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卷(三套)(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卷(三套)(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4-02 21:2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卷(一)
一、填空题。(15分)
1反映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最好选用( )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地表示( ),还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 )。
3.折线统计图分为( )和( )两种。
二、判断题。(6分)
1.记录小明1~10岁身高的变化情况选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好。( )
2.为患者绘制体温的变化图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 )
3.折线统计图是用长短不同的直条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 )
三、选择。(4分)
1.条形统计图能表示( ),折线统计图能表示( )。
A.数量的多少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数量的多少和变化趋势
2.反映一个同学每次的成绩是进步还是退步,如果画统计图,应绘制(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四、下面是某地冷饮厂2013年每月冷饮生产变化情况统计图(10分)
某地冷饮厂2013年每月冷饮生产变化情况统计图
(1)根据图中的数据完成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产量 (吨)
(2)( )月份的冷饮产量最高,( )月份的冷饮产量最低。
(3)( )月份至( )月份之间的冷饮产量上升得最快( )月份至( )月份之间的冷饮产量下降得最快。
五、沈丽红同学把昨天的气温变化记录到下面的统计图中。(10分)
(1)沈丽红每隔( )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的平均温度是(℃
(3)这一天的气温( )时最低。
(4)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在总体上是如何变化的 你能猜猜这大约是什么季节吗
六、刘峰一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统计图。(7分)
(1)刘峰家旅行共行了( )千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 小时,途中休息了( )小时。
(3)旅行期间不算休息,刘峰家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
七、某地2012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8分)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平均气温(℃) 4 7 12 18 24 28
根据表中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八、某地区2001-2007年城市与农村每百户家庭的彩电拥有情况如下。(10分)
项目 数量/台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城市家庭 85 92 98 100 102 108 110
农村家庭 25 40 52 63 87 90 94
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
城市和农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的数量哪一年差距最大
(2)城市和农村使用彩色电视机的情况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谁的变化大一些 这说明了什么
(3)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九、如图是飞泰集团一、二两个车间2010年四个季度工业产值的情况请你仔细观察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8分)
一、二两个车间工业产值情况统计图
(1)从统计图看,哪个车间的产值高 两个车间的总产值哪个季度最高
(2)从统计图看,哪个车间的产值增长得快 第三季度哪个 车间的产值是下降的
(3)第三季度一车间的产值是二车间的几分之几
十、下面是200年实验小学对四、五年级的同学所喜欢的周末活动进行的统计。(12分)
实验小学四、五年级同学喜欢的周末活动的统计图
(1)四年级比五年级有更多的同学喜欢游泳吗?
四年级和五年级大部分人都喜欢做游戏吗
参加郊游活动的四年级人数是五年级的几分之几
喜欢滑冰的人,五年级与四年级的一样多,对吗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赵华和郝坤为了参加县区运动会一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单位:次)如下图,根据下面的 统计图,回答问题。(10分)
(1)赵华和郝坤第四天的成绩相差多少 第九天呢
赵华和郝坤的成绩呈现怎样的趋势 谁进步快
(3)你能预测赵华和郝坤的比赛成绩吗
(4)第6天赵华的成绩是郝坤的几分之几
(5)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
答案与点拨
、1.折线
2.数量的多少增减变化 3.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2.√3 组某三、1.AC2.B 四、(1)251016.522283232.52619
11.55
(2)八 一(3)三四十十 五、(1)1(2)20(3)8(4)早晚气温较低,中午和下午气温较
高。猜想大约是春天或秋天。
六、(1)360(2)61(3)72
八、(1)2001年(2)上升农村农村的经济发展较快
(3)城市家庭每百户拥有的彩电多等。
九、(1)二车间的产值高,两个车间的总产值第四季度最高。 (2)二车间的产值增长得快。第三季度一车间的产值是下 降的。
十、(1)没有(2)喜欢(3)二分之一(4)对
一、(1)55(2)上升赵华(4)32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卷(二)
一、单选题
1.既能反映增减变化,又能反映数据多少的统计图是( )
A. 折线统计图 B. 条形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表示()。
A. 数量关系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 B. 数量的多少 C. 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3.如图:向放在水槽底部的烧杯注水(流量一定)注满烧杯后,继续注水,直至注满水槽,水槽中水面上升高度与注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大致是下列图象中的( )
A. B.
C. D.
4.一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护士想把他的的体温变化情况绘制成统计图,绘制( )统计图比较合适。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D. 不确定
二、判断题
5.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
6.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完全一样。( )
7.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 )
8.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 )
三、填空题
9.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________,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________,而且能清楚地表示________。
10.哥哥和弟弟周末骑车去森林动物园游玩,途中骑行情况如图.哥哥骑行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比例,弟弟每分钟行________千米.
