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化学实验
一、单选题
1.(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氢气 B.蒸发
C.过滤 D.测定溶液的pH
2.(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气体,并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下列所选试剂制备相应气体合适的是
①用硫酸铜粉末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制备O2
②用铝片与稀盐酸混合制备H2
③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备O2
④用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混合制备CO2
⑤用氯酸钾固体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备O2
A.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
3.(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羊毛线和涤纶线 分别点燃,闻气味,观察现象
B K2SO4溶液和Na2SO4溶液 分别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
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 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加入H2O2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4.(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向试管中加锌粒 C.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D.称量食盐
A.A B.B C.C D.D
5.(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利用铜制备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①:Cu + 2H2SO4 (浓) CuSO4 + SO2↑ + 2H2O
方案②:2Cu + O2 2CuO CuO + H2SO4(稀) = CuSO4 + H2O
对比上述两个方案,若硫酸足量且不考虑铜的损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个方案都需要加热
B.方案①中可以用稀硫酸代替浓硫酸
C.方案②中硫酸的利用率高,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
D.等质量的铜分别按两个方案制备,可获得等质量的硫酸铜
6.(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用滴管滴加液体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测定溶液的pH
A.A B.B C.C D.D
7.(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
A CuCl2溶液(CuSO4)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 Zn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锌粒,过滤
C Fe2O3固体(CuO)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D NaOH溶液[Ca(OH)2]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8.(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利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证明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有新物质生成。已知: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过程中,固体由绿色逐渐变为黑色,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B.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证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C.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D.上述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是②①③
二、推断题
9.(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A和F是含有两种相同元素的固体,A为红棕色,F为黑色。C和E是含有两种相同元素的气体。B和D是固体单质,D能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反应生成D和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C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_______。
(3)在实验室里,做D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一些水,目是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三、流程题
10.(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铜矿冶炼铜时,得到一种黑色固体化合物A,现设计以下流程对其进行探究。
已知:B为化合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为单质。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反应类型为 _____。
(2)用一种无色气体Y代替黑色固体X,也能在加热条件下与A反应生成B和C,则Y的化学式为 _____。
(3)若③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蓝色溶液D中首先与NaOH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反应③中生成蓝色沉淀F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11.(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现有含杂质氯化镁的氯化钾,欲除去杂质,配制氯化钾溶液,操作流程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过滤。有关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写字母标号)。
A 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留有气泡
B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C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 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3)蒸发。把液体倒入蒸发皿,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
(4)天平调零。如图所示,先把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如果指针静止时偏向右侧,则应该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往_____旋动(填写“左”或“右”)。
(5)配制溶液。称量氯化钾固体的质量和量取水的体积时,天平示数(单位:克)和量筒读数(单位:毫升)分别如图所示,则所配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
四、实验题
12.(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实验室欲用H2O2溶液制备氧气,并进行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和MnO2制备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下列发生装置(如图1)最合适的是 _____(填标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2)已知:用H2O2制取氧气时,也可用铂丝代替MnO2作催化剂。如图2中甲装置可通过铂丝的上下移动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制备过程中体系内压强过大,则安全管中的现象是 _____,此时应将铂丝抽离过氧化氢溶液,使反应停止。
(3)用图2中乙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13.(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乙二酸俗称草酸,菠菜等植物中含量较多。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到157℃条件下,乙二酸能发生反应:。依据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可验证乙二酸发生分解反应的产物。已知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A中现象是_______,A与D中的仪器及药品______(填“能”或“不能”)互换。
(2)B中试剂瓶内盛放足量的物质,其名称是_____。
(3)实验时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乙二酸发生分解反应的产物中有___(填化学式)。
(5)G处点燃尾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4.(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在实验室里,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填写字母标号,下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用混合过氧化氢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为了便于控制反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上述装置中,能用于收集甲烷的是________。
(4)选用上述装置并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节约药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图所示为向上排空气法,故选项错误;
B、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如图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要注意一贴即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二低即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三靠即烧杯口紧贴玻璃棒,玻璃棒抵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如图所示,未使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管口未紧贴烧杯内壁,操作错误;
D、测定pH时应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直接伸到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如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2.A
【分析】如图所示,该装置是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适合块状固体和液体混合制取气体。原理是:隔板把块状固体和液体隔开,当关闭止水夹时由于气体增多使试管内气压变大,把溶液压入长颈漏斗的管体内,液面低于隔板,固液分开,不再反应,打开止水夹则气体导出,液面回升,固液接触继续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根据分析,①用硫酸铜粉末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制备氧气,由于硫酸铜是粉末,故无法放置于多孔塑料板上与液体分离,不符合题意;
根据分析,②用铝片与稀盐酸混合制备氢气,铝片置于塑料板上,符合题意;
根据分析,③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备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适合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不符合题意;
根据分析,④用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混合制备二氧化碳,块状碳酸钙置于塑料板上,符合题意;
