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2 21:5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革命性的变化
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制度
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电力)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概念解析: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思考: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手工工场主,想要兴办一个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观察这幅图片,思考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珍妮纺纱机
它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结合教材与以下材料,说明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材料一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民选”的代表通过议会治理国家,并掌管财政。通过这样一个改造, 英国政府似乎成了一个公司董事会,有产者管理国家,执行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财产权和政权相互吻合,不再脱节,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之本质相适应的政治形式被创造出来。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1、政治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结合教材与以下材料,说明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材料二 (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2、经济:①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结合教材与以下材料,说明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材料三 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其中仅在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加拿大】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2、经济:②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结合教材与以下材料,说明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材料三 (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3、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刺激了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
养羊业大赚,赶走农民圈地养羊
农民无地可耕,只能去打工
供不应求,羊毛价格不断上涨
殖民扩张使英国对外贸易增加
(自由劳动力)
(国内市场)
圈地运动(15世纪末-19世纪)
定义: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
目的: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与资本结合,用暴力消灭小农经济,建立资本主义农场,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评价:积极:①促进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为工业革命提供市场、原料和是劳动力条件;③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大量农民破产流离失所,体现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本质。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结合教材与以下材料,说明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材料四 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4、技术: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
材料六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5、市场: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导致需求的增长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结合教材与以下材料,说明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1694年,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在英国成立
1773年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证券交易所在英国伦敦成立
6、鼓励资本创新技术创新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结合教材与以下材料,说明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材料七 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而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业中心附近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美】本特利《新全球史》
7、资源:煤炭资源丰富
英国矿产资源分布图
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圈地运动
君主立宪
科学技术
手工工场
殖民扩张
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国内政局稳定
圈地运动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殖民扩张提供广阔的殖民地市场
工场手工业生产经验的积累
17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注:到1800年,英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达1130万平方公里,超过本国领土的46倍以上。
市场条件
劳动力条件
资本条件
技术条件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较早的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资金:通过殖民掠夺、贩卖黑奴、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等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3)劳动力: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廉价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知识,17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欧洲科技中心之一。(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为机械发明准备了知识。)
(5)原料:国内煤铁资源丰富、圈地运动提供羊毛等,以及海外原料的供给。
(6)市场:殖民扩张(海外市场)、圈地运动(国内市场),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直接、根本原因)
(1)英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2)国内交通便利
(3)英国有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吸引了外国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又受到宗教迫害的发明家、企业家来英工作)
其他条件:
〖随堂演练〗马克思曾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段话表明( )
A.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成功改良
B.一小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蒸汽的使用
C.市场需求的扩大,引发了工业革命
D.工场手工业从来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随堂演练〗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出现了农业的革命,英国乡村里的许多人变成雇佣劳动者,哪里有工作或工资较高,他们便往哪里去,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工作。材料反映了( )
A.君主立宪制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B.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C.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农村面貌
D.欧洲地区已具工业革命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首先是在什么行业之中进行的?为什么?
