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第五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题
2023年3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需的。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
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观盛宴。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这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最后,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文艺团体所面临的一个比较难的课题。黄梅戏剧团转企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经济效益是第一关注点。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好的艺术产品提供社会而退出市场舞台。所以,在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博弈,成为了在市场经济下顺利发展黄梅戏艺术的最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也同样适用。
材料二:
黄梅戏以抒情而见长。这一艺术风格既是剧种精神的集中表现,也是它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基础。黄梅戏的抒情性依赖于剧目内容和声腔。
戏剧剧本的创作是前提和关键。一定要写好人物的不同凡响的遭遇,写好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的性格、命运,创造奇特的有利于人物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情境和意境。比如《血掌记》中公子林中德在黄府花园血染手掌并丢失白扇而被打入死牢,《双合镜》中小姐秦秀英为搭救公子张德义而被父亲逐出家门,后戴发为尼仍忠贞不二。没有一个抒情性良好的剧本,一切都是无米之炊。
黄梅戏音乐唱腔的个性特色和格调,既是黄梅戏抒情风格的重要内容,又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黄梅戏的音乐唱腔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音乐体系,它的花腔小调即曲牌体部分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表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劳作中的欢乐和忧愁。它的以平词为核心的板腔体套曲代表着黄梅戏音乐主腔的整体风貌。这一体系由平词、数板、对板、火工、彩腔、花腔、二行、八板、阴司腔、仙腔等组成。每一个腔体都能独立地表达一个特定的音乐形象即戏曲唱词的某种思想内容,而且把它们耦合交叉等联系起来就更能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复杂多变的思想内容。如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愉悦、欢乐的特点,《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都较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的欢乐愉悦之情。平词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主要是叙述情况,但《天仙配》中董永唱的“含悲忍泪往前走”,《女驸马》中冯素珍唱的“民女名叫冯素珍”,都是以平词为主调揉进了其它腔调的唱段,观之听之,哀怨惆怅、悲凉苦闷之情立即涌上心头。“好听”是广大戏迷观众对黄梅戏声腔艺术的共同评价。“好听”虽然不能等同于黄梅戏音乐形象的抒情,但黄梅戏艺术的抒情性特质又主要是通过其音乐声腔的个性特色而充分体现出来的。
皖江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乡情,是黄梅戏抒情风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因素。无论是湖北的采茶歌、江西的采茶调,还是怀宁的小调、桐城的民歌、岳西的高腔和青阳腔,都是在黄梅雨季倾诉着忧愁哀怨,演绎着离散悲欢。这些曲调表达了人间的不平和真情,传颂着皖江山水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乡音源源不断地向皖江两岸流淌、聚集,经过解放前150年的孕育,终于酿成一个具有哀怨缠绵、婉转悠扬的抒情风格的剧种即黄梅戏。
(胡亏生《黄梅戏风貌》,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梅戏从民间采茶调发展成为五大剧种之一,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它不断的吸收借鉴。
B.囿于地域所限,大本戏多用方言,反映爱情、伦理等百姓熟悉的内容,局限明显。
C.抒情性是黄梅戏的艺术风格,它经过多年孕育,聚集了皖江两岸众多的乡音。
D.黄梅戏的音乐唱腔用来表现劳作中人们丰富多变的思想情感,直接起源自乡野民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黄梅戏迈向更高领域过程中,发展形体语言,提高其审美高度是必经之好。
B.舞台灯光在3D版《牛郎织女》里具有了思想,已成为黄梅戏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C.没有林中德不同凡响的遭遇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便没有《血掌记》的艺术感染力。
D.平词与花腔、仙腔等腔体的耦合交叉可以用来表达欢快、悲凉等复杂深刻的思想内容。
3.下列各项符合材料一论述内容的一项是( )
A.《孟姜女》作曲家采用对唱、伴唱等形式,运用和声、复调、配器等手法进行演唱。
B.《天仙配》优美的意境表演,与山水景物紧密相连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词句,好听好看。
C.《徽州女人》将版画、油画和具有徽州风格的门窗进行了舞美设计,赢得观众叫好声。
D.《天仙配新传》用全息环境特效模拟实景演艺,开创传统文化与光影高科技结合的新时代。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若百度百科创建“黄梅戏”词条,请依据两则材料编辑该词条内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节选)
曹禺
(阅读导引)周萍和鲁四凤实际上是兄妹关系。知道这一切的只有鲁侍萍,她现在准备自己咽下这生活的苦酒,让周萍和鲁四凤远远离开这里。
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
周朴园(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
周蘩漪(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周蘩漪(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太太!
