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检测 (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检测 (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6 17:00:3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检测 (基础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一下·阎良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酸雨 C.全球变暖 D.水土流失
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B.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C.过度排放酸性气体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该环境问题属于以下哪一类(  )
A.环境污染问题 B.生态破坏问题
C.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4.(2021高一下·金台期末)当代的环境问题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下列关于这些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是可以预见的
B.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可以完全恢复
C.某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
D.所有人类活动都会引发环境问题
(2021高一下·宁波期末)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绿色的生活、生产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选项符合“碳中和”行为的是(  )
①在蚂蚁森林中种下树苗 ②圣诞节同学间互赠贺卡
③步行上学 ④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的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比特币是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的,类似在“矿场挖矿”。大规模的计算中心用来挖比特币将产生大量能耗,影响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下能显著减少碳排放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降低比特币矿场的准入门槛
B.禁止一切比特币“矿场”开展业务
C.鼓励在能源丰富的地区开展挖掘业务
D.对比特币行业的能源消耗额外征收碳排放税
7.(2019高一下·长春期末)下列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资源紧缺 D.人地和谐
8.(2018高一下·福建期末)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A.发展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协调问题
9.(2017高一下·福州期末)城市和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B.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10.(2017高一下·卢龙期末)城市中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范围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2022高一下·阎良期末)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A.人地伙伴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12.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在(  )
A.自然经济时期 B.采猎文明时期
C.农业文明时期 D.工业文明时期
13.(2022高一下·鄠邑期末)古时人们拜“山神”、敬“龙王”的行为,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天人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14.(2022高一下·鄠邑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社会的持续发展 B.文化的持续发展
C.经济的持续发展 D.生态的持续发展
15.(2022高一下·伊犁哈萨克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生态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社会可持续发展 D.文化可持续发展
(2021高一下·丹东期末) 2019年4月28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图为“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清洁能源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中国馆大量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解决水资源短缺
C.增加绿地面积 D.减少生物多样性
17.习主席的讲话,体现出可持续发展(  )原则
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全球性
(2021高一下·吕梁期末)人们把循环经济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这些企业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8.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 ②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④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整体性
20.(2021高一下·钦州期末)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数罟(细而密的鱼网)不入洿池(池塘),鱼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和平性原则
二、综合题
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PI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约   ℃;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   ℃和   ℃。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22.(2017高一下·河北期末)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汤阴县有30多万亩玉米,玉米芯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农民利用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建立相关产业。木糖醇生产后产生的下脚料——木糖渣若堆放在田地或土坑中,因木糖渣很轻,在干旱季节,容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但利用木糖渣代替棉籽壳做食用菌袋的填充料,可发展食用菌种植。现当地已形成几个食用菌栽培大乡(镇)。光靠栽培食用菌还不能消耗所有的木糖渣,当地企业又开发了用晒干的木糖渣代替燃煤技术,3吨干渣就能代替1吨煤,给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在汤阴县,玉米芯的综合利用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这条综合利用产业链总产值达7.3亿元左右,约占全县总产值的1/4。
材料二 汤阴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 汤阴县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汤阴县种植玉米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在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与之相比,用玉米芯做原料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是什么?
