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单选题
1.(2022·慈溪模拟)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各粒子个数比为1:1:1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有关微观模拟图的题目在解答时,先根据反应前后各微粒的构成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然后按方程式进行解答,解答时要注意反应后有反应物剩余的微观图,不能误以为反应后物质都是生成物
【解答】该反应方程式为CO2+H2=CH2O2;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都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各粒子个数比为1:1:1 ,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杭州模拟)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
B.图中物质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C.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3:1
【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A、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确定丁的化学式分析;
B、根据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D、根据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A、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符合题意;
B、 图中物质乙、丁是氧化物 ,丙为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
D、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44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2·杭州模拟)“中国芯”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多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该反应体现了碳的可燃性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及化学式分析,结合置换反应特点,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及碳的还原性解答。
【解答】A、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不符合题意;
B、所给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C、反应前硅元素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为0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2·浦江模拟)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B.8gW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g
C.参加反应的物质有三种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分析;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情况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解答】A、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生成水质量为9克,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1g,水中氧元素质量为=8g,二氧化碳中 氧元素质量为=8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2g,则8gW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12g=4g ,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W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中只有化合物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2·文成模拟)华为使中国的芯片技术领先世界,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已知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镓是金属元素 B.镓的元素符号为Ga
C.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4g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且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分析。
【解答】A、镓名称带“钅”为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 镓的元素符号为Ga,不符合题意;
C、 镓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31 ,不符合题意;
D、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4 ,单位为“1”不是“g”,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2·文成模拟)我国空间站于2022年正式全面运营,王亚平等三位航天员成为天和核心舱首批入住人员。天和核心舱利用NiFe2O4做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NiFe2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为-2价,设Ni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x+(+3)×2+(-2)×4=0,x=+2;
故选B。
7.(2022·鹿城模拟)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氮—3,而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如图是氮 —3和氮—4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 ”代表(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分析。
【解答】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氦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表示质子,表示中子。
故选B。
8.(2022·龙港模拟)SiC硬度大、耐高温,有良好的导电性能。SiC和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则SiC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2 C.-4 D.+4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Si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则硅元素的化合价+4,SiC和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相同都为+4,则C元素的化合价为-4。
故选C。
9.(2022·开化模拟)磷酸铁锂(LiFePO4)是新能源汽车蓄电池的制作材料,该物质中阴离子为PO43-,Li的化合价为+1,则Fe的化合价为( )
A.-2 B.+2 C.+3 D.-3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化合价数值相等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磷酸铁锂中阴离子为PO43-,即PO4化合价为-3价,Li的化合价为+1, 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铁的化合价为+2价;
故选B。
10.(2022·江山模拟)随着科技进步与国家减排工作进一 步落实,新能源汽车逐步被市场认可,其中硼氢化钠(NaBH4)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已知NaBH4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B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5 C.-3 D.+2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硼氢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B元素化合价为+3价;
故选A。
11.(2022·慈溪模拟)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2 SiO2②Si+2NaOH+X=Na2SiO3+2H2↑
③SiO2+2C Si+2CO↑ ④SiO2+Na2CO3 NaSiO3+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Na2SiO3中Si的化合价为+4价
C.②中X的化学式为H2O
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反应物的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4)根据反应①和③判断。【解答】A.④中不两种化合物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肯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Na2SiO3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得到:(+1)×2+x+(-2)×3=0,解得:x=+4,即Si的化合价为+4价,故B正确不合题意;
C.Si+2NaOH+X═Na2SiO3+2H2↑中,反应前后硅原子都是1个,钠原子都是2个,反应后氧原子是3个,反应前应该是3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后氢原子是4个,反应前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X的化学式为H2O,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①和③可知,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2.(2022·慈溪模拟)随着科技进步与国家减排工作进一步落实,新能源汽车逐步被市场认可,其中硼氢化钠(NaBH)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已知NaBH4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B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5 C.-3 D.+2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在化学式 NaBH4 中,Na的化合价为+1,H的化合价也为-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1)×4=0,解得:x=+3。
故选A。
13.(2022·鄞州模拟)“宏观一微观一符号”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都是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乙的化学式是N2H4
D.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2)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那么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3)根据图片确定分子的组成即可;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可知,丙只由一种氮元素组成,为单质,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生成物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则该反应肯定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乙分子由两个氮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N2H4,故C正确;
D.在反应物中,氮元素在化合物中;在生成物中,氮元素在单质中,而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即化合价肯定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14.(2022·松阳模拟)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先由图示写也反应方程式,再由方程式计算物质质量比或分子个数比,由化合物与单质间的转化一定有化合价变化分析。
【解答】该反应方程式为N2O4+2N2H43N2+4H2O,
A、丙物质由分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B、甲、乙质量比为92:64,不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
D、 反应前后氮元素由化合物变成了单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一定不为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2·上虞模拟)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B.反应最终生成两种分子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能量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根据图示可得,模拟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CO2+H2OH2+CO+O2
A、该过程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应最终生成三种分子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设计消耗二氧化碳,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2022·龙港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创新点。碲元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添加剂,如碲-128。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28,质子数为52,则碲-128原子中的中子数为( )
