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从北京去南极考察什么时间最好 ( )
A.1月1日 B.4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2.下列对南极地区开发利用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B.赴南极地区旅游,生活垃圾随手丢弃
C.大量捕杀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D.各国加强合作,珍惜、保护南极环境
3.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 )
A.阿拉伯人 B.因纽特人 C.日耳曼人 D.葡萄牙人
4.历经182天的风雪洗礼,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凯旋抵沪,159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随“雪龙”号极地破冰船载誉而归。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洲看到的代表性动物是
A. B.
C. D.
5.环绕北极地区的大洲不包括( )
A.北美洲 B.欧洲 C.亚洲 D.大洋洲
6.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 ( )
A.格陵兰岛 B.两极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极地区
7.南极地区在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资源是( )
A.矿产资源 B.生物资源 C.各种资源 D.淡水资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均无人居住
②南极地区森林植被比较丰富
③去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冬季
④南极大陆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没有长期定居的居民 B.都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C.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都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10.90°S附近的陆地上如果想就地解决能源需求,最适宜开发利用的是( )
A.风能 B.煤炭 C.地热能 D.太阳能
11.为了“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考虑南极气候特点,昆仑站尽可能选用的能源是( )
A.风能 B.天然气 C.石油 D.煤炭
12.中国极地科考队准备去南极地区考察,同学们为科考队提供了很多信息,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哪一条信息不能采纳( )
A.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要特别注意保暖
B.可以选择7月在南极建立考察站,这个季节比较暖和
C.南极地区大量漂流的浮冰,对航海和考察构成极大的威胁
D.企鹅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要加强保护
13.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黄河站 B.长江站
C.东方站 D.中国站
读“中国四大南极科考站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与南极洲距离最近的大洲是( )
A.南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亚洲
15.下列有关南极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四个考察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昆仑站
B.我国四个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长城站
C.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
D.南极地区为各国进行核武实验提供了理想场所
中俄两国提出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的合作,共同打造穿越北极圈的“冰上丝绸之路”。读图,回答下面16-17小题。
16.6月22日前后,北极航线沿途可能遇到( )
A.企鹅成群 B.极昼现象 C.极夜现象 D.台风登陆
17.北极航线能够顺利通行的原因是( )
A.淡水资源丰富,航行条件优越 B.沿途都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
C.航道沿途港口众多,便于停靠 D.全球变暖,航线通航时间变长
二、解答题
18.读“南、北极科考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极地区非常寒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
(2)北极地区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以________为核心,周围被大陆和岛屿环绕,北极圈穿过的________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3)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极地考察站是________,极地考察站房屋的墙板采用“夹心”式,窗户小且为双层玻璃,这样设计的原因是________。
(4)南极、北极地区相似的方面有( )
A.光热资源丰富 B.水力资源丰富 C.有人类定居 D.淡水资源丰富
(5)从上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进行科考的国家越来越多,请简述极地科考的意义。
19.读“南极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大洋:A____ B____ C_____。图中②站和①站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填数字)。
(2)去南极地区考察选择在2月份的原因?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我国在南极洲建有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三个科学考察站,通常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为12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为该地区的暖季,又是极昼时期,便于科考,故选A。
2.D
【详解】对于南极地区的开发和利用,南极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净土,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不适合建设居民点,不可能大量移民;赴南极地区旅游,生活垃圾要随手带走;大量捕杀鲸鱼会破坏南极地区甚至整个海洋的生态系统,也不可取;各国应当加强合作,珍惜、保护南极环境,故选D.
3.B
【详解】试题分析:
北冰洋沿岸主要人种为因纽特人,过去也叫爱斯基摩人,属于黄色人种,故选B.
4.D
【详解】试题分析:南极洲代表性动物是企鹅,读图可得A图动物是大食蚁兽,A错误。B图动物是鸸鹋,B错误。C图动物是兔耳袋狸,C错误。D图动物是企鹅,D正确。故选D。
5.D
【详解】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以及周围的一些陆地,这些陆地分别属于三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6.D
【详解】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藏在南北两极地区,其中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7.D
【详解】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陆,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淡水资源,是以固体形式存在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不是最丰富的,故选D。
8.C
【详解】北极地区的常住居民是因纽特人,南极地区无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植被只有一些苔原,没有森林分布;去南极地区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因为此季节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南极大陆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故选C。
9.A
【详解】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地区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故A错误。近年世界各国在南北极地区建立了多个科学考察站,我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在北极建立了黄河站,故B正确。极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多种资源,故C正确。南北两极都需要注重环境保护,故D正确。故选A。
10.A
【详解】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在南极科考工作者如果想要就地解决能源问题,将来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风能,故A正确;南极洲虽说煤炭资源丰富但是会对南极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故B错误;南极洲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热资源缺乏,开发难度大,故C错误;90°S附近地区的南极地区,太阳高度角小,且冬半年为极夜,不利于太阳能资源开发,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A。
11.A
【详解】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速最大的地区,该地区风能丰富,所以说为了“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考虑到南极气候特点,昆仑站应尽可能选用的能源是风能,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天然气、石油和煤炭属于常规能源,会产生污染,故选A。
12.B
【详解】我国的南极考察站如长城站和中山站,建站都选在2月份,原因是该季节是南极洲的暖季,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考察。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要特别注意保暖;南极地区大量漂流的浮冰,对航海和考察构成极大的威胁;企鹅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要加强保护。故B表述错误;ACD表述正确。故选B。
13.A
【详解】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罗斯海新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
14.与南极洲距离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南美洲的火地岛和南极洲的南极半岛隔着德雷克海峡。故选A。
15.我国南极科考站纬度由低到高:长城站(62°W,58°S)、中山站(69°S,76°E)、泰山站(73°S,76°E)、昆仑站(80°S,77°E)。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A错误;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B错误;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C正确;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南极条约》规定: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D错误。故选C。
16.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企鹅分布在南极地区,台风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故B正确。故选:B。
17.北极航线能够顺利通行的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航线通航时间变长,使得北极航线能够顺利通行。故选:D。
18.
(1)两极地区地处极圈以内,纬度位置高,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2)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陆地面积约800万千米2,北冰洋面积约1310 万千米2,北极圈穿过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3)我国在南极建立的四个考察站中,最早的是长城站,最晚的是泰山站.极地考察站房屋的墙板采用“夹心”式,窗户小且为双层玻璃原因是南极酷寒,双层保温.
(4)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故选D.
(5)极地科考的意义有:开发新能源,开展科学研究和试验.
19.
(1)由图可知,图中A是位于美洲东部的大西洋,B是位于美洲西部的太平洋,C是位于东半球的印度洋;图中②站和①站两个考察站中,只有②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2)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去南极地区考察,一般选择在2月份,因为这个季节气温较高、白天时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