(3)简述汤阴县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23.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读后回答。
(1)图A代表   系统、B代表   系统、C代表   系统、D代表   系统。
(2)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   、   、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可持续发展强调   性,因而提出“着眼全球,从区域着手”的口号,其决定因素是图中字母   代表的能力。
(4)可持续发展目的是字母   所代表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   、   和   原则。
24.(2021高一下·房山期末)读“长江流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武汉的纬度位置在   附近,相对位置是   。
(2)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   等。
(3)20世纪80年代,武汉老工业基地发展趋缓,其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有   、   等。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3.C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点评】全球变暖,或称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而其所造成的效应称之为全球变暖效应。许多科学家认为,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和海平面上升,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1.图中给的图形信息反映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在波动中上升,以及北半球积雪覆盖面积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据此可以推测有可能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所以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根据上一题分析,可以判断出该环境问题属于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过大,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A正确。冰箱与空调的使用会破坏臭氧层,不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B错误。过度排放酸性气体会导致酸雨,不会出现全球变暖,C错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与全球变暖关系较小,D错误。故答案为:A。
3.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过大,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这一类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C正确。因为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有害污染气体,所以不是环境污染问题,A错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过大不属于生态破坏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BD错误。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因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A错误;被人类破坏的环境不能完全恢复其原貌,例如,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绝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B错误;某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如气候变暖等,C正确;只要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和污染的排放没有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就不会引发环境问题。有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比如植树造林,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环境问题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答案】5.C
6.D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点评】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绿色的生活、生产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5.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绿色的生活、生产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蚂蚁森林中种下树苗,有利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符合“碳中和”行为。①符合;圣诞节同学间互赠贺卡,增加了纸张浪费,加剧了树木砍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碳中和”行为。②不符合;步行上学 、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的建设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中和”行为,③④符合;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6.降低比特币矿场的准入门槛,会加剧“矿场挖矿”,能耗增加,不利于减少碳排放,A错误;禁止一切比特币“矿场”开展业务,不可行,B错误;鼓励在能源丰富的地区开展挖掘业务,依然会加剧能耗,不利于减少碳排放,C错误;对比特币行业的能源消耗额外征收碳排放税,能显著减少碳排放,D正确;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紧缺。人地和谐属于可持续展。故答案为:D。
【点评】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8.【答案】A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研究解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协调问题,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A对。B、C、D错。
【点评】 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等多方面,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
9.【答案】D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城市工业集中,人口密集,排放的废弃物多,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农村地区由于破坏植被会造成生态破坏,选择D。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人类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目前人类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存在地区差异,农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10.【答案】D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臭氧空洞的形成与我们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工具,向大气里排放氟利昂所致,A错;
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不会造成大范围的水体污染,B错;
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向环境里排放酸性气体所致,与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关系不大,C错;
由于家庭轿车大量使用所带来的扬尘、汽车尾气等的污染,导致城市大气质量的下降,D正确,故本题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的相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的成因、措施等。难度较小。
【答案】11.A
12.D
【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解析】【点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bai依赖的关系;
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11.“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A正确。没有体现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相关论思想,BCD错误。故答案为:A。
12.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崇拜自然,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B错误。农业文明时期与自然经济时期,人类发展农业生产改造自然环境,主要是生态问题突出,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变大,但不是最大,AC错误。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征服自然,以损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地矛盾最为尖锐,D正确。故答案为:D。
13.【答案】A
【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解析】【分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主要观点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的深刻影响。古时,由于生产水平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食物和生产资料的获得主要受自然条件支配和制约,拜“山神”、敬“龙王”的行为往往是希望风调雨顺,可以获得丰收,这是当时生产力低下的一种信仰表现,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表现,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理环境决定论主要观点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的深刻影响。古时,由于生产水平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食物和生产资料的获得主要受自然条件支配和制约,拜“山神”、敬“龙王”的行为往往是希望风调雨顺,可以获得丰收,这是当时生产力低下的一种信仰表现,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表现。
14.【答案】D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分析】绿水青山指生态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经济的发展。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既是发展生产力,而社会的持续发展、 文化的持续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都要靠生产力的发展来带动。所以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15.【答案】A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分析】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论强调了“绿水青山”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理念,强调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了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多维发展。"
【答案】16.A
17.C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点评】可持续发展的三原则:
(1)公平性原则。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2)持续性原则。地球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为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地关系。(3)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例如,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间的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与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能接受教育全球性目标与政策。