A.128 B.52 C.76 D.180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碲-128相对原子质量为128,质子数为52,则碲-128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28-52=76;
故选C。
17.(2022·萧山模拟)2021年9月我国政府宣布,在西部沙漠中,已经完成了首座钍燃料熔盐核反应堆的建设。钍是一种放射性较弱的银色金属,储量比铀丰富得多。钍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2,原子序数为90,则钍-23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0 B.142 C.232 D.312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解答】钍原子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90;
故选A。
18.(2022·萧山模拟)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分子中硅和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4
B.X的化学式是HCl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判断出X的化学式,由各粒子的构成确定分子中原子个数,结合置换反应的特点解答。
【解答】A、甲物质化学式为SiCl4,分子中硅和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4 ,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 X的化学式是HCl ,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硅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非金属元素 ,符合题意;
故选D。
19.(2022·萧山模拟)归纳和推理是在事实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应用归纳和推理法正确的是( )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燃烧是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的一定是春分日
D.观察多种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由此得出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
【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单质和化合物;燃烧与灭火;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
【解答】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A正确。
B:燃烧是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发光,B错误。
C: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的不一定是春分日,还有秋分日,C错误。
D:观察多种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由此得出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A。
20.(2022·杭州模拟)科学家研究发现由4个中子构成的原子,专家建议称为“ ”,其元素的信息及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中子
A. 属于金属元素 B. 气相对原子质量是4克
C. 原子核内有4个质子 D. 原子核外没有电子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结合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解答。
【解答】A、 属于非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B、 气相对原子质量是4 ,单位是“1”不是“g”,不符合题意;
C、 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0 ,不符合题意;
D、 原子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0,该原子核外没有电子 ,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21.(2022·衢州)人类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材料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认为水是由氢、氧元素的各一个原子构成的“HO原子”。
材料2: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包括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原子”和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原子”,并提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观点。
材料3:1833年,戈丹根据定量测算的结果绘制了氢氧结合变成水分子的“体积图”(如图)。而后,“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1)水分子(H2O)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 原子”(选填“简单”或“复杂”)。
(2)请将如图方框中“?”处补全: 。
【答案】(1)复杂
(2)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分析;
(2)根据氧分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1)水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复杂原子;
(2)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表示为;
故答案为:(1)复杂;(2)。
22.(2022·舟山模拟)2013年,浙江发生多起人感染甲型H7N9流感疫情,引发大众关注。
(1)达菲是治疗甲型H7N9流感(简称甲流)的有效药品之一,其主要制作原料是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C7H10O5),莽草酸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2)甲流病人的体温会持续偏高,将影响人体中 的催化效率,造成代谢紊乱。
【答案】(1)三
(2)酶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根据人体中酶的催化效果来分析。
【解答】(1)由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体温升高,会影响到人体中酶的催化效果,造成代谢紊乱。
23.(2022·北仑模拟)小金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等固体药品加入到四支盛有稀酸的试管中。如图所示为加入某种固体药品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不考虑离子的大小关系),则加入的固体药品可能是 (填写序号)。
A.铁 B.氢氧化钠 C.氧化铜 D.氯化钡
【答案】A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及个数关系分析。
【解答】反应前溶液溶质为硫酸,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可知,为氢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反应后所给粒子中去掉未反应的粒子,则反应后溶液中粒子成分为,即反应后溶液中氢离子减少,且生成的溶质离子个数比为1:1,铁、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或硫酸铜中离子个数比为1:1,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中离子个数比为2:1,氯化钡与硫酸反应,没有消耗氢离子,故选AC。
24.(2022·文成模拟) 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论文,宣布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经科研人员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组成一致。
(1)已知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则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
(2)科研人员认为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相同,下列能作为他判断的依据是 。
A.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相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 D.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
(3)若人工合成淀粉的技术在未来投入生产运营,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其优势在于 。
【答案】(1)36:5
(2)D
(3)抑制温室效应的作用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根据分子构成相同则物质化学性质相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分析。
【解答】 (1)淀粉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6) :10=36:5;
(2)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相同,则应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故选D;
(3)人工合成淀粉原料为二氧化碳,可抑制温室效应的产生;
故答案为:(1) 36:5 ;(2)D;(3)抑制温室效应的作用 。
25.(2022·衢江模拟)由于我市出现新冠疫情,学校暂停线下上课。4 月复学前,防疫人员对校园进行了全面消杀,消毒用的消毒水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NaClO)。
(1)NaClO 由 种元素组成。
(2)下列关于次氯酸钠说法正确的有 。
A.次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4.5g
B.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
C.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0.87%
【答案】(1)3
(2)B;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元素组成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1) NaClO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
(2) 次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5.5+16=74.5,单位为“1”省略不写,A错误;次氯酸钠中我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B正确; 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0.87%,C正确。
故答案为:(1)3;(2)BC。
26.(2022·开化模拟)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中 符号表示原子中的 。
(2)由图可知氚原子内大部分是空的,得出该结论的科学家是 。
A.汤姆生 B.卢瑟福 C.霍金 D.张清莲
【答案】(1)质子
(2)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2)根据卢瑟福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结论分析。
【解答】(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则图中为原子核内的质子。
(2) 由图可知氚原子内大部分是空的,得出该结论的是卢瑟福,利用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得出;
故答案为:(1)质子;(2)B。
27.(2022·常山模拟)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汤姆森主要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 观点。
(2)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们可以运用 法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答案】(1)原子不可再分
(2)模型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证明了原子可分及模型法探究粒子结构分析。
【解答】(1)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主要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 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所以科学家们运用模型法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故答案为:(1)原子不可再分;(2)模型。
28.(2022·奉化模拟)二氧化氯(ClO2)是安全消毒剂,杀菌能力优于氯气(Cl2),可由NaClO2与Cl2反应制得。请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配平化学方程式:2NaClO2+Cl2=2ClO2+XNaCl,则X等于 。
(2)化合物二氧化氯(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1)2
(2)+4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观察法”进行方程式的配平;
(2)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解答】(1)根据方程式 2NaClO2+Cl2=2ClO2+XNaCl 可知,在等号左边,Na的个数为2,此时可以先将X看做2。然后观察Cl的个数,此时等号左右两边Cl的个数都是4,正好平衡,则X=2.