周蘩漪萍,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
周萍(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周蘩漪(惊)什么?
鲁侍萍(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不,不!(低头)啊!天!
周蘩漪(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嗯。(烦厌地)蘩漪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周蘩漪天哪!
半晌。四凤苦闷地叫了一声,看着她的母亲,鲁妈苦痛地低着头。周萍脑筋昏乱,迷惑地望着父亲同鲁妈。这时蘩漪渐渐移到周冲身边,现在她突然发现一个更悲惨的命运,逐渐地使她同情周萍,她觉出自己方才的疯狂,这使她很快地恢复原来平常母亲的情感。她不自主地愧恨地望着自己的冲儿。
周朴园(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萍(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严厉地)混账!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萍(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尊重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鲁四凤(向母痛苦地)哦,妈!
周朴园(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萍(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不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鲁四凤(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不语,抽咽)
周蘩漪(笑向周萍,悔恨地)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周萍(怪笑,向朴园)父亲!(怪笑,向鲁妈)母亲!(看四凤,指她)你——
鲁四凤(与周萍互视怪笑,忽然忍不住)啊,天!(由中门跑下)
周萍扑在沙发上,鲁妈死气沉沉地立着。
周蘩漪(急喊)四凤!四凤!(转向周冲)冲儿,她的样子不大对,你赶快出去看她。
周冲由中门跑下,喊四凤。
周朴园(至周萍前)萍儿,这是怎么回事?
周萍(突然)爸,您不该生我!(跑,由饭厅下)
远处听见四凤的惨叫声,周冲狂呼四凤,过后周冲也发出惨叫。
鲁侍萍(同时叫)四凤,你怎么啦!
周蘩漪(同时叫)我的孩子,我的冲儿!
二人同由中门跑出。
周朴园(急走至窗前拉开窗幕,颤声)怎么?怎么?
仆人由中门跑上。
仆人(喘)老爷!
周朴园快说,怎么啦?
仆人(急不成声)四凤……死了……
周朴园(急)二少爷呢?
仆人也……也死了。
周朴园(颤声)不,不,怎……么?
仆人四凤碰着那条走电的电线。二少爷不知道,赶紧拉了一把,两个人一块儿中电死了。
周朴园(几晕)这不会。这,这——这不能够,不能够!
朴园与仆人跑下。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一语,其意思是“看看周萍干了些什么,竟然与周家的佣人有这种关系”,目的是嘲讽周朴园并让周朴园阻止周萍和四凤来往。
B.剧中舞台说明“侍萍不语”,表现了侍萍内心准备接纳周萍的相认。
C.周朴园强迫周萍认母,接着点明自己“一生就做错了一件事”,然后是对鲁侍萍进行补偿,他只是想用亲情安慰周萍,用金钱稳住侍萍,这都是其一贯伪善的体现。
D.“(明白地)怎么——”中“怎么”的潜台词是周朴园几乎脱口而出的责问:周萍你怎么也走了上了我30年前的路?你怎么爱上了同母异父的鲁四凤?