开始行业:棉纺织业
原因:①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②新兴的棉纺织业无传统行会陋习的束缚,有利于技术革新,推广新发明。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①开始:棉纺织业的机械化,1765年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
1、发端于英国
1733 飞梭
1765 珍妮纺纱机
1768 水力纺纱机
1779 骡机
1785 水力织布机
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织布速度提高,棉纱供不应求)
(纺纱速度提高,细而易断)
(纺纱速度提高,粗而结实)
(纺纱速度提高,细而结实)
提高织布效率40倍
1733年纺纱工具—飞梭
1764年珍妮纺纱机
1769年水力纺纱机
1779年骡机
1785年水力织布机
当时英国伦敦的一则商业信息:
“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市场上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手工工场的生产也不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②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原因 成就
为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2年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
1785年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④交通工具的革命:汽船、火车。
生产组织形式: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
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铁路时代到来。
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就出现了,它的本质不在于使用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钱乘旦《英国通史》
工厂使用水力作为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限制了工厂的发展 。
1、发端于英国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近代工厂出现:
理查德·阿克莱特
(Richard Arkwright 1732—1792 )
出身贫穷,原是理发师,改进发明了新型的水力纺纱机,1771年与人合伙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创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采用工厂雇佣式的大机器集体分工合作的模式,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晚年,阿克莱特已经成为英国最富有的纱厂主。此后,英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阿克莱特和他发明的水利纺纱机
生产组织革命: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的确立。
工厂:机器大规模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8世纪30年代“飞梭”发明,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工厂制的开端工业革命开始工业革命序幕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阅读与探究:阅读课本60页,分析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
①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②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进入铁路时代;
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C中期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标志着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2、完成与拓展
①完成: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
②拓展: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沿岸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19世纪中期,机器母机(机床)出现
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一些纺织业已经开始使用以机器和蒸汽动力。
19世纪以后,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的发明成果。
19世纪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传播路径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2、完成与拓展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工业革命纵深发展。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c中期-20c初期)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美国:1865年,南北战争
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
法国: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德国、意大利:19世纪70年代,完成统一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c中期-20c初期)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材料一
“蒸汽机的吼声使欧、 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 —摘自王斯德《世界近代史》
根据课本第60页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c中期-20c初期)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政治前提: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最终确立
资本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初步实现工业化,积累了大量资本;各国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
原料:广大亚非拉国家沦为原料产地
劳动力:各国革命或改革,推动了自由劳动力的大量涌现
技术:自然科学有了重大突破,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的速度加快。(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
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美国废除奴隶制,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国内市场
社会环境:国际关系相对稳定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c中期-20c初期)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领域 主要成就 历史意义
______成为新动力 发电机;美国爱迪生的发明 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_________创制应用 新交通工具________、________应运而生 内燃机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新通讯手段发明 贝尔发明_________,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电报和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_______ 兴起令人瞩目 人们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____________获得发展 化学工业的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改造旧产业部门 通过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______、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 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
电力
电气时代
汽车
飞机
电话
石油化工业
内燃机
新式快速交通工具
化学工业
炼钢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电灯、电影机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可以产生电流。找到了打开电能宝库大门的钥匙。
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无轨电车
石油开采业
化学工业
石油冶炼业
成就:化学工业兴起、石油化工业发展
史料:(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经济刺激、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说,1870年以后,所有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探究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科技关系: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受到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
(2)产生发展: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
(3)中心: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4)影响因素: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
注: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一批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②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③电力设施、机械设备、化学肥料、农药等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思考: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新特点?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c中期-20c初期)
3、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范围
经济结构
生产方式
生产组织
技术来源
首发于在英国(一枝独秀),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以轻工业为主
以重工业为主,出现新型工业,改造旧产业部门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电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钢铁时代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中小企业占多数,生产组织规模小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出现
熟练工人的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家的发明发现,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几乎同时进行,部分国家(德日意)两次工业革命交替进行
珍妮纺纱机
电话
发电机
汽船
飞机
蒸汽机
电灯
