期明王朝控制朝贡贸易规模及推行海禁政策有关。进入16世纪,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进入东南亚海域建立贸易点,并试图谋求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贸易。不过,受制于明朝拒绝直接贸易的态度和香料贸易的首要需求,欧洲人在远东海域的贸易力度还相对有限。明王朝宣布调整海洋贸易政策,史称隆庆开关,海禁政策终结,中国的海洋贸易进入了新时期。中国商船再次成为东南亚海域贸易的主导力量,第三期的突出表现是荷兰和葡萄牙沉船数量遥遥领先,而此时东南亚国家在区域贸易中的作用已被边缘化,即西方殖民者的海上活动的日益频繁,传统的朝贡体系和朝贡贸易格局遭到挑战。
(2)(2)历史变迁: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期的突出表现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沉船数量遥遥领先,而此时东南亚国家在区域贸易中的作用已被边缘化。第四期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数量暗示了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葡萄牙对华较大规模的瓷器贸易在本期开始时已走向尾声。
(3)(3)原因:根据材料三“为了更安全、更便捷地开展荷中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还于1611年开辟了从好望角向南靠近南极圈航行,然后沿澳大利亚西海岸北上巴达维亚的新航线。”可推出对新市场和新航线的积极开拓;根据材料三“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开向市场募集资金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经营荷兰在亚洲地区贸易活动。”可推出成立东印度公司,支持亚洲的殖民和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荷兰拥有强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庞大的商船队。启示:结合海权观念和海上贸易谈启示,即重视海洋权益和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保持对外开放和积极拓展海上贸易活动;海权观念和海上贸易理念相结合,注重依靠国家综合力量和海上军事力量保护海上贸易活动。
19.(1)名称:奥斯曼帝国。
精神动机:传播基督教;弘扬人文主义。
条件:政府支持探险;成立特权公司,支持殖民扩张。
(2)理论提出者和理论地位: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
途径:国际贸易;瓜分世界;经济控制;人口迁移;资本输出。
【详解】(1)名称:是外延式问题,联系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奥斯曼帝国。
精神动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航海家”探索“通往东方的商路”的精神动机是为了传播基督教,并弘扬人文主义精神。
条件:关键是对“政府”条件的理解,可联系材料中的“政府甚至与探险者签订合同”得出政府支持探险,结合所学,可得出政府支持成立特权公司,支持对外殖民扩张等。
(2)理论提出者和理论地位:要求回答“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提出者,联系教材中启蒙运动中的亚当·斯密和“现代经济学之父”等知识,可知理论提出者是亚当·斯密;理论地位是“现代经济学之父”
途径: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联系材料中的“欧洲和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等信息,归纳出“国际贸易”的促进;联系材料中的“瓜分”等信息,得出“瓜分世界”的途径;从材料中“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得出经济控制亚非拉国家。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输出、人口迁移等方面归纳概括可知,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途径有资本输出、人口迁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