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能力提升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能力提升卷(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3 11:3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单元能力提升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音节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堤坡(dī) 语重心长(zhònɡ) B.河畔(bàn) 歪歪扭扭(niǔ)
C.赫然(chì) 用其所长(chánɡ) D.模仿(mó) 误入歧途(q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很重要的教学艺术。
B.我们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C.这个小偷能言善辩,被抓了现行还在为自己辩解。
D.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有追根求源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3.科幻故事与一般想象性习作之间最大区别是(  )
A.科幻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B.科幻故事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C.科幻故事具有一定的幻想性
D.科幻故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4.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快走出疫情的影响,政府实施了许多创新之举,发放消费券,县长直播带货……,这真是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5.“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引用了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对这样写的好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文章辞藻华丽,吸引读者阅读 B.压缩了语言,节省文字空间
C.使表达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D.体现作者的语言深度,让读者被作者折服
6.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马观花(骑) B.自愧弗如(不)
C.声泪俱下(都) D.不以为然(突然)
7.下列学习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勤问勤查,这样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B.要边读边思考,并写下读书笔记。
C.坚持每天读课外书,只要是与课本无关的什么都可以,这样可以扩大知识面。
D.完成习作后再读一遍,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不通畅的地方,让习作更好。
二、填空题
8.读拼音,写词语。
(1)那xī shuài( )qīnɡ cuì( )的叫声,我们隔着bō li( )窗依然听得非常清晰。
(2)奥运赛场上,被誉为“铿锵玫瑰”的中国女排发扬不怕艰难qiè ér bù shě( )的精神勇夺。
(3)明智的人善于jiàn wēi zhī zhù( ),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离发现zhēn lǐ( )就不遥远了。
9.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司空见( ) ( )而不舍 声泪( )下  
追根求( ) ( )马( )花 无独有( )
见微知( ) 全神( )( )
(1)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3)情况很复杂,大家都各抒己见,只有他_______________,找到了破案关键。
10.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寒食》中诗人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讽了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织女离别之苦泪如雨下。
(2)《十五夜望月》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的表达了思念之情。
(3)看到同学贪玩儿不学习浪费时间,我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珍惜时间。
(4)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________________,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_________________,课外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寓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的句子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请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
(2)孔子不能决也。 ( )
(3)“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 )
(4)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 )
12.句子翻译: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真理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①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是人类解开未解之谜的金钥匙。(仿写句子)
科学,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4.给选文画“____”的句子中括号处加上标点符号,依次是:
( ) ( ) ( ) ( )
15.请简要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的事例:______________。这个事例叙述的顺序是:先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再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
16.依照选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奇妙的蜘蛛网
我回到农村过暑假。有一次在场院乘凉,爷爷说:“要下雨了,咱们回家吧!”后来,果然下雨了。我好奇地问爷爷:“你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爷爷笑着说:“你常看看蜘蛛网,就知道了。”
于是,每天傍晚我都去观察蜘蛛网,一连几天,我看蜘蛛网都是平平地挂在那里,没有什么变化。又过了几天,我发现蜘蛛离开了原来的蜘蛛网,从屋檐下面的篱笆上竖着拉了一条条长丝,好像一根根的细柱子。然后,蜘蛛就沿着这几根竖丝,侧着身子来回地爬着,绕上一圈一圈的细丝,不一会儿,蜘蛛就结了一个竖网挂在那里。
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爷爷。他让我第二天再去看看蜘蛛网。
夜里“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第二天,我就跑出去看那些奇妙的蜘蛛网。噢!我看出来了,平挂着的蜘蛛网被雨水砸坏了,而竖挂着的蜘蛛网还完好无缺。原来,下雨前,气压低,蜘蛛感觉出来了,便赶在下雨前先结个竖网,以免雨后无家。
17.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埋没——( ) 残缺不全——( )
18.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画龙点睛,点明主题的作用。
B.承上启下,起过渡的作用。
C.解释说明,加深理解的作用。
五、书面表达
19.写作
科技是飞速发展的,在你的想象中,科学技术会使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不可思议的变化?又会使你有怎样的奇特经历?请你放飞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做到想象大胆而合理,故事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字数在 450 以上。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A
【详解】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B:河畔(bàn)——(pàn):指河旁边的地方。
C:赫然(chì)——(hè):形容使人感到惊讶或惊恐的事物猛然呈现在眼前的样子。
D:误入歧途(qì)——(qí):指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故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触类旁通”比喻只要了解某方面的事物,就能类推懂得同类的其他事物,所以在句子中是合适的。
B.“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所以在句子中是合适的。
C.“能言善辩”指很会说话,善于辩论,是褒义词,用在小偷身上不合适,所以错误。
D.“追根求源”指追究根源,所以在句子中是合适的。
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习作材料与方法。
科幻作文,是想像性习作,但它又不是一般的想象性习作,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科幻作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科学知识作基础。故选D。
4.A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理解与运用。
