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新课导入
“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发展已经在工业文明的扩展中启动,但是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程度不高,世界体系的早期形态还延续着传统的帝国式政治结构,欧洲之外的大部分地区被欧洲列强瓜分殆尽,处于整个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当新的大国崛起,想要不断壮大自身力量并压倒对方,且没有新的政治理念引领时,往往通过直接占领领土或对其他地区进行政治和经济控制来实现扩大本国支配地位和影响,最终导致帝国主义战争的发生。这一情况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
列强的明争暗斗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在摧毁原有世界秩序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然而,战争之殇并没完全稀释矛盾和仇恨,国际联盟机制性缺失只能维系暂时的和平……
一、人类何以走向战争:“一战”爆发的原因
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是侵略和战争的根源。
垄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深厚的经济根源;垄断资本的形成孕育着世界性战争。
重分世界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1898——1905年的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是帝国主义形成的标志,也预示着更激烈的全球性武装冲突的即将到来。
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资本输出+瓜分狂潮=帝国主义殖民政策
殖民地对于金融资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上,它能够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规模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销售市场,更是金融资本最为有利的资本输出场所;在政治上,殖民地可以帮助解决国内人口过剩的危机,用以缓和国内矛盾,是维持其统治的重要条件;在军事上,殖民地还可以作为侵略别国的跳板,扩军训练的基地。列宁认为,正是因为殖民地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重新分割就具备了可能性,而帝国主义之间发展绝对不平衡的规律就导致他们必然诉诸武力,重新瓜分世界。
——李冬《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阐释》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
其他
29%
德国
16%
法国
6%
英国
14%
美国
35%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2 4
1870-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巴尔干问题
殖民地\霸权
普法战争后果
突尼斯问题
贸易摩擦
同 盟 国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协 约 国
(英国、法国、俄国)
3、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他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吞并的波黑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在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刺客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
4、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有人说,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
------德皇威廉二世
1914年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德国向比利时王国宣战,英国向德国宣战。
奥匈帝国于8月5日向俄国宣战。
战争爆发
德皇
威廉二世
奥皇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沙皇
尼古拉二世
英王
乔治五世
法国总统
普恩加莱
1、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疯狂扩军备战
4、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导火线
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呢?
交战双方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思考点
归纳
一、人类何以走向战争:“一战”爆发的原因
——历史原因
二、简要过程(1914.7.28——1918.11.11)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
为减轻凡尔登方面的压力,突破德军防线,英法联军发起了强大的索姆河战役(6月24日至11月中)。索姆河战役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超过150个师,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最大的一次消耗战,英军损失42万,法军20万,德军50万,联军只夺回了240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有达到突破敌军防线的目标,但牵制了德军在凡尔登攻势。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发生了一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日德兰海战。英国出动了约150 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100艘军舰。战斗结果,英国损失14艘,德国损失11艘,英国损失的吨位数几乎是德国的2倍。英国的损失虽然大于德国,但仍掌握着制海权。英国大舰队继续控制北海水面,德国公海舰队仍被封锁在港内。此后,双方的活动更加小心,北海水域内的战斗基本停止,双方开始把 注意力集中转向潜艇战和反潜艇战。
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材料1 “众弟兄,大家来听,你我下欧洲,三年有零,光阴快,真似放雕翎。人人有父母弟兄、夫妻与子女,天性恩情,亲与故、乡党与宾朋,却如何外国做工……”
——一战期间流传于威海卫的华工出洋歌
材料2 “每一位华工都是顶呱呱的多面手,能忍难忍之苦,工作风雨无阻、冷热不惧。他们善于学习,对英国远征军的各种工作需求,都能应付自如。”
——英国记者韦克菲尔德
材料3 “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工人!”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军元帅福熙
以工代战
材料4 “一战华工以血肉之躯架起从战争通往和平的‘桥梁’,他们为欧洲的自由和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历史功绩值得永远铭记。”
——比利时市长克里斯托弗·德雅盖
华工纪念雕像
华工的贡献
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
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福煦车厢
德法代表签订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
1919年8月18日
巴黎和会召开
1921年11月12日
华盛顿会议召开
“维护世界和平”的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我们对这项事业抱有很高的期望,我们曾经相信上帝亲自召唤了我们。结果,现在我们必须做地狱中最肮脏的工作:让人民挨饿,占领土地或帮助我们的朋友这样做。复仇和屈辱的魔鬼也将这场战争与永无止境的各种纷争联系起来,将世界带回到该隐和亚伯家族斗争的时代,我们就是见证人。”
——美国记者 威廉·怀特
请同学们思考红字具体指的是什么?
为何威廉·怀特说世界将重回斗争的时代?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德 国
苏 联
波 兰
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
奥地利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地狱中最肮脏的工作
复仇与屈辱的魔鬼
战争的性质:
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使得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无法制止战争发生,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际联盟盟约》第二十二条(1919年6月28日)
(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成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
(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三)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区别之。 ——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资料选编》
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
战胜国将战败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视为落后的国家,认为它们还不能获得独立而需要将它们委任给英法等先进国帮助它们进行统治。盟约对委任统治的性质没有作出统规定,而是根据被委任统治地区的发展程度由英、法等战胜国作出安排。
这是对旧有殖民体系进行调整,实行委任统治制度,但并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这也列强体现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意图。
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认识
列宁:“靠《凡尔赛和约》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法国元帅福熙在和约签订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1916年6月28日,德国外长在签订条约后说:“如果要我承认我们是这场战争的唯一祸首,我知道那是扯谎!”而德国总理公然指责条约是“杀人的魔锤”。当天,德国许多报纸上纷纷出现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
战胜国对战败国苛刻
军国主义阴灵
民族复仇主义
冲突
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西方资本主义与苏俄
冲突
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战胜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对德处置:英美与法国的矛盾 赔款问题:各国之间分赃矛盾
国联之争:英法与美国的矛盾 亚太利益:英美与日本的矛盾
进步性:大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承认实力的变化、国联适应了世界的整体化、20年的相对稳定
局限性:强权政治、国家私欲、意识形态下的新矛盾显现、国联缺乏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机制
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认识
“一战” 以协约国的胜利结束,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通过签订一系列条约,构筑了与战后国际格局相适应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内部矛盾重重,战胜国内部的霸权争夺、战败国面临压榨的复仇心理、对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长期敌视、强权政治下小国利益的牺牲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觉醒,都决定了这一体系无法长久维持和平。
此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度改变了国际秩序,“从战争走向战争”的怪圈体现出的是帝国主义阶段的战争必然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大约有900万人战死,2000 万人受伤,另有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而死亡。交战国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为1805亿美元,间接战争费用为1516亿美元。
四.一战的影响
1.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2.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
①摧毁四大帝国:德、俄、奥斯曼、奥匈
②欧洲相对衰落:削弱英法意三强,世界中心地位动摇
③美日崛起:美日力量壮大
④最大特点是英国的衰落和美国实力的膨胀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殖民地大量征兵,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了军事技术装备和革新的机械,他们返转过来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者。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 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 命”等等,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四.一战的影响
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和平主义思潮)
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般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5.引发社会主义革命
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四.一战的影响
1919
人们本以为这是一场“完结一切战争的战争”
结果这场战争什么都没完结
却永远改变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