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课后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课后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3 08: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戊戌变法
阶梯训练
巩固练习:
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公车上书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上书的时间 B.上书的领导者
C.上书的内容 D.上书的背景
2.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右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A.维新思想 B.儒家思想
C.近代科学 D.法家思想
3.《天演论》是某位思想家的译著,书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谭嗣同 D.曾国藩
4.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项横线处(  )
A.为走救国之路,  再次上书
B.不作亡国之君,  下诏变法
C.反对变法维新,  发动政变
D.以血唤醒民众,  慷慨就义
5.“戊戌六君子”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
①裁撤冗官冗员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开办新式学堂 ④改革财政 ⑤训练新式军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⑤
6.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近代维新志士(  )
A.黄兴 B.左宗棠 C.曾国藩 D.谭嗣同
7.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上图人物分别是谁 他们代表的是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2)1895年春,他们参与并领导了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1898年夏,他们又参与了什么运动 结果如何 有何历史影响
提升练习:
8.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9.(教材素材改编题)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会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在14个省的20多个城市共出版了90多种报刊”。这些报刊“开中国‘民报勃兴’之先河,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成为中国报刊出版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下列属于维新派创办并用于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一方受到较强的、好战的一方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中国抗战
12.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对近代化的推进主要是(  )
A.器物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习俗
13.光绪帝于1898年6月下令:“(从)下科开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以前)用四书文者,(今后)一律改试策论。”这体现了维新变法哪一方面内容(  )
A.开放言论 B.废除八股
C.训练新军 D.裁汰冗员
14.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时值18省1 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 (1898年)光绪帝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之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材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
材料三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
意义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
(3)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景 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核心练习:
16.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  )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
B.对西方认识有限
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方变法图强
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
梁启超的小幽默
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有一次上课时的第一句话说:“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而后,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一点,眼睛往天花板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了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很谦虚,后一句很自负,体现了梁启超的诙谐、幽默,赢得笑声一片,满堂喝彩。
第6课 戊戌变法
阶梯训练
巩固练习:
1-6 DABAAD
7.
(1)上图人物分别是谁 他们代表的是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2)1895年春,他们参与并领导了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1898年夏,他们又参与了什么运动 结果如何 有何历史影响
答案:(1)图一:康有为,图二:梁启超。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2)事件:公车上书。重大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运动:戊戌变法。结果:失败。影响: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提升练习:
BBDCBBB
15.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
意义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
(3)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景 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答案:(1)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发展商业;重用人才;鼓励创造发明。
(3)谭嗣同。他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为了民族的振兴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练习:
16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