7.下列对于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静寂”,欲“静”先动,起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即一个非常激烈的矛盾冲突将要在这场戏中爆发。
B.这部分对话的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鲜明地表现了周朴园的专制、虚伪,蘩漪的反抗,周萍的懦弱等个性特点。
C.剧中“倨傲地”这句舞台提示有力地烘托出蘩漪以为此刻利用周朴园来阻止周萍与四凤结合是能稳操胜券的得意神态。
D.“不,不!(低头)啊!天!”这里用极短促的句子写出了鲁侍萍的震惊、痛苦、自责之情。
8.文中画线句子蘩漪说“萍,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时,周萍和周朴园的反应表现了两人怎样的心理?(4分)
9.这部戏剧的标题“雷雨”有着怎样的作用?试联系全剧内容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沛公起,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败泗水守薛西,击章邯军濮阳,破赵贲军开封,攻武关,至霸上,无不却敌先登。项羽闻沛公欲王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进至戏。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樊哙居营外,闻事急,即带剑拥盾入。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起如厕,麾樊哙出,与俱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绛侯、灌婴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帝已崩,吕后释哙,得复爵邑。孝惠六年,哙薨,谥曰武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一》《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文本二: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膝公之家,异战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
B.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
C.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
D.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即刘邦,庙号太祖,谥号为高皇帝,自司马迁时称其为高祖,故后世称刘邦为“汉高祖”。
B.参乘,亦作“骖乘”。站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C.禁中,也作“禁内”,表示禁令所及范围之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
D.《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忠心耿耿,随高祖起兵,冲锋在前,私闯鸿门宴,英勇无畏,怒斥项羽。
B.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孤勇闯入,以赵高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
C.樊哙征战各地,军功卓著,多次平定叛乱,升官封邑,世代相传,惠及子孙。
D.樊哙以宰狗为生,因娶吕媭为妻,与皇上关系更为亲近,后遭人诽谤,险遭斩首。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分)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分)
14.司马迁评价樊哙为“垂名汉延,德流子孙”,请结合文本一分析其这样评价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B.颔联写自己阅读时一眼扫过三千字,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C.颈联上句写坚持经常读书,思想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永远清澈,这一感受与朱熹的《观书有感》如出一辙。
D.《观书》写出了诗人自我的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16.《观书》一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志时,采用温和自谦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弟子们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
(2)人们做事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历代帝王在施政时大多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
(3)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开宗明义,作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其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小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向往星辰大海,逐梦九天之外。在太空工作半年之久的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4月16日“打卡下班”,平安归家。太空中183天的生活,为中国的太空逐梦之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的时间。
伟大奇迹源于伟大梦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是国人古老太空梦想的起航,________着自古以来探索浩瀚苍穹的雄心壮志,也是引领我国奔赴星辰大海的灯塔。从1970年“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到如今载人航天________,短短几十年,不断涌现的新科技成果为我国触摸星空插上翅膀,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奠定了基础。
星空浩瀚无际,征程任重道远。面对未知的太空,我们还有很长的求索之路要走。科研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掌握核心技术,勇闯航天“无人区”,甩掉“卡脖子”________,必将铺就举世瞩目的中国航天路。
此次3位航天员“感觉良好”、顺利出舱,为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次太空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广阔的星辰大海,必将不断回响中国逐梦的________。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反映 成绩斐然 羁绊 空谷足音 B.反映 捷报频传 桎梏 铿锵足音
C.折射 成绩斐然 羁绊 空谷足音 D.折射捷报频传桎梏铿锵足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太空中183天的生活,为中国的太空逐梦之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的时间记录。
