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用浮的材料造船》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用浮的材料造船》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03 16:5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浮的材料造船
教材解读
本课选自小学科学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船的研究》的第2课,课时为1课时。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独木舟装载量小和稳定性差,本课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指出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第二部分——探索,通过设计、制作、测量与完善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并认识到改变相应结构对船的功能的影响。第三部分——研讨,竹筏(木排)与独木舟相比,有哪些进步以及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怎么进行改进。第四部分——拓展,继续改下自己的竹筏(木排)。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对船的性能和制作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也发现独木舟存在不稳定、载重量少等缺点。本节课在探索独木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材料的装配结构提升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重点是引领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竹筏(木排),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工程制作过程(任务-选材-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反思),意识到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教学目标
3.1科学观念
(1)很多材料可以造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3.2探究实践
(1)完成选材-设计-制作-测试-评价-反思-改进等竹筏(木排)模型的制作过程。
(2)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对制作的船进行改进以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3)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材料和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3.4科学思维
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3.3态度责任
能利用已有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选择已有材料制作竹筏(木排);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性能。
难点:完成选材-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反思的造船过程。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复习导入:出示独木舟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探究独木舟情景,知道独木舟在水中不够稳定,装载的货物也有限,从而引出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哪些材料可以造船,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
引出课题:用浮的材料造船(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了解独木舟的缺点,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改进独木舟,引出用浮的材料造船,激发学生对制作竹筏(木排)的兴趣。
本节需要使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希沃PPT,希沃视频等
二、探索
1.材料选择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选择(填写在我们造船手册上)(见附件1)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利用浮的材料造船需要使用的材料有哪些,选派学生代表展示他们组的选材,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学生活动:根据任务进行选材讨论,完成材料的选择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造船手册上。
重点引导学生说明其选材理由,并演示用橡皮筋或棉线进行捆绑。
学生演示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点评并总结,播放捆绑视频做示范。
2.设计并制作-测试我们的船
2.1 设计
用几根木条做出一个竹筏(木排)模型,要求:
(1)画出设计图
(2)能稳定地浮在水面
(3)牢固,不散架
(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材料工程师根据清单选择材料,设计工程师进行设计,制造工程师制作)
教师活动:布置造船任务,并引导学生就船的设计和制作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根据任务,克服困难,分组完成船的设计和制作。
2. 2 制 作
按照设计图分工进行制作
2.3 测试
测试船载重量需要注意事项
(1)用螺母测试船的载重量,水浸湿螺母即代表已经超重
(2)测试三次,记录平均值。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测试船的载重量,在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
学生活动:根据测试需要事项,完成船的载重量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4.评价
展示学生的制作产品结合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根据船的性能对制造出的产品进行互评。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产品,并进行说明,学生进行互评。
实验完成,统计各组数据,利用希沃平台,将各组作品和测试数据投屏,组织学生讲解其设计思路和发现问题,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5.改进
根据评价对自己的船进行适当的改进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船进行改进说明。
学生活动:知道自己的船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课后进行改进。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课上分析思路,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践。(详细见附件2制作并改进我们的船)
6.反思
将本节课造船的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反思。
学生活动:就本节课的遇到的问题和心得进行反思和总结。
(本环节与评价和总结环节同步进行)
设计意图:本节课为典型的工程技术领域的课程,组织并引导学生参与用浮的材料造船的整个过程(根据任务选材-设计-制作-测试-评价-改进-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本节需要使用到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希沃PPT,希沃投影技术,希沃照片技术,希沃计时器,微视频播放等
三、研讨
研讨问题:
1.相比较独木舟,竹筏(木排)有哪些优点
由测试数据进行扩展,比较我们制作的船与独木舟相比其性能的提升体现在哪里。
2.竹筏(木排)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本堂课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就问题1和问题2进行研讨。
学生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就研讨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不足与改进思路是可行的,如动力改进,安全设施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能在已有知识,材料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提出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并解决。让学生提出改进思路,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可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本节需要使用到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希沃PPT,文件超链接等
四、拓展
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继续改进自己的船,(与教学过程中改进环节相呼应,根据改进环节的思路,查询相关资料,分组完成)
设计意图:“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是课堂的延伸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更大的提升,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改进的过程可放到课后进行。
本节需要使用到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希沃PPT和希沃Word文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