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
教材解读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6课。“地球的形状是球体”这个常识,学生都知道,所以本课一开始就给学生明确了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球体。这是在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中毋庸置疑的一个观点。但是学生并不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学生生活阅历中的观察和实验,也比较难让学生发现地球是球体的这个认识。就像古代人没有这种科技力量,他们也无法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本节课将学生带入古代生活,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概过程,让学生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体会人类探索未知的艰难,以及科技力量的发展对人们认识带来的影响。在古时候科技力量薄弱时,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猜想。可随着观察,古代人们发现原有的猜想或认知,无法现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产生了认识冲突,提出新的假设。学生模仿古人,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是否能得到生活现象一样的结果。可是打破原有根深蒂固的认知,科普一个新的认知,是需要花费很长很长的时间。直到麦哲伦环球旅行、人类通过卫星在外太空拍摄地球的形状,“地球是球体”才被所有的人们所认同。同时,本节课也藏了一条暗线,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认识到地球是球体,更客观地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
本单元教学内容多数都是以“聚焦、探索、研讨、拓展”这4个板块开展的,并且每个探究实验一次科学建模。因此每一节课都是从聚焦生活大问题开始,进行疑模、设模、建模、研模、拓模。让学生亲身经历猜想、观察、分析、推理、发现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科普读物、视频、地球仪等对地球形状已比较了解,知道地球是球体。所以本节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没有目前科技的时候,古代人们是怎么认识地球的形状?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古代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根据课外读本,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对古人的猜想与神话故事有一定了解。通过观看“天圆地方说”视频,学生更有带入感,问学生:古人这样的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当古人们发现有的生活现象与猜想产生冲突,有了新的猜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完成这个探究,包括模拟生活现象,开展对比实验,进行一定的逻辑分析。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更多人逐渐接受“地球是球体”的历史事件——麦哲伦环球旅行。最后,通过回顾整个认识的过程,学生更能感受人类探索未知的艰辛,以及对未知的客观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客观地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认识到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整个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3.探究实践: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初步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4. 态度责任:充分感受到自然规律的发现需要经历不懈的探索,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积极参与模拟实验,乐于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探索宇宙,发现更多的宇宙奥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感受人们在认知自然孜孜不倦的努力,体会技术进步对推动科学认知的帮助。
难点:理解模拟实验是如何支持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解释的。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揭示主题
1、孩子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关于地球的知识,你们知道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知道的地球知识,让全体学生对地球产生好奇心,肯定学生的课外学习。)
2、关于地球的形状,有谁了解?谁还有其它想法?
(设计意图:基本上,都会有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此处注意弄清学生的前认知:学生表达地球的形状的圆形,到底是圆形还是球体?让学生清楚他们表达的是: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是学生并没有亲身感受过,或者并没有深入思考:地球形状怎么就是球体了呢?)
3、仰望天空,天空是什么样?脚踩大地,一眼望去,大地是什么样?平平的地面。
在你的生活中,你看到、感受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平时生活中跑步,如果让你一直往前跑,不停地跑,跑的到尽头吗?)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感受,让他们产生认知感受冲突,从而产生探究欲望。产生学生前认知的思维冲突,进而培养学生对待事情的批判性思维。)
4、究竟地球是如你们从书上、电视上看到的那样是球体,还是如有些人感觉的地球是平面呢?
5、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形状。(板书课题)
6、孩子们,其实在古代,关于地球的形状,就有很多争议。展示”天圆地方“图片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研究过程。)
二、实验探索,感受发现
(一)实验:远处驶来的帆船
6、但是在海边的渔民们,通过他们看到的一种现象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想知道海边的渔民看到了什么现象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船从远处驶来情景)
(设计意图:教学思路中渗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时间、信息证据等等。并且不知不觉中体现人们的探索精神。)
7、船从远处驶来,看到?再看到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样的现象,怎么就想到了:因为地球是球体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现实现象进行思考和产生疑问,并且头脑里想象和分析疑问。有的学生能想象球体上船的行驶,有的学生知道因为地球是球体,但是还不能准确表达意思。这一环节都值得肯定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
8、如果地球是方体,方方的平平的,大胆猜测下,船从远处驶来,我们看到的可能会是什么情况?
9、产生质疑:那我们感受的大地是平平的,如果地球是平平的,那应该看到的是整个帆船一直从远处驶来呀。可是实际看到的不是这样。
10、提出猜想:那你们想到了什么?
预设:地球可能是球体。
11、选择研究方法:究竟,帆船在球体地球上和方体地球行驶,看到的现象会不会像你们说的那样呢?那我们现在也不方便去海边实地看看。谁有办法让我们现在亲眼看看呢?(做实验,模拟帆船在地球上的运动。)
模拟实验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方式。(张贴“模拟实验”)
12、设计实验器材: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用来模拟什么?还需要什么?(帆船在哪里运动?)
