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梯级训练
基础练习:
1.为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月18日鸣放防空警报。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 )
A.西安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八一三事变 D.一名士兵失踪
2.有研究表明:中国十四年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在4 100万以上,加上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人口损失则超过4 500万。材料中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
A.杨靖宇 B.贺龙 C.彭德怀 D.叶挺
4.“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名言生动准确地概括了哪一运动爆发前,广大同学面临的严峻的社会形势(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5.某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有关“西安事变”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资料,其中错误的是( )
A.时间:1936年12月12日
B.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
C.目的:要求汪精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6.右图报道的历史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十年内战全面停止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初步形成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日夜……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个离兵营约八百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
材料二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松花江上》歌词节选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 此后日军陆续又有何行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你对材料二歌词内容有何
感想
能力练习:
8.(2022聊城)1931年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该教材虽以东北地理为题,但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凡尔赛条约》签订
B.《九国公约》签订
C.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
9.右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时期,半殖民地化加深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
10.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其中“局部抗战”的力量主要有( )
①抗日义勇军 ②抗日游击队 ③抗日联军 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如图是北平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的场景,他们高呼“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一事实表明( )
A.国民政府不抵抗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C.九一八事变爆发 D.华北危机空前严重
12.“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意见上和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这一呼吁表明( )
A.国共内战大体停止
B.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C.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
D.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13.毛泽东致信:“当前大计只须先生一言而决……先生一念之转,一心之发,而国仇可报,国土可保,失地可复,先生亦得为光荣之抗日英雄,图诸凌烟,馨香百世。”文中的“先生”是指( )
A.蒋介石 B.冯玉祥
C.张自忠 D.张学良
1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5.某历史小组在探究学习中,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请你参与探究活动过程:
【漫画说史】
下图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1)“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根据漫画请你判断蒋介石对此事的态度 此事件的结果如何
【名人名言】
材料一 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材料一中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是
什么
【文汇历史】
有一张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西北文化日报》(如图),请结合所学完成下面问题:
(3)《西北文化日报》报道了震惊中外的哪一事件 该事件发生于何时 张杨发动该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此事件的结局如何
【史料揭史】
材料二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估计事变发展有两种可能前途:或者爆发内战……或者和平解决……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
(4)根据材料二说出对于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有哪两种不同的主张 何应钦目的何在 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有哪些
核心练习:
1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梯级训练
基础练习:
1-6 BAABCB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 此后日军陆续又有何行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你对材料二歌词内容有何
感想
答案:(1)事件:柳条湖事件。日军行动: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2)情景: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感想:倾诉了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练习:
8-15 DDDDDAB
15.某历史小组在探究学习中,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请你参与探究活动过程:
答案:(1)事件:九一八事变。态度: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结果:短短4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原因: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事件:西安事变。时间:1936年12月12日。目的:为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结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两种主张: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武力讨伐张、杨;而以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主张谈判,和平解决。何应钦的目的:置蒋介石于死地,夺取国民党大权,扩大内战,投降日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核心练习:
16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