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2 22:3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任务解读
教学本单元时,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家乡和社区,什村建设;需要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返回家乡,对家乡的名山大么是文化,什么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什么是当今新农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做一次寻访;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研习和了解“人物访谈”“人物志”“风物志”“调查报告”和“地方志”等一般知识,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通过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回顾昨天,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第一,对“家乡”和“文化”的理解。“家乡”本指自己出生之地,也叫故乡,但单元里的“家乡”含义可以更丰富一些,可以包含学生现在生活的地方,可以是出生、生长地和生活之地,从村落到街道乃至一个小区,都可以是学生关注的范围。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全书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对中学生而言,可以理解为学生自身的学习和面对的全部生活。
“家乡文化生活”也可以包含我们居住的村落、街道和社区的一切生活。
第二,本单元称为“家乡文化生活”,很显然,学习过程更多的是社会活动。但这样的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必须明确其属性乃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必须是“语文”和“活动”的融合,既不可局限于课堂,也不可偏离了课堂,应该坚持“语文化”,以语文的视角看待这些活动,以防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应该将任务落实在活动中,课堂上教师应传授相关知识,介绍经典例文,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考察文化,整理资料,拿出物化成果。
第三,教材单元的安排,对应了“新课标”的第二任务群
“当代文化参与”。这个任务群贯穿高中的三个学年,而本单元直接体现了“当代文化参与”的要求。
第四,单元的教学任务并不等于教学目标。研习活动重在调查、记录和参与的活动过程,教学设计着力放在各个学习任务步骤的安排,切忌将学习任务直接代替学习目标。
二、本单元教学规划
任务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学习目标:
1.全面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文化内涵及特色。
2.通过采访,对家乡文化的重要人物及风物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3.学习写作人物志、风物志、地方志,用人物志、人物传记、风物志、地方志等文体,以具体的人物、风物表现家乡文化的内蕴和特色。
学习活动:
1.学习人物访谈。
人物访谈即基于调查研究的需要,对人物进行的访问和谈话。在对家乡文化的参与过程中,实地调查研究必不可少,而实地研究方法中,人物访谈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每个人的家乡文化生活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内涵。但是今天,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不少学生已不在家乡生活,不仅自己对家乡缺乏了解,甚至父辈也是如此。要找回对故乡的记忆,挖掘故乡的文化内涵,参与故乡的文化生活,我们则需要重新回到家乡,带着问题访谈家乡的父老,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2.撰写人物志(人物传记或者人物通讯)。
阅读人物志名篇,从内容和写作方面具体了解人物志的基本特点;在广泛采访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搜集、甄别、整理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人物,写一篇人物志;结合语文教材学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的人物传记的写法。
3.撰写风物志。
阅读风物志名篇,从内容和写作方面具体了解风物志的基本特点;在广泛采访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搜集、甄别、整理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风物(故事、建筑、物件等),写一篇风物志。
4.制作专题片。
以影像“记录”家乡重要的人物和风俗,讲述家乡“故事”。在得到被采访人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现场摄像。在老师或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制作实地考察、专题访谈以及相关活动的专题片,真实具体地记录学习活动的过程。
任务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学习目标:
1.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调查、文献检索等方式,全面具体地了解家乡的文化现状。
2.学习撰写调查报告,以调查报告的方式全面表现对家乡文化现状的研究。
学习活动:
1.学习调查报告的基本常识。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一方面的情况、事件、经验或问题的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就目前教学来看,调查报告主要是从问卷调查和专题调查着手。
问卷调查。结合教材要求,举例介绍如何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家乡文化现状,学习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开展问卷调查。
专题调查。通过专题访谈、网上查阅、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具体了解调查研究的注意事项,对家乡文化建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调查研究做准备:确定调查主题,拟定调查工作计划;甄别、整理资料;深入挖掘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单元任务安排了如下专题调查:①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②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③家乡图书室藏书与借阅情况调查;④家乡商家招牌体现的商业文化调查;⑤家乡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查。
研习调查报告知识和带领学生走向社会是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之一。
2.阅读《调查的技术》《访谈法》,具体了解“调查”访谈的基本常识;阅读《节日与文化》,理解“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网上查阅、实地考察、专题采访、座谈、阅读地方志等多种形式,具体了解家乡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建筑、物件等的内容与文化意蕴,了解、认识家乡文化,全面了解家乡文化的主要特点。
3.了解学习地方志。我们在研习中,大可不必对地方志做全面研习,只要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了解大致的方向。要参与当代文化建设,认识家乡文化生活,必然要涉及对地方人物和风物的考察,尤其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调查后,需要写一些记述类文字,具有地方志专题板块的特点。
阅读地方志名作,从内容和写作方面具体了解地方志的基本特点;在广泛采访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搜集、甄别、整理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篇专题地方志。
4.成果分享。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班级之内,从专题调查的准备与实施、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等方面分享成果。
任务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学习目标
1.全面、具体了解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具体分析家乡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主要成绩、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2.总结和提炼家乡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和成功经验,撰写经验总结,推广家乡文化建设的经验。
3.针对家乡文化建设的具体问题,深入思考,为家乡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写一篇家乡文化生活建议书。
学习活动:
1.介绍有关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情况,学习文献综述、专题报道、经验总结、倡议书、建议书的例文和基本写法,为完成本学习任务做准备。
2.通过实地考察、专题座谈、现场讨论等形式,具体分析家乡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主要成绩、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3.文献研究(文献检索)。对实地考察、专题座谈、现场讨论等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甄别、整理、分析,撰写文献综述。
4.针对家乡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撰写建议书或倡议书,为家乡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5.成果汇展。以摄影、绘画、短视频、专题采访摄影、征文、演讲、辩论等形式展示“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各项成果。
每个学习任务中的“学习活动”不一定都要完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酌情选取。
三、单元任务拓展
这个单元主要对应的是
“当代文化参与”,为了丰富这种“参与”,单元教学任务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比如,可以将“研学旅行”和“家谱家风”等纳入单元任务研习中。
任务四:研学旅行
这个板块,教学单元并没有要求,而研学旅行也是一种“当代文化参与”的主要方式,语文老师可以与社团辅导员一起带领学生,对研学旅行做一了解。
研学旅行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研学旅行,也叫游学。我国历史上游学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期的孔子、明代的顾炎武、清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张之洞等。游学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非常珍贵的部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当下的教育环境,广大中小学生只知埋头苦读,对书本上的内容死背硬记,却不懂很多知识是需要体验和感受的。事实上,研学旅行在全国中小学都搞得轰轰烈烈,但遗憾的是“旅行”代替了“研学”,很多“研学”流于形式,甚至只是给社会上一些机构提供了商机。因此,引导学生围绕“研学旅行”活动,制定和实践活动方案,通过行之有效的研学,参与当代文化建设,并最终撰写“研学”报告性文字,无疑是对“家乡文化建设”和“当代文化参与”的最好体现。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游学经历,为学校社团草拟一份研学旅行方案。
任务五:家谱家训家风
这个内容没有纳人单元学习任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自己的家庭。从研究自己的家庭入手,查询家谱或者撰写从自己以上的四代人家谱,收集整理家风和探寻传家宝等,借助对家庭家族的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从家庭到社会的薪火传承。尤其是现在的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族亲友之间越来越疏远,“老死不相往来”也开始渗透到家庭和家族中,亲情的淡漠较为严重。所以,有必要将这项内容纳人本单元的研习中。建议借用《红楼梦》家族图和《颜氏家训》《傅雷家书》为范例,让学生写“我的家谱”和“我的传家宝”这类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