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0 纸的发明
(第2课时)
创造 携带 保存 制造
社会 欧洲 学富五车
积累 朝鲜 切断 便宜
龟甲 兽骨 青铜器 帛 麻
复习旧知,领会词意识
相关资料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今湖南宋阳)人。官至中常侍,兼任尚方令,后被封为龙亭侯。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人们把他改进的造纸术制作出来的纸称为“蔡侯纸”。
剪碎
切断
浸
捣
捞
晒
围 揪 拍 披
老人从泥案上( 揪 )了一块泥巴,在手掌上一( 拍 ),一件薄薄的“泥衣”出现了,他用右手将“泥衣”往八戒身上一( 围 ),原先“衣不遮体”的猪八戒就( 披)上了一件合身的僧袍。
——《捏泥人》(节录自百度文库)
连续动词练一练: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括号中。
老人从泥案上( )了一块泥巴,在手掌上一( ),一件薄薄的“泥衣”出现了,他用右手将“泥衣”往八戒身上一( ),原先“衣不遮体”的猪八戒就( )上了一件合身的僧袍。
——《捏泥人》
围揪拍披
揪
拍
围
披
活动一
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它跟之前的各种写
字工具比较,有何优点?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时间
名称
优缺点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造纸术发明以前
造纸术优缺点对比图
笨重
不方便
轻便
价钱太贵
不能普及
不贵
粗糙
不方便书写
轻便好用
原料易得到
可大量制造
价格便宜
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我会读
蔡伦发明的纸为什么能传承下来呢?用下面这个句式来说一说蔡伦的造纸方法能传承下来的原因:
因为 ,所以蔡伦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拓展知识
改进者:东汉蔡伦
材料:树皮、麻头及敝布、 鱼网等。
工艺:挫、捣、炒、烘
四大发明
别名:司南
组成:司南、罗盘和磁针。
作用:辨别方位。
起源:先秦时期的印章
分类: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唐代毕昇发明)
起源:炼丹术,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作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
我们用 (什么纸)来 (做什么?)
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你学文后的收获。(共21张PPT)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
纸的发明
(第1课时)
纸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骄傲
自豪
10 纸的发明
活动一
1.放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2.借助注音尝试多读几遍,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
3.边读边思考,每一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内容?
我会读
阿拉伯 欧洲 朝鲜 社会
造纸术 创造 蔡伦 积累
帛 篾席 薄片 粗糙
制作 携带 保存 铸刻
我会读
cháο
xiǎn
shè
ōu
zhōu
chuàng
cài
lún
shù
miè
xié
cún
zhù
l i
cāο
bó
zhì
báο
我会读
累
léi
lěi
果实累累
积累
劳累
lèi
鲜
新鲜
xiān
xiǎn
鲜见
切
qiē
qiè
切菜
亲切
便
pián
biàn
便宜
方便
阿拉伯 欧洲 朝鲜 社会
造纸术 创造 蔡伦 积累
帛 篾席 薄片 粗糙
制作 携带 保存 铸刻
我会读
活动二
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我会读
1
2
3
4
5
阅读小策略
关注时间词, 梳理文章脉络
用麻造纸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造纸术
发明以前
纸的发明历程表
活动三
默读课文2-4段,借助课后第一题中的图表题,提炼每个自然段的关键信息,把造纸术的发明历程表补充完整。
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造纸术传遍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人们先后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来记录文字。
人们已经学会用麻来造纸了。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种方法被传承下来。
纸的发明历程表
活动四
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它跟之前的各种写字工具比较,有何优点?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2、3段,完成学习单。
时间 用什么记录文字 缺点
几千年前 起先
后来
再后来
两千多年前
龟甲、兽骨、青铜器
笨重
不方便阅读
携带、保存
笨重
不方便阅读
携带、保存
竹片、木片
帛
麻
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价格太贵,不能普及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写在竹片和木片
铸刻
在帛上写字
在青铜器
册
活动五
把“我会写”的生字写一写。
捞
州
生字学习
生字学习
作业:
搜集资料: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其余三者是什么,发明者是谁呢?
自东汉蔡伦之后,造纸术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同学们在课后搜集资料,记录下来。《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流程图,体会动词的准确性,了解课文如何围绕“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明白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2.借助流程图,初步尝试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动词的准确性,了解课文如何围绕“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2.借助流程图,初步尝试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表达。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词语
2.借助课后题习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板块二 聚焦动词,说清过程
二、学习课文4、5自然段
1.造纸过程
(1)请大家读第四自然段,并用横线画出蔡伦制造纸的过程。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3)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的动词圈画出来。
(5)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出什么?
