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5.17《赛小车》教学设计
课题 赛小车 单元 5 学科 科学 年级 3
教材分析 玩小车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如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小车运动的变化和施加的力有关,知道利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课安排了两个科学实践活动:让小车动起来,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第一个科学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在这个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各种办法让小车动起来,比如用斜面滑、用磁铁吸引、用手推等,其目的是将小车从静止到运动的状态变化与施加的力建立起联系。第二个环节是对小车施加不同的力,观察小车的运动变化情况。教学中让学生在小车的两端分别悬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预测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进行验证。通过两端悬挂不同数量的钩码,让学生知道小车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包括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的变化)与施加的力的大小有关。第三个环节是对前两个活动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小车的运动变化和施加的力之间的关系。第二个科学实践活动主要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一种方法是把两辆小车放在同一起点,同时放手让小车开始运动,观察哪辆小车先到达终点。另一种方法是控制时间一定,让小车在不同的起点起跑,通过测量小车所走路程的长短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和路程进行判断。这种方法难度相对较大,但渗透着速度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时间归同或者把路程归同,通过推算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最后给出速度的概念:人们用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拓展与应用部分承接比较小车运动快慢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速度的大小,认识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科技在不断发展,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1)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3)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4)能利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基于测量的数据判断速度的大小。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比较、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科学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制定简单计划、选择合适的工具,运用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责任态度能够乐于尝试、分工协作,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 能利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基于测量的数据判断速度的大小。
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制定简单计划、选择合适的工具,运用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小车是我们喜爱的玩具,展示一下自己的小车吧。2、怎样让小车动起来?我们怎样知道它们运动的快慢? 拿出自己准备的小车思考 为课堂活动做准备导入科学实践
讲授新课 一、让小车动起来1、哪些方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比比看,哪组方法最多。预测:(1)用手推动小车(2)把小车放在斜坡上(3)在小车下安放磁铁,手上再持一个磁铁,使其前进。方案1:同级磁铁靠近,从后方推动方案2:异级磁铁靠近,在前方带动2、小车从静止到运动跟什么有关?明确:小车从运动到静止,需要对它施加力。力能使小车运动。二、小车运动变化与力的关系1、材料准备:小车、细绳、相同钩码若干2、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在小车的两端分别悬挂一定数量的钩码,用手按住小车并判断它的运动情况。(2)然后松开手,观察小车的运动。我们的判断正确吗 3、实验记录4、实验结论(1)当小车两端悬挂同样数量的胸码时,这时两个力抵消,这就等于没有施加力,这时小车所处的运动状态没有变化。(2)当小车两端悬挂数量不同的钩码时,这时小车会朝着悬挂钩码数量更多的方向行驶。且两端钩码的数量差距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就越快。5、根据以上研究,说一说小车的运动变化和受到的力有什么关系。明确:小车运动的方向和运动变化的快慢与受到的力有关,受到的力越大,运动的变化越快。三、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1、赛车比赛组内比一比,我们的小车,谁跑得快?2、材料准备玩具车、秒表、卷尺3、比较方法(1)把两辆小车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赛跑,看哪辆小车先跑到终点。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的时间,用时越少,运动得越快。(2)让两辆小车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进行赛跑,使两辆小车行驶相同的时间,然后测量两辆小车所走的路程进行比较。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小车行走的路程,路程越远,运动得越快。(3)如果小车运动的时间和距离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明确:分别记录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以及路程,计算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路程÷时间)来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数值大的运动得快。四、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1、速度科学上我们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路程÷时间”。速度的值越大,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2、人们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发明了不同的交通工具。比较一下,哪种交通工具速度最快?五、作业布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组内比赛交流汇总方法力认识实验材料按步骤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总结回答明确任务准备材料组内比较小车快慢,记录数据,并分析识记速度含义比较不同交通工具速度,飞机速度最快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各种办法让小车动起来,比如用斜面滑、用磁铁吸引、用手推等,其目的是将小车从静止到运动的状态变化与施加的力建立起联系。让学生知道小车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包括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的变化)与施加的力的大小有关。对前两个活动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小车的运动变化和施加的力之间的关系。能利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基于测量的数据判断速度的大小。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巩固单元知识
课堂练习 1.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用( )表示。 A.速度 B.行驶方向 C.运动形式2.一种交通工具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行驶130千米,这种交通工具是( ) A B 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的运动变化与受到的力有关 B.小车的运动变化与受到的力无关 C.无法确定小车运动的变化与受到的力是否有 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测自己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内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书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