(2)在化学式 ClO2 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x+(-2)×2=0,解得:x=+4。
29.(2022·定海模拟)戴维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他的一生有很多贡献。
(1)他发现一氧化二氮有麻醉作用,能减轻牙科手术的痛苦。一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 。
(2)他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原因是金属网罩导热带走热量, ,无法燃烧。
【答案】(1)N2O
(2)可燃物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书写方法分析,书写化合物化学式时,读在前面的元素要写在后面,遵循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标原子个数比;
(2)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分析。
【解答】(1)一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N2O ;
(2) 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是由于金属网罩导热带走热量,使甲烷达到不着火点,无法燃烧。
故答案为:(1)N2O ;(2) 可燃物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
30.(2022·萧山模拟)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用 NaOH溶液来吸收。
(1)小金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得出结论: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结论,你觉得他质疑的理由是 ;
(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和吸收 S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о”表示的微粒是 。
【答案】(1)二氧化硫会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2)SO32-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分析;
(2)根据反应前后粒子的种类分析。
【解答】(1)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通过液面上升不足以判断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
(2)反应前溶液中溶质的粒子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为钠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由反应前后粒子种类可知,表示钠离子,则表示亚硫酸根离子,符号为SO32- 。
故答案为:(1) 二氧化硫会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2) SO32- 。
31.(2022·杭州模拟)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是“碳转化”,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即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按照个数比 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该化学反应 置换反应。(填“是”或“不是”)
【答案】1:3;不是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各分子的个数关系及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解答】由图示及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可知, 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反应的个数比为1:3,该反应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3;不是。
三、实验探究题
32.(2022·杭州模拟)定性和定量结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某科学学思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Cu2O(红色),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无水CuSO4遇水变蓝;
②高温灼烧CuO生成Cu2O和O2;
③Cu2O与稀H2SO4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设计实验方案】
(1)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方案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①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②在氢气发生器与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③在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
(2)实验可以通过来 来判断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
方案2:利用高温灼烧红色固体,通过比较质量来确定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如图2所示,称得干燥坩埚(常用于固体加热的容器)的质量为ag,取红色固体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为cg。
(3)若确认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则c与a、b应符合的数学关系式为 。
(4)除上述方法之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判断上述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 。
【答案】(1)①②③
(2)玻璃管中红色固体的质量变化
(3)c<
(4)称量干燥管中无水硫酸铜增重质量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操作要求分析;
(2)根据玻璃管中红色固体质量变化可计算生成物的成分分析;
(3)根据铜加热生成氧化铜分析;
(4)根据硫酸铜吸水,通过吸收水的质量可计算反应后的产物分析。
【解答】(1) ①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发生爆炸,正确;②在氢气发生器与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除去氢气中水蒸气,防止干扰生成物的验证,正确;③在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干扰验证,正确;