A.“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说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儿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C.“有意装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结合意思,在“政府实施了许多创新之举”的语境中应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引用名言的好处是:1、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观点鲜明。2、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启迪读者。3、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4、在文章中有着画龙点睛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出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引用华罗庚的话强调“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一观点,使表达的观点更具说服力。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A.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本用以形容科举中第后得意、愉快的心情。 现多用以比喻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
走:骑。
B.自愧弗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弗:不。
C.声泪俱下: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俱:都,全,一起。
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然:是,对。
故选D。
7.C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A.正确。碰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随时向人请教,或者去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B.正确。边读书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可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C.不正确。“只要是与课本无关的什么都可以”说法错误,要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书进行阅读。
D.正确。完成习作后要认真读几遍,看看通不通顺,有什么问题,然后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可以让习作更好。
8. 蟋蟀 清脆 玻璃 锲而不舍 见微知著 真理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其中“蟋蟀、清脆、玻璃、锲而不舍”容易写错,注意书写。
9. 惯 锲 俱 源 走

偶 著 贯 注 锲而不舍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和运用。
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声泪俱下: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为悲痛。
追根求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
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
无独有偶:并非只此一个,还有一个可以和它配成一对的。表示两人或两事十分相似。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1)结合语境可知,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坚持不懈,故选“锲而不舍”。
(2)结合语境可知,遇到问题要彻底弄明白才能有收获,故选“追根求源”。
(3)结合语境可知,他能通过事物的一点苗条找到破案关键,故选“见微知著”。
10.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年年有余 遍地是福福从天降 过年吃年糕 万事如意年年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词歌赋的识记理解能力和民族风俗文化的识记,平时注意积累。
(1)《寒食》是唐朝韩翃所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故答案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离别之苦泪如雨的痛苦。故答案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由此得出答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长歌行》出自两汉时期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经常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奉劝大家珍惜时光。
(4)本题考查学生风俗文化的识记,平时注意积累。
鱼和“余”同音,因此过年吃鱼意味着年年有余,是表达了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蝙蝠的蝠字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因此在中国传统建筑里,蝙蝠纹就被当作福气的象征。而“蝙蝠”又与“遍福”相似,也寓意着家中遍地福气,福从天降。
我们中华民族还有各种各样的风俗文化,只要写出自己知道的即可,答案不一。如:腊八节吃腊八粥”,又称“福寿粥”,有增福增寿之意。重阳节登高,寓意着步步高的吉祥。
11. 专心致志 实事求是 求知欲强 锲而不舍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仔细阅读给出的句子,对句子加以分析,结合关键的词语解答,写出人物特点。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分析可知,这个人在专心地听弈秋讲,所以和“专心”有关。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可以是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全神贯注等。
(2)“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出自《两小儿辩日》,说的是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话后,也不能判断他们两个谁说的对谁说的错。所以孔子很诚实地承认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故通过“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诚实的人,对待问题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3)这句话出自课文《表里的生物》。结合原文“我们知道父亲越是不让他动,就越是增加了‘我’对里面的东西的好奇,而且这种好奇一天比一天增加”分析,“好奇”这两个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好奇心、求知欲特别强的人。
(4)这句话,抓住“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可以看出谢皮罗做事坚韧不拔,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据此概括性格特点即可。
12.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抓住关键字词理解。
(1)东:东方。游:游历、游学。见:看见。辩斗:辩论,争论.辩:争。故意思为: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2)以:认为。始:刚刚,才。去:离;距离。日中:正午。故意思为: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故意思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4)决:决断,判定,判断。故意思为: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5)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通假字。“知”通 “智”聪明、智慧。故意思为: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13. 难道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吗? 真理没有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詹天佑是工程师。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化解愚昧的灵丹。 不可能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示例:只要有毅力,肯努力,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详解】(1)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①改为反问句: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在句中恰当的位置添加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怎能、难道、何尝等);在句末加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适当做些调整,但不能改动太大,影响原句意思。
本句改为:难道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吗?
