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吕梁市中考历史三轮冲刺定时训练(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山西省吕梁市中考历史三轮冲刺定时训练(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2 21: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山西省吕梁市中考历史三轮冲刺定时训练(三)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如表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下列历朝的措施中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
①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②元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统治③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3.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为郑和船队下西洋与哥伦布船队横渡大西洋提供重要条件和直接帮助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4.“乾隆每次南巡,都大肆铺张浪费,他对于女乐、珍宝、宴席,无所不爱,每到一处,绅商供奉,斗奇争巧,耗财劳民,岁无虚日。”材料反映了当时( )
A.腐败之风日益严重 B.政府存在财政危机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各级官员结党营私
5.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以上材料说明( )
A.京剧孕育徽剧 B.京剧由博采众长而成 C.徽剧就是京剧 D.徽剧形成于乾隆年间
6.教育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竞争中站得住脚的重要基石,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探索依次经历了( )
①洋务运动时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②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③1905年废除科举制 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张学良、杨虎城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中说道:“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此次“运动”是( )
A.西安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八一三事变 D.重庆谈判
8.1987年11月12日,美国快餐公司肯德基在中国的首家餐厅在北京前门繁华地带开业。肯德基落户中国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经济体制改革
B.对外开放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建构开放型经济体制
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美建交 ②中日建交 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中苏建交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10.如下图为希腊奥林匹亚神庙遗址,这里不但是希腊人祭祀神灵的宗教场所,更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祥地,它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竞技对抗的热爱之情。据此可推知,古希腊的“冠冕赛会”( )
A.加剧了各城邦间的矛盾 B.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形成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繁荣
11.《拿破仑法典》中规定: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其所有的财产。任何人不能被强迫出让其财产所有权。这反映出法典
A.废除了贵族的特权和封建地租 B.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部分成果
C.标志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D.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
12.听到这个消息后,列宁立即从国外返回俄国,积极组织发动武装起义,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消息”应是
A.三国协约形成 B.俄国对德宣战
C.美国对德宣战 D.沙皇政府垮台
13.2002年,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下图欧元是当今某一国际组织大多数成员国使用的统一货币,该组织是( )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14.魏晋南北朝时期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下列文化成就中吸收了外来文化的是
A. B.
C. D.
15.清朝前期,实行垦荒政策,土地面积大大增加。但与下表中趋势产生矛盾的原因是( )
朝代年号 公元 人均亩数
康熙二十八年 1673年 27.92
乾隆二十八年 1753年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内 3.65
A.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B.大量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新开垦的土地被隐匿起来 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编写了《唐本草》;名医辈出,“药王”孙思邈写成《千金方》;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据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 1941年至1942年,晋绥边区流感、伤寒、疟疾、天花等伴随自然灾害和战争流行频繁,严重影响了军民健康和部队战斗力。为此,边区党和政府组织人员编写《防疫宣传材料》,举办活动展示中西药,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新设医院、医药合作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病患。鼓励研制中药、求秘方,吸引中医医生及中药商人来边区参与抗疫,弥补西医药的不足。还借鉴传统中医做法,实施交通阻断、隔离封村、打扫卫生等措施。多措并举,控制了疫情蔓延,为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打下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张荣杰《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全民防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区政府利用中医抗疫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摘编自《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医对当今国际社会抗疫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中医的认识。
17.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友好交往是中外交往的主流。结合下列有关隋朝至清朝时期的对外关系的两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图片及文字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①六次东渡________________;②七次下西洋______________;
③明代抗倭图__________;④收复台湾________;⑤雅克萨之战___________。(2)第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与哪些国家或地区的友好关系?
(3)第二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反抗哪些国家的外来侵略的历史?
(4)结合第一组图片,说一说你打算如何做一名国际交往的杰出使者?
18.近代化探索。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把下列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填入图示中。(填序号)
①政治制度②思想文化③科学技术
A.______B.______C.______
材料二:(我们)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定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革命主张。
材料三:1915年创刊后,《新青年》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并展开了文学革命活动,大力倡导白话文。1917年至1922年间,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达到237篇,其中五四运动以后发表的为223篇。
——摘编自何毅、徐海艳《从目录看<新青年>的转变》
(3)依据材料三,说出《新青年》宣传内容的变化。结合所学,说出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每一次也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在艰难顿挫中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摘自孙建昌、赵荣耀《近代中国人对救国真理的艰辛探索》
(4)依据材料四,概括作者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所持的观点。
19.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请结合中国现代外交发展年代尺提示的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写出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美国的对华政策。
(2)分别写出1972年中美、中日“越洋握手”的史实。
(3)写出1999年“洗雪国耻”的史实。“金砖会晤”反映出中国怎样的外交布局?