(2)由方案2可知,实验可以通过测定玻璃管中红色固体的质量变化来判断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亚铜;
(3)灼烧红色固体,铜与氧气反生成氧化铜,由铜元素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红色固体质量为(b-a)g,若全部是铜,则生成氧化铜质量为,若c-a<即c<时,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
(4)还可通过干燥管中无水硫酸铜增重质量计算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氧化亚铜。
故答案为:(1) ①②③ ;(2) 玻璃管中红色固体的质量变化 ;(3)c<;(4)称量干燥管中无水硫酸铜增重质量。
四、解答题
33.(2022八下·舟山月考)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该毒品能使人手舞足蹈,呈癫狂状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有一种“摇头丸”的化学式为,相对分子质量为209。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 个氢原子。
(2)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
(3)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19
(2)解: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2×12):(16×2)=9:2
答: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2。
(3)解:该物质中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100%≈6.7%
答:该物质中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6.7%。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可知,该分子含有19个氢原子。
34.(2022八下·舟山月考)人体中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晶体
形式存在于骨略和牙齿中,而牛奶是含钙丰富又易吸收的理想食品,下图为某乳业公可纯奶包装标签:
配料:鲜牛奶 净含量:
/盒 营养成分(每
) 蛋白质
钙
保质期:8个月
(1)羟基磷酸钙由 种元素组成;
(2)羟基磷酸钙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
钙,每天已从食物中摄入所需钙的一半,则每天至少要喝这种牛奶 盒。
(4)除了喝牛奶以外,青少年还可以通过服用含碳酸钙
的钙片来补钙。求
碳酸钙
和多少质量的氢氧化钙
所含的钙元素质量相等?(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四
(2)羟基磷酸钙晶体中各组成元素质量比Ca:O=(40×10):(16×26)=25:26
(3)1
(4)碳酸钙 含钙元素质量为: ,
所需氢氧化钙 的质量为: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牛奶中的含钙量与牛奶的体积成正比,据此计算出每盒牛奶中钙元素的质量。用人体每天需要的钙元素质量×0.5计算出需要从牛奶中获取的钙元素质量,最后再除以每盒牛奶的含钙量即可。
(4)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根据钙元素质量相等列出方程,从而计算出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 可知,羟基磷酸钙由Ca、P、O和H共四种元素组成。
(3)每100mL中含钙至少为0.12g,
每盒250mL,则每盒至少含钙元素的质量为 ,
人体每天至少需要来自牛奶的钙为0.6g×50%=0.3g,
则每天至少要喝这种牛奶:0.3g÷0.3g/盒=1盒。
35.(2022·慈溪模拟) 2022年4月19日,一头抹香鲸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一片海域附近搁浅。
(1)抹香鲸因体内分泌有香料“龙涎香”而得名。龙涎香醇(化学式:C30H52O ) 是龙涎香的主要成分,其碳、氢的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抹香鲸搁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搁浅后,抹香鲸没了海水的散热帮助,会迅速升温导致生理机制崩溃而死。正常情况下,当抹香鲸体内温度升高时,为保持体温恒定,体表血管会呈现图 状态来降温。
【答案】(1)105:13
(2)丙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血管越粗,散热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30H52O 可知,龙涎香的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12×30):(1×52)=105:13。
(2)正常情况下,当抹香鲸体内温度升高时,为保持体温恒定,体表血管会呈现图丙状态来降温。
36.(2022·鄞州模拟)中国航天追梦人荣获“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偏二甲肼常用作火箭常规推进剂,它的化学式为(CH3)2NNH2, 它的性质有:①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②能和四氧化二氮反应,两者接触即自动起火;③沸点为63℃;④易溶于水。
(1)偏二甲肼由 种元素组成。
(2)12kg偏二甲肼中含有 kg的氮元素。
(3)偏二甲肼的物理性质有: 。(填数字)
【答案】(1)3
(2)5.6
(3)①③④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氮元素质量=偏二甲肼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溶解性、密度等。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H3)2NNH2 可知,偏二甲肼由C、H、N共3种元素组成;
(2)12kg偏二甲肼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
(3)偏二甲肼的物理性质有:①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③沸点为63℃;④易溶于水,故选①③④。
37.(2022·上虞模拟)请根据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信息作答:
(1)K2CO3中钾、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比)。
(2)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
(3)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至 0.1%)。
(4)计算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至0.1%)
【答案】(1)13:2:8
(2)氯化钾、碳酸钾(或KCl和K2CO3)
(3)13.8%
(4)解:设原混合液中CaC2z的质量为x,则:该反应过程中一共生成10g碳酸钙沉淀,
K2CO3+CaCl2= CaCO3↓+2KCl
111 100
x 5g
解得:x=11.1g .
