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茶馆(节选)》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茶馆(节选)》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3 13:2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第二单元
《茶馆》节选
老 舍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老舍及其作品特点,分析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茶馆》其独特的戏剧冲突,鉴赏王利发等主要人物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自主探究比较<<雷雨>>、<<茶馆>>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认清那个时代的黑暗, 了解百姓的痛苦,珍惜现在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及言外之意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雷雨》和《茶馆》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类茶馆、茶楼、茶坊,雨后春笋般地布满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再度成为市场繁华的一大景观。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分支。茶馆在唐宋形成后一直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自成丰、同治年间南京路最早的一洞天茶楼建立以来,茶馆业的发展明显是同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是同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大城市不仅发展了各自现代的茶馆文化,同时也有茶人发掘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茶道。源于杭州的茶菜也在中华大地得到发展。使茶文化艺术化,有了品位,品茗谈艺成为时尚,下面我们就走进老舍的茶馆,来感受一下老舍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
情境导入
知人论世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一生写下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知人论世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
老舍的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
老舍的作品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娴熟地运用“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
老舍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
老舍
( 1899-1966)
整体感知
“茶馆”指王利发开的“裕泰茶馆”,它是剧中人物活动的场所,也是透视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一个窗口。作品以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刻描绘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叙写了几十个人物的生活变化,展示出一幅时代生活的巨型画面。
识背景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老舍先生积极响应号召,于同年8月完成了一部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曹禺等艺术家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茶馆》。
1958年5月,老舍在《剧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文中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情境导入
老舍先生的《茶馆》,以旧北京城中的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画面,诅咒了这三个黑暗年代,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感知文本
《茶馆》全剧共三幕:第一幕展示了戊戌变法失败,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末路的社会面貌;第二幕展示了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时期的社会面貌;第三幕展示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面貌。
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一幕。此时,裕泰茶馆生意兴隆,茶馆老板王利发精神抖擞地穿梭于茶客之间,三教九流都来这里消磨时光。提着鸟笼、礼多人不怪的松二爷,喝茶从不付钱的算命先生唐铁嘴来了。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的十五岁女儿康顺子卖给七十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堪称中心人物的常四爷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在营里当差的二德子之流,一句"大清国要完",他被两个特务宋恩子和吴样子抓去,送进了监狱。
探究文本
任务布置:
(1)课文人物众多,可分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老舍说:剧中人物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秦仲义、庞太监分别是什么身份,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3)老舍又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大茶馆,小社会”。秦庞交锋,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它和<<雷雨>>有什么不同?