②改为双重否定句:首先要把双重否定词加在句子合适的位置上,其次要熟记双重否定词,选择合适的否定词,把一定、肯定、会等词替换或者删掉,加上双重否定词。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本句改为:真理没有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2)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时,要把所有修饰语去掉,要注意缩句后语句要通顺。缩写句子的步骤:① 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②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③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本句缩为:詹天佑是工程师。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通国:全国。这句话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出自战国孟子《学弈》。
(4)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科学”比作“金钥匙”。仿写一句比喻句即可。
示例:科学是人类破除封建迷信的有力武器。
(5)本题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首先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其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最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本句改为:不可能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6)本题考查造句。
要求用“只要……就……”造句。“只要…就…”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是“就”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示例: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14. : ? ? ? 15. 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由现象发现问题 相关的发现 16.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周恩来从小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他发奋读书,勤奋工作,成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1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他感到很奇怪”后面是他心里所想的内容,后面应使用冒号表示引起下文。“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与“会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句子都是疑问句,后面使用问号。
15.本题考查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短文第一自然段讲述了阿瑟林斯基偶然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于是不断思考,反复进行了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所以这个事例叙述的顺序是:先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再写由现象提出问题,最后写相关的发现,也就是自己得到的结论。
16.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短文使用事例论证,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仿照短文,使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即可。
如:俗话说得好:不遇风雨,怎么见彩虹?要是人不经历点风雨,困难,又怎能看到绚丽多姿的彩虹呢?要是人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人生酸甜苦辣,应该百味尝尽。就如同爱迪生,在没有灯泡的年代,人们晚上都用蜡烛灯、煤油灯,灯光昏沉又黑暗,也不安全,经常令人摔倒。爱迪生看到这一现象后,决心要做一种耐用又明亮的灯。但是发明灯泡何谈容易?他进行了六千多次实验也没有成功,但是他没有放弃,依旧坚持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了钨丝可以做为电灯材料,由此发明出了灯泡,这一又耐用又明亮的照明器。
17. 发现 完好无缺 18.B
【解析】17.本题考查反义词。
埋没:掩埋;埋起来。从第三自然段句子“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爷爷。”可知埋没的反义词是发现。
残缺不全:因残余短缺而不完整。从第四自然段“平挂着的蜘蛛网被雨水砸坏了,而竖挂着的蜘蛛网还完好无缺。”可知残缺不全的反义词是完好无缺。
18.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读第三自然段可知第一句“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爷爷”总结了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第二句“他让我第二天再去看看蜘蛛网”引出下一自然段的内容,因此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选择B。
19.例文:
火星探索记
“目标已经到达,请开舱下机。”系统发出了指令,我和妹妹按下开关,不禁欢呼起来:“到了,到了……”8月5号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妹妹乘坐的“探索号”火星车就这样稳稳当当地在火星上着陆了。
踏上火星,放眼望去,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望无际的火星上除了到处是尘泥和山脉,没有一丝绿的生机,更谈不上有任何生物了,一片死气沉沉。
一阵目瞪口呆之后,我和爸爸妈妈返回火星车,拿出了从地球上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家当”,投入到了开荒建家中去。
火星上没有水,突然间,我发现放在我身边的吸尘器,正呼呼地冒着水雾。我不禁欢呼雀跃,原来在地球上的吸尘器竟成了聚水器:只见空气当中的云雾被吸尘器的“大嘴”吸走了,而从它的尾巴后面流出了汩汩泉水。顷刻间,地上的灰尘变成了肥沃的泥土……
我们欣喜万分,建起了我们的生物圈。我们小心翼翼地将从地球上带来的一些植物细胞克隆出草、蔬菜、花和树,再克隆出小狗、奶羊、毛驴等动物。接下来,小鸟和蜜蜂也一一克隆出来了,再后来生物圈里有了小河,克隆出的鱼儿也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
日复一日,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道我们埋头苦干了多久,好累呀!我伸了伸懒腰,抬起头,哇!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江河,缤纷的花草,可爱的飞禽走兽,新鲜的空气,富饶的土地,多姿多彩的植物在风中摇曳,快乐活泼的动物在原野上奔跑……
我尽情地喊啊喊啊,开心地笑啊笑啊……未来我还要探索更多星球。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个科幻故事,把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要想让习作变得奇特,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要想让习作令人信服,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个基础。所以,我们写的习作应该是科学技术使故事中的人物所有的奇特经历。为所编写的故事,确定一个中心思想,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追求和美好愿望,从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开头先介绍科幻故事的背景,简单引出故事的地点和人物。
中间围绕着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叙述。先描写我们一家初到火星看到的场景,再写一家人建设火星家园的场景,从而全面围绕探索火星而展开的故事。
注意:描时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让文章条理清晰;在描写探索火星的时候,可以结合你的想象和愿望进行设计,按照步骤设计功能,体现科幻故事的神奇。其次,抓住环境描写,构思有趣的情节,写出你在火星上的所见所闻,吸引读者的兴趣。
结尾点题,写出这次科幻之旅的感受,来深化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