16.根据题目要求,大量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对环境的直接影响,使用了清洁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A正确;使用清洁能源并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也不能直接增加绿地面积,BC错误;使用清洁能源,间接上来看,会增加生物多样性,D错误。故答案为:A。
17.根据材料信息,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C正确;公平性原则是指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习近平的讲话并未体现公平性原则,A错误;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习近平的讲话并未体现持续性原则,B错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中,并没有全球性原则,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8.C
19.B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点评】循环经济,完整的表达是资源循环型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_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18.根据材料,循环经济是企业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行为是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①对。城市垃圾集中填埋不能变废为宝,还污染地下水源,②错。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③对。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④对。①③④对,即C对,A、B、D错。故答案为:C。
19.该产业链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持续性原则,B对。公平性原则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人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A错。共同性原则指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C错。整体性不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D错。故答案为:B。
20.【答案】B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实例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读题意可知人们只要不违背生物的生长规律,不破坏生物,生物就可以不断生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故答案为:B。
【点评】可持续发展的三原则:
(1)公平性原则。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2)持续性原则。地球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为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地关系。(3)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例如,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间的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与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能接受教育全球性目标与政策。
21.【答案】(1)0.3;1.4;2
(2)
(3)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平面上升。
(4)共同性原则;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第(1)题,从图中直接都可以看出答案,就是注意题干中“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预案温度增加的最高,应还是以燃烧化石燃料为主;B预案,稍微要低一些,但是还是比较高,应是天然气取代煤。天然气任然要放出少量的温室气体。C预案气温上升的最少,应是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第(3)题,全球变暖主要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第(4)题,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应属于共同性原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不太难,可以凭自己日常积累的知识来分析作答。
22.【答案】(1)属温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期;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有利于节约(煤炭等)相关资源;保护森林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减轻资源压力;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分析】(1)种植玉米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四个方面来回答。
(2)玉米芯做原料生产木糖醇比林木做原料的好处是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实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对社会的影响是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对经济的影响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对生态的影响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减轻资源压力;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1)属温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期;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有利于节约(煤炭等)相关资源;保护森林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3)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减轻资源压力;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点评】考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结合材料自然人文背景综合分析。可持续发展要重点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作答。难度不大,熟记常考题。
23.【答案】(1)社会;经济;生态;人的管理调控
(2)人口;资源;环境
(3)全球;D
(4)A;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了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经济发展是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消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较为简单,直接从教材中可以寻出答案。
24.【答案】(1)30°N;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
(2)地理位置优越;附近(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附近(水能)能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历史悠久)
(3)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分析】(1)由长江流域局部图可知,武汉位于30°N附近;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湖北省东部,且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存在三方面的水运。
(2)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由图可知,其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附近有铁铜等矿产,说明该地资源丰富;附近有水电站,水能丰富。武汉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江汉平原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历史悠久等。
(3)武汉的老工业基地是武汉钢铁工业基地,20世纪80年代,武汉老工业基地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点评】1.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地理位置。
2.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检测 (基础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一下·阎良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酸雨 C.全球变暖 D.水土流失
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B.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C.过度排放酸性气体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该环境问题属于以下哪一类(  )
A.环境污染问题 B.生态破坏问题
C.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答案】1.C
2.A
3.C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点评】全球变暖,或称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而其所造成的效应称之为全球变暖效应。许多科学家认为,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和海平面上升,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1.图中给的图形信息反映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在波动中上升,以及北半球积雪覆盖面积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据此可以推测有可能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所以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根据上一题分析,可以判断出该环境问题属于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过大,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A正确。冰箱与空调的使用会破坏臭氧层,不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B错误。过度排放酸性气体会导致酸雨,不会出现全球变暖,C错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与全球变暖关系较小,D错误。故答案为:A。
3.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过大,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这一类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C正确。因为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有害污染气体,所以不是环境污染问题,A错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过大不属于生态破坏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BD错误。故答案为:C。
4.(2021高一下·金台期末)当代的环境问题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下列关于这些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是可以预见的
B.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可以完全恢复
C.某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
D.所有人类活动都会引发环境问题