B.183天的太空生活,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为中国的太空逐梦之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C.183天的太空生活,为中国的太空逐梦之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的时间。
D.太空中183天的生活,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的时间,为中国的太空逐梦之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B.国外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竟然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到愚弄。
C.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春天”就要来了。
D.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是朝上看;反之叫“熊市”。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诗刊》主编叶延滨认为,《红楼梦》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光荣与骄傲,过去是,今天是,______①______。阅读和享受文学名著,从来是人群中的少数,但这个少数在逐渐增加,( )。不爱读名著或从不读名著,______②______,因为这个世界可以热爱的
事情还很多;不懂《红楼梦》或者难懂名著,也可以作为不读的理由,因为这个世界我们不懂的事情也很多;不爱读就说不爱,______③______,也是进步。热爱文学名著的人,他们一定也有历史、哲学、诗学或艺术方面的爱好。热爱引导阅读,阅读增加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能享受《红楼梦》的人,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是精神世界的富有者。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民族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在这种增加过程中表现的
B.全民族文明程度的提高将表现在这种增加过程中
C.这种增加过程将表现为全民族文明程度的提高
D.这种增加过程将是全民族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现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对话,显示了先贤对“志”的重视。纵观古今,很多仁人志士都曾在年轻时候立下过志向,比如杜甫心存“致君尧舜上”的志向,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袁隆平立志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对于青年人来说,立志非常重要。立志可以让人明确一生的方向,可以激励一个人奋勇前行,可以帮助人们克服种种艰难险阻……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滕州市第五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答案
【答案】1.C 2.B 3.D
4.第一段提出了文章观点“作为如今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其发展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引出下文。
第二段介绍了黄梅戏的来历与发展,但由于受到语言、题材和演出地区等方面的局限,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第三、四段提出黄梅戏的传承者在形体语言和声光电新技术创新运用上,作出了很多努力与突破,促进了黄梅戏艺术发展。
第五段承接上文,提出黄梅戏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要理顺经济效益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做出科学的权衡。
5.(1)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
(2)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时期,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
(3)黄梅戏的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黄梅
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黄梅戏长期以来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
(4)黄梅戏以抒情而见长。黄梅戏艺术的抒情性特质主要是通过其音乐声腔的个性特色而充分体现出来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它不断的吸收借鉴”错误。结合“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分析,原文说黄梅戏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选项强加因果。
B.“大本戏多用方言”错误。结合“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分析,文中说“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
D.“直接起源自乡野民歌”错误。结合“黄梅戏的音乐唱腔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音乐体系,它的花腔小调即曲牌体部分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表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劳作中的欢乐和忧愁”分析,原文说的是花腔小调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并不是说“黄梅戏的音乐唱腔”,选项张冠李戴。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已成为黄梅戏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错误。结合“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原文强调“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选项变未然为已然。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讲黄梅戏发展中的创新等。
A.讲黄梅戏中的演唱形式和手法,不合题干要求。
B.讲运用意境表演及优美词句带来效果,不合题干要求。
C.讲舞美设计,即设计方面体现的特色,不合题干要求。
D.讲“全息环境特效模拟实景演艺”“光影高科技”等,这是运用新技术,不断创新表演形式,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五段内容,第一段首先明确观点“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第二段交代黄梅戏的来源即发展经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等,主要从语言、题材和演出地区方面分析的。第三、四段讲“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观盛宴”等,主要写黄梅戏的传承者作出了很多努力与突破,促进了黄梅戏艺术发展。
