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4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和金属矿物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4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和金属矿物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04 08: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日照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4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和金属矿物
一、单选题
1.(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A.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B.加快煤的开采与使用,大力发展经济
C.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D.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
2.(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气体,并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下列所选试剂制备相应气体合适的是
①用硫酸铜粉末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制备O2
②用铝片与稀盐酸混合制备H2
③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备O2
④用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混合制备CO2
⑤用氯酸钾固体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备O2
A.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
3.(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试样X由FeO和CuO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若全部的粉末Y和全部的溶液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是6.4g,则每份试样X中CuO的质量为
A.4g B.8g C.16g D.32g
4.(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木炭体现氧化性 B.实验中,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
C.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D.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5.(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1年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主题的是
A.使用脱硫煤,减少酸雨形成
B.深埋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C.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6.(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利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证明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有新物质生成。已知: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过程中,固体由绿色逐渐变为黑色,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B.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证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C.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D.上述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是②①③
7.(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利用铜制备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①:Cu + 2H2SO4 (浓) CuSO4 + SO2↑ + 2H2O
方案②:2Cu + O2 2CuO CuO + H2SO4(稀) = CuSO4 + H2O
对比上述两个方案,若硫酸足量且不考虑铜的损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个方案都需要加热
B.方案①中可以用稀硫酸代替浓硫酸
C.方案②中硫酸的利用率高,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
D.等质量的铜分别按两个方案制备,可获得等质量的硫酸铜
8.(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
B.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9.(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
A CuCl2溶液(CuSO4)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 Zn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锌粒,过滤
C Fe2O3固体(CuO)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D NaOH溶液[Ca(OH)2]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0.(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含甲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将甲和丁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甲表面有铜析出,而丁没有变化。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
A.丙<丁<甲<乙 B.乙<甲<丁<丙 C.丁<甲<乙<丙 D.丙< 乙<甲<丁
11.(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现将等质量且形状相同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 B.金属活动性:乙<丙<甲
C.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D.甲、乙、丙可能分别是锌、铁、镁
12.(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波尔多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待溶液澄清后,再放入一个表面光亮的铁钉,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B.铁钉表面有金属钙析出
C.有无色气泡放出
D.该实验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二、流程题
13.(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铜矿冶炼铜时,得到一种黑色固体化合物A,现设计以下流程对其进行探究。
已知:B为化合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为单质。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反应类型为 _____。
(2)用一种无色气体Y代替黑色固体X,也能在加热条件下与A反应生成B和C,则Y的化学式为 _____。
(3)若③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蓝色溶液D中首先与NaOH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反应③中生成蓝色沉淀F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三、实验题
14.(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乙二酸俗称草酸,菠菜等植物中含量较多。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到157℃条件下,乙二酸能发生反应:。依据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可验证乙二酸发生分解反应的产物。已知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A中现象是_______,A与D中的仪器及药品______(填“能”或“不能”)互换。
(2)B中试剂瓶内盛放足量的物质,其名称是_____。
(3)实验时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乙二酸发生分解反应的产物中有___(填化学式)。
(5)G处点燃尾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脱硫煤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加快煤的开采与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题意;
C、可燃冰即固态甲烷和水的结合物,甲烷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会固定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选D。
2.A
【分析】如图所示,该装置是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适合块状固体和液体混合制取气体。原理是:隔板把块状固体和液体隔开,当关闭止水夹时由于气体增多使试管内气压变大,把溶液压入长颈漏斗的管体内,液面低于隔板,固液分开,不再反应,打开止水夹则气体导出,液面回升,固液接触继续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根据分析,①用硫酸铜粉末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制备氧气,由于硫酸铜是粉末,故无法放置于多孔塑料板上与液体分离,不符合题意;
根据分析,②用铝片与稀盐酸混合制备氢气,铝片置于塑料板上,符合题意;
根据分析,③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备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适合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不符合题意;
根据分析,④用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混合制备二氧化碳,块状碳酸钙置于塑料板上,符合题意;