1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它们距A地的距离S与行驶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甲车从B地返回的速度
为________千米/小时,甲车行驶到距A地________千米时追上乙车.
四、解答题
12.根据提供的数据,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2003年 人均纯收入10497
2004年 人均纯收入11167
2005年 人均纯收入12671
2006年 人均纯收入14436
2007年 人均纯收入15940
13.下面是2015年某家电专卖店电视销售情况统计表。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2015年某家电专卖店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2)如果你是该店的老板,你将如何进货 为什么
五、应用题
14.下图是深圳某公司一车间中三个小组男、女工人数统计图
此车间共有多少男工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既能反映增减变化,又能反映数据多少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A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既能反映增减变化,又能反映数据多少;扇形统计图能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体之间的关系。
2.【答案】 A
【解析】【解答】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
【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如图,
向放在水槽底部的烧杯注水(流量一定)注满烧杯后,继续注水,直至注满水槽,水槽中水面上升高度与注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大致图象是:

分析:本题中的时间可分为三个段.第一段从注水开始到水注满烧杯结束,在这段时间内水槽的水面高度为零;第二段时间从水槽内有水开始到高度上升到烧杯的高度为止,在这段时间内水槽内水的高度迅速增加;第三段时间从水到烧杯高度开始到水槽内的水注满结束,在这段时间内水槽内的水的高度缓慢增加.所以在图象上表示为第一段时间内高度为零,由于第三段时间内水高上升的速度要比第二段时间内上升的缓慢,在图象上表示为第三部分要比第二部分平缓,所以应选择B答案。
故选:B
4.【答案】 B
【解析】【解答】解:一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护士想把他的的体温变化情况绘制成统计图,绘制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B。
【分析】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判断题
5.【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条形统计图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特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判断。
6.【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 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不完全一样,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 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一条线,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以上的线,一般都是以虚线和实线出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更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据此判断。
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即可做出判断。
8.【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不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是:都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不同点是:条形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优点是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点,然后把这些点用直线连起来,优点是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填空题
9.【答案】 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解析】【解答】 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 数量的多少; 数量的多少; 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特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10.【答案】正;0.16
【解析】【解答】因为路程=速度×时间,
所以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8时15分﹣7时=75(分钟),
12÷75=0.16(千米);
答: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16千米.
故答案为:正,0.16。
【分析】此题是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成正比例的意义可知,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通过观察统计图可得出弟弟行驶的路程为12千米,时间为8时15分﹣7时=75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决问题。
11.【答案】80;40
【解析】【解答】A、B两地之间的路程是120千米,甲车返回用1.5小时,
甲返回的速度是:120÷1.5=80(千米/小时);
乙车的速度是:120÷3=40(千米/小时);
甲从B地返回追上乙用的时间:
40÷(80﹣40)
=40÷40
=1(小时);
也就是甲车离开B地80千米,那么距A地120﹣80=40千米.
答:甲车返回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甲车行驶到距A地40千米时追上乙车.
故答案为:80,40。
【分析】根据图象可知:A、B两地之间的路程是120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甲车返回用1.5小时,据此可以求出甲返回的速度,乙车用行完全程用3小时,由此可以求出乙车的速度,当甲车达到B地时,乙车离开B地1小时的路程,根据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追及的距离÷速度差,由此可以求出甲追上乙所用的时间,进而求出甲车行驶到距A地多少千米时追上乙车.据此解答。
四、解答题
12.【答案】
【解析】【分析】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均纯收入,找准单位长度,描点,顺次连线即可画出折线统计图.
