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和化肥
一、单选题
1.(2020·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某初三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的一些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烟生成
B.将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铜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2.(2020·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食盐 泥沙 水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FeCl2 CuCl2 Fe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C CaCl2溶液 HCl Ca(OH)2 加入过量Ca(OH)2
D N2 O2 Cu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Cu粉
A.A B.B C.C D.D
3.(2021·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Na2CO3粉末(NaHCO3) 充分加热
B CO2(CO) 通入 O2点燃
C C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 CaCO3粉末,过滤
D NaCl 溶液(Na2SO4) 加入适量 B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4.(2021·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四个实验相关数据、图像。与对应实验操作不相符的是
A.向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D.向稀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石灰水
5.(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
C.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 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6.(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及时归纳梳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下归纳不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 B.性质与用途
①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②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①水可做溶剂一一水能溶解所有物质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一一利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
C.化学与社会 D.化学与农业
①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和能源②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①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肥效降低②波尔多液不可用铁制容器存放
A.A B.B C.C D.D
7.(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食盐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B CO2 O2 在混合气体中点燃木炭
C NaCl溶液 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
D Cu粉 Fe2O3粉末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8.(2021·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两个片段和部分信息,X。Y。Z 分别代表相应位置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Y 属于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硫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3)标出 Z 的氧化物中 Z 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氢元素、氧元素与 X 代表的元素组成的一种铵态氮肥的化学式______。
三、推断题
9.(2020·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已知A、B、C、D、E分别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为鉴别该五种溶液,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绘制的思维导图如下所示:
(1)C中的溶质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D为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3)为鉴别B和E,加入的物质X为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0.(2021·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A-G 是初中常见的物质,相互间反应及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省略)已知 A 是金属氧化物,B 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 俗称烧碱,E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F 的化学式为______。
(2)化学反应①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反应②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若 B 和 C 能发生反应。这一反应的微观实质为____________。
11.(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分别是单质、氧化物、有机物、酸、碱、盐中的一种,且均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如“雪花”图案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稀盐酸,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A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D,且能与E发生中和反应,F是苏打的主要成分。
(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A与B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3)C属于上述物质类别中的______。
(4)E→H2O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2.(2020·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盛有适量碳酸钠溶液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 1 2 3 4
加入试剂 无色酚酞试液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试管1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试管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反应后试管中的溶质进一步探究:某一小组将试管3、4中的物质分别过滤,得到滤液A和B。
甲、乙两同学对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猜想 成立
乙: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甲、乙两同学均验证猜想________成立,乙同学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
【实验拓展】丙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A和B于小烧杯中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从离子相互结合的角度分析)。
【反思与评价】
(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和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
(2)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验证生成物,还应考虑反应物。
五、计算题
13.(2021·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将一瓶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最后获得 100 克氢氧化钠溶液。请解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求最后所得 100 克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食盐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即可除去泥沙等到食盐,选项正确;
B、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向含有氯化铜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铁,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过滤除去剩余的铁粉,得到氯化亚铁溶液,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后会有部分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引入新杂质,选项错误;
D、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Cu粉,氧气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
2、不能引入新杂质;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3.B
【详解】A. NaHCO3在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在加热时不发生反应,所以充分加热,可除去碳酸钠粉末中的碳酸氢钠,此选项正确;
B.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大量的二氧化碳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不会燃烧,此选项错误;
C. CaCl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盐酸,加入过量 CaCO3粉末,盐酸完全反应,过滤,滤出剩余的碳酸钙粉末,得到氯化钙溶液,此选项正确;
D. NaCl 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SO4,加入适量 BaCl2溶液,发生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过滤,滤出硫酸钡沉淀,得到氯化钠溶液,此选项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稀盐酸溶液为酸性,开始pH<7,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逐渐变为中性,pH=7,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为碱性,溶液pH>7,正确。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开始是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有硝酸钾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不再溶解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
