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3 10:5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后国际秩序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
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授课人:
学 校:
目录
CONTENTS
01
背景
02
性质
03
过程
04
影响
学习
目标
重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背景
英 法 美 德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4 2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870~1914年工业增速(倍) 1.3 1.9 8.1 4.6
1914年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3350 1060 30 290
殖民地位次 1 2 5 4
根源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日益尖锐

背景
根源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日益尖锐
军事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争夺领土和殖民地
巴尔干半岛问题
同盟国
协约国
贸易摩擦
突尼斯问题
根源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日益尖锐
军事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背景

背景
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这一天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土耳其征服塞尔维亚。6月28日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所以塞尔维亚从此把6月28日称为“国耻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
根源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日益尖锐
军事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性质
帝国主义
阶段
瓜分
世界
资本输出
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
军事
集团
萨拉热窝事件
导火索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过程
三条战线
西线:英法对德作战
决定性战场
东线:德奥对俄作战
南线:奥对俄塞作战

过程
1914
1915~1916
进攻阶段
爆发: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马恩河战役
日本占领德在中国山东的租界地
僵持阶段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决胜阶段
美中加入协约国并参战
俄国退出一战
结束:德国战败并投降
1917~1918

影响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NO.1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月
参战国家 33个
战争范围 国家:14
土地面积:400万M2
卷入人口 15亿以上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900万
战死人数
2000万
受伤人数
350万
终身残疾
一战时美、英、法、德的阵亡人数

影响
确立国际新秩序
NO.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1919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在欧洲、远东和非洲建立 了战后资本主义新秩序
亚太地区形成了新的
国际关系结构
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国际联盟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
国际联盟
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由来
促进世界和平,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宗旨
“全体一致”
原则
委任统治制度
制度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性质
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是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920.1.10~1946.4.18
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杜绝秘密外交,签订公开的合约。
确保海上航行的绝对自由。
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裁减军备。
公正地处理殖民地问题时,既要顾及到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
分析威尔逊的动机是什么?
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干预和控制战后世界秩序,谋求美国的霸权地位
实质
战胜国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英法等国通过操纵国联,使其成为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影响
确立国际新秩序
NO.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有利于国际秩序趋于稳定
调整了国际关系,确认了民族自决,顺应了国际关系公开化、民主化趋势。
政治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经济
实质是欧美列强战胜国之间新一轮的分赃,对战败国和弱小国家的掠夺
具有鲜明的帝国主义特征,为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隐患
积极
消极
评价

影响
改变国际格局
NO.3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欧洲
实力下降
地位有所动摇
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
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美苏
国家实力不断提升
国际威望不断上升

影响
改变人们的观念
NO.4
一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小结
课时训练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这揭示了一战爆发的根源是(  )
A.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争斗
B.英德之间的商业竞争
C.媒体和舆论推波助澜,鼓吹战争
D.小冲突的积累酝酿
课时训练
下图是学生绘制的历史示意图,由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
A.一战前的国际形势 B.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
C.二战前的国际关系 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
课时训练
从1870年到1913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22%降至15%,法国从10%降至8%,德国却从9.7%上升至13%,美国从8%上升至11%。这种变化表明(  )
A.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
B.自由主义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C.德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英国仍占据“世界工厂”的地位
课时训练
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课时训练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要想世界永久和平,必须有一个新秩序,不应再用老一套的外交方式来解决战争问题,战胜国不应要求割地赔款,应该废除秘密外交,应该通过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来创立新秩序。威尔逊的提议(  )
A.使美国攫取了世界政治霸权
B.维持了持久的国际和平
C.有利于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
D.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课时训练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种“战后和平制度”是指(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