(6)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蔡伦的发现和探索精神。
(7)用上“先……再……”说一说蔡伦造纸的过程。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学生弄清造纸的步骤。
2.蔡伦的造纸方法能传承的原因
(1)蔡伦发明的纸为什么能传承下来呢?请大家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3)用上下面这个句式来说一说蔡伦的造纸方法能传承下来的原因: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蔡伦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4)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学生从造纸方法的有点来说,也可以结合造纸之前的那些书写材料的缺点来说。
(5)教师总结:蔡伦通过不断地探索,发明了流传千古的纸,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湛。
3.造纸术的影响
(1)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
(2)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3)教师总结:造纸术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所以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课件出示第一段)
板块三 课后资料,增补信息
三、课后资料,增补信息
1.请大家阅读课后的资料袋:《纸的家族》
2.用上“我们用 (什么纸)来 (做什么?)这个句式来说一说你阅读后的收获。”
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理解各种纸的用途。
4.如何节约用纸?
5.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
10. 纸的发明
时间词 纸的材料 缺点
造纸术发明以前 龟甲、兽骨、青铜器 不方便携带 书写困难
竹片、木片 笨重,阅读、携带、保存不便
帛 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西汉时代 麻 粗糙、不方便书写
东汉时代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后来
《纸的发明》学习单
时间 材料 改进点 缺点
几千年前 起先 无
后来
再后来
两千多年前《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式自主认识“创、普”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等4个多音字,会写“捞、伟”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了朗读课文。
3.提取文中关键信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借助时间词与表格,说清纸的发展过程。
4.了解造纸术是世界文明伟大贡献的原因,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时间词与表格,说清纸的发展过程。
2.了解造纸术是世界文明伟大贡献的原因,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自豪感
1.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离不开一件东西,那就是——纸。纸的作用很大,种类很多,你们了解吗?谁来说说?
2.没错,我们的生活可真离不开纸啊。纸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呢。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读读这句话“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3.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自豪、骄傲)
4.那就让我们带着自豪感一起来读今天的课题。(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让我们跟随课文一起去看看它的伟大之处。
板块二 读文识字,理解词意
1.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读。
2.(出示词语)这些是我们本节课的生字词,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哪些字音你想提醒大家的?
3.大家预习的可真认真啊,谢谢我们的小老师的提醒。大家都记住了吗?
4.思考: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5.检查字词。
(1)同桌互读生词,互助学习;指名读词语,师生评价。
(2)交流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板块三 借助时间词,理清”造纸术“的发展顺序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谁能结合题目来说说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啊,其实就是告诉了我们“纸”的发明的过程。
2.那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介绍纸发明的过程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圈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谁来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词?(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
4.默读课文2—4自然段,借助课后第一题中的图表题,梳理文章脉络。
要求: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讲清楚。
早在几千年以前,也就是造纸术发明以前,祖先写字十分不便,西汉时代用麻来造纸,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来,造纸术传往世界各地,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6.小结:像这样按时间顺序写的文章,我们可以先读懂每个“时间点”所写的内容意思,再一段一段串起来,初步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块四四、精读课文、分段学习
1.课前杨老师给大家发了学习单,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二节独立完成学习单。完成的同学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看来已经完成了任务。谁来汇报?(投影展示)
是啊,这些特殊的“纸”的共同特点就是太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不方便,3.默读2-3自然段,完成表格。
时间 材料 改进点 缺点
几千年前 起先 无
后来
再后来
两千多年前
4.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你为什么这样写?(请一位分类填写的同学)
5.表格我们填完了(出示完成的表格)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特殊的“纸”。(指着龟甲兽骨)这种特殊的“纸”谁对它有了解?
6.是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们把它叫作——甲骨文。那这是哪种特殊的“纸”啊?
7.是啊,这是青铜器。人们铸造青铜器之前,先把文字模板放入铸造青铜器的模型中,然后把熔化的铜液注入模型中,文字就被刻在青铜器上了,这种方式就叫“铸刻”。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就把它叫做“金文”。
8.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种特殊的“纸”?是的,人们把文字刻在竹片、木片上,再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一册书”中的“册”是个生字,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个字的演变历程。看看图比比字,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在外形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9.最后一种特殊的“纸”啊,一般人买不起,那就是——帛。没错,你对它有了解吗?
10.是啊,我们把这些特殊的“纸”和现在的纸一比较,我们就对这些特殊的“纸”的特点和不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些特殊的“纸”正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所以没能传承下来,我们一起再把第二段读一读。(齐读第二段)
11.那后来纸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探讨。
板块五 写字
1.看看这个字“存”,是什么结构的?
2.半包围结构的字要——冲出包围圈。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写。时间
优势
发明者
改进造纸术
制作过程
分支气泡
图
所需材料时间
用什么记录文字
缺点
起先
几千年前
后来
再后来
两千多年前