13.【答案】 (1)解:2015年某家电专卖店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2)解:如果我是该店的老板,我会多采购普通电视,因为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普通电视的销量相对较好。
【解析】【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先确定各点的位置,然后根据图例分别用虚线和实线连接成折线统计图即可;(2)根据统计图中两种电视的销量设计进货的方法即可。
五、应用题
14.【答案】解:80+110+140=330
答:此车间共有330名男工
【解析】【分析】考察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解决能力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卷(三)
一、单选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育才小学六年级同学从学校出发,乘车0.5时,来到离学校5千米远的科技馆,参观1时,出馆后休息0.5时,然后乘车0.5时返回学校.下面四幅图中,描述了育才小学六年级同学这一活动行程的是图(  )
A.
B.
C.
D.
2.(本题5分)小明从家出发,先向北走一段路,接着向西走一段路,最后再向西南走一段路就到学校了.可以表示他从家到学校路线的图是(  )
A.
B.
C.
3.(本题5分)上周周末放学,小华的妈妈来学校门口接他回家,小华离开教室后不远便发现把文具盒遗忘在了教室里,于是以相同的速度折返回去拿,到了教室后碰到班主任,并与班主任交流了一下周末计划才离开,为了不让妈妈久等,小华快步跑到学校门口,则小华离学校门口的距离y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4.(本题5分)某市规定每户用水量不超过10吨,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10吨时,超过部分每吨水价为3元.下图能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5.(本题5分)下面能表示先乘船后乘火车的是图(  )
A.
B.
C.
二、填空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6.(本题5分)“小明和爸爸一起出门去散步,走到街心花园,小刚遇见了小红,两人玩了一会儿后,小明回家做作业了,爸爸看他们玩了一会儿后向远处的超市走去.”下面图____正确描述了小明的行为,图____正确描述了爸爸的行为.
7.(本题5分)宏兴林场工作人员统计了两棵不同树木的生长情况.如图:
(1)从开始植树到第 8年,____生长速度较快.第____年时,两棵树高度相同.
(2)第20年时,____树高.
8.(本题5分)小军骑自行车到6千米远的东钱湖去玩,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军在东钱湖玩了____分钟,如果从出发起一直走不休息,用____分钟可以到达东钱湖.
(2)返回时,小军骑自行车平均每小时行____千米.
9.(本题5分)小明骑车到相距5km远的书店买书,右图是他离开家的距离与时间的统计图.他在书店买书用去____分钟.返回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____km.
10.(本题5分)如图,观察图象可知,当耗油量为8升时,行驶了____千米路程.
11.(本题5分)如图是好运公司2001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
(1)____月的利润最多,是____万元.
(2)____月的利润最少,是____万元.
(3)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多少万元?____
(4)____月到____月的利润持续上升,____月到____月的利润持续下降.
(5)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是多少万元?____
(6)下半年的平均利润是多少万元?____.
12.(本题5分)下面是航模兴趣小组制作的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这两架飞机中,____飞机的飞行时间长一些.
(2)起飞后第____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第____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
(3)说说从起飞后两架飞机第15秒至第20秒乙飞机的飞行情况.____.
13.(本题5分)如图是小明骑车去外婆家的行程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小明骑车速度最快时是每小时____千米,骑了____分钟.
(2)前4分钟,小明的车速在____,最后____分钟,车速减慢至0.
(3)从8-12分钟,速度先____后____,这是因为车子上坡、下坡引起的变化.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下面是东风机床厂一车间二车间机床产量统计图.
(1)一车间下半年平均月产量是____台,平均每季度产量是____台.
(2)二车间下半年平均月产量是____台,平均每季度产量是____台.
(3)第四季度____车间产量增长最快.
15.(本题7分)下面是金江商场服装柜售货员分别根据毛衣和衬衫销售量制成的两张统计图.
(1)你知道哪幅是毛衣销售量统计图?哪幅是衬衫销售量统计图?
(2)简单说明两种服装的销售变化情况,分析变化的原因.
(3)如果你是商场经理,在进货方面有什么打算?如果你是消费者呢?
