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

文档属性

名称 登上地球之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12 22:4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 郭超人登上地球之颠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zxxk
珠穆朗玛峰简介 珠穆朗玛(歌词) 你高耸在人心中 / 你屹立在蓝天下 你用爱的阳光抚育格桑花 / 你把美的月光洒满喜玛拉亚 我多想弹起神奇的弦子 / 向你倾诉着不老的情话 我爱你 / 珠穆朗玛 / 心中的珠穆朗玛
你走进亲人梦中 / 你笑在高原藏疆 你那堂堂正气 / 闪着太阳的光华 你用阵阵清风 / 温暖大地妈妈 我多想挑起热情的锅庄 / 为你献一条洁白的哈达 献给你 / 珠穆朗玛 圣洁的珠穆朗玛珠穆朗玛峰风光壮观的珠穆
朗玛峰北侧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风光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首次成功登上珠峰登山三阶段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这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上 山攀 登成 功写作背景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读 准 字 音 缭绕( )? 砭骨( ? )
履践( ?)? 滞留( )
崔巍( )? 窒息( )?
匍匐( )? 阴霾( )
余暇( )? 耸立( ? )?
尖锥( ) ? 轮廓( ) liáo ràobiānlǚ jiànzhìcuī wēizhìpú fúmái?xiásǒngzhuī kuò 解释下列词语: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履践:?崔巍:?阴霾:?养精蓄锐:迫不及待:?寄托:??哀思:践踏。形容山高大雄伟。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养足精神,积蓄力量。?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悲哀思念的感情。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课文详实而生动地记叙了英勇的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他们的行为表现了人类最优秀的品质:不畏艰险、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的精神。1、概括课文内容 整 体 感 知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1)登山队出发;
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
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
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 困难重重:严寒 黑夜 缺氧
身体虚弱 高山反应 山路险峻 靠的是:坚强的意志 顽强的毅力
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3、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4、四名登山英雄中,哪一位英雄的形象最让你感动、难忘?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人物:刘连满崇高行为:甘做人梯;自愿放弃登顶;
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别人,并且只留下一封感人的短信。 精神品质:团结协作 自我牺牲B.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A.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细读课文:1、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或段落,分析这些自然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烘托了人物的伟大、美好形象。 写出了登山队员面临的巨大困难,更能表现他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散。” (第1段)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第17段)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第18段) 等等。 第是14和15自然段2、文中主要有哪些段落是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刘连满同志具有崇高的集体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优秀品质。 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请举例说明。 刚开始的攀登时略写,攀登最顶峰是详写。还详写了刘连满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队友的事迹。甘当人梯
放弃登顶
留下氧气 表现他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刘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因为攀登顶峰最困难,也最危险,通过详写,更能突出队员们坚强意志、大无畏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比较阅读,揣摩人物 《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刘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请找出两文中写两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 1、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
原因分析——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允许继续行进,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辱的原因,是为了整个集体的存亡和荣誉考虑而作出的决定。2、作出终止前进的决定时,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吗?
总的是一样的,即不拖累和影响整个集体的行动,主动牺牲自己。3、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他们二人这种中途退出的行为?
这不是逃避的行为,这是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他们没有站在荣誉的光环下面,但仍然是英雄,恰恰相反,这反映了探险活动中一种极为可贵的精神——为了集体而团结协作、甘于牺牲的精神,许多探险活动的成功,正是有这样无数的幕后英雄的无私奉献,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同样得益于此。 资料补充 50年间,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登山者踏
上登顶珠峰的漫漫险途,全世界共有1000多
人到达过她的顶峰,但同时也有近200名勇士
长眠于珠穆朗玛的冰雪世界里。 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 1841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韩国登山运动员严弘吉从1988年登顶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起,经过12年的奋斗,于2000年登完了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乔戈里峰、马卡鲁峰、洛子峰、布洛阿特峰、道拉吉利峰、南迦帕尔巴特峰等所有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成为世界上第八位、也是亚洲第一位完成这一伟大壮举的登山家。
2003年5月21日,中韩联合登山队的中方队员在珠峰顶上举起国旗屈银华王富洲贡 布认识三位登顶的英雄屈银华王富洲贡 布认识三位英雄攀越冰裂缝 在峰顶展示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