【答案】C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因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A错误;被人类破坏的环境不能完全恢复其原貌,例如,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绝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B错误;某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如气候变暖等,C正确;只要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和污染的排放没有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就不会引发环境问题。有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比如植树造林,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环境问题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2021高一下·宁波期末)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绿色的生活、生产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选项符合“碳中和”行为的是(  )
①在蚂蚁森林中种下树苗 ②圣诞节同学间互赠贺卡
③步行上学 ④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的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比特币是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的,类似在“矿场挖矿”。大规模的计算中心用来挖比特币将产生大量能耗,影响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下能显著减少碳排放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降低比特币矿场的准入门槛
B.禁止一切比特币“矿场”开展业务
C.鼓励在能源丰富的地区开展挖掘业务
D.对比特币行业的能源消耗额外征收碳排放税
【答案】5.C
6.D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点评】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绿色的生活、生产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5.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绿色的生活、生产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蚂蚁森林中种下树苗,有利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符合“碳中和”行为。①符合;圣诞节同学间互赠贺卡,增加了纸张浪费,加剧了树木砍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碳中和”行为。②不符合;步行上学 、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的建设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中和”行为,③④符合;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6.降低比特币矿场的准入门槛,会加剧“矿场挖矿”,能耗增加,不利于减少碳排放,A错误;禁止一切比特币“矿场”开展业务,不可行,B错误;鼓励在能源丰富的地区开展挖掘业务,依然会加剧能耗,不利于减少碳排放,C错误;对比特币行业的能源消耗额外征收碳排放税,能显著减少碳排放,D正确;故答案为:D。
7.(2019高一下·长春期末)下列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资源紧缺 D.人地和谐
【答案】D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紧缺。人地和谐属于可持续展。故答案为:D。
【点评】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8.(2018高一下·福建期末)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A.发展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协调问题
【答案】A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研究解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协调问题,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A对。B、C、D错。
【点评】 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等多方面,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
9.(2017高一下·福州期末)城市和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B.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答案】D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城市工业集中,人口密集,排放的废弃物多,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农村地区由于破坏植被会造成生态破坏,选择D。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人类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目前人类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存在地区差异,农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10.(2017高一下·卢龙期末)城市中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范围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答案】D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臭氧空洞的形成与我们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工具,向大气里排放氟利昂所致,A错;
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不会造成大范围的水体污染,B错;
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向环境里排放酸性气体所致,与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关系不大,C错;
由于家庭轿车大量使用所带来的扬尘、汽车尾气等的污染,导致城市大气质量的下降,D正确,故本题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的相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的成因、措施等。难度较小。
(2022高一下·阎良期末)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A.人地伙伴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12.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在(  )
A.自然经济时期 B.采猎文明时期
C.农业文明时期 D.工业文明时期
【答案】11.A
12.D
【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解析】【点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bai依赖的关系;
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11.“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A正确。没有体现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相关论思想,BCD错误。故答案为:A。
12.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崇拜自然,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B错误。农业文明时期与自然经济时期,人类发展农业生产改造自然环境,主要是生态问题突出,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变大,但不是最大,AC错误。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征服自然,以损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地矛盾最为尖锐,D正确。故答案为:D。
13.(2022高一下·鄠邑期末)古时人们拜“山神”、敬“龙王”的行为,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天人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答案】A
【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解析】【分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主要观点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的深刻影响。古时,由于生产水平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食物和生产资料的获得主要受自然条件支配和制约,拜“山神”、敬“龙王”的行为往往是希望风调雨顺,可以获得丰收,这是当时生产力低下的一种信仰表现,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表现,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理环境决定论主要观点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的深刻影响。古时,由于生产水平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食物和生产资料的获得主要受自然条件支配和制约,拜“山神”、敬“龙王”的行为往往是希望风调雨顺,可以获得丰收,这是当时生产力低下的一种信仰表现,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表现。
14.(2022高一下·鄠邑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社会的持续发展 B.文化的持续发展
C.经济的持续发展 D.生态的持续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分析】绿水青山指生态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经济的发展。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既是发展生产力,而社会的持续发展、 文化的持续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都要靠生产力的发展来带动。所以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15.(2022高一下·伊犁哈萨克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生态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社会可持续发展 D.文化可持续发展
【答案】A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分析】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论强调了“绿水青山”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理念,强调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了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多维发展。"
(2021高一下·丹东期末) 2019年4月28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图为“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清洁能源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中国馆大量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解决水资源短缺
C.增加绿地面积 D.减少生物多样性
17.习主席的讲话,体现出可持续发展(  )原则
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全球性
【答案】16.A
17.C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点评】可持续发展的三原则:
(1)公平性原则。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2)持续性原则。地球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为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地关系。(3)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例如,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间的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与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能接受教育全球性目标与政策。