(4)老舍又说:“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即从一台词一句台词里听出弦外之音。“秦庞斗嘴”的语言尤为精彩,每一句话都有丰富的潜台词,试分析这段对话,读出每句话的弦外之音。
(5)戏剧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结合<<雷雨>>、<<茶馆>>试作分析。
观看《茶馆》全剧,思考下面5个问题
探究文本
任务一:课文人物众多,可分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任务导引:《茶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一向为人称道。全剧出场人物近70人,除茶馆老板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让人能够"闻其声知其人"(《对话浅论》)。茶馆是幅大画卷(图卷戏),绘声绘色描绘出社会的各个层面,再现了一个社会:
探究文本
任务导引:《茶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一向为人称道。全剧出场人物近70人,除茶馆老板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让人能够"闻其声知其人"(《对话浅论》)。茶馆是幅大画卷(图卷戏),绘声绘色描绘出社会的各个层面,再现了一个社会:
王利发
常四爷
松二爷
康顺子
刘麻子
唐铁嘴
宋恩子
吴祥子
探究文本
探究文本
(一)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型
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在乱世中作为茶馆这样一个公共场所的老板,他必须这样才能将这个祖辈手里传下来的事业传承下来,才能在乱世风云中竭力维持住茶馆的生存。他在父亲死后以二十多的年纪当上茶馆掌柜,精明能干、聪明机智,十多年时间,世道复杂,生意难做,大多茶馆都接连消失,而“裕泰”茶馆依然存在,就可以看出他的能力。但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灵活应变,机智能干就变成了见风使舵,顺应潮流,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为了摆脱经营困境,他对自己身外的一切都讨好,是一个世 俗的可怜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讨好了别人一辈子,精明圆滑的小掌柜,在四十多年后,失去了他守了一辈子的茶馆、落得了一个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悲惨结局,被时代的浪花扑灭在历史长河中。
李三是王利发裕泰茶馆里的跑堂伙计,只有少说话多做事、有眼色会灵活应变、勤快、手脚利索才能干好这项工作。在老板“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的观念指导下,他更是安分守己,少说话,不惹事。这是社会大环境逼迫,少说就少惹事,少惹事,少得罪人就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松二爷是个旗人,心地是善良的,讲礼节,待人和气、彬彬有礼,喜欢说话儿。但他胆小怕事,没有常四爷的敢作敢当,没有王利发的坚韧和变通,更没有秦仲义的高远目标和实干精神。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吃着皇粮度日,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没有了“铁杆庄稼”,但他仍然不愿自食其力,不会自立自强,最终为时代所淘汰。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被养残了的旗人的典型形象,
任务一:(1)课文人物众多,可分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探究文本
(二)积极求变,勇于反抗型
常四爷,个性坚强、真诚、直爽,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正义感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茶馆的掌柜王利发相反,他敢当面指责二德子的不正行为,他爱打抱不平,他不向别人作揖、哀求,他靠自己的努力过日子。但,这样刚烈一定会惹事,在他感到国将不国发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的牢骚后,被捕入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用几年的牢狱生活证明了自己敢作敢当、正直爱国、毫不退缩的刚强不屈性格。常四爷说 :“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道理,谁也不欺侮谁。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面对残酷现实,常四爷心如刀绞,带着国将不国的恨铁不成钢自洒纸钱,孤独老去。
秦仲义是王利发茶馆的房东,是一个阔少爷也是一个维新派的资本家。他自信地说:“对,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资,那才能救中国!”这位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志向远大,敢于拼搏,体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在那个年代具有先进性。这代表了一批先进人物的思想,但他实业救国的主张和王利发的“改良”,常四爷的反抗一样,都被现实生活的浪潮击得粉碎。到最后,他不但实业救国的志向不能实现,连自己也成了落入水中的“泥菩萨”,自身难保,工厂被抢,产品被挤压,一生的心血毁于一旦。年老时,潦倒凄凉的他发出了“全世界找不到这样的政府”的血淋淋的控诉。他的悲剧也说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中国,走实业救国的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三)受压迫蹂躏,苦苦挣扎型
康六是农民,他是痛苦无奈的。虎毒尚不食子而作为一个父亲,要在那种困苦情况下才会作出把亲生女儿卖给老太监这样的抉择。
