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单选题
1.(2020·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2020·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发生改变
B.丙和丁都为化合物
C.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5
3.(2021·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中合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
4.(2021·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常态化防控不可松懈。下列防控措施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房间开窗通风 B.出门佩戴口罩 C.及时测量体温 D.研制开发疫苗
5.(2021·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将宏观、微观以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根据图示得到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一种有机物
B.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C.反应过程中乙、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3:2
D.反应过程中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4:9
6.(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该“五连环”中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涉及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7.(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则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C.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8.(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对CO在催化剂【Pt/A12O3/Ba】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1:1
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装置的应用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9.(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化学科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改造物质世界,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二、填空题
10.(2020·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化学科学已经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氯(Cl2)是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杀菌消毒的常用物质。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R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实验中MnO2可以用KMnO4、KClO3等物质替代,K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_______。
A 为省工省时,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B 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实现垃圾变废为宝
C 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新能源
D 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我们摄入的各种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维生素可以从蔬菜、水果等食物中获得
B 人体内缺钙会引起贫血症
C 霉变食物加热后即可食用
D 吸烟和被动吸烟都有害健康
11.(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成为历史首个“双奥”之城。
(1)冬奥会场馆中被混凝土严密包裹的钢筋不易生锈的原因是______;请写出工业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
(2)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深受人们喜爱。一款冰墩墩的外部材料是纯羊毛,内充物是合成纤维。鉴别纯羊毛和合成纤维的简便方法是______。
三、实验题
12.(2021·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原理、操作规范、安全意识等知识,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利用 B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一项操作是______。
查阅资料:①84 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若混合使用,不但会失效,还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②氯气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儿,有毒,可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碱溶液发生反应。
(4)若用 84 消毒液和块儿状洁厕灵反应制取,并收集一瓶氯气,正确的接口顺序为______。
A.a c B.b d C.b e D.b f
(5)多余的气体可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A.浓硫酸 B.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13.(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一集气瓶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主要操作步骤有: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收集并验满气体;③装入药品;④组装仪器。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4)F是密封良好充满空气的单气阀充气袋,现用F收集一袋较纯净的氧气,则导气管口b、c连接之前需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4.(2020·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盛有适量碳酸钠溶液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 1 2 3 4
加入试剂 无色酚酞试液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试管1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试管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反应后试管中的溶质进一步探究:某一小组将试管3、4中的物质分别过滤,得到滤液A和B。
甲、乙两同学对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猜想 成立
乙: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甲、乙两同学均验证猜想________成立,乙同学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
【实验拓展】丙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A和B于小烧杯中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从离子相互结合的角度分析)。
【反思与评价】
(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和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
(2)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验证生成物,还应考虑反应物。
15.(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学习复分解反应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稀盐酸、CaCO3粉末、Na2SO4溶液、BaC12溶液之间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大家一致认为试管①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是______。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2SO4猜想三: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BaC1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不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成立
【反思拓展】
I、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又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Ⅱ、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步骤二中除可用稀硫酸外,还可选用______(填字母序号)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
五、计算题
16.(2020·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生铁含碳量为2%~4.3%,钢含碳量为0.03%~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他们取11.5g铁合金样品盛放到锥形瓶中,将100g稀盐酸分成5等份,分5次加入锥形瓶,每次待充分反应后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整理如下表所示:
次数 加盐酸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20 20 20 20 20
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11.5 31.4 m 71.2 91.1 111.1
【查阅资料】碳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中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 。
(2)实验数据表中m的值为 。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0.1%)。
17.(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实际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工业品纯碱的指标等级。
国家标准规定工业品纯碱指标等级
指标项目 指标
I类 Ⅱ类 Ⅲ类
优等品 一等品 优等品 合格品
总碱量(Na2CO3计)%≥ 99.2 98.8 99.1 98.0
实践小组成员进行的实验和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______。
(2)通过计算判断该品牌工业品纯碱属于哪一指标等级。(写出计算过程,结果数值四舍五入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此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同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是不同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绿色化学”提出,使化学工艺的生产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一些化学技术还可以致力于环境的改善,恢复被污染、破坏的环境,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2.C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水,都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中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A
【详解】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合理;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OH,不合理;
C、中合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不合理;
D、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该物质不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甲烷不含有氧元素,不合理。
故选A。
4.D
