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黄山奇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黄山奇石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3 08: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闻、名”等 15 个生字,会写“南、部”等 9 个字,会写“南部、
那些”等 10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五自然段。
3、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积累词语,初步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二至五自然段,能用“像”说句子写句子。学生分析:
二年级(2)班的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地将句子读通顺、流畅,网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有少数同学能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资料和相关信息,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短文,它向我们展示的是“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 石。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内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文章重点描述了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几块巨石的外形特点,简略介绍了其他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在作者的笔下“活”了,惟妙惟肖、趣味横生,不禁让人由此及彼,更加喜爱黄山。
教学媒体与资源:
腾讯会议直播、ppt 课件、班级小管家
教学实施过程:
进入腾讯会议室,打开课件,做好准备,学生到齐。
一、聊天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人间仙境的地方,那就是——黄山。
(出示 ppt 图片)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
“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猜猜我们今天要去看的是哪一绝?
(指名回答)
师:对,就是奇石。你能用“奇”组个词吗?(奇怪、奇特、神奇……)那么奇石就是什么样的石头呢?(指名答)带着对题目的理解,全班齐读课题,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黄山奇石究竟奇在哪里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就读读课文吧!翻开书本第 46 页,在读课文之前引导学生读自学要求。(出示 ppt)自读完后,复习词语。
1、学习第 1 自然段:
师: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告诉老师那里景色如何。(指名答)抓住“中外闻名、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
2、学习第 2 自然段:
师:课文中描写了哪些奇石,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它们的名字。(ppt) 出示“仙桃石”图片,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书
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 2 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手指着相应段落。
师:我们平时见过的桃子多大,想象一下这个桃有多大,用手比划比划。这么大的桃子哪来的?是不是长出来的?是从天上飞下来的,所以叫它“仙桃石”。明白了它的样子,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仙桃石
3、观察写作顺序:
(1)观察介绍顺序:同学们再看看这个自然段,作者是怎样介绍的,先介绍奇石的什么,再介绍奇石的什么。(指名说)——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介绍
(奇石的样子)。
(2)找相同介绍顺序的奇石:细心的同学找一找,书中还有哪一块奇石是先介绍名字,再介绍样子的呢?(指名说:仙人指路)
4、自读“仙人指路”这一段,课件出示“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这块
巨石是什么样子的?(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把动作词用△画出来,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单独开启这位同学的摄像头)
师: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有什么感想?(为我指明方向等等)
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除了一块像大桃子的石头,和像一位仙人在指路的石头以外,还有两处奇特的石头,出示图片。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分小组合作学习“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要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说说各幅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2)划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读一读,并做一做动作。
反馈:小组派代表发言,分别介绍“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ppt 动词,指导背诵。
2、对比写作顺序:
咦?我们学习的后两块奇石,都是先介绍(样子) 再介绍(名字)。如果我们都把奇石的名字放在前面写,样子放在后面写,你读起来有什么感
觉?(单调)对,写同一种东西,在顺序上有变化,别人在读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重复和单调。
黄山石真奇妙,有的像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只有这些呢?
3、齐读第 6 自然段。
(1)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
(2)这几种是略写的,交给同学们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用上“好像”、“真像”)
(3)请几名同学分别说一说,写一写。(三分相似,七分想象) 四、朗读全文,赞美石“奇”。
1.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的想象,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神奇。带着你的佩服,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朗读这篇课文吧!
2.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可以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亲自领略祖国大好山河的壮丽!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背诵二至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黄山奇石
秀丽神奇 怪石有趣
仙 桃 石 大 飞 来
猴 子 观 海 抱 蹲 望仙 人 指 路 站 伸 指金 鸡 叫 天 都 伸 对 叫天狗望月 仙女弹琴 狮子抢球……
教学评价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四个:
一是在导入环节。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是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在导入环节,老师将“奇”用组词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对奇石有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播放图片伴随着老师对黄山的介绍,让孩子对黄山有了直观印象,并慢慢地喜欢进而开始好奇,从而激发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二是在学习课文内容环节。准确地说,是在感受黄山之“奇”的环节。在本环节中,老师通过动作演示及联系生活等等方式诠释了黄山石之“奇”。比如, 在介绍“猴子观海”时,通过让学生模仿小猴动作,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是黄山石头奇怪的样子,加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才起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在介绍“金鸡叫天都”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联系生活,仔细观察清晨公鸡打鸣的景象才明白“金鸡”的含义。
三是在课后拓展环节。黄山奇石不仅仅是课文中介绍的这几个,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一环节,老师准备了一些别的黄山奇石的图片,要学生发挥想象力,为他们起名字。在这一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黄山奇石中“奇”之所在。即黄山奇石的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力更是奇妙。
四是在课外延伸环节。这一环节虽然老师并没有介绍更多的更深的知识,但
是用热情澎湃的语言激励学生有朝一日亲身领略黄山的风光,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秀丽山河的热爱。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更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自己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而不是把他们的思维固定在一个框框里。要相信、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