16.(本题7分)如图是李明、王磊两位同学本学期五次数学测试成绩情况的统计.
(1)李明的最高成绩是____分,王磊的最高成绩是____分,他们在第____次测试中成绩相同,是____分.
(2)李明五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____分,王磊五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____分.
17.(本题7分)甲乙两城上半年的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甲城上半年平均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得数保留整数)
(2)甲乙两城哪两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小?最大呢?
(3)甲城五月份的降水量比乙城一月份的降水量多百分之几?
(4)预测一下七月份两个城市的降水量会怎么样?
18.(本题7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行驶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____分钟,如果去时的速度是每分钟500米,回来时的速度比去时加快了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折线统计图A所提供的信息与题中所提供的信息相同;
故选:A.
2.【答案】:B;
【解析】:解:小明从家出发,先向北走一段路,接着向西走一段路,最后再向西南走一段路就到学校,小明走的路线应该是B.
故选:B.
3.【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得,函数图象是距离先变短,再变长,在教室内没变化,最后迅速变短,B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C;
【解析】:解:由分析知: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10吨,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10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下面4幅图中能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C;
故选:C.
5.【答案】:B;
【解析】:解:在实际生活中,火车的速度普遍大于船的速度,先乘船行驶的速度较慢,乘火车的速度较快,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B;
【解析】:解:小明用图来表示应是小明离家的距离逐渐变远,然后同小红玩时的距离固定,然后再离家变近;
爸爸用图来表示应是爸爸离家的距离逐渐变远,然后看小时同小红玩时的距离固定,然后再离家变远.
故选:C,B.
7.【答案】:乙树;10;甲;
【解析】:解:(1)从开始植树到第 8年,乙树生长速度较快.第10年时,两棵树高度相同.
(2)第20年时,甲树高.
故答案为:乙树,10,甲.
8.【答案】:30;50;12;
【解析】:解:(1)10×3=30(分钟),
60-10=50(分钟),
答;小军在东钱湖玩了30分钟,如果从出发起一直走不休息,用50分钟可以到达东钱湖;
(2)6÷0.5=12(千米),
答:返回时,小军骑自行车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
故答案为:(1)30,50,(2)12.
9.【答案】:45;5;
【解析】:解:买书用的时间为:15×3=45(分钟),
返回的平均速度为:5÷1=5(千米),
答:小明在书店买书用去45分钟,返回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
故答案为:45,5.
10.【答案】:60;
【解析】:解: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当耗油量为8升时,行驶了60千米路程.
故答案为:60.
11.【答案】:10;50;4;20;4万元;4;10;1;4;26万元;43万元;
【解析】:解:(1)10月的利润最多,是 50万元.
(2)4月的利润最少,是 20万元.
(3)44-40=4(万元)
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4万元.
(4)4月到 10月的利润持续上升,1月到 4月的利润持续下降.
(5)(32+25+21)÷3
=78÷3
=26(万元)
答: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是26万元.
(6)(36+40+48+50+40+44)÷6
=258÷6
=43(万元)
答:下半年的平均利润是43万元.
故答案为:10,50;4,20;4,10,1,4;26;43.
12.【答案】:甲;15;30;水平直线行驶状态;
【解析】:解:(1)这两架飞机中,甲飞机的飞行时间长一些.
(2)起飞后第15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第30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
(3)从起飞后两架飞机第15秒至第20秒乙飞机的飞行情况水平直线行驶状态.
故答案为:甲,15,30,水平直线行驶状态.
13.【答案】:12;4;0到9千米;2;慢;快;
【解析】:解:(1)16-12=4(分钟)
小明骑车速度最快时是每小时12千米,骑了4分钟.
(2)18-16=2(分钟)
前4分钟,小明的车速在0到9千米,最后2分钟,车速减慢至0.
(3)从8-12分钟,速度先慢后快,这是因为车子上坡、下坡引起的变化.
故答案为:12,4,0到9千米,2,慢,快.
14.【答案】:解:(1)(40+60+80+100+110+150)÷6
=540÷6
=90(台)
(40+60+80+100+110+150)÷2
=540÷2
=270(台)
答:一车间下半年平均月产量是90台,平均每季度产量是270台.