(4)回顾中国现代外交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故①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符合题意。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的大秦,故②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故③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符合题意。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故④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2.A
【详解】据所学可知,①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②元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统治、③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伊犁将军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进行政治和经济管理,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故A正确;B、C、D排除。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的发明,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哥伦布和郑和下西洋都使用了指南针,故C正确;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欧洲思想的解放,故排除A项;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故排除B项;火药的发明与航海无关,故排除D项。故选C。
4.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乾隆每次南巡,都大肆铺张浪费,他对于女乐、珍宝、宴席,无所不爱,每到一处,绅商供奉,斗奇争巧,耗财劳民,岁无虚日。”材料反映了当时腐败之风日益严重,A项正确;BCD描述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说明京剧是博采众长而成,B项正确;“徽剧是京剧的前身”表明是徽剧孕育了京剧,排除A项;徽剧博采众长形成京剧,所以京剧就是徽剧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徽剧的形成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初创办了京师同文馆,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故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探索依次经历了①②③,C项正确;1995年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④是现代提出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项正确;1935年北平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把爱国救亡运动推向高潮,排除B项;1937年8月13日,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排除C项;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进行了重庆谈判,与张学良、杨虎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开始对外开放,建立了经济特区,积极引进外资和侨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美国快餐公司肯德基在中国的首家餐厅在北京前门繁华地带开业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体现,B项符合题意;A项指的是对内改革,不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C项不符合题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力推的一项重大改革,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9.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①中美建交发生在1979年,②中日建交发生在1972年,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④中苏建交发生在1949年,因此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③②①,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0.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希腊奥林匹亚神庙遗址”“这里不但是希腊人祭祀神灵的宗教场所,……它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竞技对抗的热爱之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冠冕赛会”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干及其图片无关,可排除。故选B项。
11.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部分成果,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
12.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反战运动日益高涨。1917年3月8日至12日(儒略历2月23日至27日),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的统治。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故选项D符合题意;三国协约形成于1907年,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俄国十月革命是发生于一战后期1917年11月,故选项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3.D
【详解】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结合题干材料该组织是欧洲联盟,D项正确;根据以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中佛像的特点是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C项正确;《齐民要术》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排除A项;《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排除B项;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可知,题干表格反映的主要是清代乾隆年间,土地按照全国人口进行平均,人均耕地在逐步减少。结合题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可知,题干表明土地面积大大增加,但人均占地面积却不断减少。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D项正确;题干矛盾与土地兼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因为很多农民没有土地,所以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B项是表格中现象导致的后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从题干“土地面积大大增加”可知,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6.(1)特点:政府参与;重视医学教育;名医辈出;重视经验总结;较前代有发展;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
影响:丰富和发展中医文化;唐文化组成部分;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等。
(2)措施:普及防疫知识、预防疫病;阻断疫情传播;增加医疗资源;开发抗疫药物、弥补西医药不足;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患等。
影响:保护了军民生命安全;维护了公共卫生;冲破了日本和国民党的医疗封锁;保存了抗日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作用:在无特效药情况下,为国际抗疫提供中国方案;“三药三方”为多国借鉴和使用;促进当代医学发展。
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特点:根据材料一“唐朝时期,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可得出政府参与,重视医学教育;根据材料一“名医辈出,“药王”孙思邈写成《千金方》”可得出名医辈出;,重视经验总结,较前代有发展;根据材料一“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可得出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朝医学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文化;是唐文化组成部分;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等。
(2)
措施:根据材料二“边区党和政府组织人员编写《防疫宣传材料》”可得出普及防疫知识、预防疫病;根据材料二“新设医院、医药合作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病患”可得出阻断疫情传播,增加医疗资源;根据材料二“鼓励研制中药、求秘方,吸引中医医生及中药商人来边区参与抗疫,弥补西医药的不足”可得出开发抗疫药物、弥补西医药不足,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患等。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边区政府利用中医抗疫保护了军民生命安全;维护了公共卫生;冲破了日本和国民党的医疗封锁;保存了抗日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
作用:根据材料三“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可得出在无特效药情况下,为国际抗疫提供中国方案;根据材料三“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可得出“三药三方”为多国借鉴和使用;促进当代医学发展。认识: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文明进步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愧为我国和世界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7.(1)①六次东渡:鉴真;②七次下西洋:郑和;③明代抗倭图:戚继光;④收复台湾:郑成功;⑤雅克萨之战:康熙帝。
(2)第一组图片:日本、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3)第二组图片:日本、荷兰、沙俄。
(4)我们要有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坚持对外开放与交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取他之长,补己之短。(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历史上六次东渡日本的是鉴真,七次下西洋的是郑和,明代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时期的雅克萨之战。第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与日本、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关系。第二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反抗日本、荷兰、沙俄的外来侵略的历史。要做一名国际交往的杰出使者,我们要要有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坚持对外开放与交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取他之长,补己之短。
18.(1)A:③;B:①;C:②。
(2)打倒军阀,反对帝国主义。
(3)变化:从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变化为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
(4)虽然都失败了(或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但每一次探索都不同程度推动了中国进步;失败的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的根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进行不懈的探索。(任意两点)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由技术层面(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技术)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定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可知,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是打倒军阀,反对帝国主义。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1915年创刊后,《新青年》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并展开了文学革命活动,大力倡导白话文。1917年至1922年间,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达到237篇,其中五四运动以后发表的为223篇。”可知,《新青年》宣传内容从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变化为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变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
(4)根据材料四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每一次也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可以概括出作者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所持的观点是:虽然都失败了,但每一次探索都不同程度推动了中国进步;中国人民始终不屈不挠进行不解的探索。根据材料四的“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在艰难顿挫中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可以概括出作者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所持的观点是:失败的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的根基。
19.(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2)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澳门归回祖国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4)外交是国家实力强弱的体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新中国奉行正确的外交策略;外交家的外交智慧;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交往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依据示意图“1972年、越洋握手”可知,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依据所学可知,1999年“洗雪国耻”的史实是澳门归回祖国;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结合所学可知,2018年“金砖会晤”反映出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回顾中国现代外交的发展历程,我们的感悟是:外交是国家实力强弱的体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新中国奉行正确的外交策略;外交家的外交智慧;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交往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