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2物质构成的奥秘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2物质构成的奥秘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04 08:3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2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单选题
1.(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C.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的运动和变化是导致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
B.原子虽小,既有质量也有能量
C.繁多复杂的物质是由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的
D.离子带电,所以不能构成物质
3.(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工业制取硝酸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40
C.反应前后金属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丙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4.(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灰汤粽”香气四溢,征服味蕾,深受人们欢迎。制作时先用多层纱布盖住容器口,再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即为“灰汤”,将包好的粽子放入“灰汤”浸泡数小时后再煮制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沸水中,碳酸钾的溶解度较大
B.碳酸钾属于碱
C.“灰汤粽”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
D.制作“灰汤”的过程中用到了过滤原理
5.(2021·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
C.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6.(2021·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反应中物质乙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前后甲、丁的质量比为1:1
7.(2021·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复合肥:硝酸钾、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 B.合金:黄铜、青铜、氧化铜
C.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玻璃钢 D.碱:火碱、纯碱、小苏打
8.(2021·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红色消失——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产生沉淀——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难溶性氯化银
9.(2020·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
B.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
C.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0.(2020·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单质 B.化合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二、填空题
11.(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物尽其用——金属之“铝”
社会发展离不开金属,生产生活中铁、铝及其合金制品随处可见。
(1)铝制易拉罐(如图1)
某品牌碳酸饮料的易拉罐是由铝合金制成的,内壁附着一层有机薄膜。该铝合金中铝的含量约为97%,还含有镁、锰、铁、铟(In)等。
①将易拉罐剪成条状,打磨后与纯铝片相互刻画,发现纯铝片表面有划痕,说明 _____。
②请你推测组成有机薄膜的物质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写两条即可)。
③“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制易拉罐”是当前的一个社会性科学议题。有同学认为应该停止使用铝制易拉罐,理由可能 _____(写一条即可);也有同学支持继续使用铝制易拉罐,请你结合铝的性质阐述理由 _____、_____(写两条即可)。
④生活垃圾要分类投放,可与废弃易拉罐作为同一类投放的是 _____(填字母序号)。
A.废旧电池
B.废弃口罩
C.厨余垃圾
D.废旧铁锅
(2)储氢材料
储氢材料的研发是氢能源技术的关键之一。金属铝可用作储氢材料,储氢后生成氢化铝(AlH3),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释氢原理为氢化铝与水反应释放氢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铝,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3)制备铝
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备金属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4)铝合金中的铟(In)
如图2为铝、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某同学推测金属铟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理由是 _____。实验证明,铟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12.(2021·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焰火中的化学
五光十色的焰火让人叹为观止。焰火中的白光主要是由金属镁燃烧产生。下图是有关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前
图中属于原子的有(填序号)______,属于阴离子的有(填序号)______。氧原子(填“能”或“不能”)______直接构成物质。保持金属镁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填符号)______。
(2)燃烧中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镁主要跟氧气反应,还能跟氮气反应生成少量氮化镁(氮元素显-3价)。
①镁跟氮气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镁跟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②焰火中燃烧金属镁是为了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3)燃烧后
氧化镁能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要把氯化镁中的镁元素重新分配到其它物质中,从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化合价是否改变的角度,反应可分为两类,请举例说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和______。但无论化学反应多么复杂,从宏观看______不会消失,从微观看______不会消失。
13.(2020·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与航天
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以下简称“胖五”)发射成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胖五”两种发动机分别采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和煤油、液氧做推进剂,而旧的长征火箭采用的推进剂是有毒的偏二甲肼(N2H4)和液态四氧化二氮(N2O4),其燃烧时还会因泄露和不充分燃烧产生大量氮的氧化物。
①“胖五”的两种推进剂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学家发现,煤在一定条件下加氢制得煤油,称之为煤的液化,属于__________变化。
③写出煤油(以C12H16为例)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胖五”的两种发动机采用的推进剂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铝合金在火箭制造中被广泛应用。
①铝合金中的铝化学性质活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铝在岩石圈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工业采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20·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探秘物质的构成
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1)原子的构成:汤姆森、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根据实验证据进行推理,再用原子模型来表征原子的内部结构。
①汤姆森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1897年,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所有原子都能释放出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当时的实验现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你推理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的____________模型。
③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原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不变,__________________可变。
(2)分子的构成:十九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早期的分子学说,部分观点如下:
观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观点2:单质分子由相同种类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类原子组成。
观点3:分子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化学方法可使它解离。
观点4: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质量总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①按现代分子理论,观点1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元素角度谈谈你对观点2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观点3,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下同),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原子、分子质量很小,为计算和使用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结合观点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
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的比值
C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D 1个分子质量一定大于1个原子质量
(3)离子的构成: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①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写出金属锂(Li)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某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以钴酸锂(LiCoO2)为正极,以碳素材料为负极。在钴酸锂中钴(C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根据物质组成分类,钴酸锂属于__________。