(2)(40+45+50+60+90+135)÷6
=420÷6
=70(台)
(40+60+80+100+110+150)÷2
=420÷2
=210(台)
答:二车间下半年平均月产量是70台,平均每季度产量是210台.
(3)从图上看出,第四季度二车间产量增长最快.
故答案为:90;270;70;210;二.;
【解析】:(1)求一车间下半年平均月产量是多少用下半年6个月的产量和除以6即可解答,求平均每季度产量是多少用六个月的产量除以2即可.
(2)求二车间下半年平均月产量是多少用下半年6个月的产量和除以6即可解答,求平均每季度产量是多少用六个月的产量除以2即可.
(3)第四季度是指10月、11月、12月,求哪个车间产量增长快,从图上看出二车间增长快.
15.【答案】:解:(1)通过对两幅图的观察分析得:图1是毛衣销售量统计图,图2是衬衣销售量统计图.
(2)随着季节的变化,毛衣从七月份开始呈上升趋势,而衬衣从七月份开始呈下降的趋势.
(3)对于商场经理来说,在进货方面七~九月份少进毛衣,多进衬衣;对于消费者来说,反季节购买更便宜.;
【解析】:(1)观察统计图,可知图1反映的这种衣服是7、8月份销售的少,随着月份的增加,销售量也越来越多;而图2反映种衣服是7、8月份销售的多,随着月份的增加,销售量反而越来越少;我认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季节的衣服买的少;由此可断定:图1是毛衣销售量统计图,图2是衬衣销售量统计图.
(2)随着季节的变化,毛衣从七月份开始呈上升趋势,而衬衣从七月份开始呈下降的趋势.
(3)对于商场经理来说,在进货方面七~九月份少进毛衣,多进衬衣;对于消费者来说,反季节购买更便宜.
16.【答案】:解:(1)李明最高成绩是92分,王磊最高成绩是95分,他们在第三次测试中成绩相同,是75分;
(2)李明平均成绩是:
(60+70+75+90+92)÷5
=387÷5
=77.4(分)
王磊平均成绩是:
(95+85+75+75+70)÷5
=400÷5
=80(分)
故答案为:92,95,3,75;77.4,80.;
【解析】:(1)实线表示李明的成绩,虚线表示王磊的成绩;
找出两条线的最高点,就是他们的最高成绩;两条线相交的地方就是成绩相同;
(2)求出李明5次的总分数,然后除以5就是平均每次的考试成绩;
求出王磊5次考试的总分数,然后除以5就是平均每次的考试成绩.
17.【答案】:解:(1)(240+370+400+480+560+550)÷6
=2600÷6
≈433(毫米)
答:甲城上半年平均月降水量约是433毫米.
(2)答:甲乙两城三月份的降水量相差最小,六月份最大.
(3)(560-200)÷200
=360÷200
=180%
答:甲城五月份的降水量比乙城一月份的降水量多180%.
(4)答:根据甲、两城降水量的折线变化趋势,七月份的降水量都比六月份少,且乙城少的幅度大些.;
【解析】:(1)求甲城六个月的总平均降水量除以6就是半年平均月降水量.
(2)由统计图即可看出表示甲、乙两城的折线哪个月两折线相差最小或最,即甲乙两城哪两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小,最大.
(3)求是甲城五月份的降水量与乙城一月份的降水量之差占乙城降一月份水量的百分之几,用甲城五月份的降水量与乙城一月份的降水量之差除以乙城降一月份水量.
(4)根据甲、两城降水量的折线变化趋势,七月份的降水量都比六月份少,且乙城少的幅度大些.
18.【答案】:解:6时50分-6时=50分钟
7时40分-7时=40分钟
500×50=25000(米)
25000÷40=625(米)
(625-500)÷500
=125÷500
=25%
答: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50分钟,回来时的速度比去时加快了25%.
故答案为:50、25.;
【解析】:观察统计图可以发现,汽车是从6:00出发,6:50到达乙地,共用50分钟;先用去时的速度乘上去时的时间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再用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以回来的时间,得出回来的速度,用回来的速度减去去时的速度,再除以去时的速度,即可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