蒸汽机车







识图记忆力大考验

〖随堂演练〗第一批蒸汽机和机床大多出自诸如纽康门、斯蒂芬逊那样的能工巧匠之手,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风云人物已变成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工程师,前者的发明更多是经验积累的结晶,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注重发展传统科技 B.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涉及领域更加广泛 D.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随堂演练〗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为了向全世界炫耀自己的无比财富,1851年英国在阿尔伯特亲王的主持下,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为办此博览会英国专门花了22周时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属建成的大厦——“水晶宫”。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
——黄光耀、刘金源《成功的代价——论英国工业化的历史教训》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
61 %农业
39%手工业
65 %
工业
21 %农业
14 %手工业
工业革命前英国产业结构图
工业革命后英国产业结构图
对比两个图表,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2.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比重上升,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3、生产组织: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建立(第一次),垄断组织出现(第二次)。
标准石油公司疯狂并购其他公司(漫画)
被垄断组织操控的美国议院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力
19世纪英国纺织工厂
流水线生产
垄断组织
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规模扩大
管理日益科学化
人员、资本集中
出现垄断组织
1、概念:资本主义大企业间通过兼并或联合,独占生产和市场,控制某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市场,以获取更高利润的经济联盟。
2、背景: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
拓展:垄断组织(大企业集团)
拓展:垄断组织(大企业集团)
1、概念:资本主义大企业间通过兼并或联合,独占生产和市场,控制某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市场,以获取更高利润的经济联盟。
2、背景: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
3、特点:
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大企业兼并小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5、影响:
生产力发展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垄断
(1)积极:适应了大工业生产的需要,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和发展;
(2)消极:
①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市场,阻碍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
②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疯狂对外扩张,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战争危险
(1)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
(2)垄断的内容包括垄断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市场
(3)由高级专业人才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4、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反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英国议会改革
三大工人运动
获得更多政治权力
各国改革
迅速崛起
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业无产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工业资产阶级
巩固统治地位
工业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对立
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用童工和女工。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836—1848年
英国工人发起宪章运动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5、社会生活:
①工业城市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
②人口职业结构改变;
③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④人民文化素养提高;
⑤妇女地位提高
工厂制度的建立,人口自然向工厂集中地流动。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 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
“棉都”曼彻斯特
“汽车之城”底特律
“钢都”匹兹堡
工业的发展吸引了来自美国南部的大量居民,使得底特律的人口数量在20世纪上半叶极剧长。
匹兹堡是美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对技术工人有大量的需求。欧洲移民蜂拥而至。
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伴而生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只做一个守夜人”。1776年3月9日,英国人亚当·斯密在新著《国富论》的扉页上写出这段话。他提出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才能迅速推动财富的积累。
重商主义学派认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要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应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以增强中央集权国家的实力。
6. (1)经济思想的转变: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
(2)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亚当·斯密最著名的观点就是“看不见的手”。 他说“最好把经济事务的决策权留给公司,国家只要能成功地完成自身无可逃避的责任如赢得战争的胜利、维护公正、修筑发展商业所必须的各种道路等,就干得非常出色了。” ——《国富论》
自由主义(主流):亚当·斯密 李嘉图
科学社会主义:废除私有,将主要财产改社会共有(欧文 马克思)
工业革命也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大众教育开始形成(合理、科学化)
浪漫主义(18C末-19C30),现实主义(19C30-50成主流)文学艺术兴起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7.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在拉丁美洲和亚洲、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建立起殖民统治,逐渐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与日不落帝国。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核心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所谓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新航路开辟
葡西扩张
雏形出现
殖民扩张
荷英法加入
拓展
工业革命
列强扩张
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建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二次工革
瓜分世界
最终形成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
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8、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合作探究:18世纪中国为什么没能发生工业革命?
英国 中国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 封建君主制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重商主义 自然经济主体资本主义萌芽缓慢重农抑商
文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解放 文化专制早期启蒙思想
对外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拓展升华: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
③中国的新思想萌芽。魏源、林则徐等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师夷长技”
④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⑤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⑥中国近代化起步。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⑦社会生活的变迁。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文明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等。
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④学习西方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
⑤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⑥社会生活: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文明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启示:主动融入世界潮流;坚持对外开放;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持科技创新。
〖随堂演练〗19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因患肺结核造成的死亡率达到2.22%,英国伦敦医院对1420名死亡儿童的尸体进行解剖,解剖数据表明有45%的死
因是肺结核,而其中的80%是来自工人家庭。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 )
A.底层工人生活环境的恶劣
B.城市人口增加使城市病恶化
C.近代医疗技术水平的落后
D.工业革命使贫富差距的扩大
〖随堂演练〗在1833年工厂法颁布以前,英国儿童每天至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有时会达到14、15小时以上,遇到工作任务特别繁忙的时节,儿童们甚至
一天要连续工作18小时。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B.成年劳动力的严重短缺
C.未成年人自主意识尚未形成
D.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