16.根据题目要求,大量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对环境的直接影响,使用了清洁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A正确;使用清洁能源并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也不能直接增加绿地面积,BC错误;使用清洁能源,间接上来看,会增加生物多样性,D错误。故答案为:A。
17.根据材料信息,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C正确;公平性原则是指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习近平的讲话并未体现公平性原则,A错误;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习近平的讲话并未体现持续性原则,B错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中,并没有全球性原则,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下·吕梁期末)人们把循环经济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这些企业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8.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 ②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④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整体性
【答案】18.C
19.B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点评】循环经济,完整的表达是资源循环型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_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18.根据材料,循环经济是企业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行为是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①对。城市垃圾集中填埋不能变废为宝,还污染地下水源,②错。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③对。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④对。①③④对,即C对,A、B、D错。故答案为:C。
19.该产业链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持续性原则,B对。公平性原则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人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A错。共同性原则指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C错。整体性不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D错。故答案为:B。
20.(2021高一下·钦州期末)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数罟(细而密的鱼网)不入洿池(池塘),鱼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和平性原则
【答案】B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实例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读题意可知人们只要不违背生物的生长规律,不破坏生物,生物就可以不断生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故答案为:B。
【点评】可持续发展的三原则:
(1)公平性原则。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2)持续性原则。地球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为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地关系。(3)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例如,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间的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与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能接受教育全球性目标与政策。
二、综合题
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PI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约   ℃;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   ℃和   ℃。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1)0.3;1.4;2
(2)
(3)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平面上升。
(4)共同性原则;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第(1)题,从图中直接都可以看出答案,就是注意题干中“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预案温度增加的最高,应还是以燃烧化石燃料为主;B预案,稍微要低一些,但是还是比较高,应是天然气取代煤。天然气任然要放出少量的温室气体。C预案气温上升的最少,应是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第(3)题,全球变暖主要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第(4)题,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应属于共同性原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不太难,可以凭自己日常积累的知识来分析作答。
22.(2017高一下·河北期末)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汤阴县有30多万亩玉米,玉米芯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农民利用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建立相关产业。木糖醇生产后产生的下脚料——木糖渣若堆放在田地或土坑中,因木糖渣很轻,在干旱季节,容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但利用木糖渣代替棉籽壳做食用菌袋的填充料,可发展食用菌种植。现当地已形成几个食用菌栽培大乡(镇)。光靠栽培食用菌还不能消耗所有的木糖渣,当地企业又开发了用晒干的木糖渣代替燃煤技术,3吨干渣就能代替1吨煤,给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在汤阴县,玉米芯的综合利用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这条综合利用产业链总产值达7.3亿元左右,约占全县总产值的1/4。
材料二 汤阴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 汤阴县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汤阴县种植玉米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在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与之相比,用玉米芯做原料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是什么?
(3)简述汤阴县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答案】(1)属温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期;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有利于节约(煤炭等)相关资源;保护森林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减轻资源压力;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分析】(1)种植玉米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四个方面来回答。
(2)玉米芯做原料生产木糖醇比林木做原料的好处是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实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对社会的影响是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对经济的影响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对生态的影响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减轻资源压力;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1)属温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期;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有利于节约(煤炭等)相关资源;保护森林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3)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减轻资源压力;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点评】考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结合材料自然人文背景综合分析。可持续发展要重点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作答。难度不大,熟记常考题。
23.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读后回答。
(1)图A代表   系统、B代表   系统、C代表   系统、D代表   系统。
(2)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   、   、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可持续发展强调   性,因而提出“着眼全球,从区域着手”的口号,其决定因素是图中字母   代表的能力。
(4)可持续发展目的是字母   所代表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   、   和   原则。
【答案】(1)社会;经济;生态;人的管理调控
(2)人口;资源;环境
(3)全球;D
(4)A;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了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经济发展是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消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较为简单,直接从教材中可以寻出答案。
24.(2021高一下·房山期末)读“长江流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武汉的纬度位置在   附近,相对位置是   。
(2)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   等。
(3)20世纪80年代,武汉老工业基地发展趋缓,其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有   、   等。
【答案】(1)30°N;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
(2)地理位置优越;附近(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附近(水能)能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历史悠久)
(3)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分析】(1)由长江流域局部图可知,武汉位于30°N附近;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湖北省东部,且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存在三方面的水运。
(2)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由图可知,其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附近有铁铜等矿产,说明该地资源丰富;附近有水电站,水能丰富。武汉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江汉平原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历史悠久等。
(3)武汉的老工业基地是武汉钢铁工业基地,20世纪80年代,武汉老工业基地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点评】1.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地理位置。
2.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