所以,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最分数为: ×100%=11.1%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由表中所给数据判断各步碳酸钾反应情况,确定最终碳酸钾过量分析;
(3)由生成碳酸钙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碳酸钾的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4)由最终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氯化钙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 (1)K2CO3中钾、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2):12:(16×3)=13:2:8;
(2)由实验过程得知,加入碳酸钾时,碳酸钾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由第二次加碳酸钾50克可知完全反应产生5克碳酸钙,则第三次加入30克碳酸钠溶液应该产生3克碳酸钙,而实际产生2.5克,说明氯化钙反应完全,30克碳酸钾过量,即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钾、碳酸钾;
(3)50g碳酸钾完全反应生成5克碳酸钙,设碳酸钾质量分数为a
K2CO3+CaCl2= CaCO3↓+2KCl
138 100
50ga 5g
138:100=50ga:5g
a=13.8%
故答案为:(1)13:2:8;(2)氯化钾、碳酸钾(或KCl和K2CO3) ;(3)13.8%;(4) 11.1% 。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单选题
1.(2022·慈溪模拟)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各粒子个数比为1:1:1
2.(2022·杭州模拟)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
B.图中物质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C.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3:1
3.(2022·杭州模拟)“中国芯”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多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该反应体现了碳的可燃性
4.(2022·浦江模拟)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B.8gW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g
C.参加反应的物质有三种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2022·文成模拟)华为使中国的芯片技术领先世界,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已知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镓是金属元素 B.镓的元素符号为Ga
C.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4g
6.(2022·文成模拟)我国空间站于2022年正式全面运营,王亚平等三位航天员成为天和核心舱首批入住人员。天和核心舱利用NiFe2O4做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7.(2022·鹿城模拟)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氮—3,而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如图是氮 —3和氮—4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 ”代表(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8.(2022·龙港模拟)SiC硬度大、耐高温,有良好的导电性能。SiC和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则SiC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2 C.-4 D.+4
9.(2022·开化模拟)磷酸铁锂(LiFePO4)是新能源汽车蓄电池的制作材料,该物质中阴离子为PO43-,Li的化合价为+1,则Fe的化合价为( )
A.-2 B.+2 C.+3 D.-3
10.(2022·江山模拟)随着科技进步与国家减排工作进一 步落实,新能源汽车逐步被市场认可,其中硼氢化钠(NaBH4)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已知NaBH4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B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5 C.-3 D.+2
11.(2022·慈溪模拟)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2 SiO2②Si+2NaOH+X=Na2SiO3+2H2↑
③SiO2+2C Si+2CO↑ ④SiO2+Na2CO3 NaSiO3+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Na2SiO3中Si的化合价为+4价
C.②中X的化学式为H2O
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2.(2022·慈溪模拟)随着科技进步与国家减排工作进一步落实,新能源汽车逐步被市场认可,其中硼氢化钠(NaBH)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已知NaBH4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B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5 C.-3 D.+2
13.(2022·鄞州模拟)“宏观一微观一符号”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都是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乙的化学式是N2H4
D.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14.(2022·松阳模拟)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15.(2022·上虞模拟)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B.反应最终生成两种分子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16.(2022·龙港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创新点。碲元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添加剂,如碲-128。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28,质子数为52,则碲-128原子中的中子数为( )
A.128 B.52 C.76 D.180
17.(2022·萧山模拟)2021年9月我国政府宣布,在西部沙漠中,已经完成了首座钍燃料熔盐核反应堆的建设。钍是一种放射性较弱的银色金属,储量比铀丰富得多。钍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2,原子序数为90,则钍-23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0 B.142 C.232 D.312
18.(2022·萧山模拟)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分子中硅和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4
B.X的化学式是HCl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19.(2022·萧山模拟)归纳和推理是在事实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应用归纳和推理法正确的是( )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燃烧是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的一定是春分日
D.观察多种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由此得出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
20.(2022·杭州模拟)科学家研究发现由4个中子构成的原子,专家建议称为“ ”,其元素的信息及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中子
A. 属于金属元素 B. 气相对原子质量是4克
C. 原子核内有4个质子 D. 原子核外没有电子
二、填空题
21.(2022·衢州)人类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材料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认为水是由氢、氧元素的各一个原子构成的“HO原子”。
材料2: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包括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原子”和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原子”,并提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观点。
材料3:1833年,戈丹根据定量测算的结果绘制了氢氧结合变成水分子的“体积图”(如图)。而后,“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1)水分子(H2O)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 原子”(选填“简单”或“复杂”)。
(2)请将如图方框中“?”处补全: 。
22.(2022·舟山模拟)2013年,浙江发生多起人感染甲型H7N9流感疫情,引发大众关注。
(1)达菲是治疗甲型H7N9流感(简称甲流)的有效药品之一,其主要制作原料是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C7H10O5),莽草酸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2)甲流病人的体温会持续偏高,将影响人体中 的催化效率,造成代谢紊乱。
23.(2022·北仑模拟)小金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等固体药品加入到四支盛有稀酸的试管中。如图所示为加入某种固体药品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不考虑离子的大小关系),则加入的固体药品可能是 (填写序号)。
A.铁 B.氢氧化钠 C.氧化铜 D.氯化钡
24.(2022·文成模拟) 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论文,宣布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经科研人员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组成一致。
(1)已知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则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
(2)科研人员认为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相同,下列能作为他判断的依据是 。
A.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相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 D.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
(3)若人工合成淀粉的技术在未来投入生产运营,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其优势在于 。
25.(2022·衢江模拟)由于我市出现新冠疫情,学校暂停线下上课。4 月复学前,防疫人员对校园进行了全面消杀,消毒用的消毒水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NaClO)。
(1)NaClO 由 种元素组成。
(2)下列关于次氯酸钠说法正确的有 。
A.次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4.5g
B.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
