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03 21: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溶解度涵义。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铁圈)、药匙、托盘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引入]我们知道氯化钠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氯化钠呢?[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回答。[学生回答]1、能 2、不能 引导复习溶液的知识,引入学生思考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投影] 活动与探究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氯化钠,搅拌再加5ml水,搅拌现象结论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搅拌加入5g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5g硝酸钾,搅拌冷却 分组进行实验,填写相应的现象,组织讨论。由一组学生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完成教.学一体化P28页[活动1] 让学生通过实验产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讲述]在上面的实验里,在室温下当氯化钠或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了。[板书]一、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学生讨论总结]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通过讨论总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讲述] 在上面的实验里,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练习]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试举出使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引导]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思考:如何将饱和的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学生讨论总结]1、加入硝酸钾2、降温3、蒸发水[分析、讨论]1、升高温度2、加水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下一节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
[板书]一般情况下:[练习] ①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如果溶液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③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则无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④在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 完成教.学一体化P28页[思考1]、[练习1]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小结]本节课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布置作业]:选择题1、某浓度的食盐溶液取出部分后,剩余溶液的浓度(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2、A克溶质溶于B克水中,取出一半溶液后,余下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A.A/B B.【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讨论]上一节课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 学生回忆并回答。[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在室温时,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相近,但在温度升高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比氯化钠大得多。 锻炼学生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作铺垫。
[设疑] 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不同。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一系列讨论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
[板书]:二.固体溶解度(溶解性的定量描述)[板书]: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练习]: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3)20℃时,在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8克。
(4)10℃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板书]:2.理解溶解度应注意四个因素:(1)条件一定温度下。
(2)100克溶剂中。(3)饱和状态。
(4)单位:克。 学生讨论以上说法是否正确,并认真归纳。完成教.学一体化P29页[基础]、[思考2]、[思考3] 通过讨论总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习题,及时巩固新知。
[过渡]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课本P36页资料“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我们已经学习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讲解]饱和溶液与温度和溶剂量有关,在描述固体溶解度时,溶剂量已经确定(100克),所以固体物质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表9-1。[指引]上表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讲解]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根据表9-1中的数据,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作图。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教材中图9-12,分组讨论、交流。 通过绘图,锻炼学生的作图能力,且有利于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所包含的意义的掌握。亲自动手,自主参与,乐于探究。
[板书]:三.溶解度曲线[板书]:1.溶解度曲线: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画出的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投影]①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②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几种物质在25 ℃、85 ℃时的溶解度?③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45 ℃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④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展示:溶解度曲线能获得的信息: 曲线与曲线的交点表示了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巩固提高,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设问]从图9-13中,从这一溶解度曲线能得到什么不同信息?[小结板书]:2、溶解度曲线意义:可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或某一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回答]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完成教.学一体化P29页[思考3]、[思考4]、[思考5] 及时小结,纠正偏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过渡]研究了固体物质溶解度,那么气体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呢?[投影]讨论: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3、对于气体,研究它的质量方便,还是体积方便? [学生讨论发言]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3、气体测量体积方便。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气氛活跃。
[引导]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那么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板书]:四. 气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某气体在101KPa,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注意:①气体溶解度在叙述中一定要指明: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数。
②影响因素:温度、压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学生讨论发言]一定压强,一定温度。完成教.学一体化P30页[思考6] 通过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固体、气体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并且通过活动与探究总结出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还可以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巩固练习]: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 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关注生活。
[作业] 教.学一体化P30页 A组(全班完成)
B组(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