他的女儿康顺子,一个15岁的姑娘被卖给一个太监,年幼的她无从选择自己的命运,只是作为一件可以换钱的物品来解决家人的困境。人民苦,女子更苦,展现了旧中国妇女受压迫、受奴役、受残害、受蹂躏的悲惨命运。
任务一:(1)课文人物众多,可分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探究文本
(五)黑恶势力、社会渣滓型
庞太监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庞太监依仗皇势,在维新变法时心烦,在谭嗣同被杀后又趾高气扬,得势更猖狂。可以从中窥视到清朝统治时期宦官的狗仗人势、持强凌弱形象和封建官僚对百姓的欺压蹂躏。
二德子是一个在善扑营当差的打手,茶馆里对他的评价是“狐假虎威,小小恶霸。本领家传,软欺怕硬”。马五爷是洋人的走狗,又身为恶霸,这两重身份使他可以不惧二德子。他作为一个国人却崇洋教,他作为平民却欺压百姓,傲慢、虚伪,灵魂污浊,毫无底线。这侧面反映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强大,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唐铁嘴是一个以相面为生的鸦片鬼。从他的形象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鸦片对中国人身心的毒害。他以算卦为由骗取钱财,不讲信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无底线地阿谀奉承,满嘴跑火车。他的儿子小唐铁嘴,袭承他父业,以天师的身份坑蒙拐骗,他们两代人都是社会的渣滓。
刘麻子是一个以说媒为遮羞布的人贩子,他作庞太监的媒,把康六的女儿康顺子卖给庞太监。对有权势的庞太监极尽“舔狗”之能。刘麻子买康顺子时对康六毫无同情心只肯给这家可怜人十两银子,而自己却向庞太监要了二百两!展现他两面三刀、冷血无情、嫌贫爱富的小人形象。
宋恩子和吴祥子都是特务打手。他们不懂政治,没有社会倾向,谁给钱谁给饭就给谁干活。所以,他们是顺风倒的奸佞小人,做完前清的爪牙,又做军阀时代的走狗,以势欺人、狡猾贪婪、蛮横霸道,靠陷害他人苟且偷生。
任务一:(1)课文人物众多,可分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探究文本
任务二:老舍说:剧中人物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秦仲义、庞太监分别是什么身份,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胸怀实业救国理想,敢于反抗的民族资本家,财大气粗、 自负又萧洒的性格特点。此形象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必然的悲剧命运。
庞太监----- 迂腐无知。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其势力的奴才、走狗 仰仗背后势力强取豪夺 他二者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对话。。
探究文本
在《雷雨》中,戏剧冲突是尖锐而集中的。《雷雨》第二幕中侍萍和周朴园的冲突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但是他们二者之间的冲突之所以可以触动人心、营造出紧张和激愤的氛围,则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反映出了饱受剥夺的下层人民和高高在上的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紧接着作为无产阶级代表的鲁大海出场,他的出场将第二幕的戏剧冲突推向了一个更为尖锐的局面。工人阶级与封建资产阶级,鲁大海和周朴园,父子见面却不得相认。鲁大海的存在直接威胁着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利益的冲突、阶级的矛盾裸地抹杀了他们之间的父子之情。原本应该是含情地相认,在戏剧中表现出来的却只有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
《茶馆》就不一样,自始自终没有一个贯穿戏剧的冲突,一幕之中众多独立的事件构成各自的戏剧冲突,众多各自独立的零碎冲突合在一起使戏剧的每一幕都充满了高潮,也构成了全戏最大的戏剧冲突——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但人物众多,细节极为丰富,因此有人称它为“图卷式的作品。通过各阶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他们的命运变化,揭示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作者直指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的每一个冲突都暗示人民与时代的冲突。
任务三:老舍又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大茶馆,小社会”。秦庞交锋,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它和<<雷雨>>有什么不同?
探究文本
任务四:老舍又说:“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即从一句台词里听出弦外之音。“秦庞斗嘴”的语言尤为精彩,每一句话都有丰富的潜台词,试分析这段对话,读出每句话的弦外之音。
探究文本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①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②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③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
好些财主都讲维新!④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⑤
     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⑥
你敢改祖宗的章程,你就掉脑袋!
你最好放聪明点,不然你就没有命了,更发不了财!
我的财产哪能跟你庞总管比呢!
全北京城都知道你秦二爷,当然我也知道,而且我还知道你秦仲义讲维新。威胁秦仲义。
我是有点威风,可是也没有你庞总管威风啊!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那咱们就各人亮亮各人的本事,斗一斗吧!