C.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0.87%
26.(2022·开化模拟)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中 符号表示原子中的 。
(2)由图可知氚原子内大部分是空的,得出该结论的科学家是 。
A.汤姆生 B.卢瑟福 C.霍金 D.张清莲
27.(2022·常山模拟)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汤姆森主要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 观点。
(2)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们可以运用 法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28.(2022·奉化模拟)二氧化氯(ClO2)是安全消毒剂,杀菌能力优于氯气(Cl2),可由NaClO2与Cl2反应制得。请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配平化学方程式:2NaClO2+Cl2=2ClO2+XNaCl,则X等于 。
(2)化合物二氧化氯(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
29.(2022·定海模拟)戴维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他的一生有很多贡献。
(1)他发现一氧化二氮有麻醉作用,能减轻牙科手术的痛苦。一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 。
(2)他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原因是金属网罩导热带走热量, ,无法燃烧。
30.(2022·萧山模拟)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用 NaOH溶液来吸收。
(1)小金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得出结论: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结论,你觉得他质疑的理由是 ;
(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和吸收 S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о”表示的微粒是 。
31.(2022·杭州模拟)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是“碳转化”,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即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按照个数比 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该化学反应 置换反应。(填“是”或“不是”)
三、实验探究题
32.(2022·杭州模拟)定性和定量结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某科学学思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Cu2O(红色),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无水CuSO4遇水变蓝;
②高温灼烧CuO生成Cu2O和O2;
③Cu2O与稀H2SO4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设计实验方案】
(1)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方案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①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②在氢气发生器与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③在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
(2)实验可以通过来 来判断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
方案2:利用高温灼烧红色固体,通过比较质量来确定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如图2所示,称得干燥坩埚(常用于固体加热的容器)的质量为ag,取红色固体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为cg。
(3)若确认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则c与a、b应符合的数学关系式为 。
(4)除上述方法之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判断上述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 。
四、解答题
33.(2022八下·舟山月考)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该毒品能使人手舞足蹈,呈癫狂状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有一种“摇头丸”的化学式为,相对分子质量为209。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 个氢原子。
(2)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
(3)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4.(2022八下·舟山月考)人体中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晶体
形式存在于骨略和牙齿中,而牛奶是含钙丰富又易吸收的理想食品,下图为某乳业公可纯奶包装标签:
配料:鲜牛奶 净含量:
/盒 营养成分(每
) 蛋白质
钙
保质期:8个月
(1)羟基磷酸钙由 种元素组成;
(2)羟基磷酸钙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
钙,每天已从食物中摄入所需钙的一半,则每天至少要喝这种牛奶 盒。
(4)除了喝牛奶以外,青少年还可以通过服用含碳酸钙
的钙片来补钙。求
碳酸钙
和多少质量的氢氧化钙
所含的钙元素质量相等?(写出计算过程)
35.(2022·慈溪模拟) 2022年4月19日,一头抹香鲸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一片海域附近搁浅。
(1)抹香鲸因体内分泌有香料“龙涎香”而得名。龙涎香醇(化学式:C30H52O ) 是龙涎香的主要成分,其碳、氢的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抹香鲸搁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搁浅后,抹香鲸没了海水的散热帮助,会迅速升温导致生理机制崩溃而死。正常情况下,当抹香鲸体内温度升高时,为保持体温恒定,体表血管会呈现图 状态来降温。
36.(2022·鄞州模拟)中国航天追梦人荣获“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偏二甲肼常用作火箭常规推进剂,它的化学式为(CH3)2NNH2, 它的性质有:①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②能和四氧化二氮反应,两者接触即自动起火;③沸点为63℃;④易溶于水。
(1)偏二甲肼由 种元素组成。
(2)12kg偏二甲肼中含有 kg的氮元素。
(3)偏二甲肼的物理性质有: 。(填数字)
37.(2022·上虞模拟)请根据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信息作答:
(1)K2CO3中钾、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比)。
(2)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
(3)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至 0.1%)。
(4)计算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至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有关微观模拟图的题目在解答时,先根据反应前后各微粒的构成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然后按方程式进行解答,解答时要注意反应后有反应物剩余的微观图,不能误以为反应后物质都是生成物
【解答】该反应方程式为CO2+H2=CH2O2;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都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各粒子个数比为1:1:1 ,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A、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确定丁的化学式分析;
B、根据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D、根据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A、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符合题意;
B、 图中物质乙、丁是氧化物 ,丙为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
D、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44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及化学式分析,结合置换反应特点,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及碳的还原性解答。
【解答】A、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不符合题意;
B、所给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C、反应前硅元素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为0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分析;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情况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解答】A、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生成水质量为9克,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1g,水中氧元素质量为=8g,二氧化碳中 氧元素质量为=8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2g,则8gW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12g=4g ,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W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中只有化合物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且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分析。
【解答】A、镓名称带“钅”为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 镓的元素符号为Ga,不符合题意;
C、 镓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31 ,不符合题意;
D、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4 ,单位为“1”不是“g”,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NiFe2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为-2价,设Ni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x+(+3)×2+(-2)×4=0,x=+2;
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分析。