最后一段,强调“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两者之间要科学权衡。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分析,交代黄梅戏的属性,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结合“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分析,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
结合“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等分析,主要从语言、题材和演出地区等方面介绍。
结合“黄梅戏以抒情而见长。这一艺术风格既是剧种精神的集中表现,也是它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基础。黄梅戏的抒情性依赖于剧目内容和声腔”“黄梅戏音乐唱腔的个性特色和格调,既是黄梅戏抒情风格的重要内容,又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但黄梅戏艺术的抒情性特质又主要是通过其音乐声腔的个性特色而充分体现出来的”等分析,黄梅戏以抒情见长,抒情性依赖于剧目内容和声腔,抒情性主要是通过其音乐声腔的个性特色体现的。
6.B“不语”显示出侍萍无比的痛苦和无奈
7.A欲“静”先动错,应是欲动先静8.周萍因有这样一个身份低下、家庭贫穷的“岳母”感到对不起父亲和这个有地位的家庭,故而“难堪”,有一种负罪的心理(2分);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最终还是到周公馆来认儿子了,故而“明白”了,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提防心理(2分)。
9.①以“雷雨”为题,表示故事发生的环境、气氛和雷雨有关。②“雷雨”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③以“雷雨”为题,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的社会里,一场如暴风骤雨般的斗争即将到来。(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答案】10.B 11.B 12.B
13.(1)有人诽谤樊哙勾结吕氏,说皇上一旦逝世,樊哙就会用兵力把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等人全部杀光。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14.(1)与刘邦结识较早,立下赫赫战功。(2)在鸿门宴中,智勇双全,化解了刘邦的危机。(3)对朝廷一片忠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通过项伯来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没有封锁关口的事。项羽用酒肉款待沛公将士,酒喝得正畅快时,亚父让项庄在席前舞剑,想趁机杀掉沛公。
“因项伯”是“见项羽”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闭关事”是“无有”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站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错误,参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樊哙孤勇闯入”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意思是“樊哙竟然推开宫门径直闯进去,大臣们跟随着他”,所以说“孤勇闯入”是错误的。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恶”,诽谤;“党于吕氏”,勾结吕氏;“宫车晏驾”,指皇帝去世;“之属”,这类人、等人。
(2)得分点:“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共”,供给;“乏困”,缺少的东西。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败泗水守薛西,击章邯军濮阳,破赵贲军开封,攻武关,至霸上,无不却敌先登”“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等可知,可知,樊哙与刘邦结识较早,曾和高祖一起隐居,一起起兵。
由“樊哙居营外,闻事急,即带剑拥盾入”“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可知,樊哙先是勇敢闯入营帐,并不畏惧项羽;然后以理服人,打动了项羽。可见樊哙在鸿门宴中,智勇双全,化解了刘邦的危机。
由“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可知,樊哙在群臣都不敢劝谏刘邦时,怀着一片忠心对其劝谏,对朝廷一片赤诚。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樊哙,沛县人,以宰狗为职业,曾和高祖一起躲藏在芒砀山一带。汉高祖起兵,樊哙作为舍人跟从高祖攻打胡陵、方与,回军驻守丰邑,在薛县西面打败泗水郡守的军队,在濮阳攻打章邯的军队,在开封北面打败赵贲的军队,进攻武关,来到霸上,樊啥无一不是打退敌军,最先登城。等到项羽听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勃然大怒,派黥布等人攻破了函谷关,到戏下后。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通过项伯来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没有封锁关口的事。项羽用酒肉款待沛公将士,酒喝得正畅快时,亚父让项庄在席前舞剑,想趁机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帐外,听说情况危急,就带着剑持着盾牌进入营帐。项羽手按剑,跪起身,说道:“来客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陪乘卫士樊哙。”项羽道:“真是壮士啊!”于是赏赐给樊哙一杯酒和一条猪腿。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还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稳定咸阳,军队在霸上露营,就是为了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我担心天下民心涣散,不再信任大王。”项羽无言以对。刘邦起身去上厕所,招呼樊哙出来,和他一起离开了。这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谴责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失败了。项羽死后,汉王做皇帝,因为樊哙作战有功,加封食邑八百户。樊哙又以将军的身份跟随汉高祖平定燕王臧荼反叛、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改赐樊哙列侯爵位,并剖符定封,世代相传,赐给舞阳作食邑,升迁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因此他比其他将领跟皇上更亲近。先前黥布反叛时,汉高祖曾病得很厉害,不愿见人,住在内宫,命令门卫不得让大臣们进去。大臣绛侯、灌婴等没人敢进去。过了十几天,樊哙竟然推开宫门径直闯进去,大臣们跟随着他。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等看见皇上,流着泪说:“当初陛下带领我们在沛县丰邑起兵,平定天下,何等雄壮啊!如今天下已经安定,又是何等疲惫啊!再说陛下病势严重,大臣震惊恐惧,陛下不召见我们商议国事,难道只是跟一个宦官诀别吗?况且陛下难道没看到赵高的事情吗?”高祖笑着起身。后来卢绾反叛,高祖派樊哙以相国身份攻打燕国。这时,高祖病得很厉害,有人诽谤樊哙勾结吕氏,说皇上一旦逝世,樊哙就会用兵力把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等人全部杀光。汉高祖听到这些话大为生气,就派陈平乘车送周勃代替樊哙统率军队,并将樊哙就地斩首。陈平畏惧吕后,逮捕樊哙来到长安。到达时高祖已经逝世,吕后释放樊哙,给他恢复爵位和食邑。孝惠帝继位第六年,樊哙去世,谥号为武侯。