知识拓展
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处理。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为什么
观点一:采用了独具一格的编剧方法。老舍不追求编织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刻画人物,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为目标,“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的编剧方法,是属于散文化的编剧方法,这是老舍的一个创举。
知识拓展
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处理。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为什么
观点二:“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独特巧妙。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的聚集地,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在《茶馆》第一幕里有台词的人物就有二十多个;二是人物杂陈,在《茶馆》第一幕中,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上至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人物、家道殷实的民族资本家、吃洋饭的恶霸,下至卖女儿的农民、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乡妇。他们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知识拓展
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处理。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为什么
观点三:事件与情节巧妙结合。老舍善于选择特定的事件和让人物亮眼的情节。如第一幕的时代背景是戊戌变法失败后,顽固派获得了“胜利”。那么怎么来表现这个腐朽的“胜利”呢 老舍选择了“太监娶媳妇”这个情节,顽固派的腐朽与荒唐通过庞太监的腐朽与荒唐得到了充分的揭露。又如马五爷早就在茶馆里了,但作者让他在二德子动手的时候亮相,马五爷短短的几句话就把二德子的气焰灭了下去,也把压在旧社会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展示了出来。
知识拓展
戏剧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结合<<雷雨>>、<<茶馆>>试作分析。
戏剧的特点:第一,高度集中的社会生活。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第二,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第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知识拓展
戏剧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结合<<雷雨>>、<<茶馆>>试作分析。
活动一:指导学生阅读《谈谈戏剧文学》小短文
谈谈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的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创设完整的结构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
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为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戏剧文学就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戏剧演出有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因此,剧本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不能过于频繁,戏剧情节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剧本的分幕、分场,正是它的集中性的具体表现。所谓"一幕",指的是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的段落;所谓"一场",指的是大的段落中空间的变换或时间的间隔。戏剧文学不像小说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必须突出主要事件,而把次要的推到幕后。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之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例如、《变脸》中驾舟的动作就是虚拟的,这时的舞台就是虚拟的一片水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并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因此,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戏剧则要求表现得更集中,更突出。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戏剧文学,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矛盾。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有它一定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地说。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开端起着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的作用。开端"开"得好,就能逐步展开矛盾,紧紧地吸引观众。发展是矛盾冲突进一步向前推进。情节发展往往是波澜起伏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断掀起波澜,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高潮是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顶点,并出现急剧转化的局面,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剧本的中心思想在这一阶段都得到充分的表现。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一般矛盾冲突得到解决。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前还有序幕,结尾之后还有尾声。序幕用来介绍时代背景、人物来历和剧情发展的原因;尾声往往与序幕相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提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第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在戏剧演出的综合性整体中,剧本虽然是基础,但居于中心地位的却是演员的表演。演员扮演角色的基本手段是语言和动作。小说中语言的主要性能是叙述和描写,而"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高尔基语)在戏剧文学中。故事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剧作家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态度,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因此,戏剧文学语言的特点,一是要求高度的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二是要求精练、含蓄,便于激发人们的想像:三是要求明朗动听,琅琅上口,清亮入耳。《变脸》《枣儿》的语言都有这样一些特点,因此,水上漂、狗娃、老人和孩子等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都十分鲜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知识拓展
活动一:指导学生阅读《谈谈戏剧文学》小短文
知识拓展
戏剧,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
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所谓正剧,就是指兼具悲、喜剧因素,能真实、全面地表现普通的社会生活形态的戏剧。
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等。
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活动一一:指导学生阅读《谈谈戏剧文学》小短文
知识拓展
活动二: 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比较<<雷雨>>、<<茶馆>>
﹙1﹚ 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雷雨>> 同一时代的周公馆 , 集中的场景。
<<茶馆>> 不同时代的茶馆。
(2) 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雷雨>> 阶级矛盾 、 家庭矛盾相互交织 ,有集中、统一的矛盾冲突 。
<<茶馆>> 人民与旧时代 的矛盾 , 从不同人物身上反映 ,无集中、统一的矛盾冲突
(3) 剧本人物要相对集中
<<雷雨>> 关系复杂 , 人物主次分明,相对集中
<<茶馆>> 错综复杂 , 人物众多 , 有主有次
小结
《茶馆》的剧情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物言行来带动情节的发展,这与中外传统的戏剧写法完全不同。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表现人民生活,或揭露黑暗势力,或流露劳动者的反抗意识等,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