(4)万物皆原子,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图3是氢、氖、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你以氖气、氯化氢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为例,从原子直接或间接构成物质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对“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的理解。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5.(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生活中的燃烧——“化”说烟花棒
烟花棒又称手持烟花,由支撑细铁丝和外层裹料两部分组成。
(1)如表是某品牌烟花棒裹料中的部分成分,请你完善相关信息:
成分 镁铝合金粉 铁粉 炭粉 硝酸钾
构成微粒(写符号)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物质类别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烟花棒的外层裹料比较疏松,能加速烟花棒燃烧,其原理是 _____。
(3)点燃烟花棒时,用燃着的烟花棒比用普通打火机更容易。结合你对燃烧的认识,解释其中的道理_____。
(4)烟花棒燃烧时会发光,写出能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写一个即可),该反应中发生有效碰撞的微粒是 _____(写符号),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
(5)燃放烟花棒有可能引发火灾,我们一定要提高防火防爆意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烟花棒燃放结束,要确认无火星后再离开
B.发现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油烟机
C.乘坐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D.地下煤矿要保持通风,降低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浓度
四、科普阅读题
16.(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神奇的转化——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表示其研究团队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淀粉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在此之前,人类通过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获取淀粉,即农作物借助光合作用先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再经过复杂的变化转化为淀粉[(C6H10O5)n]。
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再经过较复杂的变化将甲醇转化为淀粉。经检测,人工合成淀粉与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一模一样。
(1)植物合成淀粉
光合作用中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从能量转化角度看,绿色植物固定了太阳能,将其转化为 _____。
(2)人工合成淀粉
①从宏观角度看,人工合成淀粉的组成元素是 _____(填名称),其质量比为 _____。
②检验合成的物质是淀粉的实验方案是 _____。
③该过程中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④你认为该成果实现工业化生产后的现实意义是 _____、_____(写两条即可)。
⑤淀粉的合成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有人认为化学变化无所不能,还能将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结合你对化学变化实质和元素概念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有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但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选项错误;
B、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显酸性,故都能使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选项正确;
C、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混合时分子运动到互相的分子间隔中,宏观上物质的总体积偏小,选项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两种物质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故选:A。
2.D
【详解】A、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宏观上的扩散现象以及物态变化都是粒子不断运动引起的,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新的分子或是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故微粒的运动和变化是导致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选项正确;
B、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不断在运动且原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具有能量,选项正确;
C、繁多复杂的物质是从宏观角度看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选项正确;
D、离子带电,离子化合物就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
3.A
【分析】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详解】A、由4NH3+5O24NO+6H2O可知,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说法错误;
B、由4NH3+5O24NO+6H2O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4):(5×32)=17:40,故说法正确;
C、铂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金属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说法正确;
D、丙是一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故说法正确。
故选A。
4.B
【详解】A、碳酸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在沸水中,碳酸钾的溶解度较大,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C、“灰汤粽”中主要含糯米,糯米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D、“灰汤”制作时先用多层纱布盖住容器口,再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实现了固液分离,故制作“灰汤”的过程中用到了过滤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但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
故选D。
6.C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前后,氮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在该反应中,物质乙失去氧,属于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甲、丁的质量比为:2×(12+16):(14×2)=2: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A、硝酸钾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磷酸二氢铵含N、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磷酸二氢钾含K、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黄铜和青铜是铜的合金,氧化铜是由Cu、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属于合金,不符合题意;
C、陶瓷和水泥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
D、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A、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红色消失,是因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是因为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原子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产生沉淀,是因为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难溶性氯化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决定原子化学性质,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说法正确。
B、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说法正确。
C、组成和结构不同,物质种类不同,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说法正确。
D、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核内的质子数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填:D。
10.B
【详解】A、A图中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A选项正确;
B、B图中都是有相同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B选项错误;
C、C图中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而且都是同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C选项正确;
D、D图中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选项正确。
故选B。
11.(1) 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大 无毒(合理即可) 耐腐蚀(合理即可) 铝制易拉罐提炼会产生污染(合理即可) 不易破(合理即可) 携带方便(合理即可) D
(2) -1 AlH3+3H2O=3H2↑+Al(OH)3
(3)
(4)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详解】(1)①易拉罐是由铝合金制成的,将易拉罐剪成条状,打磨后与纯铝片相互刻画,发现纯铝片表面有划痕,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更大;
②某品牌碳酸饮料的易拉罐是由铝合金制成的,内壁附着一层有机薄膜,由此可推测组成有机薄膜的物质无毒、耐腐蚀、不能与酸反应等;
③有同学认为应该停止使用铝制易拉罐,理由可能铝制易拉罐提炼会产生污染;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它并非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食品中含有的铝超过国家标准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也有同学支持继续使用铝制易拉罐,可能是因为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不易破碎,便于携带等优点;
④废弃易拉罐含有金属,属于可回收垃圾,故可与废旧铁锅作为同一类投放。
故选D;
(2)氢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氢化铝与水反应释放氢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H3+3H2O=3H2↑+Al(OH)3。
(3)氧化铝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图2可知铝、铟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3,所以可推测金属铟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