文本二:
太史公说:“我到丰、沛两县访问经历世变的老人,观看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的故居,了解他们平素的为人,真是闻所未闻啊。当他们执刀杀狗、贩卖丝绸的时候,哪里会想到通过依附别人使自己名垂汉廷、德惠施于子孙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A.“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理解错误,诗歌首联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书卷多情”将书卷赋予了人的情态,多情的老朋友一般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故选:A。
16.①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优乐与共,得到慰藉陪伴;②读书可使人沉醉书中,涤荡心胸,感觉清明纯净;③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④读书可使人享受书斋生活的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
解析:《观书》首联通过“似故人”和“每相亲”写出了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拥有它的陪伴,亲切而温暖;颔联通过“直下三千字”和“全无一点尘”写出了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表达了因读书而感受到的快乐和舒畅;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读书可以增长新知,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尾联通过“寻芳客”和“别有春”,写出了读书带来的快乐,就如同欣赏美景一样让自己放松、轻快。
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赏析: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之流所有以领略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18.D 19.B 20.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意义用法的能力。
第一空,“反映”意义有: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②把情况或意见等向上级报告;③哲学范畴,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的感觉、知觉、表象,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思想的过程和结果;④心理学范畴,指动物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机能,如动物能凭一定的声音、气味寻找食物等。“折射”指:①光线、无线电波、声波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也指在同种介质中,由于介质本身不均匀而使光线、无线电波、声波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②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根据挖空句后文“自古以来探索浩瀚苍穹的雄心壮志”可知,其表现的并非是客观事物,应选“折射”。
第二空,“成绩斐然”形容人很有成就,成绩突出。“捷报频传”指胜利的消息不断地传来。根据后文“短短几十年,不断涌现的新科技成果”可知应是“捷报频传”。
第三空,“羁绊”指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牵制。“桎梏”原指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的东西。前者褒贬皆可,后者多用于贬义。根据前文“甩掉‘卡脖子’”可知,应选“桎梏”。
第四空,“空谷足音”指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铿锵足音”指有节奏而响亮的脚步声。根据前文“必将不断回响中国逐梦的”可知,应选“铿锵足音”。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共有三处错误:
第一处,语序不当。“太空中183天的生活”定语语序不当,改为“183天的太空生活”。
第二处,搭配不当。“刷新了……时间”搭配不当,在“时间”后加上“的纪录”。
第三处,语序不当。“刷新记录”是现实结果,“为中国的太空逐梦之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则是其深刻意义,应是先讲现实在论述意义,改为“刷新了……的纪录,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双引号作用的能力。
“打卡下班”在句中表示特殊含义。
A.此处的“拿来”引号的用法属于着重论述的对象。B.“传世经典”,引号是表示讽刺否定的作用。C.表示特殊含义。D.“牛市”和“熊市”的引号,也表示特定称谓。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C(以“这种增加过程”开头,与前文衔接更紧密;“增加”的结果突出“全民族文明程度的提高”。)
22.①今后永远是②并非有错③不懂不装懂(或:①以后一直是②也无可厚非③不懂就说不懂。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3.一、审题及评分标准
1.作文题解读:材料部分列举史实,强调从古到今仁人志士对“立志”的重视,并阐明“立志”对青年人的重要性。任务要求考生写一篇议论文,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这里需要考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自己的感受。
2.考生如果能从自身出发,去谈对“立志”的理解,当视为符合题意;如果能讲清楚“立什么志”和“为什么要立志”“如何实现志向”的关系,则被视为切合题意;如果对“立志”理解错误或者没有围绕“立志”写作,最高不超过34分;如果有贴标签之嫌,议论的重点没有放在“立志”上,即为偏题,最高不超过38分。
3.文体要求是议论文,在评改中应注意议论文写作的规范性。不符合文体要求的不得高于36分。
4.高分作文对语言有高要求。论述类作文语言要求明晰、鲜明、严谨、有力。作文分数愈高(原则上50分以上),对这方面的要求就越严格。反之,则可适当放宽。
5.必须关注学生写作的正能量和正面导向,对于写作中表达出来的低俗、错误、负面的价值观要严格赋分,原则上不超过20分,严重的赋分5分以下。
二、评分细则
(一)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要求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二)评分等级
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48~60,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48~53;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上42~47,二等下36~41;三等卷24~35,其中三等上30~35,三等下24~29;四等卷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