根据分析,⑤用氯酸钾固体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备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适合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不符合题意;
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
3.B
【详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的羽毛味,涤纶为合成纤维,灼烧时无烧焦的羽毛味,采用灼烧闻气味法,可鉴别两物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硫酸钾和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时,都含有硫酸根离子,故均有白色沉淀生成,无法鉴别,B错误,符合题意;
C、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石灰水时无现象,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石灰水时有白色沉淀碳酸钙生成,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木炭粉中加入双氧水,无现象,向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时,有大量气泡生成,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加热液体时,管内液体体积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A错误;
B、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时,应注意“一横、二放、三慢竖”,B错误;
C、氯化钾和熟石灰不反应,无现象,氯化铵与熟石灰作用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可以鉴别,C正确;
D、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两个方案都需要加热,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可以用稀硫酸代替浓硫酸,方案①必须使用浓硫酸,符合题意;
C、方案①中,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每两个硫酸分子生成一个硫酸铜分子,方案②中每一个硫酸分子生成一个硫酸铜分子,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
D、方案②根据化学方程式2Cu + O2 2CuO,CuO + H2SO4(稀) = CuSO4 + H2O,可得关系式:Cu~CuSO4;方案①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2H2O,由此可知,等质量的铜分别按两个方案制备,可获得等质量的硫酸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用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CuSO4能与过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CuCl2能与过量的锌粒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能除杂质且没有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C、Fe2O3和CuO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Ca(OH)2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除杂的原则,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D
【分析】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A.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绿色固体,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氧化铜固体,所以固体由绿色逐渐变为黑色,证明有新物质生成,选项A正确;
B. 已知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所以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证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选项B正确;
C. 因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C正确;
D. 上述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应该是②③①。因为如果先检验二氧化碳,产物必定通过澄清石灰水,而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这样的气体再经过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变蓝,不能确定水一定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选项 D不正确。故选D。
9. 置换反应 蓝色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详解】A和F是含有两种相同元素的固体,A为红棕色,F为黑色,A与B反应、A与C反应均能得到D和E,B和D是固体单质,D能与稀盐酸反应,D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则A为氧化铁,D为铁,E为二氧化碳,F为四氧化三铁,B、C为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C和E是含有两种相同元素的气体,则C为一氧化碳,B为碳;代入验证正确;
(1)A和B反应生成D和E,高温条件下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2)C是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3)在实验室里,做D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一些水,目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点燃条件下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0.(1) 置换反应
(2)CO
(3) H2SO4
【详解】(1)B为化合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B为二氧化碳;C为单质,为红色固体,则C为铜;所以黑色固体X为碳,黑色固体化合物A为氧化铜,反应①即为碳与黑色的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属于置换反应;
(2)用一种无色气体Y代替黑色固体X,也能在加热条件下与A(氧化铜)反应生成B(二氧化碳)和C(铜),则无色气体Y为一氧化碳,即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Y的化学式为:CO;
(3)反应②中黑色固体A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蓝色溶液D为硫酸铜和过量的稀硫酸,若③中向蓝色溶液D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蓝色溶液D中首先与NaOH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首先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H2SO4;反应③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方程式为:。
11. MgCl2 + 2KOH =Mg (OH)2↓+ 2KCl A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左 18%
【详解】(1)氢氧化钾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MgCl2 + 2KOH =Mg (OH)2↓+ 2KCl,故填:MgCl2 + 2KOH =Mg (OH)2↓+ 2KCl。
(2)A、为加快过滤速度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A错。
B、使液体沿烧杯内壁缓缓下流,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B正确。
C、为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C正确。
D、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内壁间隙流下,D正确。
故选:A。
(3)蒸发把液体倒入蒸发皿,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天平调零,先把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如果指针静止时偏向右侧,说明右侧重,则应该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往左旋动,故填:左。
(5)由图可知氯化钾质量10g+5g+3g=18g,水质量82mL×1g/cm3=82g,质量分数,故填:18%。
12.(1) B
(2)液面上升
(3)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详解】(1)与长颈漏斗相比,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来控制反应速率,采用H2O2溶液和MnO2制备氧气,应控制滴加过氧化氢的速率,因此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反应物,应加入到分液漏斗中,A中在分液漏斗中加水,使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直接接触,无法控制过氧化氢的滴加速率,故选择装置B;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变大,过氧化氢溶液被压入安全管中,可观察到安全管中的液面上升;
(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1) 粉末由白色变为蓝色 不能
(2)澄清石灰水
(3)
(4)CO
(5)2CO+O22CO2
【解析】(1)
乙二酸分解反应的产物中含有水蒸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因此可观察到A中U形管内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A中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产物中水的存在,D中无水氯化钙用作干燥剂,用于除去水蒸气;无水氯化钙遇水无明显现象,无法验证产物中有水,故不能交换位置。
(2)
B中试剂用于验证并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可用澄清石灰水。
(3)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高温还原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3Fe+4CO2。
(4)
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进入装置E中气体不含二氧化碳,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结合两者说明进入装置E中气体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5)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G处放置燃着的酒精灯用于点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点睛】本题目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实验操作原理,把握题给信息,掌握实验操作方法,题目有一定难度。
14. BD AC 催化作用 BD E、F 抽拉(或提起)粗铜丝,使小布袋与液体脱离接触
【详解】(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BD,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用混合过氧化氢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型,为了便于控制反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AC,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3)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属于固体混合加热型,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BD,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上述装置中,能用于收集甲烷的是 E、F。
(4)选用上述装置并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节约药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抽拉(或提起)粗铜丝,使小布袋与液体脱离接触。
【点睛】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