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走进分子世界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天桂花香飘满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冬天大雪纷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变黑,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古诗文中加点部分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B.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落英缤纷
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D.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如图所示,“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粘在一起,慢慢拉开板后形成一个长长的“液桥”,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
A.水分子间有空隙 B.水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水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水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4.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海绵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蔗糖放在水中变成糖水,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5.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 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 原子构成的
6.如图是在学习《看不见的运动》时某课堂中的四个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地心引力对实验的干扰
B.图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翻转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
C.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
7.小南在学习“从小粒子到大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8.蜜蜂能循着花香四处采蜜,表明( )
A.分子间有斥力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是运动的
9.端午节民间有戴香包的习俗,香包内有艾草,远远地就能闻到艾香,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有斥力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小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
C.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D.将一铁块锉成极细的铁粉就是铁分子
二、填空题
1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中心的______和核外的电子构成的。夏天时更容易闻到垃圾的臭味,这是因为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有关。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状态是______。
1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运动___________,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
13.在“新冠”疫情期间,老师每天放学后都在教室里喷洒消毒液。不久,没有喷洒到的地方也能闻到消毒液味,说明消毒液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教室内电子白板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___________三种色条合成的。
14.携带新冠肺炎病毒的飞沫是极小的颗粒物,这些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 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热运动;配制消毒用的酒精时,将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时,发现混合液的总体积小于酒精与水的体积之和,原因是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__,用酒精消毒时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 ___________。
15.现代手机使用时,人们喜欢在上面贴上钢化膜。钢化膜利用了分子之间___________ 可以使其吸附在手机屏幕上;钢化膜的硬度大,碎裂后不能再复原是因为分子之间___________ 。(以上空选填“有引力”、“有斥力”或“几乎没有作用力”)
16.如图甲所示,磨平的铅块能紧紧地“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力;如乙图所示,老师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不断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水蒸气内能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看到瓶内出现白雾,白雾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
17.2022年3月,春暖花开,油菜花节相继在岳阳市各地举行。游客们远远地就能闻到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现象;到达现场,许多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摄“金色花海”,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三、实验题
18.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无色的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明显,静放几天之后,两种液体界面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图B: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D: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1)图A和图____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___;
(2)图B和图____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9.取同样的两张纸,将一张如图甲所示那样撕开,另一张如图乙所示那样用力向两边拉,直至拉断.感受一下两次用力的大小,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20.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我国采用“禁种、禁贩、禁制、禁吸”四禁并举的禁毒方针。经过训练的警犬凭什么可以从旅客的行李箱中发现夹带的海洛因、摇头丸等毒品?
参考答案
1.A
2.A
3.B
4.D
5.B
6.D
7.A
9.A
10.C
11. 原子核 温度 气态
12. 加快 升高
13. 无规则运动 蓝
14. 不属于 间隙 无规则运动
15. 有引力 几乎没有作用力
17. 扩散 凸
18. C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9.按图甲所示撕开纸张时用力较图乙所示拉断纸张的小;因为撕开图甲纸张时,作用的分子个数少,分子间的总引力小,克服其引力所需的力就小;撕开图乙纸张时,作用的分子个数较多,克服其引力所需的力较大,所以图乙方式撕开纸张比图甲方式的困难.
20.海洛因、摇头丸等毒品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会扩散到空气中,经过训练的警犬会闻到毒品的气味,从而发现旅客的行李箱中是否夹带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