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铟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BCE DF 不能 Mg 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镁离子,氮原子得到电子变成氮离子,镁离子与氮离子结合生成氮化镁 化合反应 化学 光 元素 原子
【详解】(1)A、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D、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E、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F、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故表示原子的有BCE;
属于阴离子的有:DF;
氧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镁由镁原子构成,保持镁化学性质的微粒为镁原子,故填:Mg;
(2)①镁跟氮气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镁离子,氮原子得到电子变成氮离子,镁离子与氮离子结合生成氮化镁;
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氮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氮元素显-3价,故氮化镁的化学式为:Mg3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②焰火中燃烧金属镁是为了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3)从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化合价是否改变的角度,反应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种镁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如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一种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如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但无论化学反应多么复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故从宏观看元素不会消失,从微观看原子不会消失。
13. 液氢、煤油 化学 原料无毒,产物无污染 铝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电子
【详解】(1)①“胖五”的两种推进剂中液氧是助燃剂,属于可燃物的是液氢、煤油;
②科学家发现,煤在一定条件下加氢制得煤油,称之为煤的液化,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煤油,属于化学变化;
③煤油(以C12H16为例)完全燃烧,反应物是煤油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④因为旧的长征火箭采用的燃料偏二甲肼(N2H4)有毒,燃烧时还会因泄露和不充分燃烧产生大量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而“胖五”采用的燃料液氢、煤油本身无毒,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无污染,所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胖五”的两种发动机采用的推进剂优点是:原料无毒,产物无污染;
(2)①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铝化学性质活泼,原因是铝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电子;
②电解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电子 原子可分,原子内部存在带正电荷的粒子 核式(有核行星) 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核外电子(或电子) 不完全正确(或不正确)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H2、O2 H、O ABC +3 盐(化合物)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氖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氖气;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先构成氯化氢分子,再间接构成氯化氢这种物质;氯原子和钠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先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再间接构成氯化钠这种物质
【详解】(1)①汤姆森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1897年,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所有原子都能释放出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原子能释放出电子,且原子不带电,故原子中含有带正电荷的粒子,故推理获得的结论是原子可分,原子内部存在带正电荷的粒子;
②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有核行星)模型;
③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原子的微粒原子核不变,核外电子可变。
(2)①观点1不正确,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②单质分子由相同种类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类原子组成。从元素角度,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③氢气和氧气生成水,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故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H2、O2,不变的微粒是H、O;
④A、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故国际上一致同意采用相对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符合题意;
B、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合题意;
C、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符合题意;
D、1个分子质量一定比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是不一定比其它原子质量大,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铁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3)①由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从而带上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锂元素通常显+1价,故锂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锂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锂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设钴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x=+3;
钴酸锂是由锂离子和钴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4)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氖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氖气;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先构成氯化氢分子,再间接构成氯化氢这种物质;氯原子和钠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先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再间接构成氯化钠这种物质。
15.(1) Al、Mg Fe C 、 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 纯净物##单质 纯净物##盐
(2)与氧气充分接触,能使其充分燃烧
(3)比普通打火机火焰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更容易达到烟花的着火点
(4) Mg、O 化合反应
(5)ACD
【详解】(1)镁铝合金粉是由镁和铝组成的,是由镁原子和铝原子构成的,符号分别为Al、Mg,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铁粉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符号为Fe,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炭粉由碳原子构成的,符号为C,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种的单质;
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号分别为、,属于纯净物中的盐;
(2)烟花棒的外层裹料比较疏松,能加速烟花棒燃烧,是因为与氧气充分接触,能使其充分燃烧;
(3)烟花棒中含有大量的金属,一经燃烧后,比普通打火机火焰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更容易达到烟花的着火点;
(4)镁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镁和氧气反应的微粒是镁原子和氧气中的氧原子反应,符号分别为:Mg、O。
(5)A、烟花棒燃放结束,要确认无火星后再离开,可以防止已发火灾,故正确;
B、燃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以免发生爆炸,故错误;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能携带酒精、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以防发生火灾,甚至发生爆炸,故正确;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提高矿井中通风能力,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并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正确;
故选ACD。
16.(1) 6CO2+6H2OC6H12O6+6O 化学能
(2) 碳、氢、氧 36:5:40 取物质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水,若变蓝,说明含有淀粉 CO2+3H2CH3OH+H2O 可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合理即可) 不对,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详解】(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能量转化为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2)①经检测,人工合成淀粉与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一模一样,所以人工合成淀粉的组成元素是 碳氢氧,淀粉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n):(1×10n):(16×5n)=36:5:40;
②淀粉遇碘变蓝色,检验物质中含有淀粉,可采用滴加碘水的方法;
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CH3OH+H2O;
④实验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的淀粉与天然淀粉非常接近,该项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可以节约耕地资源等;
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都不变,所以利用化学变化不可能将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故此说法错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