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阶梯训练
巩固练习:
1.20世纪的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第一次历史巨变”的领导人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他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陈独秀
2.夏威夷州是远离美国本土的一个州,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曾在它的首府火奴鲁鲁(檀香山)留下奋斗的足迹。孙中山在这里奋斗的事迹是( )
A.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B.指导国内的革命斗争
C.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3.兴中会成立以后,孙中山积极筹款、联络会党和新军,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1895年秋,起义尚未发动,就遭到清政府的破坏。以下人物中被清政府杀害的革命党人是( )
A.陆皓东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
4.他是中国人昏睡未醒之际,奋起撞击警世洪钟的敲钟人。“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 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是他的代表作《警世钟》的开头句。他是( )
A.邹容 B.孙中山
C.陈天华 D.黄兴
5.(中考衔接题)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6.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7.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表格“显”事迹】
孙中山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1894年 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11月,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 ,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将孙中山大事记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图书“现”思想】
(2)图一、图二著作出现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它们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升练习:
8.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B.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
C.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D.创办黄埔军校,准备出师北伐
9.下列仁人志士中,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是( )
10.《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涌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宣传家不包括( )
A.康有为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
11.《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人们进一步看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一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作品。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资政新篇》 D.《猛回头》
12.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已感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13.(中考衔接题)“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
①创办《国闻报》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发起“公车上书” ⑤组建兴中会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14.“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B.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C.全称为中国同盟会
D.在1905年成立于南京
15.“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孙中山这段话强调的是( )
A.驱逐满人 B.汉人掌权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
上的演讲词(1905年8月13日)
材料二 两年(1896—1897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 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社会存在着什么不足 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 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当时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
核心练习:
17.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顽固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阶梯训练
巩固练习:
1-6 BCACBC
7.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表格“显”事迹】
孙中山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1894年 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11月,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 ,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将孙中山大事记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图书“现”思想】
(2)图一、图二著作出现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它们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升练习:
8-15 ADACBADC
16.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 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社会存在着什么不足 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 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当时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
答案:(1)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制。国外因素:欧美共和制的影响(或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2)不足:不关注民生。主张:民生主义。
(3)目标:创立民国。主义:民权主义。
(4)表达了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进步的愿望(或表达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
核心练习:
1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