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片段融合教学)
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教学目标:
1、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设计上的特点;
2、理解赵州桥这样设计的好处;
3、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科学教学目标:
1、了解赵州桥的结构与形状:
2、理解拱形的承重的秘密:
3、激发同学们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学科融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理解赵州桥拱形设计的好处,感悟赵州桥坚固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进行平桥与拱桥承重的对比实验。
2.利用微课视频指导学生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拱桥承重更强的科学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实验激发同学们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拱形具有承重能力强的特点。
2、感受桥梁的形状和结构之美,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习课文之前我们来欣赏一组古代的桥的图片。问:你觉得这些桥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拱形的)
2、对,这些桥都是拱形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赵州桥”就是一座石拱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3、赵州桥至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经历了十次水灾多次地震一直屹立不倒。
二、品读课文,探究特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赵州桥有什么特点?边读边画出关键词。
2、学生交流汇报自主学习的情况。
师:读了第二自然段,你了解到赵州桥有什么特点?
3、学生汇报桥的特点,教师相机板书:雄伟 坚固
4、快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特点的语句。
(请一位学生到大屏前来划句子,其他同学在自己的书上划)
我们一起来看看某某同学划的,他划得对不对?
(1)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赵州桥的雄伟。(板书:长 宽)
师:赵州桥长50多米,50多米到底是多长呢?我们的录播室大约9米长,50多米有几间录播室那么长呢?(6间)
师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或许有的同学会说,这跟现在的桥比起来好像也算不上雄伟呀,但以当时的技术建造一座这样的桥相当不容易了。所以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 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体现它的雄伟。
(2)我们从哪些语句又可以看出赵州桥非常坚固的特点?
师:我们先来看看赵州桥与众不同的设计。
生:赵州桥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 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我们来看一个科学小视频。
生:前后四人小组做拱形承重实验,体验拱形承重能力强的特点。(老师摄像一组)
师:你们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先请一组同学作为代表汇报实验数据,再引导同学一起说出实验结论:拱桥的承重能力比平桥的承重能力更强。)
过渡语:为什么说拱形桥的承重能力这么强呢?我们一起来看何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师:看了视频讲解,大家明白了赵州桥为什么这么坚固了吗?(拱形的承重能力强)
5、教师引导学生再品课文。师:这种拱形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又...........
生深情齐读这句话。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那个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我国的石匠就能建造出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真是让人敬佩,如今此桥成了一处旅游胜地。课后请你们试着当一次小导游,向你的家人介绍一下赵州桥吧。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