【分析】化学变化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房间开窗通风有利于空气流通,没有新物质产生,不符合题意;
B、出门佩戴口罩,经过口罩的过滤,可以减少病毒传染的风险,没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
C、及时测量体温,体温计中的水银因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增大,液柱上升从而显示温度,没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
D、研制开发疫苗的过程中,经过多种物质的反应,最终获得了疫苗这种新物质,涉及到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A、由图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符合有机物的特点,即甲物质是一种有机物;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乙烯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2CO2+2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乙、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3:2,选项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12×2+1×4):(18×2)=7:9,选项错误,故选D。
6.C
【分析】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该“五连环”中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涉及3种基本反应类型。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换成分,价不变)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D
【详解】A、原子不显电性,但是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如中子,不符合题意;
B、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C、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D。
8.B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题意;
B、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8×2):28=2:1,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能将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 H2O +7 BC AD
【详解】(1)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原子个数:1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后原子个数:1个锰原子、4个氯原子,故2R中含有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故R为水,化学式为H2O;实验中MnO2可以用KMnO4、KClO3等物质替代,KMnO4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化合价规律,Mn元素的化合价为+7。
(2)A、为省工省时,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环境,与这一理念不相符;
B、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进行再利用,实现垃圾变废为宝,与这一理念相符
C、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与这一理念相符;
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会对水资源产生污染,与这一理念不相符;
故填:BC。
(3)A、蔬菜、水果等中富含维生素,维生素可以从蔬菜、水果等食物中获得,说法正确;
B、人体内缺钙,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说法错误;
C、霉变食物含有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加热后食用也会危害人体健康,说法错误;
D、吸烟和被动吸烟都有害健康,因为烟雾中含有多种种致癌和有害物质,说法正确;
故填:AD。
11.(1) 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
(2)灼烧,闻气味
【解析】(1)
根据铁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则冬奥会场馆中被混凝土严密包裹的钢筋不易生锈的原因是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工业炼铁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2)
鉴别纯羊毛和合成纤维的简便方法是灼烧,闻气味,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灼烧会有烧焦羽毛气味,合成纤维没有,可以鉴别。
12.(1)集气瓶
(2)
(3)检查装置气密性
(4)C
(5)C
【分析】(1)
①是集气瓶。
(2)
B可用于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
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一项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以免装置漏气浪费药品。
(4)
84 消毒液和块儿状洁厕灵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使用B装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可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使用E收集,所以正确的接口顺序为be,故选C。
(5)
氯气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能吸收氯气量较少,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能吸收氯气量较多。故选C。
【点睛】
13.(1)分液漏斗
(2)AC##AE##AC或AE
(3) ④①③②
(4)排尽充气袋内的空气
【详解】(1)由图可知,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或E,故填:AC或AE;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步骤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收集并验满气体,故顺序为:④①③②;
(4)现用F收集一袋较纯净的氧气,则导气管口b、c连接之前需排尽充气袋内的空气,才能收集到纯净的氧气。
14. 溶液变红 NaOH和Ca(OH)2 二 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等,合理即可) Ba2+和CO32-结合生成BaCO3沉淀
【详解】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故试管1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
试管2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对反应后试管中的溶质进一步探究:某一小组将试管3、4中的物质分别过滤,得到滤液A和B。
[猜想假设]
试管3中发生的反应是:Na2CO3+Ca(OH)2=CaCO3↓+2NaOH,如果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溶质是:NaOH;如果碳酸钠有剩余,则滤液中溶质是:NaOH和Na2CO3;如果氢氧化钙有剩余,则滤液中溶质是:NaOH和Ca(OH)2。故猜想三是:NaOH和Ca(OH)2。
[实验结论]
因为试管3 中发生的反应是:Na2CO3+Ca(OH)2=CaCO3↓+2NaOH,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NaOH。甲同学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还含有碳酸钠,说明猜想二成立。因为乙同学能得出同样的结论,所以设计的实验必然也是证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可以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和含有钙离子(或钡离子)的可溶性盐(或可溶性碱)反应生成沉淀。根据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等,合理即可)。
[实验拓展]
因为滤液A中含有NaOH和Na2CO3,而滤液B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液,根据Na2CO3+BaCl2=BaCO3↓+2NaCl,滤液B的成分可能是:NaCl;NaCl和Na2CO3;NaCl和BaCl2。由于丙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A和B于小烧杯中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滤液B中一定含有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因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从离子相互结合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Ba2+和CO32-结合生成BaCO3沉淀。
【点睛】可溶性碳酸盐的检验既可利用其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进行,也可利用其能与含有钙离子(或钡离子)的可溶性盐(或碱)反应生成沉淀的方法进行。
15. 稀盐酸和Na2SO4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白色粉末溶解,有气泡产生 NaCl、BaCl2 二 c
【详解】(1)复分解反应生成物条件为有沉淀生成或有水生成或有气体生成,故试管①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是稀盐酸和Na2SO4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2)试管②中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粉末溶解,有气泡产生;试管③中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一:氯化钡与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滤液溶质为NaCl
猜想二:当硫酸钠过量时,反应后滤液溶质为NaCl、Na2SO4
猜想三:当氯化钡过量时,反应后滤液溶质为NaCl、BaCl2
设计实验: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BaC1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说明猜想二不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钡(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说明猜想三成立;
反思拓展:
Ⅱ、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步骤二中验证猜想三正确,即为验证含有氯化钡和氯化钠,
a.稀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b.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钡反应没有气体、沉淀、水,故无法反应,无明显现象;
c.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有沉淀生成,能够反应;
故选c。
16.(1)0.4g;(2)51.3;(3)2.6%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中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100g+11.5g-111.1g=0.4g;
(2)第一次减少的质量为20g+11.5g-31.4g=0.1g,第三次减少的质量为60g+11.5g-71.2g=0.3g,所以第二次减少的质量为0.2g,所以40g+11.5g-m=0.2g,m=40g+11.5g-0.2g=51.3g;
(3)设该铁合金中铁的质量为x,
x=11.2g,
合金中碳的质量为:,
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2.6%介于2%~4.3%之间,该铁合金属于生铁。
17.(1)检验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
(2)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1.4g+100g-112.6g=8.8g
设该品牌工业品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21.2g
该品牌工业品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依据题意可知,该品牌工业品纯碱总碱量为99.1%,属于Ⅲ类优等品。
答:该品牌工业品纯碱属于Ⅲ类优等品。
【详解】(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氯化钠呈中性,酚酞不变色,当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过程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故检验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
(2)见答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