【解答】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氦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表示质子,表示中子。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Si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则硅元素的化合价+4,SiC和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相同都为+4,则C元素的化合价为-4。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化合价数值相等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磷酸铁锂中阴离子为PO43-,即PO4化合价为-3价,Li的化合价为+1, 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铁的化合价为+2价;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硼氢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B元素化合价为+3价;
故选A。
11.【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反应物的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4)根据反应①和③判断。【解答】A.④中不两种化合物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肯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Na2SiO3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得到:(+1)×2+x+(-2)×3=0,解得:x=+4,即Si的化合价为+4价,故B正确不合题意;
C.Si+2NaOH+X═Na2SiO3+2H2↑中,反应前后硅原子都是1个,钠原子都是2个,反应后氧原子是3个,反应前应该是3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后氢原子是4个,反应前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X的化学式为H2O,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①和③可知,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在化学式 NaBH4 中,Na的化合价为+1,H的化合价也为-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1)×4=0,解得:x=+3。
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2)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那么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3)根据图片确定分子的组成即可;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可知,丙只由一种氮元素组成,为单质,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生成物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则该反应肯定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乙分子由两个氮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N2H4,故C正确;
D.在反应物中,氮元素在化合物中;在生成物中,氮元素在单质中,而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即化合价肯定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先由图示写也反应方程式,再由方程式计算物质质量比或分子个数比,由化合物与单质间的转化一定有化合价变化分析。
【解答】该反应方程式为N2O4+2N2H43N2+4H2O,
A、丙物质由分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B、甲、乙质量比为92:64,不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
D、 反应前后氮元素由化合物变成了单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一定不为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能量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根据图示可得,模拟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CO2+H2OH2+CO+O2
A、该过程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应最终生成三种分子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设计消耗二氧化碳,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碲-128相对原子质量为128,质子数为52,则碲-128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28-52=76;
故选C。
17.【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解答】钍原子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90;
故选A。
18.【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判断出X的化学式,由各粒子的构成确定分子中原子个数,结合置换反应的特点解答。
【解答】A、甲物质化学式为SiCl4,分子中硅和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4 ,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 X的化学式是HCl ,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硅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非金属元素 ,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单质和化合物;燃烧与灭火;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
【解答】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A正确。
B:燃烧是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发光,B错误。
C: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的不一定是春分日,还有秋分日,C错误。
D:观察多种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由此得出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A。
20.【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结合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解答。
【解答】A、 属于非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B、 气相对原子质量是4 ,单位是“1”不是“g”,不符合题意;
C、 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0 ,不符合题意;
D、 原子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0,该原子核外没有电子 ,符合题意;
故选D。
21.【答案】(1)复杂
(2)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分析;
(2)根据氧分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1)水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复杂原子;
(2)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表示为;
故答案为:(1)复杂;(2)。
22.【答案】(1)三
(2)酶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根据人体中酶的催化效果来分析。
【解答】(1)由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体温升高,会影响到人体中酶的催化效果,造成代谢紊乱。
23.【答案】A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及个数关系分析。
【解答】反应前溶液溶质为硫酸,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可知,为氢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反应后所给粒子中去掉未反应的粒子,则反应后溶液中粒子成分为,即反应后溶液中氢离子减少,且生成的溶质离子个数比为1:1,铁、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或硫酸铜中离子个数比为1:1,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中离子个数比为2:1,氯化钡与硫酸反应,没有消耗氢离子,故选AC。
24.【答案】(1)36:5
(2)D
(3)抑制温室效应的作用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根据分子构成相同则物质化学性质相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分析。
【解答】 (1)淀粉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6) :10=36:5;
(2)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人工合成淀粉和自然生产的淀粉相同,则应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故选D;
(3)人工合成淀粉原料为二氧化碳,可抑制温室效应的产生;
故答案为:(1) 36:5 ;(2)D;(3)抑制温室效应的作用 。
25.【答案】(1)3
(2)B;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元素组成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1) NaClO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
(2) 次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5.5+16=74.5,单位为“1”省略不写,A错误;次氯酸钠中我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B正确; 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0.87%,C正确。
故答案为:(1)3;(2)BC。
26.【答案】(1)质子
(2)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2)根据卢瑟福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结论分析。
【解答】(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则图中为原子核内的质子。
(2) 由图可知氚原子内大部分是空的,得出该结论的是卢瑟福,利用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得出;
故答案为:(1)质子;(2)B。
27.【答案】(1)原子不可再分
(2)模型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证明了原子可分及模型法探究粒子结构分析。
【解答】(1)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主要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 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所以科学家们运用模型法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故答案为:(1)原子不可再分;(2)模型。
28.【答案】(1)2
(2)+4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观察法”进行方程式的配平;
(2)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解答】(1)根据方程式 2NaClO2+Cl2=2ClO2+XNaCl 可知,在等号左边,Na的个数为2,此时可以先将X看做2。然后观察Cl的个数,此时等号左右两边Cl的个数都是4,正好平衡,则X=2.