C、因开始加入酸的质量相同,且开始酸不足,所以开始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最终由于金属完全反应,每24份质量的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最终镁产生氢气质量较大,错误。
D、氢氧化钙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沉淀生成。盐酸消耗完后,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沉淀质量增加,当氯化镁消耗完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正确。
故选C。
5.C
【详解】A、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的总质量不断增加,直至氧气反应完全,故选项正确;
B、镁比锌活泼,与稀硫酸反应时,镁比锌反应剧烈,产生气体的速率大;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锌粉时,根据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和稀硫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故选项正确;
C、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氢氧化钠的pH不断减小,但是溶液仍呈碱性,pH不会小于7 ,故选项错误;
D、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反应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沉淀,故选项正确。
故选:C。
6.B
【详解】A、①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正确;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正确。
不符合题意;
B、①水可作溶剂,但是水不能溶解所有物质,如植物油不溶于水,错误;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错误。
符合题意;
C、①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正确;
②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是不可再生能源,正确。
不符合题意;
D、①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不能混合使用,正确;
②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波尔多液不可用铁制容器存放,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氧气不能够在混合气体中点燃木炭,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氧气与木炭是不会燃烧的,而且当氧气不充足时,木炭与氧气会生成一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稀盐酸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与氯化钠不反应,除去了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铜粉,除去了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8.(1)金属
(2)S2-
(3)
(4)NH4NO3
【解析】(1)
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Y排在钠后是镁元素,镁是“钅”,是金属元素。
(2)
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点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符号为S2-。
(3)
Z排在镁元素之后是铝元素,则对应氧化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表示为。
(4)
N排在氧元素前,是氮元素。氢、氧、氮元素中可组成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所以能组成的铵态氮肥是硝酸铵,化学式NH4NO3。
9. CuSO4 氯化钠溶液 CO2或Na2CO3溶液(写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均可,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出C,五种物质中只有硫酸铜溶液具有颜色,是蓝色的,故C中的溶质为CuSO4。
(2)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A为稀盐酸,B和E不能通过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区分,故B和E为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故D为氯化钠溶液。
(3)为鉴别B和E,即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的物质为二氧化碳或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氢氧化钙溶液,无现象的为氢氧化钠溶液。
10.(1)FeCl2
(2)复分解反应
(3)
(4)
【分析】A-G 是初中常见的物质,B 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为氯化氢;C 俗称烧碱,则C为氢氧化钠;金属氧化物A与B(氯化氢)反应生成D,C(氢氧化钠)与D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D为氯化铜,A为氧化铜;E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则E为铁;D(氯化铜)与E(铁)反应生成G和浅绿色溶液F,则F中含有亚铁离子,F为氯化亚铁,G为铜。
【详解】(1)F为氯化亚铁,化学式为FeCl2;
(2)化学反应①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②为氯化铜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
(4)B为氯化氢,C为氢氧化钠,二者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反应的微观实质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结合生成水,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H++OH-=H2O。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1.(1)H2
(2)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有机物
(4)
【分析】A是稀盐酸(酸),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氧化物),A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D,D为盐或氢气,D又能生成水,则D为氢气(单质),且能与E(碱)发生中和反应,F是苏打的主要成分,F是碳酸钠(盐)。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分别是单质、氧化物、有机物、酸、碱、盐中的一种,且均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故C是有机物。
【详解】(1)由分析可知,D为氢气,化学式为H2;
(2)A与B为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现象为: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由分析可知,C属于有机物;
(4)E(碱)→H2O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即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化学方程式为:。
12. 溶液变红 NaOH和Ca(OH)2 二 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等,合理即可) Ba2+和CO32-结合生成BaCO3沉淀
【详解】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故试管1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
试管2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对反应后试管中的溶质进一步探究:某一小组将试管3、4中的物质分别过滤,得到滤液A和B。
[猜想假设]
试管3中发生的反应是:Na2CO3+Ca(OH)2=CaCO3↓+2NaOH,如果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溶质是:NaOH;如果碳酸钠有剩余,则滤液中溶质是:NaOH和Na2CO3;如果氢氧化钙有剩余,则滤液中溶质是:NaOH和Ca(OH)2。故猜想三是:NaOH和Ca(OH)2。
[实验结论]
因为试管3 中发生的反应是:Na2CO3+Ca(OH)2=CaCO3↓+2NaOH,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NaOH。甲同学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还含有碳酸钠,说明猜想二成立。因为乙同学能得出同样的结论,所以设计的实验必然也是证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可以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和含有钙离子(或钡离子)的可溶性盐(或可溶性碱)反应生成沉淀。根据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等,合理即可)。
[实验拓展]
因为滤液A中含有NaOH和Na2CO3,而滤液B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液,根据Na2CO3+BaCl2=BaCO3↓+2NaCl,滤液B的成分可能是:NaCl;NaCl和Na2CO3;NaCl和BaCl2。由于丙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A和B于小烧杯中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滤液B中一定含有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因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从离子相互结合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Ba2+和CO32-结合生成BaCO3沉淀。
【点睛】可溶性碳酸盐的检验既可利用其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进行,也可利用其能与含有钙离子(或钡离子)的可溶性盐(或碱)反应生成沉淀的方法进行。
13.(1)
(2)解:设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y
x=10.6g
y=8g
则最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12.6g-10.6g+8g=10g
最后所得 100g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最后所得 100g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分析】(1)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见答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