根据分析,⑤用氯酸钾固体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备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适合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不符合题意;
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
3.A
【详解】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亚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粉末Y中含铁和铜,
试样与过量盐酸反应,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故所得溶液Z为FeCl2、CuCl2和HCl的混合液,将粉末Y与Z混合,发生反应:Fe+CuCl2=FeCl2+Cu;Fe+2HCl=FeCl2+H2↑,由生成的溶液呈酸性且溶液中不含Cu2+可知,不溶物W全部是金属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W中铜来自于2份试样X,故每份试样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故选A。
4.A
【详解】A、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在该反应中,木炭得到氧,体现还原性,符合题意;
B、实验中,氧化铜失去氧,属于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C、木炭和氧化铜反应条件是高温,酒精灯上加网罩,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A、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形成,不符合题意;
B、深埋废旧电池,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水源和土壤,符合题意;
C、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分析】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A.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绿色固体,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氧化铜固体,所以固体由绿色逐渐变为黑色,证明有新物质生成,选项A正确;
B. 已知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所以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证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选项B正确;
C. 因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C正确;
D. 上述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应该是②③①。因为如果先检验二氧化碳,产物必定通过澄清石灰水,而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这样的气体再经过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变蓝,不能确定水一定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选项 D不正确。故选D。
7.B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两个方案都需要加热,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可以用稀硫酸代替浓硫酸,方案①必须使用浓硫酸,符合题意;
C、方案①中,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每两个硫酸分子生成一个硫酸铜分子,方案②中每一个硫酸分子生成一个硫酸铜分子,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
D、方案②根据化学方程式2Cu + O2 2CuO,CuO + H2SO4(稀) = CuSO4 + H2O,可得关系式:Cu~CuSO4;方案①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2H2O,由此可知,等质量的铜分别按两个方案制备,可获得等质量的硫酸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A、铁与氧气、水接触充分时最易生锈,所以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 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②中铁只与水接触,铁不锈蚀,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③铁只与空气接触,铁不锈蚀,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四个实验中,④中的铁钉与氧气、水接触最充分,生锈最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A、CuSO4能与过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CuCl2能与过量的锌粒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能除杂质且没有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C、Fe2O3和CuO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Ca(OH)2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除杂的原则,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A
【详解】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则丙活动性最弱;含甲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乙能将甲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知金属活动性:甲<乙;将甲和丁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甲表面有铜析出,而丁没有变化,则金属活动性:丁<甲;故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丙<丁<甲<乙。
故选:A。
11.B
【详解】A、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且生成物中金属元素均为+2价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结合图像可知,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选项错误;
B、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越多,结合图像可知,金属活泼性为甲>丙>乙,故选项正确;
C、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故消耗酸的质量为甲>乙>丙,故选项错误;
D、由金属的活泼性:甲>丙>乙,及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可知甲、乙、丙不可能分别为锌、铁、镁,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B
【分析】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再向波尔多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澄清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硫酸铜、氯化钙和盐酸。
【详解】A、因为溶液中含有硫酸铜,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金属铜,故A不符合题意;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钙弱,所以铁不能与氯化钙反应,不会有钙析出,故B符合题意;
C、因为溶液中含有稀盐酸,铁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氢气,故C不符合题意;
D、铁能将铜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1) 置换反应
(2)CO
(3) H2SO4
【详解】(1)B为化合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B为二氧化碳;C为单质,为红色固体,则C为铜;所以黑色固体X为碳,黑色固体化合物A为氧化铜,反应①即为碳与黑色的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属于置换反应;
(2)用一种无色气体Y代替黑色固体X,也能在加热条件下与A(氧化铜)反应生成B(二氧化碳)和C(铜),则无色气体Y为一氧化碳,即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Y的化学式为:CO;
(3)反应②中黑色固体A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蓝色溶液D为硫酸铜和过量的稀硫酸,若③中向蓝色溶液D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蓝色溶液D中首先与NaOH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首先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H2SO4;反应③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方程式为:。
14.(1) 粉末由白色变为蓝色 不能
(2)澄清石灰水
(3)
(4)CO
(5)2CO+O22CO2
【解析】(1)
乙二酸分解反应的产物中含有水蒸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因此可观察到A中U形管内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A中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产物中水的存在,D中无水氯化钙用作干燥剂,用于除去水蒸气;无水氯化钙遇水无明显现象,无法验证产物中有水,故不能交换位置。
(2)
B中试剂用于验证并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可用澄清石灰水。
(3)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高温还原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3Fe+4CO2。
(4)
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进入装置E中气体不含二氧化碳,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结合两者说明进入装置E中气体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5)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G处放置燃着的酒精灯用于点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点睛】本题目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实验操作原理,把握题给信息,掌握实验操作方法,题目有一定难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