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单选题
1.(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区分下列物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D.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
2.(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A.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B.加快煤的开采与使用,大力发展经济
C.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D.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
3.(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4.(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氢气 B.蒸发
C.过滤 D.测定溶液的pH
5.(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治疗贫血,可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C.治疗胃酸过多,可服用含Al(OH)3的药物
D.预防龋齿,可使用含氟牙膏
6.(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羊毛线和涤纶线 分别点燃,闻气味,观察现象
B K2SO4溶液和Na2SO4溶液 分别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
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 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加入H2O2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7.(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对于人体必需元素,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氟会引起贫血,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B.缺碘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D.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8.(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1年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主题的是
A.使用脱硫煤,减少酸雨形成
B.深埋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C.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9.(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列实验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用食醋清洗暖水瓶中的水垢 B.加热碘固体,出现紫色蒸气
C.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线和腈纶线 D.用石灰石或贝壳烧制生石灰
10.(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缺锌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能补锌
B.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硬水泡沫少,软水泡沫多
C.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钾化肥,分别取少量,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D.如果遇到火灾,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11.(2019·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将NaOH固体放在称量纸上进行称量
B.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C.加热KMnO4制取氧气,把盛有KMnO4的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
12.(2019·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将粗盐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溶液中仍含有少量的CaCl2、MgC12、Na2SO4,为除去这些杂质,需用到①BaC12溶液 ②Na2CO3溶液 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为将杂质除尽所加试剂均稍过量,且过量物质须在后续操作中被除去),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加热蒸发,即可获得较为纯净的NaCl固体。以上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13.(2019·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桑蚕丝和腈纶 B.食用加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
C.补充维生素A可预防坏血病 D.铝镁合金属于复合材料
14.(2019·山东日照·中考真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B.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
C.为增加喜庆气氛,在节日期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用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燃油,用电动车逐步替代燃油车
二、填空题
15.(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要合理搭配饮食,以保证基本营养素的均衡摄取,增强身体免疫力;要合理使用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填写字母标号)。
A 水果、蔬菜 B 花生油、奶油 C 纯牛奶、蛋清 D 米饭、馒头
(2)下列物质常用于制作消毒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标号)。
A 过氧乙酸(CH3COOOH) B 二氧化氯(ClO2)
C 苯酚(C6H6O) D 次氯酸钙[Ca(ClO)2]
(3)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常用于手和皮肤消毒。因易燃,使用时要注意远离火源。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适用于物体表面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的消毒。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三、实验题
16.(2019·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某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测定水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并组装一套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填接口处字母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利用下图装置测定水的组成(尾气处理装置及H2验纯等操作均未列出)
①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填字母序号)。
a 点燃酒精灯 b 通入H2 c 停止通入H2 d 熄灭酒精灯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
(3)若装置A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的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装置B和其中的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则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1.C
【详解】A.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可用水区分,正确。
B.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少的是硬水。正确。
C. 氯化铵固体和硝酸铵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共热或研磨均会放出氨气,无法区分。错误。
D. 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腈纶灼烧有特殊气味,可以区分。正确。
故选:C。
2.D
【详解】A、脱硫煤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加快煤的开采与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题意;
C、可燃冰即固态甲烷和水的结合物,甲烷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会固定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A、乒乓球是可燃物,可以燃烧,A说法不正确;
B、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B说法不正确;
C、铜片导热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滤纸碎片燃烧说出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说法不正确;
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4.B
【详解】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图所示为向上排空气法,故选项错误;
B、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如图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要注意一贴即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二低即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三靠即烧杯口紧贴玻璃棒,玻璃棒抵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如图所示,未使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管口未紧贴烧杯内壁,操作错误;
D、测定pH时应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直接伸到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如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5.A
【详解】A、贫血是由于缺铁导致的,治疗贫血,不能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故A不正确;
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B正确;
C、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则治疗胃酸过多,可服用含Al(OH)3的药物,故C正确;
D、含氟牙膏中的氟离子可与牙齿中的钙形成络合物,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从而减少龋齿的发生,则预防龋齿,可使用含氟牙膏,故D正确。故选A。
6.B
【详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的羽毛味,涤纶为合成纤维,灼烧时无烧焦的羽毛味,采用灼烧闻气味法,可鉴别两物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硫酸钾和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时,都含有硫酸根离子,故均有白色沉淀生成,无法鉴别,B错误,符合题意;
C、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石灰水时无现象,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石灰水时有白色沉淀碳酸钙生成,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木炭粉中加入双氧水,无现象,向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时,有大量气泡生成,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不是缺氟,选项说法错误;
B、人体缺碘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选项说法正确;
C、人体缺锌易导致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严重时易患侏儒症,选项说法正确;
D、人体缺硒易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为;A
8.B
【详解】A、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形成,不符合题意;
B、深埋废旧电池,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水源和土壤,符合题意;
C、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A、用食醋清洗暖水瓶中的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有关。
B、加热碘固体,出现紫色蒸气,为碘受热升华,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
C、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线和腈纶线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有关。
D、用石灰石或贝壳烧制生石灰共存有新物质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有关。
故选:B
10.A
【详解】A、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说法错误;
B、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硬水产生泡沫少,软水产生泡沫多,说法正确;
C、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钾化肥,分别取少量,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因为硫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说法正确;
D、着火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并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被困时,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说法正确。
故选:A。
11.A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错误;
B、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
C、加热KMnO4制取氧气,把盛有KMnO4的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防止固体加热时生成冷凝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正确;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正确。
故选A.
12.C
【详解】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的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的沉淀和氯化钠,所加三种试剂均过量,故碳酸钠溶液必须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C。
13.A
【详解】A、桑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没有,所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桑蚕丝和腈纶,正确;
B、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错误;
C、补充维生素A可预防夜盲症,错误;
D、铝镁合金属于合金的一种,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故选A。
14.C
【详解】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B、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可以节约资源,正确;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污染空气的物质,错误;
D、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乙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电动车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正确。
故选C。
15. C B C2H5OH + 3O2 2CO2 + 3H2O +1(漏写“+”或“1”均不得分)
【详解】(1)A.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错误;
B.花生油、奶油中富含油脂,故错误;
C.牛奶、蛋清中富含蛋白质,故正确;
D.米饭、馒头中富含糖类,故错误。故选C。
(2)氧化物是只有两种元素,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选项知B符合题意,故选B。
(3)乙醇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C2H5OH +3O22CO2+ 3H2O。
(4)NaClO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0,则x=+1,故填:+1。
16. Zn+H2SO4=ZnSO4+H2↑ cdehg 长颈漏斗 badc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防止干扰实验
【详解】(1)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选择并组装一套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那么应先制取,再干燥,后收集。多孔塑料隔板与长颈漏斗和活塞的组合可以达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目的,浓硫酸可以起到干燥的作用,收集干燥的氢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有万能瓶收集则应采用“短进长出”的方式进行收集),故装置的连接顺序为cdehg;
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 ①由于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加热有可能方式爆炸,故反应前应先通入氢气,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酒精灯,反应结束后,为防止刚生成的铜被重新氧化,故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装置冷却到室温,故操作的正确顺序为:badc;
②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防止干扰实验;
(3) 装置A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的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即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装置B和其中的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即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故氢元素的质量为(m2- m1)。那么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