有帆的纸船来模拟帆船?用小球来模拟球体地球,用平平的板子模拟平平的地面。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培养学生实验的基础能力。)
13、梳理实验方法:小船在地球上应该怎样移动呢?船底、贴着地球表面、慢慢地、向前移动。
我们该怎么观察小船呢?视线与“地球”最顶端平面保持平视
14、明确实验任务:实验时思考两个问题:
1)比一比小船在球面和平面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2)哪种符合现实生活看到的现象?你们组推测:地球可能是什么形状
15、实验时注意分工合作,4个人都要观察,并记录好实验单。实验完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16、请每组1号取实验器材。
17、小组模拟实验一:远处驶来的帆船。(4分钟)
18、请一小组汇报实验。汇报时,边操作实验边解说实验操作和现象。利用希沃同屏功能,用手机摄像表示我们的视。
培养学生实验汇报内容和方法。预设汇报实验现象和推理:
(设计意图:学会用科学语言表达世界,经历正确的科学探究过程,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船在( )地球上从远处驶来,看到的现象是:( )。当小船在( )地球上从远处驶来,看到的现象是:( )。
将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帆船从远处驶来的情景进行对比,发现当地球是( )时,符合现实生活实际。由此我们组推理:地球不是( ),可能是( )。
其他小组同意我们结果吗?
21、孩子们,你们看到的实验现象,和你们之前猜想的是不是一样的?通过模拟实验,什么信息说明地球可能是球体?
22、这一个现象、证据能肯定地球就是球体吗?证据不充分。
23、确实,那个时候只有少数古人接受这个猜测。要想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还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实地球的形状。
(二)实验:模拟月食
24、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叫月食。想不想看?(播放:月食视频)。
25、你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话语表达看到的月食现象,形成感知,进而深入关注月食成因。)
26、月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播放教师自己拍摄的:学生人物形象模拟月食视频)
26、月球上的黑影是谁的影子?(地球的影子)那简单地说,月食就是地球的影子出现在月球表面。
27、(呈现月食图片)你们细心观察下,月食中的影子的影子边缘有什么特点呢?(弯曲、有弧度、曲线、圆弧)。为什么会这样呢?
28、产生猜想:你怎么想到的呢?(地球的影子边是圆的,地球的形状可能会是?)
29、产生疑问:如果地球是方体,它的影子边线会是什么样?
30、地球在月球上的影子究竟会是什么样?我们一起做实验模拟月食,好吗?
31、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用来模拟什么?还需要什么?(手电筒、小球、正方体、)
月球用什么来模拟呢?——可以用白色的圆纸片表示被照亮的月球。
为了区分和对比,左边的白色圆片用来给球体地球投它的影子,右边的白色圆片用来给方体地球投它的影子。
32、想好了实验器材,我们该怎么做实验呢?手电筒的光应该照着谁?(对准白色圆纸片,照亮整个月球。)
33、投影的板子怎么放最好?(竖着立直放,方便投影)
34、地球应该怎么移动?要慢慢地从一边移到另外一边。
为了清晰地观察、比较地球的影子,我们需要把白色圆片上的影子边线描出来,并涂黑影子。
35、实验完,思考两个问题:
1)比一比方体地球和球体地球产生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2)哪种符合现实生活看到的现象?你们组推测:地球可能是什么形状
36、实验时注意分工合作,4个人都要观察,并记录好实验单。实验完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请每组1号取实验器材。
37、小组模拟实验二:月食。(4分钟)
38、教师拍照上传小组实验结果,请一小组上台汇报实验。
方体地球的影子边线是( )的,球体地球的影子边线是( ),当地球是( 时,看到的现象与实际生活看到的月食一样,由此,我们组推测:地球的形状可能是( )。
其他小组同意我们结果吗?
39、孩子们,通过自己模拟月食的实验,什么信息说明地球可能是球体?
40、两组模拟实验。让我们初步感受到:地球是球体的可能性非常——大。
(三)实地环球航海,模拟环球航海
41、可是,这只是我们的模拟实验,这些现象只能表明:地球可能是球体。但是古代的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接受这个观点。他们没有实际真正地感受过地球的形状,也就无法确定地球真正的形状。
42、如果在地球上进行实地探测,会有什么发现呢?就有一位这样的航海家——麦哲伦,他坚信:地球是球体,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你们觉得:他的猜想是什么?预设:环绕地球航海。
43、是的,他猜想:如果地球是球体,那么沿着一个方向一直走,绕地球一圈,他们是可以回到原点。到底是不是呢?他的船队决定:从欧洲出发,一路向西,一直往前航行。
44、我们来看看,他们到了哪些地方?(课件出示: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你发现了什么结果?
45、为什么会这样呢?
46、我们也来模拟下,看看会不会是这样?
请一个孩子行驶小船,在球体上环球航海。
如果是在平面上环球航行,会是什么情况?模拟。
47、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帮我们实际测试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也就是这样,古人才开始慢慢接受:地球是球体这个观点。
(四)科技证实
48、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400多年后,人类借助航天科技,终于揭开了地球的神秘面纱。想看吗?(呈现地球卫星图)
地球果然如你们知道的——是一个球体。
49、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我们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这种长期坚持探索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认识。
三、课堂总结
50、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我们的家园——美丽的地球。通过模拟实验,我们亲身感受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51、关于地球,你还想研究什么?
52、其实呀,你们好奇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尝试用——模拟实验进行研究。
四、拓展升华
53、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神奇的宇宙中,还有好多好多有趣的现象,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现在就让老师带着你们遨游神秘的宇宙吧!
利用“宇宙星系模拟”这个app,进行展示宇宙天体、宇宙景象。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亲眼见到神奇的“宇宙”。感受: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而银河系却只是宇宙的一角。
51、结课:美丽的地球,神奇的宇宙,让我们用充满好奇的双眼去发现,用充满智慧的大脑去思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寻科学的无穷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