(2)在化学式 ClO2 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x+(-2)×2=0,解得:x=+4。
29.【答案】(1)N2O
(2)可燃物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书写方法分析,书写化合物化学式时,读在前面的元素要写在后面,遵循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标原子个数比;
(2)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分析。
【解答】(1)一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N2O ;
(2) 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是由于金属网罩导热带走热量,使甲烷达到不着火点,无法燃烧。
故答案为:(1)N2O ;(2) 可燃物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
30.【答案】(1)二氧化硫会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2)SO32-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分析;
(2)根据反应前后粒子的种类分析。
【解答】(1)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通过液面上升不足以判断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
(2)反应前溶液中溶质的粒子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为钠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由反应前后粒子种类可知,表示钠离子,则表示亚硫酸根离子,符号为SO32- 。
故答案为:(1) 二氧化硫会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2) SO32- 。
31.【答案】1:3;不是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各分子的个数关系及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解答】由图示及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可知, 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反应的个数比为1:3,该反应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3;不是。
32.【答案】(1)①②③
(2)玻璃管中红色固体的质量变化
(3)c<
(4)称量干燥管中无水硫酸铜增重质量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操作要求分析;
(2)根据玻璃管中红色固体质量变化可计算生成物的成分分析;
(3)根据铜加热生成氧化铜分析;
(4)根据硫酸铜吸水,通过吸收水的质量可计算反应后的产物分析。
【解答】(1) ①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发生爆炸,正确;②在氢气发生器与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除去氢气中水蒸气,防止干扰生成物的验证,正确;③在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干扰验证,正确;
(2)由方案2可知,实验可以通过测定玻璃管中红色固体的质量变化来判断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亚铜;
(3)灼烧红色固体,铜与氧气反生成氧化铜,由铜元素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红色固体质量为(b-a)g,若全部是铜,则生成氧化铜质量为,若c-a<即c<时,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
(4)还可通过干燥管中无水硫酸铜增重质量计算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氧化亚铜。
故答案为:(1) ①②③ ;(2) 玻璃管中红色固体的质量变化 ;(3)c<;(4)称量干燥管中无水硫酸铜增重质量。
33.【答案】(1)19
(2)解: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2×12):(16×2)=9:2
答: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2。
(3)解:该物质中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100%≈6.7%
答:该物质中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6.7%。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可知,该分子含有19个氢原子。
34.【答案】(1)四
(2)羟基磷酸钙晶体中各组成元素质量比Ca:O=(40×10):(16×26)=25:26
(3)1
(4)碳酸钙 含钙元素质量为: ,
所需氢氧化钙 的质量为: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牛奶中的含钙量与牛奶的体积成正比,据此计算出每盒牛奶中钙元素的质量。用人体每天需要的钙元素质量×0.5计算出需要从牛奶中获取的钙元素质量,最后再除以每盒牛奶的含钙量即可。
(4)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根据钙元素质量相等列出方程,从而计算出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即可。
【解答】(1)根据化学式 可知,羟基磷酸钙由Ca、P、O和H共四种元素组成。
(3)每100mL中含钙至少为0.12g,
每盒250mL,则每盒至少含钙元素的质量为 ,
人体每天至少需要来自牛奶的钙为0.6g×50%=0.3g,
则每天至少要喝这种牛奶:0.3g÷0.3g/盒=1盒。
35.【答案】(1)105:13
(2)丙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血管越粗,散热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30H52O 可知,龙涎香的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12×30):(1×52)=105:13。
(2)正常情况下,当抹香鲸体内温度升高时,为保持体温恒定,体表血管会呈现图丙状态来降温。
36.【答案】(1)3
(2)5.6
(3)①③④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氮元素质量=偏二甲肼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溶解性、密度等。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H3)2NNH2 可知,偏二甲肼由C、H、N共3种元素组成;
(2)12kg偏二甲肼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
(3)偏二甲肼的物理性质有:①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③沸点为63℃;④易溶于水,故选①③④。
37.【答案】(1)13:2:8
(2)氯化钾、碳酸钾(或KCl和K2CO3)
(3)13.8%
(4)解:设原混合液中CaC2z的质量为x,则:该反应过程中一共生成10g碳酸钙沉淀,
K2CO3+CaCl2= CaCO3↓+2KCl
111 100
x 5g
解得:x=11.1g .
所以,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最分数为: ×100%=11.1%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由表中所给数据判断各步碳酸钾反应情况,确定最终碳酸钾过量分析;
(3)由生成碳酸钙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碳酸钾的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4)由最终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氯化钙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 (1)K2CO3中钾、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2):12:(16×3)=13:2:8;
(2)由实验过程得知,加入碳酸钾时,碳酸钾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由第二次加碳酸钾50克可知完全反应产生5克碳酸钙,则第三次加入30克碳酸钠溶液应该产生3克碳酸钙,而实际产生2.5克,说明氯化钙反应完全,30克碳酸钾过量,即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钾、碳酸钾;
(3)50g碳酸钾完全反应生成5克碳酸钙,设碳酸钾质量分数为a
K2CO3+CaCl2= CaCO3↓+2KCl
138 100
50ga 5g
138:100=50ga:5g
a=13.8%
故答案为:(1)13:2:8;(2)氯化钾、碳酸钾(或KCl和K2CO3) ;(3)13.8%;(4) 11.1% 。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